格律詩對仗句的運用

2021-02-19 醉月詩苑

在律詩中,對偶句的位置大多在頷聯、頸聯,首聯和尾聯可用可不用。它是律詩特有的一種語言形式,不僅能使律詩顯得凝練、整齊、勻稱、典雅,而且也是律詩中最精彩的部分,更能展示一個人的學識、修養、胸襟、氣度,可見在律詩中的重要作用非同尋常。王力先生說過:「關於對仗,我們不要光看見古人求同的方面,還要看見古人求異的方面,後者比前者更為重要。」那麼,在律詩的創作中如何運用好對仗句呢?通常有以下方法。

 

1、時空交替:

即一句或一聯從時間入手描寫,另一句或一聯則從空間入手描寫,以增強表達內容的變化。

如: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十年塵土青衫色,萬裡江山畫角聲。(陸遊《晚晴聞角有感》)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維《山居秋暝》)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李商隱《隋宮》)

以上的「浮雲一別後」、「萬裡江山畫角聲」句從空間角度寫,而「流水十年間」、「十年塵土青衫色」句從時間角度寫。「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聯從時間角度寫,而「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聯從空間角度寫。時空兩個角度相互映襯,從而拓展了詩句的表達內容。

 

2、動靜有序:

即一句或一聯寫動態,另一句或一聯則寫靜態。

如:

祖帳連河闕,軍麾動洛城。(杜審言《送崔融》)

孤城背嶺寒吹角,獨樹臨江夜泊船。(劉長卿《自夏口至鸚鵡洲望嶽陽寄阮中丞》)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

射工巧伺遊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柳宗元《嶺南江行》)

以上各例中都是一句描寫動態,如「軍麾動洛城」、「孤城背嶺寒吹角」,而另一句則著力渲染出靜的境界,如「祖帳連河闕」、「獨樹臨江夜泊船」。或一聯描寫動態,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射工巧伺遊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而另一聯則描寫靜態,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兩句或兩聯一動一靜,自可相映成趣。

 

3、視聽轉換:

在律詩中,視覺與聽覺是構成對仗句最常見的感覺形式,當然也可以用味覺、嗅覺與觸覺等。

如:

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劉昚虛《闕題》)

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錢起《贈闕下裴舍人》)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杜甫《春宿左省》)

夜動霜林驚落葉,曉聞天籟發清機。

蕭條已入寒空靜,颯沓仍隨秋雨飛。(李頎《宿瑩公禪房聞梵》)

以上一句寫聽覺形象,如「深柳讀書堂」、「長樂鐘聲花外盡」,另一句則寫視覺形象,如「閉門向山路」、「 龍池柳色雨中深」。或一聯寫聽覺形象,另一聯則寫視覺形象,如「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夜動霜林驚落葉,曉聞天籟發清機」為聽覺形象,而「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蕭條已入寒空靜,颯沓仍隨秋雨飛」為視覺形象。視聽結合,聲色相映。

 

4、宏微對比:

對仗句中,一句著眼於宏觀或多數,從大場面描寫;另一句則著眼於微觀或少數,從小場面描寫。

如:

山川亂雲日,樓榭入煙宵。(陳子昂《春日登九華觀》)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越國舊無唐印綬,蠻鄉今有漢衣冠。(許渾《朝臺送客》)

星河似向簷前落,鼓角驚從地底回。(元稹《以州宅誇樂天》)

以上為宏觀與微觀之變化,有鏡頭遠推近拉變化之妙,增強詩的靈動性,調動讀者思維。

 

5、數字巧對:

在同一聯的的對仗句中,雖然只有寥寥的幾個數字,卻能變化無窮,使人得到極大的趣意。通過數字的對比,使語句開合有度,以增強語言張力。

如:

一旦雄圖盡,千秋遺令開。(沈佺期《銅雀臺》)

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崔曙《奉試明堂火珠》)

多時行徑空秋草,幾日浮生哭故人。(《題靈祐和尚故居》)

一身去國六千裡,萬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別舍弟宗一》)

秋風萬裡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以上句中「一旦」與「千秋」、「 雙月滿」與「一星孤」,「 六時」與「幾日」、「 一身」與「萬死」、「 六千裡」與「十二年」、「 萬裡」與「千家」都是以意象數目形成強烈的反差效應,以抒發詩人某種特殊環境下的情感。既可使句式顯得格外工整,又令人爽心悅目。此外,諸、眾、獨等字均可作為數字用。

 

6、情景分述:

即一聯側重描寫景物,另一聯則側重於抒發情感。但上下聯應儘可能有所變化,要力免「合掌」之嫌。如: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岑參《寄託左省杜拾遺》)

頷聯寫在朝為官的平時之景象,頸聯寫向老友傾吐內心之悲情,節奏也所有改變。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杜甫《旅夜書懷》)

頷聯寫岸上與江面之景,頸聯則是失意、潦倒的之恨。

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李頎《送魏萬之京》)

頷聯寫別時及別後的孤獨、冷清之情,頸聯寫友人路上、赴京之景。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衰鬢逢秋色,萬裡歸心對月明。(盧綸《晚次鄂州》)

頷聯寫舟中生活之情,頸聯寫異地逢秋之景。

 

7、虛實相生:

即一句或一聯寫虛,另一句或一聯寫實。

如: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上官婉兒《彩書怨》)

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兵無阻,窮邊有客遊。(張喬《書邊事》)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

三晉雲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

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

此四聯中頷聯寫實,頸聯寫虛;頷聯寫虛,頸聯寫實。虛實結合,相映生輝。

 

8、行雲流水:

即流水對。同一聯中的兩句話,從形式看是兩句話,實際上是一整句話分開成兩句來說,如同流水般一氣呵成。前後兩個句子在意義上有連貫、因果、條件、轉折關係,但位置不能互換。

如:

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裡逢。(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草原送別》)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杜甫《秋興八首》之二)

流水對使句子轉換自然流暢,形式活潑多樣,又能提高遣詞鍊句的能力。

 

9、虛字奇趣:

在古今律詩中,將文言虛字「之乎者也矣哉」嵌入聯,若運用的恰到好處可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化板滯為流動等美學效果。孫德謙在《六朝麗指》中指出:「對句之中,亦當少加虛字,使之動宕。」我們藉以說成虛字對。因為虛字沒有實義,所以一幅聯中不可能全是虛字。主要是說虛字在律詩中,上下對偶,妙趣橫生,又無形中增加了對偶句的古典韻味,亦不失化平淡為奇趣之一法也。

如:

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據心。(杜甫《峽口》)

古人稱逝矣,吾道卜終焉。(杜甫《寄嶽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

倦客再遊行老矣,高僧一關故依然。(蘇東坡《書普慈長老壁》)

日之夕矣歸何處,天有頭乎想什麼。(聶紺弩《代答周婆》)

老夫耄矣人誰信,微子去之跡悲哀。(聶紺弩《寄高旅》)

 

10.色彩鮮豔:

即以顏色詞入對,能使詩句優美,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效果。

綠奔穿內水,紅落過牆花。(韋莊《延興門前作》)

愁窺白髮羞微祿,悔別青山憶舊溪。(岑參《首春渭西郊行呈藍田張二主簿》)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韓愈《送桂州嚴大夫》)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白居易《西湖留別》)

 

11、疊字連用:

疊字,又名「重言」,係指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語。疊字在對偶句中的地位不可忽視,而且應該是聯中的精華所在。運用的好,能大大增加詩的品味。

如: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輝。(王績《野望》)

稍促高高燕,微疏的的螢。(李商隱《細雨》)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杜牧《早雁》)

遠樹依依如送客,平田漠漠獨傷春。(李嘉祐《自蘇臺至望亭驛人家盡空春物增思悵然有作因寄從弟紓》)

 

以上所述的只是我們在創作律詩時經常遇到的幾種形式和方法,但文無定法,要靈活掌握,力求「中律而不為律所縛」,多出新鮮活潑,與時俱進的佳作。繼承傳統,汲取精粹,這是我們所要肩負起的光榮使命,任重而道遠。

敬請關注醉月詩苑ylpxzysy,投稿郵箱1451057278@qq.com

相關焦點

  • 【詩詞微塾】格律詩對仗句的運用
    格律詩對仗句的運用 在律詩中,對偶句的位置大多在頷聯、頸聯,首聯和尾聯可用可不用。它是律詩特有的一種語言形式,不僅能使律詩顯得凝練、整齊、勻稱、典雅,而且也是律詩中最精彩的部分,更能展示一個人的學識、修養、胸襟、氣度,可見在律詩中的重要作用非同尋常。
  • 格律詩第六講:律詩的對仗和格律詩的押韻知識
    那是不是我們憑藉前面講的知識就可以對格律詩做出判斷呢?一首詩放在我們面前,是否能夠立刻判斷是否合律?對於絕句來說,是可以的,但是對於律詩來說,還不行。絕句和律詩的區別在哪?絕句是四個律句組成,而律詩是八個律句。
  • 一文搞懂格律詩的押韻、平仄和對仗要求
    一、格律詩的押韻要求。  1、什麼是韻  詩詞中所謂韻,就是漢語拼音中的韻母。不過在拼音中,a、o、e的前面可以加i、u、v,如ia,ua,uai等,這種i,u,v叫做韻頭,不同的韻頭的字也算同韻字,可以通押。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  2、格律詩的押韻要求  1)押韻的位置,律詩押韻的位置在每一個偶數句的最後一個字。
  • 讀書釋疑:格律詩的對仗與起承轉合(外一則)
    簡單地說,一首格律詩,八句為律詩,四句為絕句。壹、「窗含西嶺千秋雪」,為何是「窗含」而非「窗寒」?1.格律詩對仗原則要求如此格律詩的對仗除了音律平仄有定規外,用詞的詞性也要基本一致,尤其是實詞。對仗既要符合平仄規律,又要做到詞性統一。2.格律詩起、承、轉、合原則要求如此格律詩講究詩的意氣貫通流暢,用字巧妙而無刻削痕跡。用具體作詩技巧操作,絕句的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是承,第三句是轉,第四句是合。
  • 詩詞創作必備知識 格律詩有的對仗有的不對仗 應該哪一聯對仗?
    前言老街以前寫過一些關於對仗的文章,關於詞的對仗寫過《 以【沁園春】為例3分鐘說明白詞的對仗》,關於對仗的產生與演化寫過《詩詞創作不可不知的知識 10分鐘說說格律詩對仗的種類與前世今生》,還寫過一篇關於「寬對」的《古代律詩中有用動詞、名詞、形容詞對仗數詞的嗎?當然有》。
  • 絕句首句不入韻,首聯要對仗嗎?
    「絕句首句不入韻」是指四句式的絕句首句平仄關係,從而得到整首絕句的平仄關係。首句不入韻,就是首句仄收,即「平起仄收」,「仄起仄收」兩種平仄格式。絕句首句不入韻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格律詩二十八句口訣解釋
    律詩起承接轉合,中間兩聯對仗行。 一三五可約不論,二四六字聲分明。 基本句式僅四種,舉一反三功倍成。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雖嚴可拗救,孤平犯忌錯不輕。 兩仄一平夾中間,一定要救按律行。 孤平拗救共兩種,本句對句兩類型。 本句自救仄平腳,三拗五救很輕鬆。
  • 什麼是格律詩的「一三五不論」?
    (中濤註:這是網友提出的真實問題,而非模擬提問。)答:收到你的問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一直比較忙,遲復為歉!其實簡單地講,排律就是「律詩擴充版」。我們來簡單解釋一下:最常規格式的律詩,通常是八句,其中第1、2句和第7、8句不要求對仗。而中間的第3、4句和第5、6句都需要對仗。換句話說,「標準版」律詩中間只有兩個對仗。當然,水平高的人,也可將八句話作成四個對仗,如杜甫就經常這麼處理。
  • 律詩哪一聯一定要對仗?律詩對仗基本要求是什麼?
    今天看到有網友提問:格律詩是哪一聯對仗?具體怎麼對?對此,六甲番人認為問題需要糾正,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只有律詩才有一聯詩的說法,而絕句只有四句,一般是不用「聯」來形容的,所以建議問題改為:律詩哪一聯對仗?
  • 格律詩中對仗句必須符合的五個要求
    對仗,俗稱對子。在詩詞中,一聯的出句(上句)和對句(下句)成為對偶句的,叫對仗句。 一、對仗句必須符合五個要求: 1、字數相等;2、詞性對應相同。寬對係指上句與下句相對應的字詞性相同的對仗,它不要求名詞的小類相對,如「煙」對「井」,「潮」對「剣」,「仗」對「琴」等。又如「天下計」對「老臣心」,「青天外」對「白鷺洲」,詞性詞組對得不那麼工整,也叫寬對。
  • 什麼是對仗?對仗的種類以及對仗和對偶的區別
    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對。再次,要求詞語所屬的詞類(詞性)相一致,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詞語的"詞彙意義"也要相同。
  • 律詩和格律詩的區別
    格律詩的詩體:格律詩一般分五言、七言兩大類,(六言詩非常少,故不列為主流。)每類又分絕句、律詩、排律等體裁。1、絕句:絕句分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兩種,簡稱五絕和七絕,六言絕句此處忽略(下同)。五絕是五言四句,七絕是七言四句。要求偶句(第二句、第四句)壓平韻,第三句最後一個字用仄聲,第一句可壓韻,也可以不壓韻。例: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草堂詩說】如何寫好律詩的對仗句
    對仗是將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是指詩詞創作和對聯寫作時運用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和手段,其分為工對和寬對兩種。工對就是要嚴格遵守字數相等、詞類相當、結構相應、節奏相同、平仄相對、意義相關這六個原則。寬對是相對於這六個原則要求顯得比較寬鬆。律詩的對仗句能使詩顯得凝練、整飭、勻稱、典雅,可以大大增強詩的藝術感染力。
  •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工整的對仗句,是詩文裡最曼妙的語言
    對仗是構句手法,基本特點是對立。從意義上看,要求相反或者相近。律詩和駢文會用到。駢文如《滕王閣序》。舉例說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偶不對仗。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對偶又對仗。格律詩中的對仗。第一,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第二,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
  • 八句格律詩中,頷聯與頸聯四句必須對仗,其要求是什麼?
    原來的問題是:以八句格律詩中之頷聯與頸聯四句對仗的標準是什麼?前言律詩有四句、八句、八句以上三種。分別是絕句、五律七律、排律。分為五言和七言,六言極少,一般不算入其中。2、只議論 李商隱的《籌筆驛》中間二聯都不寫景,而是寫了4句典故: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管樂有才終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裡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 學詩起步:對偶與對仗的異同
    2、對仗黃志浩的《古代詩詞創作與鑑賞》(漢語大詞典出版社)中指出:「所謂對仗,顧名思義,是指出句與對句像儀仗隊一樣兩兩相對。……律詩中間的頷聯、頸聯需要對仗,是律詩標誌之一。……它要求『字數相等,語義相對,平仄相反,詞性相合,結構相同。』」
  • 對聯和律詩對仗的異同
    《辭海》云:對仗「指詩文詞句的對偶。」對偶是「用字數相等、句法相似的語句表現相反或相關的意思」。可見,對仗就是對偶,就是字面音節兩兩相對的語句。這個定義,適合於一切對仗,不僅適用於詩,而且也適應於賦,當然同樣適用於對聯。就是說,聯、詩、賦等雖然屬於不同的文學體裁,但所運用的對仗在修辭學定義上是統一的、同一的。可惜的是,上述辭書中只說「詩賦」、「詩文」而無視對聯。
  • 格律詩平仄對照表
    格律詩的三要素為:押韻、平仄、對仗。其要求自古以來便有定式。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一定程度的變化和更新,但其尺度一貫很緊,並不可隨意更改。格律的制定是為了讓詩歌具備最佳的韻味和美感,自然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束縛。有些人不想遵守,沒有關係,您依舊可以寫詩,也不妨礙您寫出好詩,只是不方便稱為格律詩。格律詩只是詩歌中的一種,但卻得到了最多的認可。
  • 【詩詞微塾】格律詩中對仗句必須符合的五個要求
    對仗也叫對偶,俗稱對子。在詩詞中,一聯的出句(上句)和對句(下句)成為對偶句的,叫對仗句。 一、對仗句必須符合五個要求: 1、字數相等;2、詞性對應相同。工對與寬對之間還有鄰對,那是指名詞小類中相鄰兩個小類的名詞的對仗,如「雨」(天文)對「秋」(時令),「村」(地理)對「露」(天文),「柳」(草木)對「鶯」(鳥獸)等,它們對仗的工整程度,介於工對與寬對之間。 三、對仗的特殊形式。
  • 格律詩第三講:格律詩的幾條通則——替、對、粘、韻
    上一講我們講了格律詩最基本的平仄規則:相替。就是一個律句的二、四、六位置上用字的平仄必然是相反交替的。我們今天接著「相替」這個原則繼續分析,看格律詩的律句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在上一講講到漢字音節在律句中最小單位就是雙音節,二言詩。其實運用到平仄來說,就是平平、仄仄,這兩種連續同平、仄在律詩節奏感中是最小的單位,同時字的發音也最好在兩個相同的音調後發生轉變,由平變仄,或者由仄變平。應用到五言律句中,就會出現什麼現象呢?平平——仄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