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小講|基金淨值越低越好嗎?

2021-01-07 同花順財經

基金淨值越低越好嗎?

對?

不對?

其實,正確的答案是「對也不對」。

雖然寫了幾篇淨值相關的文章,一直遺留著這個問題「基金淨值越低越好嗎?」,第一反應肯定是不對啊,在琢磨為什麼大家會有這個誤解時,發現把兩個場景的東西混為一談。

一、定投時是對的

大部分投資者接觸基金後,都會被告知基金投資最好的方式是定投,定投有個很重要的觀念是,碰到低點時絕對不能停扣,因為同樣的定投金額,可以買到更多的份額,如果未來如果市場轉好,基金淨值跟著上漲,就可以有不錯的獲利。

甚至,現在越來越多的方法都提到定投應該在低位的時候甚至要多投,包括支付寶的慧定投、蛋卷的價值平均定投策略等,核心思路都是在低位的時候多買,高位的時候少買。

這裡所謂的定位多投(越跌越買=越跌越好)有個很重要的前提是,我們針對的是同一隻基金。

以C基金為例,投資者決定每個月定投1000元,前三個月C基金的淨值都是1.2元,於是前三個月共可以買到2500份(1000元/1.2元*3個月),後來3個月淨值掉到0.8元,于是之後的3個月可以累積的份額就變成3750份額(1000元/0.8元*3個月)。

淨值下滑過程中,同樣的基金,同樣3000元,在前三個月和後三個月買到的份額是不一樣的。累積6個月下來,總共有6,250個單位數,之後市場變好,淨值變成1.3元,整個資產就變成8125元,而成本是6000元,總歸盈利2125元(=8125元-6000元),其中前3個月買入的3000元貢獻盈利=2500份*(1.3-1.2)=250元,後3個月買入的3000元貢獻盈利=3750份(1.3-0.8)=1875元,合計2125元。

這就是定投的好處,定投過程中淨值有高有低,淨值高的時候,買入的份額就少,淨值低的時候,買入的份額就多,會均攤整個定投的成本,一旦市場轉好,那些在較低淨值所累積的份額,就顯得特別可貴。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開始琢磨低位不是繼續定投,而是加投的原因。

二、不同基金之間對比是錯的

定投時這個觀點能成立的前提是操作同一隻基金。但在所有基金投資時,特別是一次性買入時,如果都採用這種方法就大錯特錯。

假設要挑選基金,同樣是買入200元,如果A基金淨值是1元,就可以買入200份;如果B基金淨值是2元,才可以買入100份。似乎買入基金A更划算,買入的份額更多。

實際上,不管是哪種情況,如果A從1元漲到1.1元,B從2元漲到2.2元,漲幅都是10%,兩種情況都可以獲得10%*200元的收益,跟淨值多少是沒有關係的。

如果A從1元漲到1.05元(漲幅5%),B從2元漲到2.2元(漲幅10%),實際上

A盈利=200份*(1.05-1)=10元=200元*5%=本金*淨值增長率

B盈利=100份*(2.2-2)=20元=200元*10%=本金*淨值增長率

所以,收益跟買入的淨值並沒有關係,而是跟本金和淨值增長率有關。

基金單位淨值的高低,既不能決定基金未來的投資收益,也不能反映基金往常的盈利情況。想要了解基金過往的盈利能力,則需要通過基金的階段漲跌幅來判斷。

大家在不同基金之間進行挑選時,不能以淨值高低做為判斷好壞的依據,而是要以階段的表現來篩選。千萬不要見到A基金淨值3元、B基金淨值0.5元,就一廂情願認為B基金未來有機會漲到3元。事實上,未來如果市場大好,並且兩隻基金的操作績效差異不大,1年下來都會漲個20%,那麼A基金的淨值將會成為3.6元,B基金的淨值也不過是0.6元,絕對不可能向A基金的3.6元淨值看齊。

實際上,有很多基金因為成立時間夠久、並且績效向來不錯,淨值就會越來越高,如果以淨值做為挑選基金的方法,便會錯過這樣的好標的。

三、淨值相關冷門小知識

1、根據iFund數據,在8297隻基金中,除去760貨幣基金外,剩下7537隻基金中,先鋒量化優先A的基金淨值已經高達47.7768,位居除ETF等之外的第一位, 這隻基金的淨值前兩天已經引起熱議,其實就是大額贖回導致的;

2、場外開放式基金,單位淨值超過3.5的也就只有20隻,華夏大盤精選混合是正常情況中單位淨值最高的:

3、反之,淨值小於1的基金將近1000隻(不完全統計),因為基金剛成立的時候淨值都是1,說明這些基金成立到現在還沒有幫投資者賺到錢。

4、新發基金的淨值都1元,跟蹤同一指數的基金由於成立時間不一致,即便跟蹤效果一樣,淨值也都不一樣。

5、由於投資者都存在「恐高」心理,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為了吸引更多的潛在投資者,除了會用分紅降低基金淨值外,還有可能會用拆分。因為基金公司分紅會要求基金公司必須賣出手中持有的部分資產。

所以,關於淨值是不是越低越好,定投同一隻基金時,在定投前期會希望淨值越低越好,用來攢足夠的份額。但不能拿來亂套用任何情況都找淨值低的標的,這可是大謬誤。哪怕是定投同一隻指數時,也不能拿不同基金的淨值直接進行比較。

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微淼理財指南丨基金淨值與漲幅空間
    來源:北國網「看中了XX基金,可是它的淨值太高,現在買合適嗎?感覺沒什麼上漲空間,以後很可能會下跌!」「這隻基金價格好低啊!感覺可以入手,這樣能買到更多的份額,賺更多的錢,嗯,就它啦!」當你投資基金時,發現基金的價格差距很大,內心是不是也有過上面的獨白。「我可不能買貴的!我要買便宜的!」可是事實上基金真的越便宜越好嗎?淨值高就沒有上漲空間?要弄明白這些問題,我們還要從基金淨值說起。什麼是基金淨值?
  • 為什麼基金估值漲了 而基金淨值卻跌了?
    因為基金公布的數據僅僅是季度末那一天的情況,在之後基金的持倉股票可能發生了變化,但是在估算基金淨值的時候還是用的季報公布的股票,而這些信息是實時不會同步給基金銷售機構。所以肯定不會完全一樣。   也就是說,只要基金經理進行了調倉操作,那麼淨值估算就會不準。
  • 基金的各種淨值指標怎麼看?高淨值基金就不能購買了麼?
    投資人購買基金,最先接觸的術語就是「基金淨值」,基金淨值上漲,咱們就賺錢,反之,如果淨值大跌,我們就會虧錢。某種程度上看,基金淨值與股價類似,都用來標誌單價的,但是相對而言,基金淨值複雜一些,常見的有「單位淨值」「累計淨值」和「估算淨值」。
  • 基金淨值更新了!怎麼比我看到的淨值估算低這麼多?
    這些天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8、9點基金淨值公布的時候,打開APP,看看自己當天的收益情況。有一天,這位朋友跑來問小編:   咦?收盤的時候我看到這隻基金的估值明明寫著漲了2個點,怎麼最後數據出來之後只漲了1個點?是換基金經理了嗎?還是基金公司把錢剋扣下來了?
  • 基金份額淨值增長率標準差是什麼意思?
    問:基金份額淨值增長率標準差是什麼意思?  答:淨值增長率反映的是基金淨值報告期內的增長情況,而標準差則反映了基金淨值的波動情況,標準差越低,代表基金的表現越穩定,波動越小,反之亦然。  問:如何看待基金的倉位變動?
  • 基金吧答疑:基金轉換成交淨值是舊的和新轉換的基金當天的收盤淨值...
    為了向廣大基友科普基金知識,幫助大家在基金投資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好,小編會不定期為大家更新匯總新人基友們的疑問並進行解答,供大家參考。
  • 「基金知識四」基金估值、基金淨值與基金份額是什麼?
    基金估值與基金淨值不同,所謂估值就是估計參考的意思,是通過模擬的方式預估淨值漲幅,數值實時更新,但非最終淨值數據。基金單位淨值:是指基金總淨資產除以基金總份額,計算公式為:基金單位淨值=基金總淨資產/基金總份額。
  • 基金入門:基金建倉期一般多久_基金建倉時間有限制嗎
    基金建倉期一般多久,基金建倉時間有限制嗎,基金建倉期有收益嗎?在現在的投資市場上,基金一直都是一個不錯的投資形式,越來越多的人看好這個市場,因此很多人紛紛投入到基金投資之中,基金看上去簡單,其實在進行基金的投資的時候所需要學習的知識是非常的多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基金建倉的基礎知識。  基金建倉期一般多久?
  • 槓桿基金篇(Leverage fund) 低門檻的槓桿基金
    相比之下,槓桿基金如果看作是一種融資工具的話,成本和門檻都要低很多。這可能也是最近這類產品如此火爆的原因。  融資成本很低  目前市場上槓桿基金已令人眼花繚亂。  每隻分級基金的分級細則其實有所不同,所以它們融資的成本也不同。從分級方式可以看出來。  一般來說,低風險的A 份額類似一隻固定收益產品,約定每年獲得基準收益,而高風險的B 份額,則類似融資,以支付一定約定收益為代價向A 份額借錢,從而獲取一定的槓桿收益。所不同處在於其基準利率有所不同,當然,融資的成本越低,意味著槓桿比率越高。
  • 基金吧答疑:投顧是什麼投資?是基金嗎?
    是基金嗎?省錢門檻低:千元起投,投顧費率0.15%起,低費率享受專業投顧服務。   問答小天:如果你打算將基金賣出,可在[我的]界面中點擊[基金],找到你打算賣出的基金,點擊[贖回]並選擇資金回到活期寶或
  • 基金也有波動 如何正確衡量基金的波動?
    (天天基金)   股市有漲跌,基金淨值就必然有波動。
  • QDII基金的真實淨值怎樣計算?
    來源:雪球近期國內疫情是不斷好轉,但是國際上的疫情消息顯然不那麼令人放心,疊加國際油價劇烈波動,很多人有了抄底海外或是抄底原油的想法,但是因為QDII淨值公布普遍要晚一個交易日,所以「折溢價」看起來不真實。我今天說一下QDII基金真實淨值怎樣計算。
  • 7000隻私募基金淨值創新低 有一類產品卻表現亮眼
    (原標題:7000隻私募基金淨值創新低 有一類產品卻表現亮眼)
  • 挑選指數基金時 如何判斷基金的潛力?
    對於純指數基金來說,規模越大越好。為何這麼說呢?原因是:   1、指數基金規模越大,在遇到大規模申購/贖回時受到的影響越小。   例如,一隻指數基金的規模只有5000萬,在遇到1000萬份額的大額贖回時,明顯壓力比較大,甚至會觸發清盤風險。
  • 首批浮動淨值型貨幣基金來了
    這6隻新基金產品分別是:匯添富匯鑫浮動淨值型貨幣市場基金、鵬華浮動淨值型發起式貨幣市場基金、華寶浮動淨值型發起式貨幣市場基金、中銀瑞福浮動淨值型發起式貨幣市場基金、嘉實融享浮動淨值型發起式貨幣市場基金、華安現金潤利浮動淨值型發起式貨幣市場基金。
  • 基金費用包括哪些種類?基金費用一覽表
    現在很多人很關注基金的費用,基金公司就費用開始打價格戰了。在同樣持股基礎上,當然是費用越低,對用戶越有利。但基金真正有多少費用?恐怕很少有人能說全的。我們這裡來一一列舉:
  • 指數基金的跟蹤誤差並非越小越好 需合適的比較基準
    來源:雪球原標題:指數基金的跟蹤誤差越小越好?非也 比較基準也會受到基金公司的操縱,犧牲收益帶來的表面上的跟蹤緊密不是我們想要的指數基金。指數基金應該跟上的指數和基金定的比較基準是兩回事,基金公司喜歡定有利於他們自己的比較基準,民主人士是基金公司的大客戶,有次基金公司發給民主人士的產品材料裡有一個注釋忘記去掉了,上面寫著「請xxx幫忙測算,該比較基準是否容易戰勝」。對基金公司來說,主動管理的產品比較基準就得定得儘量低,對手菜基金就顯得牛氣了,指數基金的比較基準則要定得合適,讓指數基金跟蹤誤差不大,看起來還能略有超額收益。
  • 蜂巢卓睿混合A基金最新淨值漲幅達2.86%
    來源:金融界基金作者:機器君金融界基金02月25日訊 蜂巢卓睿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簡稱:蜂巢卓睿混合A,代碼006857)02月24日淨值上漲2.86%,引起投資者關注。當前基金單位淨值為1.2236元,累計淨值為1.2236元。蜂巢卓睿混合A基金成立以來收益22.36%,今年以來收益17.11%,近一月收益11.91%,近一年收益21.03%,近三年收益。本基金成立以來分紅0次,累計分紅金額0億元。目前該基金開放申購。
  • NBD基金淨值首次突破三百萬
    每經記者張飈  昨日滬深股市繼續大幅反彈,收出大陽線,熱股基金淨值也有所增加,並首次突破三百萬元。  有兩個數據再次引發市場爭議,一個是國內59家基金公司的362隻基金2008年二季報股票倉位下降至70.54%;另一個是同花順TopView數據顯示,有QFII席位上周五買入近20億元,成為做多的主力。本欄又要再次質疑國內基金判斷大勢的能力了。
  • 申購QDII基金的淨值,到底算哪一天的?
    也有一些朋友跟著我在投資美國指數,其中很多朋友還是第一次買QDII基金,他們對於投資海外的QDII基金的規則有一些不太明白。這幾天有多位朋友來問我,我們投資的QDII基金,到底是算的哪天的淨值啊?我想這個問題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那我就寫篇文章給大家做科普吧。 眾所周知,我們和美國是有時差的,基本上和美國剛好黑白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