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禾禾媽媽
周圍經常有些媽媽嘮叨自家孩子愛臭美,小小年紀就喜歡學大人塗指甲,抹口紅,每次出門逛街總是讓父母買一些發卡、小飾品,甚至每天起床後,衣服都要自己搭配,根本不考慮上幼兒園是否要遲到了,真的是愁壞了不少媽媽。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愛美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可是身為父母,我們又該如何正確處理孩子「愛臭美」這件事呢?
想要知道如何處理孩子「愛臭美」這件事,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愛臭美」?是普遍現象還是個別現象?
義大利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在與兒童的長期相處中,提出了「兒童敏感期」的理念,蒙臺梭利表示:處於敏感期內的兒童受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驅使,會在某一段時間內,突然對特定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甚至表現出一種狂熱的狀態。
小女孩到了3歲以後,突然變得愛臭美,喜歡打扮自己,其實就是進入了「審美敏感期」。
審美敏感期一般在孩子3歲左右萌芽,5歲時達到頂峰,除了大部分女孩子開始對自己的衣著裝飾產生興趣外,一部分男孩子也開始關注自己的形象。
所以3歲以後的女孩和部分男孩,開始注重自己的衣著裝飾,是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規律,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
處於審美敏感期的孩子,對身邊的事物和自身有著自己的審美標準,一旦這種標準被外界破壞,他就會發脾氣,所以簡單粗暴的以成年人的想法制止孩子的行為,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1.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愛打扮,愛臭美會影響學習,甚至有些老師也將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歸結為愛臭美,其實這都是錯誤的,不尊重孩子的愛美行為容易引起孩子心理上的挫敗感,導致孩子產生不自信、自卑心理。
2.影響孩子未來的生活質量
愛美會促使孩子主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阻止孩子愛美,會遏制孩子做事自主主動的行為發展,導致孩子形成「愛湊合,能將就就將就」的觀念,影響孩子未來的生活質量。
3.影響社交
得體的穿衣和優雅的氣質,可以給人帶來更好的印象,有助於社交。阻止孩子對美的追求,會遏制孩子對美的認知,阻礙孩子「審美觀」的發展,不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氣質、良好的儀態,為孩子未來步入社會發展無形中添加了阻力。
處於審美敏感期的孩子雖然有愛美的心,但是缺乏審美的能力,我們需要把握住孩子在敏感期的行為規律,並加以耐心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蒙特梭利:「如果錯過敏感期的教育,就像織毛衣漏下一針一樣。無論以後怎樣彌補,都會留下痕跡,即日後兒童在身心、行為、品質上的偏差。」
兒童敏感期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黃金期」,錯過了就很難再有,家有審美敏感期的孩子,父母應該正確引導,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審美觀,也許他的將來會變得更優秀。
1.傾聽
當孩子堅持用自己的方式穿衣打扮時,不要簡單地用自己的眼光來判斷「美醜」,並且粗暴地斥責孩子這麼穿不好看、不漂亮,我們可以詢問孩子:「你為什麼喜歡這麼打扮?你這麼打扮的原因是什麼?」
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後,尊重孩子、肯定孩子,然後再選擇合適的方式引導孩子。
2.引導
處於審美敏感期的孩子雖然愛美,但是不一定理解什麼是美?所以當孩子選擇了不適合他們的衣服後,家長要學會引導,例如:上體育課,穿裙子會跑得慢,不合適;雖然你穿媽媽的高跟鞋很好看,但是我們要出去逛街,走很遠的路,你穿這個鞋子會很累等等。
用商量的口氣引導孩子,不僅可以引導孩子思考,還可以培養孩子自己做決定的能力。
3.尊重
如果孩子堅持認為自己的穿衣方式好看,引導無果後,家長也不必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穿衣打扮,可以做出適當的讓步,穿得多、少,不符合場合……只有等孩子到了現場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不合適,這樣他們才知道自己之前做錯了,才能更好地改正。
相反,一味地強迫,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無法讓孩子體會後果,影響孩子自主思考。
4.審美教育
審美敏感期是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的關鍵時期,家長可以帶孩子到大自然走一走,看一看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帶孩子觀察下其他小朋友如何穿衣打扮?有條件的話帶孩子看一些時裝秀等等,在環境薰陶下,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審美敏感期是孩子成長發育的一個必經階段,這一發展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審美需求,對孩子進行恰當的引導教育,促進孩子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幫助他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大家好,我是禾禾媽媽,一位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