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有一個3歲的女兒妞妞,小姑娘話還說不全,就先學會了臭美。
即便是在家玩耍,她也一定要穿漂亮衣服,換好衣服後站在鏡子前左扭右擺半個小時,嘴子還時不時發出「啊」、「哇」之類的讚美聲。
才上幼兒園小託班,小姑娘就學會了比美。同班小朋友扎小辮子、帶漂亮項鍊,她也會拉著媽媽的手邊指邊說「要」、「買。」
後來,她的語言表達慢慢豐富起來,除了「媽媽」和「爸爸」之外,最喜歡說的話就是「妹妹漂亮」和「我好看」。
面對女兒種種愛臭美的表現,婷婷還挺高興的。
她說自己上中學以前從沒穿過合身的衣服,父母為了省點錢,總是給孩子買更大的衣服。可是自己長得很慢,很多衣服往往還沒穿到合身就先破了。中學之後,她的身高基本上定型了,卻又穿著肥大的校服度過了青春期的一年四季。
的確,我們小的時候根本沒有什麼「審美自由」,所以婷婷把對自己兒時的虧欠全部都彌補在女兒身上。
可對待這樣一個愛臭美的小妞妞,爺爺奶奶輩可沒這麼開明。
婷婷媽念叨不停:「孩子才這麼小就這麼臭美,長大了得多虛榮啊!哪還有心思好好學習?等她以後找不到工作回家啃老,你後悔都來不及。」
外婆的想法似乎太誇大了,但這確實是很多嚴厲型家長的思路:愛美=虛榮=沒心思學習。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他們的自我評價建立在他人評價的基礎之上。換句話說,成年人的評判、認同和讚許,都會通過語言、表情、情緒和肢體動作影響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失落或愉快,自卑或自信。
孩子打扮的好看一點,收穫到大人們中肯地讚美後,孩子就會開始自我欣賞。如果成年人以戲謔或者誇張的方式盲目讚美,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進入一種病態的自戀,過分注重外表而忽略內在。
但假使父母長期打壓孩子,刻意給孩子「扮醜」並一直遏制孩子的愛美心態。縱使孩子在青春期沒有表現出逆反,18歲進入大學的他們也會因為審美教育缺失而亂穿衣,進而影響到求學、交友、求職和戀愛。
幼兒開始關注自己的穿著打扮,這其實是一種自戀的心態。但這裡的「自戀」並非貶義詞,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心理狀態。
育兒心理學家表示:孩子1~3歲時會帶有一種「全能感」,他們會認真地以為自己無所不能,是全世界的中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愛臭美並不等於虛榮,而是一種特別正常的表現,家長不僅需要給予許可,甚至應該適度滿足。
但進入學齡階段的孩子,如果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太過注重穿著打扮甚至時常攀比,這時候家長就需要進行幹預,予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
總的來說,孩子的年齡不同,對於審美的認知和心理狀態也不盡相同。家長不能「一刀切」,對孩子的外表過於關注,使用誇大的言辭讚美,或者刻意壓制孩子的審美。
除了給予適當讚美或點評之外,家長還需要判斷孩子愛臭美背後的動機,是因為成人給予的關注太多了?還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間有相互比較的氛圍?
不管怎麼說,3歲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識正不斷增強,期待通過表現自己來獲得別人的關注和讚美。這是一個必經的成長過程,父母應該適當放手讓孩子去體驗,讓他們慢慢領會自己的真實狀態。
不管是什麼年齡段的孩子,像妞妞外婆這樣動不動就把愛美和虛榮劃上等號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對待一個愛美的孩子,家長不必強化或鼓勵他的行為。
你甚至可以不去幹涉,讓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疑問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如果寶媽寶爸還有什麼其他想了解的話題,可以告訴我們。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點讚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係。 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願意核實並更正。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