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2020(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於12月5日-7日在北京舉行,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出席並演講。
徐雷表示,「網際網路思維」是一個偽命題。無論傳統企業還是網際網路企業,更多要關注的是自身的組織架構能否網際網路化。
他解釋稱,不管是移動網際網路還是PC網際網路,在網際網路時代,非常重要的標誌是用網際網路的組織架構和組織運營能力去運營一家公司。他以樂高玩具舉例,樂高只用最基礎的一些部件,通過組合就可以創造出幾大系列。「一個公司的組織架構能不能網際網路化,通過能力沉澱,變成一個相對標準化的可以做自由排列的組合,去面對這個市場」。
徐雷表示,當前,市場環境有大量的不確定性存在,企業面臨很多「不講武德的跨界競爭對手」,如果仍然採取傳統的組織架構,那麼創新的速度是非常慢的,組織結構是非常僵化的。「做一個新業務或者做一個新項目的周期非常長,公司內部摩擦成本非常高」。
「一個事情推進比較難,老闆就拍桌子。以前老闆拍桌子,拍完了還能管半年、一年,但是我明確告訴95後的年輕人,你現在拍桌子,也就管一個禮拜,有的時候是一天,不管用」,徐雷說,再加上個別老闆可能只拍桌子,也不給錢,不給資源,不給時間,不會有什麼好的效果。
「要做到快速反應,就應該調整企業前中後臺的組織架構,前臺保證小而美,相對閉環的快速反應,企業大量的能力要沉澱在中臺的部門,這個中臺部門不是特指網際網路企業的技術數字中臺,這個中臺更多也業務中臺,還有後臺,只有這樣才能有快速的反應和高效的反應,整個成本相對比較低,試錯的成本也比較低」,他說道。
徐雷表示,上述組織架構的理念是強調合作關係,好的合作關係是無縫對接、低成本、相輔相成,不好的合作關係就是內部各行其是,需要做很多調整。
以下是京東零售CEO徐雷在2020(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的演講全文:
在變化的世界裡,成為變化的朋友
各位朋友:
上午好,我是京東零售徐雷。
不知在座的朋友把京東看成一家什麼性質的公司,可能很多人會說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也可能是一家零售公司,或者是一家物流公司,當然我們還有很多其他業務。從我個人角度講,坦率說我不怕誤解,因為被誤解不是我們的不幸,而是誤解者的不幸。其實京東是一家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公司,所以我們不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也不是一個虛擬的。京東上季度財報裡顯示員工總數32萬人,全世界超過32萬人的網際網路公司不知還有幾家,但我知道Amazon應該是超過的。京東在全國幾百個庫房在庫管理超過500萬SKU,庫存周轉天數34天。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行業裡這已經是世界級的供應鏈管理水平。比如我負責的京東零售業務,在過往的17年裡我們在用戶體驗保障上投入了超過150億,才能獲得如今用戶的口碑。
今天在這裡,我主要想跟大家分享兩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是,顛覆你的可能是你想像不到的玩家。
前兩天聽到郭德綱的一個相聲,說的是兩個人在路上開車,開著開著突然哐當一聲車掉河裡了,撞死了一條魚。這條魚可能會想到被漁夫捕撈,會想到被大魚吃掉,會想到生老病死,但永遠想不到把它撞死的會是一輛車,就像你可能永遠想不到顛覆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的會是誰。因為,那些顛覆你的,往往可能是你從未謀面的陌生人,或者是一些你從來沒放在心上的人和事。如果借用三體小說裡的話來說,就是我消滅你,與你無關。這個世界,常常就是這麼不按套路出牌,而且往往顛覆者都是不講「武德」的。
講兩個大家都熟知的例子。第一個例子就是數位相機這個行業,這些年數位相機行業之所以慢慢地沒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替代了消費者原有的拍照習慣。並不是數位相機行業裡的這些企業做的有多麼不好,而是完全被新的消費習慣給替代了。方便麵行業也是這樣,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被外賣平臺顛覆了。為什麼是外賣平臺呢,因為消費者的生活習慣發生了很大改變。
所以,大家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當下,不僅僅是你的同行業,更應該關注的是消費者,消費習慣、消費需求、消費環境的變化,以及跨行業乃至更大視角範圍內的變化,這樣的話大家才能始終保持警覺,抓住變化。
比如,我們關注到現在的消費者,尤其是95後消費者,發現他們對品牌的忠誠度是非常低的,除非這個品牌可以成為品類的代名詞,不然的話消費者會去嘗試一些新的品牌,這就是為什麼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很多網紅品牌,但我們也不用去糾結這些網紅品牌是不是可以成為百年品牌,這是第一個變化。第二個變化是,我們發現95後消費者極具個性,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同時也會有較強的孤獨感,所以他們會形成很多不同的圈層,會有各種各樣的喜好,從而會創造出越來越細分的市場、越來越新的品牌。
這些對於我們來說,不管是傳統企業,還是網際網路企業,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為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的注意力發生變化了,跟消費者溝通的方式、溝通的內容也發生變化了。這就是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會有更多跨界的、你看不見的對手湧入進來。
那麼,如果大家對消費者的關注不抱有更多的敬畏心,如果對行業趨勢的變化不保有敏銳度的話,就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逐漸被取代。拿京東來說,我們曾經用我們的模式、能力替代了上一代零售的一些類型,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成長起來。但同時我們也時刻保持緊迫感,要時刻關注新的消費者和消費需求的變化。因為大家都一樣,如果不關注變化、不做改變的話,有可能明天就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連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
再來跟大家分享我的第二個觀點。印象中我最後一次在外部公開場合去分享我的觀點,還是在6年以前。
我記得當時討論最火的話題是網際網路思維,到今天大家可能討論的已經不多了。但是當時我對網際網路思維是持一個否定的態度,我不認為有什麼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我認為無論傳統企業,還是網際網路企業,更多的是要關注組織架構、組織能力是不是網際網路化,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就是應該用網際網路化的組織架構和組織能力去運行公司。
舉個例子,6年前,我的兩個孩子那會兒還都特別喜歡玩樂高,我就在旁邊做觀察。樂高大家應該都知道,有很多系列,每年會出非常多的SKU,但構成它不同系列和SKU的最底層實際上是它大小、顏色不一的拼裝件,這些拼裝件本質上都是通用的。我們會發現一個通用型的拼裝件,可以創造出很多系列、很多的SKU,當時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產品,同時也給了我啟發,就是一個網際網路化的組織架構和組織能力應該是什麼樣子。
今天,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歷史上發生的事情。比如像汽車行業,通過模塊化、標準平臺化的方式,能夠快速生產出不同的汽車,滿足不同的消費者,同時還能使研發、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
那回到企業本身來說,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因為我在第一個觀點中講到,會出現大量的、不確定性的、看不見的、跨行業的競爭對手,所以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現在在經營上需要有更多的創新、更多的變化。如果依然採用傳統的組織架構來應對快速的變化,而以前這個組織架構的設計是比較僵化的,那麼在突然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在做一個新業務的時候,需要的周期會比較長,公司內部也會有很大的折騰,甚至往往會出現老闆拍桌子的情況。以前老闆拍桌子還能管個半年一年的,現在拍桌子可能也就只能管一個星期,而且有些老闆還只拍桌子不給錢。
所以我認為,要做到快速反應,就需要為企業搭建一個前中後臺式組織架構。前臺保持小而美,實現相對閉環的快速反應;企業大量的能力沉澱在中臺上,這個中臺不僅僅是技術和數據的中臺,也包括很多業務中臺;同時還有後臺。只有這樣,才能對變化有快速、高效的反應,整個成本相對也更低。
這個組織架構是一個理念,強調的其實是一種合作關係,好的合作關係是無縫對接,相輔相成,迅速形成強大合力。而不好的合作關係則是不相為謀,各行其是。如何建設好的合作關係,裡面涉及到很多需要改進的方面,比如績效考核的標準、人才選擇的規則、數據能力的沉澱、強大中臺的打造等。這其中,中臺建設尤為重要。通過深化中臺能力建設,打造可合、可分、可生長的中臺部門,能夠幫助我們有效降低創新的難度和成本,提高創新的速度和效率,實現求新求變求快。
這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兩個觀點。在這種變化的環境裡,我們只有成為變化的朋友,才能做的更好,走的更遠。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