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2020-12-15 最美少林

佛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佛說的就是忘。

忘,亡心也。亡,古讀作「無」,也是「無」的意思。所以「忘」就是亡心,「亡心」就是無心,「無心」就是心不在焉。無論何時何地何人,心不在這裡就是忘。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可得自然就沒有,所以心不可得,就是忘。

過去的事是你的嗎?你有的只是回憶。未來的事是你的嗎?你有的只是憧憬或者擔優。所以只有此時此刻才屬於你。可是此時此刻又在哪裡?就在你說此時此刻的時候,那一個此時此刻已經屬於過去。

也許你曾經有過成就,有過失意,有過快樂,有過優愁,可是那一切都已經與你無關。你或者耿耿於懷,或者學著把它忘掉。耿耿於懷就是把它背負在身上,越來越沉重;忘掉就是把它拋棄在路上,一身輕鬆。你是智者嗎?智者會怎樣選擇?

忘是一種境界,忘是一種了不起的修行。

比如陶淵明的「欲辯已忘言」就是一種化境。到達這種化境,就不必刻意去忘掉什麼,而是一種與宇宙滄桑相融的愛乎自然的忘。還說什麼呢?需要說什麼嗎?佛說:不可說不可說。為

什麼不可說?因為他忘了。

比如莊子的「相満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就是一種超乎天地間的大仁義。魚兒離開水,你吐口唾沫救它,表面看起來好像大慈大悲,而實際上對它有什麼意義呢?不如你不認識它,或者不記得它,而它此刻正邀遊於江湖。

所以讓我們每一個自我去忘吧,盡情地忘掉一切。包括一切善一切惡,不過忘掉的善最好是你曾經的善行。忘掉的惡最好是你曾經的惡念。

而眾生呢,則讓我們相忘於江湖吧。

忘,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相關焦點

  • 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佛在金剛經中曰: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能明白這句話的真義嗎?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什麼意思?我們的心念如同流水,一刻也不會停留,我們的妄心妄念方生方滅,當你覺察到有心念時,它已經跑掉了,成為過去式;我們的心,永遠不會停留,永遠把握不住,它來時沒有方向,去時沒有蹤影,好像來了卻又找不到,這就是「如來」。
  • 《金剛經》中「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大德要吃點心,點的是哪裡個心?」德山愕然不知所對,最初的一番氣勢,早已消逝得無影無蹤。他才知道南方惠能大師的頓悟之說,在老婆婆那裡就有了印證。
  • 讀《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佛陀跟須菩提說起如來有五眼,其實就是告訴他:眾生一切見,如來皆見;眾生所有心,如來皆知。如來五眼和眾生五眼的區別就在於:如來徹底覺悟,五眼全部睜開,而眾生五眼,則是隨緣有開有合,故而如來能見眾生之見,而眾生不能見如來之見,就好比醒著的人能看見閉眼的人,而閉眼的人卻看不見醒著的人。繼續讀第十八品 《金剛經·一體同現分》。
  •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我們還要談...
    問:師父,既然《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我們還要談「心」? 慧廣法師:這裡的「不可得」有兩重含義:第一是不要執著;第二是「心」並非實有的存在,你只管讓它來者自來,去者自去,不要在乎。整句話的意思是:不要執著過去,不要執著現在,也不要執著未來,要「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是說壓根就沒有「心」。
  •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三個「不可得」,真實地闡述了事物的空性。有人說,這種「不可得」是因為事物本來沒有的緣故,也就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得到,所以才是空。再加上我們看到的事物,都是因緣化合,所以也都是空,最後歸於虛空,就都不存在了。很多人都對事物都持這種態度。
  • 佛陀為什麼在金剛經中說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要正確的理解佛陀在金剛經中所說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就必須要牢記,金剛經的主旨是要實現正等正覺。如果脫離了正等正覺,偏離了正等正覺,我們就無法理解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 《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注釋(1)「須菩提。於意云何。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上人對「頓悟」法門宣傳的明心見性、頓悟成佛,非常不滿、心生惱怒。他發出了:「出家人幾千劫學佛威儀,萬劫學佛細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當摟其巢穴,滅其種類,以報佛恩。」的誓言。婆婆說:《金剛經》: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均不可得,不知道大師要點是哪個心?
  • 為什麼佛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不可得?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如來這裡所說的這一切心啊!全都不是世間人都理解的那個心,只是現在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心;所以者何?之所以這樣說;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須菩提,因為世間人所理解成的那個心,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是不可得的。
  • 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難以自拔,甚至影響到現在的生活,就需要引起注意了,下面我們來一起聆聽shri mataji是如何解讀「過去」的?」中文版「過去」已經結束,而「未來」是不存在的。甚至當你的丈夫開始說話,你只需停下來,告訴他,「我們現在活在當下,不要告訴我們你的過去,過去是用來被遺忘的。現在請活在當下吧。」因為只有在當下裡才存在實相。而實相是快樂的海洋(931228)當你達到某個確定的階段時,你不應該允許任何過去的發生的事情再回來。你必須與過去做鬥爭,因為過去,不是任何事情,它就像這樣,已經結束。
  • 《金剛經》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那什麼心可得?
    覺我們這個常是不可得,覺是這個世界是流動變化、因緣和合而成,遷流變化的,沒有一刻停止,而我們的心常常是停滯的。《金剛經》裡面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那什麼心可得?這句話當中有很多簡略詞。所以執著過去的心,那顆心應該放下,執著未來的心,未來的執著要放下,當下這個執著也要放下。
  • 心不可得——《金剛經》
    《金剛經》裡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句話怎麼理解?在哲學上講,過去心屬於過去時,過去的時間已經過去如流水,是不可挽回的,現在的心叫現在時,也就是現在發生的,現在發生的的事情給你造成假相,你以為一切都是真的,實際上,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就像時間一樣,你根本留不住,現在時不可得未來時也是剎那幻滅的。
  • 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皆不可得,那我們的「心」該放哪?
    有世界的動力造就了萬有世界的種種,如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等,這個動力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形成了眾生的共業,這一面其實就是我們的過去心、現在心、和未來心,針對這三心,《金剛經》裡曾告訴我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經裡要我們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不可得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金剛經裡這句話所蘊含的真實意義。
  • 《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
    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佛陀告訴須菩提,在你想像的到的那麼多的國土裡的所有眾生,他們的各種各樣的心思,我都知道。我們每一個人,乃至豬狗牛羊,蒼蠅蚊子,還有地獄眾生在想什麼,佛陀是全部清清楚楚的。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
  • 過去,現在,未來三心不可得!究竟得什麼呢(微小說)
    再看看現在的喬剛,想想公司剛下發的銷售任務,未來的生活娜娜不敢想像。她哭了,大聲吼道:「沒有一個省心的!」這一聲狂怒,喬剛火速拉著兒子溜出了家門。娜娜想著沒有洗漱,吃早餐的父子倆,委屈的眼淚怎麼也止不住。這時,她想到了在深山旅行時,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女子的談話。
  • 淺釋《金剛經》中「三心不可得」的含義
    《金剛經》裡,「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句話怎麼理解?這句話有三個要素。「過去、現在、未來」,「心」,「不可得」。我們分開來看。第一,什麼是「心」?心即識,阿賴耶識。我們知道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根六個渠道生出見、聞、嗅、味、覺、知六識,即六種認識作用或方式。
  • 《金剛經》:什麼是「三心不可得」?
    在《金剛經》中有這樣一句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很多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過去的想法得不到,現在的想法也得不到,對於將來,更是一種得不到的東西。如果你也這樣理解,那麼你就錯了。那麼,這「三心不可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金剛經》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用意就這四個字
    佛說「修佛就是修心」,心是人的最根本,眾生沉溺苦海皆因執著妄想,故而,《金剛經》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其用意就這四個字:放下我執。若能放下,離成佛也就不遠了。01「三心」不可得,是說過去、現在、未來都在變化當中要想徹底明白「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不可得」這句話的要義,首先就先得明白這「三心」代表了什麼
  • 金剛經: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是些什麼心?
    《金剛經》上佛告訴須菩提:「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佛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際求心,為什麼會皆不可得呢?就像二祖慧可求達摩祖師為其「安心」,最後找來找去,也沒找到,「覓心,了不可得」,佛祖早知道你找不到,要不然怎麼會作出如此英明的決斷:「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講到這裡,又想到一個公案,真人真事。
  • 行道要契合實際,做到「三心不可得」
    三心不可得的觀念是絕對空性的觀念,我們對任何境界有所掛礙必然已經生三世之心了,一念生起三世之心統統現前。三心是過去、現在和未來,過去心是我們過去的妄念(已經消失的所謂念),已經寂滅了(境界所謂消融了),你對過去如果還有掛礙就不能得到所謂的解脫。人總沉浸在過去活得會很累,非常悲哀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