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劉焱:幼兒園如何落實「以遊戲為基本活動」?

2020-12-12 騰訊網

劉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當前,重視開展各種幼兒遊戲活動的幼兒園越來越多,但是,長期以來在教育實踐中「重上課、輕遊戲;重教師編制的教學遊戲、輕幼兒自發的自由遊戲」的傾向尚未得到根本的扭轉,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難以落到實處,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嚴重。

要避免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必須改變理論上、口頭上重視遊戲,實踐上、行動上輕視和忽視遊戲的傾向,幫助廣大家長和幼兒教師真正理解遊戲對幼兒的重要意義和獨特價值,改變把幼兒的遊戲與他們的學習活動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在幼兒教師培訓中,加強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理論與實踐的培訓內容,提高幼兒教師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遊戲(學習)環境,組織和指導幼兒遊戲活動,在遊戲中觀察和評價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的能力。

遊戲的重要性被嚴重低估

遊戲是一種古老的社會文化現象。從生物演化的角度來看,遊戲的歷史甚至比人類的歷史更長。研究表明,遊戲不是一種天生的、不學而能的「本能」,而是一種經由學習而逐漸發展、成熟的行為,遊戲的發展本身反映兒童的發展。

遊戲是幼兒自發、自主、自由的活動。幼兒好動、好奇,對周圍世界充滿了興趣,他們自發地去探索和認識周圍環境。探究往往是幼兒遊戲活動的開端,興趣和好奇是推動幼兒遊戲的直接動因。遊戲不僅是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認識周圍世界的基本活動形式,也是幼兒與周圍的成人和夥伴交往的基本途徑。

在遊戲中,幼兒不僅能夠獨立自主地選擇活動材料、活動夥伴、活動內容和方式方法,決定玩什麼、怎麼玩、和誰玩等,還能創造性地表現和反映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明自己的遊戲。從本質上來說,遊戲是幼兒能動地駕馭活動對象的主體性活動,是體現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和社會性的活動。

近二三十年的腦科學研究認為,遊戲在動物和人類發展中的作用遠比人們先前估計的重要得多。遊戲的重要性也許可以和食物、睡眠、性等人的基本需求相提並論。納什(Nash)根據貝洛醫學院的研究報告指出,遊戲不充分或很少被撫觸的幼兒,他們的大腦比同齡正常兒童的大腦要小20%-30%。布朗(S. Brown)對多個成年犯罪者的童年生活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有75%的人在幼年時期缺乏遊戲經驗,或沒有正常的遊戲經驗。

大量研究表明,遊戲對兒童的身體、認知、社會性、情感、個性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遊戲性越強的兒童,「外控性」越低,性情越隨和寬容,情緒越積極樂觀。遊戲性強的兒童創造性強,他們喜歡探索,不墨守成規,有自信心和主見。他們不僅在現時可以擁有一份輕鬆自如的快樂童年,而且較強的遊戲性還預示著他們在未來也可以擁有一份健康幸福的成年生活。

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指出,遊戲能夠創造學前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在遊戲中,幼兒可以做到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做不到的事,他們在遊戲中的發展水平高於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遊戲猶如放大鏡,凝聚和孕育著幼兒發展的所有趨向。

遊戲對於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具有如此重要和獨特的價值,要求我們必須「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這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要求,體現了我們對幼兒遊戲權利和身心發展規律的尊重。

如何實現「以遊戲為基本活動」

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寓教育於遊戲之中,是學前教育區別於中小學教育的重要標誌。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園教育,是把幼兒看作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把發展幼兒的主體性作為幼兒園教育的核心目標;承認並尊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個體差異性;把教學活動過程看作是在成人與幼兒之間發生的社會性相互作用過程。主動性原理、個別化原理以及社會化原理,是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原理。

那麼,幼兒園怎樣才能要做到「以遊戲為基本活動」?

◆確保幼兒每天都有充足的自由遊戲時間

幼兒園要做到「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首先要保證幼兒愉快的、有益的自由遊戲活動。幼兒的自由遊戲活動是幼兒真正的遊戲,對於幼兒的童年快樂和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自由遊戲活動還可以培養幼兒獨立決策、獨立思考與獨立行動的能力,有助於幼兒主體性、創造力、想像力的發展。

要保證幼兒愉快有益的自由遊戲活動,就要在一日活動的安排中確保幼兒有充足的自由遊戲時間。幼兒的自由遊戲包括戶內和戶外的自由遊戲活動。在每天兩小時(冬季為每天一小時)的戶外活動中,除了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如早操、集體遊戲等)以外,應當注意為幼兒留出自由遊戲的時間,讓幼兒自由地奔跑跳躍、嬉戲探索,滿足幼兒自由自在活動的欲望。在安排戶內活動時,要保證幼兒每天至少有一個整段時長為1小時左右的區域自由遊戲活動時間。我們對三省市108個學前一年班級的調查顯示,部分班級(城市、縣城、農村分別為12.5%、33.3%、36.2%)幾乎沒有戶內遊戲時間,35.2%的班級為幼兒安排的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足2小時。保證充分的自由遊戲時間,是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基本條件。

除了確保幼兒每天都有充足的自由遊戲時間以外,還應在過渡環節和戶外活動中恰當地組織集體遊戲活動。集體遊戲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活動。例如,「老狼老狼幾點啦」「丟手絹」「切西瓜」等都是幼兒園常見的集體遊戲活動。集體遊戲活動可以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歡樂,學習遊戲的技能,鍛鍊人際交往的智慧,而且可以培養幼兒對於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戶外活動和過渡環節等時段,要恰當合理地組織幼兒進行集體遊戲活動,滿足幼兒遊戲娛樂的需要,使活動順利轉換、動靜交替,減少幼兒消極等待的現象。

◆創設良好的、反映幼兒興趣的遊戲環境

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反映他們興趣的遊戲環境是支持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除了要保證幼兒在一日活動中有充足的自由遊戲活動時間,幼兒園還應為幼兒創設安全、空間充足、結構合理、材料豐富的遊戲活動環境,為幼兒自由遊戲提供空間和材料方面的保障。

當前,我國幼兒園環境創設上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重牆面美化,輕幼兒操作材料;重功能室裝備,輕活動室玩具圖書遊戲材料配備。

相當多的幼兒園非常重視幼兒園牆面的美化,不惜花費資金、聘請專業人員在幼兒園園舍的外立面、走廊牆面、圍牆等牆面噴繪各種卡通畫;相當多的幼兒園在班級活動室以外建設各種功能室,例如科學活動室、美工活動室、建構遊戲活動室、角色遊戲室、電腦室等。但是,在每個班級的活動室裡,圖書、玩具和遊戲材料卻少得可憐。在一些幼兒園,班級規模超過國家規定的班額標準,班級活動室擁擠不堪。但是,卻在班級以外建了各種利用率極低的功能室。在班級以外不計辦園成本建設名目繁多、華而不實的功能室,不符合「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的普惠性幼兒園的建設標準。這種不計辦園成本、追求奢華的傾向到了該扭轉的時候了!

「兒童化」不能「化」在牆上,應該「化」在幼兒的手上。玩具或遊戲材料是幼兒學習的「教科書」。幼兒園應當保證必備的資金,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玩具和遊戲材料。幼兒班級活動室是幼兒在園生活、遊戲和學習的基本場所。幼兒園環境創設要把「豐富班級活動室」作為首要任務,不要盲目模仿中小學的功能室,去建設華而不實的功能室。

◆非遊戲活動中注入遊戲的因素

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除了遊戲活動外,還有許多「非遊戲活動」,例如生活活動、集體教學活動等。為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遊戲因素(例如遊戲的口吻、角色扮演、競賽性遊戲等)和遊戲的方式(如手指遊戲等)來組織非遊戲活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增加非遊戲活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非遊戲活動遊戲化,提高活動的效果。

綜上所述,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實踐含義在於:保障幼兒的遊戲權利,滿足幼兒遊戲的需要;把遊戲活動所體現的主體精神與「有社會文化內容」的教學因素結合起來,為幼兒創造與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與機會;在幼兒的自由活動與教師計劃發起的活動之間保持適當的平衡;讓幼兒在遊戲和遊戲化的活動中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與發展的主體。

教師能否幹預幼兒遊戲

在幼兒遊戲問題上,存在兩種不正確的傾向:一種是盲目崇拜幼兒遊戲的自發性,反對對幼兒遊戲加以任何幹預,把幼兒遊戲神聖化;一種是無視幼兒遊戲的主體性,把成人的意志強加於幼兒,把遊戲變成變相的「上課」。

反對教師幹預幼兒遊戲,把遊戲活動神聖化的主張,表面上看起來是在維護遊戲的純潔性和幼兒的快樂,實際上是在把兒童世界和成人世界完全分離和對立起來,把兒童和成人之間的關係看成了水火不容的關係。崇拜幼兒遊戲的自發性屬於浪漫主義的教育傳統,它把遊戲中幼兒的「學」和教師的「教」加以人為的分離和對立,要求對幼兒的遊戲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遊戲雖然被提升到幼兒「學習」的高度,但是卻只要求教師做幼兒遊戲的旁觀者,反對教師對遊戲進行任何積極的幹預,支持和擴展幼兒在遊戲中的學習。

幼兒並不生活在歷史的荒原上和社會的沙漠中,他們的生活和遊戲與成人有著密切關係。反對教師幹預幼兒遊戲的人忽視了一個基本事實:幼兒喜歡成人和他們一起遊戲,因為成人更會玩,會給他們提出挑戰。既然遊戲是幼兒的學習,對於幼兒的學習和成長負有引導責任的成人就不應當放棄自己的責任。人們很早就認識到,應當利用幼兒喜聞樂見的遊戲活動促進幼兒的學習,「篩選」、「改造」、「再造」是迄今為止人們對待和利用遊戲的三種基本策略。

幼兒遊戲中的學習活動應當受到教師「教」的充分關注、重視和支持。為幼兒創設能夠激發他們探索、想像、思考、表現、表達、交流、合作的豐富的遊戲環境,支持、引導、豐富和擴展幼兒在遊戲中的經驗建構,是教師在遊戲中「教」的重要任務和內容。在幼兒的生活和遊戲中,教師要敏感地覺察到「教」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不失時機地介入幼兒的遊戲並加以適當的引導和擴展,豐富幼兒的遊戲和經驗。同時,也應當認識到並不是所有的遊戲都是好的。對兒童的遊戲應當加以選擇和引導,讓兒童遠離那些無聊或有害的遊戲,引導他們玩有益的遊戲。

近年來,主張對幼兒的遊戲加以幹預和指導的觀點日益佔據主導地位。但是成人參與和幹預幼兒遊戲的時機、方式方法等必須是審慎的、恰當適宜的,否則將會成為對幼兒遊戲的一種不必要的幹擾,變成對幼兒遊戲的導演,甚至把幼兒的遊戲變成「遊戲兒童」。要做到適當地幹預幼兒的遊戲而非幹預過度,教師要遵循幹預的基本原則,扮演好自己在幼兒遊戲中應當扮演的角色。

遊戲是幼兒主動自願、自主自由的活動,幼兒是遊戲的主體。因此,教師對幼兒遊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應當以尊重和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發展為基本原則。

尊重幼兒的主體性,首先要尊重幼兒遊戲的興趣和需要。教師應當在尊重幼兒遊戲的興趣和需要的前提下,去考慮和計劃「教師的指導」,創設適宜的遊戲環境,並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及時調整遊戲環境;其次,要鼓勵和支持幼兒自己選擇、計劃自己的遊戲活動,決定自己要玩什麼、怎麼玩、和誰在一起玩,而不是由教師來指派和決定;再其次,在幼兒的遊戲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通過提供建議、與幼兒平行遊戲等方式,激發和支持幼兒積極主動的探索,靈活地和綜合地運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方法來幫助幼兒擴展遊戲活動;最後,把握好對幼兒遊戲幹預的「度」,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直接幹預,把對幼兒活動的外部控制降低到最小程度,對常規的維持應以不破壞遊戲氣氛為前提。

如果不考慮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只按照成人的想法與願望來設置遊戲環境,按照成人心目中「好遊戲」的標準去指揮幼兒遊戲,那麼,教師「設計和領導」的遊戲就不可能被幼兒認同為「我們自己的遊戲」,而是「老師要我們玩的遊戲」。了解教師在幼兒遊戲中應當扮演的角色,教師才能處理好自己與幼兒的關係,發揮自己應當在幼兒遊戲中發揮的作用。

「支持與引導幼兒的遊戲活動」是《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規定的幼兒教師的七大專業能力之一。該標準要求教師能夠:提供符合幼兒興趣需要、年齡特點和發展目標的遊戲條件;充分利用與合理設計遊戲活動空間,提供豐富、適宜的遊戲材料,支持、引發和促進幼兒的遊戲;鼓勵幼兒自主選擇遊戲內容、夥伴和材料,支持幼兒主動地、創造性地開展遊戲,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和滿足;引導幼兒在遊戲活動中獲得身體、認知、語言和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展。

在幼兒的遊戲中,教師應當是:

遊戲環境的創設者。遊戲是適宜於幼兒的學習方式。創設能夠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想像和思考的遊戲環境,就是在創設有利於幼兒學習的環境。為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教師應當為幼兒的遊戲創設材料豐富多樣的、結構合理的遊戲環境。

幼兒遊戲的合作者。教師應當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幼兒的遊戲,與幼兒共享遊戲的快樂,為幼兒的遊戲營造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和心理氛圍。

幼兒需要的反應者。在幼兒的遊戲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與需要,發現幼兒的意圖並調整自己的行動,給予幼兒適宜的反饋,擴展幼兒思維與行動的範圍和能力,支持幼兒在遊戲中的探索、發現、想像和創造。

幼兒經驗的擴展者。遊戲是幼兒生活經驗的反映。教師應當通過觀察幼兒的遊戲,確定他們需要豐富哪些方面的經驗,採用適當的方式方法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他們遊戲活動的發展。

幼兒發展的評價者。遊戲是幼兒發展的一面鏡子。遊戲反映幼兒的興趣需要、情緒情感、已有經驗、發展水平和個性特點。在遊戲中,幼兒有最真實自然的表現。教師應當學習和掌握在遊戲活動中觀察、評價幼兒個體特點的方法,根據幼兒個體特點因人施教,促進每個幼兒有個性地發展。

關於遊戲化活動,您怎麼看?

來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吧~

微者,精妙也;觀者,諦視也。以早教微觀,可以知上策,明幼規,察園涵,破迷題,解師心,安父母,健童生,諧成長,共發展。

相關焦點

  • 劉焱:我們怎樣才能做到「以遊戲為基本活動」?
    當前,重視開展各種幼兒遊戲活動的幼兒園越來越多,但是,長期以來在教育實踐中「重上課、輕遊戲;重教師編制的教學遊戲、輕幼兒自發的自由遊戲」的傾向尚未得到根本的扭轉,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難以落到實處,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嚴重。
  • 專家評論丨 劉焱:普惠性幼兒園發展的路徑與方向
    要解決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相匹配的問題,必須大力發展普惠性幼兒園。普惠性幼兒園,是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的基本供給途徑。普惠性幼兒園是指向社會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的幼兒園,其基本特徵是由政府舉辦或接受政府委託,獲得財政性教育經費支持、接受政府限價與監督管理、機構性質為非營利性的幼兒園,包括公辦幼兒園(含公辦性質幼兒園)和民辦普惠性幼兒園。
  • 「教育動態」放手遊戲,提升專業自覺性——傅山幼兒園承辦2020年全區幼兒園遊戲案例觀察解讀活動
    為深入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在幼兒園深入落實「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的理念,2020年10月20-22日高新區幼兒園遊戲案例觀察解讀活動如期舉行。傅山幼兒園承擔了10月22日戶外遊戲觀摩園的任務,為來自全區的50餘位園長提供遊戲現場。透過觀察來發現孩子、讀懂孩子,以專業的視角來分析、解讀遊戲行為背後的價值,深刻領悟在遊戲中放手的內涵及深度。
  • 廣東嚴禁幼兒園教拼音識漢字:以遊戲為基本活動
    《方案》指出,幼兒園要遵循幼兒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建立完善科學的長效機制。通過自查摸排、全面整改和專項督查,促進幼兒園樹立科學保教觀念,落實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切實提高幼兒園科學保教水平,促進全省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 如何為民辦園紓困?劉焱委員:普惠性幼兒園應納入基本公共服務
    今年兩會,「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場疫情,讓不少民辦幼兒園遭受嚴峻考驗。近日,幼兒園賣燒烤、賣包子自救的消息更是引發社會熱議。如何破解民辦園生存難成為了家長及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 如何理解幼兒園中,以遊戲為基本活動
    我認為,幼兒園選擇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是根據遊戲的特點以及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的。首先,我們知道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是幼兒主動的、自願的活動,他們在遊戲中可以自由選擇遊戲的內容、玩法、材料及同伴等,在遊戲中,幼兒是快樂的。幼兒生活、勞動、學習等常常是以遊戲的形式來進行的,或是直接將生活、學習、勞動的過程變成遊戲活動。
  • 聚焦 | 「自治區幼兒園遊戲活動培訓」線上大會圓滿落幕,助力園所落實課程遊戲化!
    到今天,我們一次次提起「課程遊戲化」這個話題,不僅反映出國家教育決策的正確性和連貫性,也從側面反映出在幼兒園實施遊戲活動的一定難度。遊戲是幼兒的天性與權利,也是幼兒的生活方式,它對於幼兒的意義不言而喻。如何把遊戲真正還給幼兒,讓幼兒做遊戲的主人?如何觀察解讀遊戲背後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水平與規律,並適宜地支持、推進幼兒的發展……這些問題值得每一個幼教人深深思考。
  • 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園是什麼樣的?
    2月初,金華日報《市民問政》欄目關注我市幼兒園規範辦學情況,邀請市教育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做客演播室,探討如何緩解入園需求與高水平幼兒園資源不足矛盾,打造快樂園放心園。   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園是什麼樣的?連日來,我們走訪市區多家幼兒園,發現在提高辦學水平、改善師資、提高教學質量和規範化程度方面,我市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幼兒園都有了諸多舉措。
  • 幼兒園該教啥? 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東莞專項治理幼兒園「小學化」 禁止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課程內容  幼兒園該教啥?遊戲最基本現在上課的內容,女兒基本都會,很積極地回答問題。」  部門:幼兒園禁教小學課程  儘管家長們各有各的看法,但東莞市教育局的態度卻十分明確。日前,該局制定了全市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方案,以規範幼兒園保教工作,落實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提高幼兒園科學保教水平。
  • 有感於「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有感於「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   導讀:遊戲的過程即孩子自我發展的過程,其中隱藏著重要的教育動因,內含著教育方法的契機,因而有著不可忽視的教育價值
  • 劉焱:我們正在開啟學前教育質量時代
    劉焱指出,教育現代化最重要的特徵是民族性和公平性。而學前教育現代化也應以此特徵作為基本定義,學前教育要成為每個幼兒的權利,以兒童受教育全和全人和保障為前提。  但同時她也指出,教育成就的建成差距在入學前就已經出現了。腦科學研究表明,孩子早期的經歷和經驗決定他一生的神經網絡系統。同時,大量研究都證明了環境和孩子的發展是相互作用的。
  • 「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實踐反思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實踐反思 分頁標題#e#   二、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存在兩類遊戲   (一)遊戲和遊戲化幼兒園實際上存在著兩類活動
  • 桓臺縣幼教團隊參加淄博市幼兒園遊戲案例觀察解讀活動
    2020年10月29日—30日,為期兩天的淄博市幼兒園遊戲案例觀察解讀活動在高新區傅山幼兒園落下帷幕。此次活動中,桓臺縣幼教團隊一行10人同心合力,專業解讀,圓滿完成此次交流展示活動。本次活動分為三個階段,即現場觀察一小時、解讀識別(備課)半小時和交流展示十分鐘。通過用心觀察來走進孩子、發現孩子、讀懂孩子,半小時的解讀識別時間發揮集體智慧,凝聚專業力量。
  • 劉焱老師,感謝您!丨特別關注
    文章來源:幼師口袋(ID:qujiaohuodong)
  • 沂水縣學前教育優質課評比暨遊戲觀察解讀比賽活動成功舉行
    沂水縣學前教育優質課評比暨遊戲觀察解讀比賽活動成功舉行 發布日期:2020年12月08日 瀏覽次數:5為提高教師觀察、解讀指導幼兒自主遊戲的能力,深入踐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推進落實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教育理念,根據《關於開展全市學前教育優質課評比暨遊戲觀察解讀比賽活動的通知
  • 海陽市幼兒園開展自主遊戲解讀視頻活動
    近日,海陽市組織了幼兒園課程遊戲化自主遊戲解讀視頻展評活動。本次活動共有38個參賽作品,分初評和複評兩個環節。初評分兩組,每組19個參賽作品,評委分別從遊戲視頻、解讀視頻兩方面對參賽作品進行了評比,各選出5個優秀自主遊戲視頻解讀參加複評。複評環節又從10個優秀自主遊戲解讀視頻中選出《雙層床的故事》《沙堡運水記》等5個優秀視頻參加煙臺市優秀自主遊戲解讀視頻展評。
  • 臨沭縣鄭山街道中心幼兒園開展自主遊戲解讀研討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進一步提升教師自主遊戲組織與觀察指導能力,2020年12月8日下午,鄭山街道中心幼兒園開展了自主遊戲解讀研討活動。鄭山街道中心園部分教師參加了此次教研活動。
  • 合肥市大西幼森林城分園承辦廬陽區幼兒園自主遊戲比賽評比活動
    為認真貫徹落實《2020年合肥市幼兒自主遊戲評選活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遴選優秀教師參加市級評比。自主遊戲釋童真,春風化雨展智慧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同時也是幼兒快樂的源泉短短的十分鐘之內,老師們結合PPT、視頻,將過程濃縮為精華,還原幼兒遊戲軌跡。從遊戲的生成、材料選擇投放、幼兒遊戲水平、幼兒遊戲表現及教師遊戲指導策略等方面展開了細緻的闡述,充分展現了幼兒自主遊戲的意義。
  • 我的遊戲我做主——迎江區墨子巷幼兒園開展「自主遊戲」評比活動
    為全面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進一步落實遊戲是幼兒基本活動的理念,提升全園教師組織開展自主遊戲和觀察、理解、支持幼兒的能力,9月18日,墨子巷幼兒園開展「自主遊戲」評比活動,來自該園三部的7位教師參加比賽,各部園長和保教主任進行了現場點評。
  • 北師大教育學部教授劉焱委員:切實提高幼兒園教師待遇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劉焱在這次會上帶來了「尊重和認同幼兒園教師工作的專業性,切實提高幼兒園教師待遇」的提案。劉焱表示,長期以來,幼兒園教師往往被看作帶孩子的「保姆」,他們工作的專業性沒有得到社會的尊重與認同,待遇偏低。導致幼師職業缺乏吸引力,生源素質較差,幼師隊伍不穩定,專業化發展水平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