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晉升答辯高峰期裡,而筆者也看到了不少人「不懂答辯」的現象,因此結合自己作為答辯面試官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些答辯技巧,
最近又到了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的晉升窗口期,不知道多少同學為了準備答辯熬了多少個通宵,也不知道髮際線上移了多少。
而我,又開始頻繁的遊蕩於各個級別的產品評審之中,以評審員的視角,看著平時一些工作優秀的同學講的糟亂,總不乏有一種看著他們把一手好牌打到稀爛的感覺。
不少問題很共性,但是答辯者卻不自知。
周圍有leader朋友託我站在面試官角度,給出一些建議給正在答辯的組內同學,幫助提升通過率。
我從過去的5年多時間,評審的數百場各級產品答辯中,總結出一些同學容易遇到的一些共性問題,簡單分享給大家一些答辯的技巧。
本文僅對答辯技巧做些淺顯說明,真正的能力標準,還請平時日常積累。
關於表達
建議一:體現出邏輯
很多同學答辯的PPT,沒有邏輯,沒有層次,單看每一頁工作仿佛講的都很清楚,但是放到一起,頁與頁之間什麼關係,很難理解。
這樣的表達有什麼問題?
這樣的表達我們稱之為邏輯缺失,一個沒有邏輯的PPT呈現,會讓評委抓不住你的思路,更無從角度去評價你的工作,只會覺得一串語言中邏輯混亂。
為什麼你會不自知,而且還覺得很連貫?
因為這是你的工作,你太熟了,導致很多必要的推導你省略了;但換別人,不熟悉很多背景,很難得出推導過程和結論。
建議二:先講清楚背景,再講具體事情
答辯中,很多同學急於表達自己的工作內容,力圖在一段話中陳述儘可能多的工作,來讓評委去「欣賞」。
但往往評委並不了解答辯人工作的背景,很難感同身受其中的難度,努力和成就。
我沒法在一篇文中給大家講清楚什麼是邏輯,但是我希望能教大家一些直接可用的方式。
兩個建議可以用同一個小技巧解決。
小技巧
在中國的語言中,有一類詞語能很好的闡述你的邏輯,叫「關聯詞」,而,儘可能的用關聯詞,特別是因果關係的關聯詞,去串起你的答辯內容,會讓評委覺得你的思路清晰,背景交代清楚。
舉個例子:
「我們的信息流設計以圖片為主,在圖片的展示上做了預加載邏輯,我們還為用戶的圖片做了緩存。」
嘗試用因果關聯詞」
「因為大部分用戶的閱讀習慣是圖片易於純文本,所以我們的信息流設計以圖片為主;又因為圖片比文本大很多,所以我們在做圖片展示的同時,做了預加載和緩存邏輯。這樣用戶的體驗既…又…」
去把自己的PPT整理下,每一頁陳述的方式用因果關聯詞串一串,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建議三:明晰概要
一上來對著PPT長篇大論一通,並不是一種理想的答辯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你並沒有顧及評委的用戶體驗。
無論是視覺上的大篇幅,還是嘴裡的口若懸河,都會讓評委不容易迅速抓住你要講的方向。
不是評委能力有問題,而是你聚精會神準備的半小時,只是評委一下午4小時答辯中的30分鐘而已。
他們也有疲勞期,也會思想打岔,怎樣能讓他們適度打岔後,還清楚的知道你在講什麼,這是值得你們記住的很重要的一個點。
所以,你們應該希望每個評委帶著內容概要去聽PPT裡的工作,就如同要求你們自己日常帶著目標感去做事一樣。
小技巧
「總分總」的表達方式其實很有用:
1)在表述整個PPT之前,先告知一下今天這個PPT你陳述結構的方式;拿圖上結構的PPT舉個例子:
「今天我答辯的主題是XXXX,我會分以下幾個部分來陳述,A,B,C,D。其中C部分的工作,我會分別用a,b,c三個項目來分析。」
2)在每頁PPT演講之前,不要直奔正文,而是先概括你接下來要講的內容的概要;還是上圖的例子:
「接下來這一頁,我主要講一下C部分工作中的a項目。」
這讓評委腦子裡一下子能定位到,C是B的下一個部分,a是C中的一個項目,而並非a是緊接B的下一個部分。
3)概要/總結,要在頁面中明顯體現。
小技巧
每頁PPT裡,把你要講的內容主題,精煉為這頁PPT的標題;
每頁PPT裡,如果內容複雜且多,用顯眼的字眼(例如:總結,以上,結論等),和顯眼的呈現方式(獨立成行,標紅,加粗等)總結該頁的結論;
整個PPT裡,加一頁目錄/指引,體現你的陳述結構;如有必要,最後呼應/回顧一下你答辯的內容。
建議四:生動表達,舉例子
要不說學好語文很重要呢。
從小語文老師就建議,如果想作文生動形象,需要舉例子。
答辯也一樣,特別是產品和運營這種工作,直接給出專業性和概念性很強的結論,很容易讓評審懷疑你的思維結論。如果能舉個大家都清楚的例子,能直接說明問題的形象比喻,就可以減少質疑,方便大家理解。
舉例子在百度裡講的很清楚,以下為引用,不加註解。
舉例子是通過列舉有代表性的、恰當的事例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從道理上講,人們不太理解,這就需要舉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加以說明,使欲描寫的事物更清晰。使用要求:
所舉例子要與所說明的問題內容一致,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張冠李戴,否則就起不到說明事物特徵的作用。所舉例子要儘量典型、有影響力和代表性,以增強說明的效果。所舉例子要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特別是科技說明文更應如此,讓人感覺到有可信度,更能說明事物的特徵,語言表述恰到好處。
建議五:學會用圖形說話
畢竟不是作文競賽,答辯需要合理利用講PPT的優勢,多用圖形化的表達。
答辯的節奏很快,因為有限時要求。
評委一方面要聽你的陳述,一方面要去看你的PPT;其實這對於評委信息處理的能力要求也挺高的。
簡單的寥寥幾筆,讓評委瞬間知道你將要表達的意思,然後再聽你繪聲繪色娓娓道來,這才是正解。
上面說到了在PPT和話語中提前概括,這是一種表達整體層次結構的方式;現在想介紹圖形化的表達,這是用來展示內容結構的方式。
我其實覺得產品經理應該都知道這個「套路」,因為程序猿也這脾氣,你需求文檔寫得再好,人家也是對著交互圖做事。
不是說你需求寫的不好,而是交互圖更直接。
這裡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用圖表說話相關的一類書籍,對大家的表達會有幫助。
關於工作
建議一:多說思考和規劃,少說執行
產品經理的工作,甚至說大點,網際網路裡的大部分工作,其實很少能說是完全的正確或錯誤的;所以,產品經理在陳述的時候,完全可以表達出自己思考的路徑,把思維的縝密程度和邏輯的條理性展現給評委們看,剩下的結果交給時間。
我們評委只能順著你的思維,去判斷大體沒有漏洞,那麼便認為邏輯做到了自洽;你拆解你的問題,給出合理的執行路徑,那麼方案便得到了驗證可行;至於怎麼執行的,那只是執行力的問題,畢竟不是新東方,也不能當場讓你炒盤宮保雞丁出來,你說是不是?
一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講工作和努力,你們如何遇到問題,如何的解,如何有時間的壓力,如何加班。
其實評委只是評委,你再怎麼訴苦,也沒法決定給你調薪,反而還會覺得你的工作太偏勞動力密集型產業。
小技巧
上面講了用因果關係陳述你的工作。
接下來,你只需要在說原因的時候,加入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至少兩句話,你就會發現答辯豐滿了。既體現出邏輯,又體現出你對於背景的洞察與思考。
建議二:多用數據說話
數據是蒼白的,但很多時候卻是最直接的;
能用數據表達結果,一定是令人信服的。(當然整個數據得出的過程也需要邏輯合理)
我特別提醒,兩個職位的同學特別需要數據導向,運營和B端的產品。
運營同學經常需要描述渠道和轉化的優劣。渠道好到底有多好,差到底有多差。其實用數據來描述便一目了然。
B端的產品同學,主要跟系統優化打交道。為什麼要優化,直接拿出效率指標比什麼都直接。
日常工作是如此,答辯的時候方法不要忘了。
提示
上面希望大家多用圖形說話,如果加上數據,其實就是圖表。
能夠用圖表來表達量的結果,對比,趨勢,佔比等,其實會讓你的答辯很有力度;而在你的邏輯圖,流程圖中的關鍵環節,加入轉化率等執行時關鍵的數字,會讓你的表達更清晰明確。
建議三:多做抽象總結
這一點沒法做到臨時抱佛腳,可能需要平時大量的練習。
之後有機會我可能會專題來講解方法論,這裡我只做簡單解釋。
簡單的說,就是答辯的時候太多直白的工作描述其實並不討喜,面試官更希望聽到有邏輯的呈現,那麼把你的工作「向上」抽象一層,很關鍵。
小技巧
把你描述的多個工作或項目強行分類,然後先念出這些類別,再說工作。
舉個例子:
「我設計了這個裂變運營頁,整個頁面的圖片,是這個活動的banner。下面會附上活動的規則介紹。整個活動的玩法是,首先我從端內點進活動,點擊參與,然後需要群或朋友圈…然後…」
如果強行抽象一下的描述,建議是,
「我設計了一個裂變運營頁,是個H5;整體工作包括頁面的入口投放,頁面設計,玩法設計三個部分:它的入口投放自身和參與者兩類,自身進入有以下幾個,端內,端外渠道投放;參與者入口依賴分享人分享;它頁面的設計同所有運營活動,包括頭圖和規則,都可配置…它的玩法為…」
可能,你會覺得簡單的東西被複雜化了,
但是你的描述卻從「點」的描述到了「類」的描述。
最後
關於臨場,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自信!
你很難想像評審官會通過一個自身表達都不自信的人,如果你都不認為你的產品和工作是最棒的,如何讓你的用戶覺得這個就是能給到他們最好的?
本文由 @雜貨鋪掌柜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