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用心聽的父母嗎?為啥對孩子用心了,孩子卻說你聽不懂他?

2020-08-26 GreatAnita

滿世界看去,有嘴有耳的人不少,能用心傾聽的人不多

您是不是也會抱怨孩子不好好聽話?

言傳身教,父母做得又如何?是說得多,還是聽得多?

青春期孩子是否會這樣對父母說:你們聽不懂我?

當孩子說您聽不懂他時,作為父母的您,又是什麼感覺?有什麼想法?


以為用心聽的我們,是如何「用心」的?

案例一:媽媽的個案敘述

「媽,我學校上課的效率50%,網課效率只有1%。」

媽媽:「怎麼這麼少,你幹什麼去了?你應該@@」

媽媽和我說這話時,憤憤不平。

我問媽媽:「孩子說網課效率低,還給出這麼精確的數字,你聽到了嗎?」

「我聽到了呀,怎麼能這麼低呢?我和爸爸都已經在工作中各種努力,他得好好學,他怎麼不努力呢?」媽媽繼續叨叨。

「孩子和你說網課效率低,你不接受?」我問。

「我不接受,我在@#……」媽媽繼續非常詳細的和我說孩子的種種狀況。

孩子和你說實話,你不接受,難道要和你說假話嗎?」我打斷媽媽的話。

媽媽楞了一下:「我沒想過這個問題。」許久後,媽媽說:」方老師,你說得對,我沒法接受孩子網課效率低這個事實,我這麼和孩子說了之後,孩子確實懶得再和我說實話。」


案例二:企業女職工溝通課堂

讓剛剛聽完溝通課的女職員,把溝通課程中關於傾聽的部分,演練到孩子的扮演者身上,女職員一看到孩子(扮演者)作業只做了一點點,張口就來:「我的爹,你半天只做了這一點點作業,真是我的爹,我拿你有什麼辦法?」

女職員無可奈何的語氣,還有真實還原生活的演出,令全場爆笑。

要知道剛剛溝通課第一條:用心聆聽孩子的感受!

講師問女職工:「練習傾聽,你聽到什麼?|」

女職員一吐舌:「完了,我見不得孩子作業拖拖拉拉,看到就來火,各種辦法都用盡了,孩子還是寫作業拖拖拉拉。我真是把孩子當爹了,比爹還難搞,哪還管剛才學了什麼。」





為什麼我們無法用心聽?

莊子.人間世》:「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淺釋:你應該把心裡的念頭集中在一處,不要胡思亂想;等到念頭歸一之後,就用『聽』字訣,但不是用耳聽,是用心聽;這還是粗淺的說法,就深一層工夫講,也不是用心聽,而是用氣聽;到了這樣境界,耳聽的作用早已停止了,神和氣兩者合而為一,心也不起作用了。氣的本質是虛的,它要等待一件東西來和它相集合,只有『道』這個東西常和太虛之氣集合在一起,工夫如果做到心同太虛一樣,就算是心齋。

莊子在這裡說到了聽的幾個層次:用心聽——用氣聽——虛與道集合,達成心齋

作為父母,我們還沒辦法達到莊子所說,聽的最高境界——虛與道集合,可是我們常常會和孩子這樣說:「用心呀,上課用心聽!」結果孩子往往沒達成我們的心願。

為什麼孩子不能如父母所願,用心聽呢?

孟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如果)行動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應該反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們從上面2個例子來看看父母是為什麼無法用心聽孩子的。

莊子說到用心聽的前提是「若一志」,就是應該把心裡的念頭集中在一處,不要胡思亂想。

案例一中,孩子說了網課效率低之後,媽媽第一個念頭已經升起:怎麼能不好好聽呢?不好好聽怎麼能好好學習?不好好學習,怎麼考好學校?沒考上好學校,今後怎麼生存?……

案例二中,即使扮演孩子的人一句話都沒說,作為媽媽的女職員已經頭腦中各種想法了:慢,拖拉,今後怎麼辦?我這麼累,你怎麼比當爹的還要不動?我都說了這麼多回了,你到底怎麼回事?……

媽媽示範給孩子的聽,不是用心聽,而是媽媽們急於表達的,內在狂奔的觀點、想法、信念……

我們說有什麼樣的觀點、想法、信念,就有什麼樣的感受,有什麼樣的感受,就會做出與感受相關的行動。

我們看到上面案例中的媽媽們,在聽孩子時,內在已經有太多的觀點、想法、信念了,已經多到無法安靜的聽了,所以即使孩子一句話還沒說,媽媽們已經開始吧啦吧啦說了,可以說根本就沒有聽孩子,沒有用心聽孩子。

沒有聽而直接表達的後果是什麼?

最可見的後果是:你和孩子的關係越來越疏遠,直到有一天,孩子成什麼都聽爸爸媽媽的寶寶,變成了把房門一關,不準爸爸媽媽進入人!




怎樣學會用心聽,聽懂孩子?

如果你傾聽的目的是想發現真相,你的心就是自由的,不被任何事物限制,它會非常敏銳、活潑、追根究底及好奇,因此它才能發現真相。

所以思考一下你究竟為什麼聽別人說話,以及你究竟在聽什麼,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克氏《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如果親愛的爸爸媽媽,您傾聽是想真正了解孩子,懂得孩子,可以往下看。

如果僅僅只是想一招搞定孩子,那可以就此打住離開,下面的建議不能滿足您的需求。

  1. 練習聽周圍一切的聲音,超越口頭語言的聆聽

練習安靜地坐著,心非常安靜,聽聽你身邊的聲音:聽聽牆上鐘的滴答聲,大門外路人走過的聲音,小區裡小孩子的咿咿呀呀的聲音……

真正想要傾聽的時候,你的心自然會安靜,安靜的心會體會到你此時的種種細微情感的變化。

持續地練習,你會聽懂孩子種種行為背後未表達出來的意思,他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意思,聽到這個,說出來,跟孩子交流,孩子會驚訝和驚喜:我的爸爸媽媽怎麼這麼懂我?

期待您的練習後帶來的收穫,下次見面,可以聽聽您的傾聽故事。


2.處理我們內在的情感

有時,我們真的很想學會真正的傾聽,可是今天的工作出了狀況,明天還有孩子的考試他都沒準備,後天我們的父母之間出現爭吵,要你給他們兩老之間做個判官……

這些都無法讓我們安靜地傾聽。

上面2個案例中,2個媽媽都有對孩子不可預見的未來的恐懼、擔心和焦慮,這也妨礙了她們傾聽孩子。

這時我們需要的是處理我們事物,處理我們內在的恐懼、擔心和焦慮。

情緒情感的處理我們需要多一點專業的知識和實實在在的體驗,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和諮詢師最好,可以交流諮詢,還可以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專門的心理疏導;

如果沒有,一起組織好友同事,共讀相關書籍,共同進步成長也是不錯的選擇,大家彼此之間也積累了一些生活中,處理這樣情感以及事情的方式方法,都是可以互相促進和互相幫助的,每個人都不是孤獨的存在。在這樣的地方處理了你自己的內在情感,就不會在聽孩子時,莫名把這些情感傾倒在孩子身上,影響親子關係。

3.再次強調傾聽需要學習,傾聽擁有不可思議的魔力

不是有耳就會聽的,聽是需要真正持續練習的,除非你有非常好的天賦和特別好的成長環境。

《非暴力溝通》第八章的『傾聽預防潛在的暴力』,有這樣一個例子:

他大聲嚷道,「就算我是個癮君子,我也需要尊重。沒有人尊重我,氣死我了。連我的父母都看不起我!我需要尊重!!!」

你是傾聽者,你會怎麼回應他呢?要知道回應不準確,說這話的人可是拿著一把刀對著聽者的胸口的,沒聽準確,結果會如何?

聽聽學習者是怎麼回應這位癮君子的:

於是,我問他,「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你是不是很氣憤?」

這話看來簡單,可是救命了呢!


回顧總結

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寫道:「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啊……一旦有人傾聽,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有了解決辦法,千頭萬緒的思路也會變得清晰起來。」

傾聽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值得我們去多多學習,多多練習。

懂孩子從用心聽他開始!

作者簡介:GreatAnita 本名方瑾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講師,高中男孩的媽媽。和你一起面對家庭和孩子學習、生活、成長中的種種問題!關注

相關焦點

  • 父母對孩子用心了,但用得對嗎?
    多妹小心地問:"爸爸,你知道我怎麼尿床的嗎?" 隨後,黃磊講了一個小女孩做夢找廁所的故事。 多妹驚嘆道:"哇塞,爸爸你是怎麼知道的?"兩人就像小朋友聊天一樣,黃磊沒有因為生活中的小事責怪女兒。由於黃磊委婉地回答,反而令多妹沒有絲毫的責備和害羞,讓多妹更加積極地看待成長中的問題。
  • 孩子真的喜歡讀繪本、聽故事嗎?其實他想要的是你
    ,也有媽媽問:「我孩子都六歲了,還需要看繪本嗎?」 我每次會告訴你,從孩子出生就可以開始了。而且繪本適合的人群是0-99歲,孩子6歲還是讀繪本的美好年齡呢。 因為我發現,剛剛出生的孩子,聽到陪伴在身邊的父母的聲音就會安靜下來。
  • 孩子叛逆怎麼辦:與其費力管教,不如用心聆聽!
    以前我認為,我是很關心孩子的,一直在努力幫助孩子,可是孩子就是這麼不聽話。這個案例中的媽媽其實是個很認真的母親,為什麼這樣的管教模式會對孩子沒有幫助呢?為什麼我們以前耳濡目染的聽話懂事在這一代孩子身上就沒有效果呢?
  • 高情商:客氣話反著聽,實在話用心聽,氣頭話順著聽
    你知道如何傾聽別人說話嗎?情商高的人,無一不是良好的傾聽者。傾聽他人說話,也是一門學問。學會這個小套路,你的情商也會提升一大截:客氣話反著聽,實在話用心聽,氣頭話順著聽。明白了客氣話的作用,你才會接納客氣話。客氣話反著聽,例如你餐館遇到朋友,他正在和其他朋友聚會,邀請你一起,那麼這就是典型的客氣話。你需要反著聽,否則你冒冒失失地接受邀請,跟一群不認識的人聚會,如果都還愛說話沒關係,遇到不愛說話的那就別提有多尷尬了。久而久之,人家連這樣的客氣話都不會跟你說了,因為潛意識已經開始嫌棄你了。
  •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別人說話用心聽
    二、新授課程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見過驢耳朵嗎?請聽故事《驢子的耳朵》。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豆豆的耳朵為什麼會變成驢耳朵?   故事總結:豆豆平時總用一隻耳朵聽別人說話,根本聽不清楚別人說什麼,就因為這樣他長出了驢耳朵。
  • 你真的聽懂孩子的話了嗎?不是套路,聽不懂很可惜
    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認真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覺察孩子語言背後的真正含義,才能進行有效溝通。孩子的話你真聽懂了嗎?父母們可能覺得這個說法有些可笑:孩子說的又不是外國話,有什麼聽不懂的呢?但是您有過這樣的體會嗎,買回了某種家用電器,照著說明書操作,還是搞不懂如何使用,尤其是對一些比較複雜的功能,這可是中文說明書呀。同理,聽到了孩子說的話並不意味著就聽懂了。
  • 父母苦惱:孩子為啥不願和我說話?原因可能是:你聽不懂孩子說話
    一,你能「聽懂」孩子說話嗎?浩浩放學回家,一臉的委屈和氣憤,媽媽看到了,打趣他說:呀,怎麼了,誰又惹你了?浩浩氣憤地說:我們今天體育課跑步比賽,本來該是我第一名的,都怪王明,他不遵守比賽規則,靠作弊把第一搶走了。媽媽笑了一下說:我當是什麼事呢,以後不跟他一起玩就好了。
  • 不懂傾聽,無法談愛:用心傾聽的父母,竟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多好處
    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聽別人說話,可多數人卻不懂得如何傾聽。有位心理諮詢師說:學校教育學生學習各類科目耗費的時間,與學生長大後運用這些知識的機會,可能恰恰成反比。他想表達的意思是說:在學校裡,大部分時間都是老師在傳授知識,在教孩子如何閱讀、如何解題,教他們說話的時間卻少得可憐,而且幾乎根本不會教孩子如何去傾聽。
  • 「我的孩子不聽我說話,這是叛逆期嗎?」
    我說他爺爺呀!孩子問你話呢,你幹嘛另一行,重新開題呀?你為啥不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為啥?但是,作為孩子,我「天然友愛」的以為,父母都是如此的吧,孩子能理解父母是「為了我好」的苦心的吧。然而 ,我的心卻分明感到難過、委屈、壓抑和失望...... 我在心裡不停的質問她「老師,你聾了嗎?你是老師啊。」
  • 希望孩子聽話懂事,卻聽不到孩子的話、不懂他們的心
    每當我想起如何對孩子的時候,就會自責不已。因為我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脾氣上來的時候就會對孩子發火。當自己意識到負面情緒,就拼命想壓制,越是壓制反彈越厲害,脾氣越是大,事後更後悔。多年之後媽媽還對此事耿耿於懷,他卻說:「要不是當時我把雞腿掉地上,你會捨得吃嗎?」 「只有這樣你才會吃啊!」直到此時媽媽淚流滿面,才理解這個「不懂事的男孩」。  在多數父母眼中總覺得孩子不省心,可在孩子眼裡,我們卻是完美的。看著一群玩耍的孩子,主持人問玻璃牆外孩子們的媽媽:「你覺得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怎麼樣?如果滿分是10分的話,你給孩子打幾分?」
  • 用心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朋友說,他的一個學生學了一年多,花了四十多萬,託福得了41分,父親氣急敗壞地說,真是一萬一分啊。但是殊不知,沒有父母的長期陪伴,用心傾聽,愛的呵護,沒有自律和長期的學習習慣培養,失去的時間,失去的機會,再多的錢也沒有辦法挽回。李嘉誠說,「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沒有辦法彌補教育上失敗的遺憾。」
  • 【原創】 教育無他 無非用心
    當我們寧願刷朋友圈、追劇也懶得陪孩子玩耍聊天時當我們寧願讓自己自己孤單地玩耍也無動於衷時當我們面臨孩子哭鬧,簡單粗暴地訓斥打罵時當我們的孩子稍不聽話,我們就大發雷霆時當我們面對孩子不學習,只會束手無措,諷刺挖苦時當我們相當然地以為只要供孩子吃飽喝足,就萬事大吉時……因為我們對孩子如此敷衍
  • 職場交流秘籍,如何做到你在說,別人在用心聽
    職場上班族都經歷過這樣的尷尬事,當你匯報工作和或者和同事交流的時候,你用心在那去說,同事卻在心不在焉,對你說的話並沒有聽進去。相信碰到這樣的場景,你一定很惱火,一方面責怪同事或者領導不尊重自己,另外一方面又覺得自己說話沒有分量,總之非常難受,我相信這樣的感覺,每個職場人或多或少遇到過。其實當交流出現問題的時候,很多時候是雙方溝通出現的問題,更多的時候是說話的人可能出現了問題,這裡教給你三招,能夠讓你順暢的進行交流,達到你在說,別人在用心的聽。
  • 你有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嗎?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教育是十分關鍵的,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父母就要做好引導,做好榜樣,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這樣才能清楚孩子到底想要什麼。在孩子表達自己的同時,家長一定要耐心傾聽,而且孩子是不會懂得合適的時機和所謂眼力架這種事的,當他想要跟你聊天的時候
  • 你聽到了孩子的話,可你真的聽懂了麼?聽不懂談不上有效教育
    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認真傾聽孩子的每一句話,覺察孩子語言背後的真正含義,才能進行有效溝通。孩子的話你真聽懂了嗎?父母們可能覺得這個說法有些可笑:孩子說的又不是外國話,有什麼聽不懂的呢?但是您有過這樣的體會嗎,買回了某種家用電器,照著說明書操作,還是搞不懂如何使用,尤其是對一些比較複雜的功能,這可是中文說明書呀。同理,聽到了孩子說的話並不意味著就聽懂了。
  • 孩子總不聽你的話?總愛這樣教育的媽媽,難怪他叛逆
    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成長來說,叛逆也不過是暫時的,孩子只有經過了這暫時的掙扎與痛苦,才會慢慢成熟,真正地去理解父母的用心。孩子叛逆的背後,你真的讀懂了嗎?錯誤的育兒觀念很多父母對孩子很關心,在教育孩子上也很積極,也能及時察覺孩子的問題,但是在具體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父母卻不懂,也不花時間去主動學習如何正確育兒,只是依賴自己的過去教育認知,因此經常採用了錯誤的教育方式方法,結果教可能還不如教。
  • 除了大吼大叫,還有什麼有效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聽我們的話嗎?
    很多父母都知道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危險,卻沒有意識到這樣做的危害。那麼,怎樣才能讓你的孩子聽你說話,而不訴諸於大喊大叫呢?我們為什麼大喊大叫?大喊大叫是一種習慣。我們可能養成了大喊大叫的習慣,因為這讓我們很快就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 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而這樣的重負很可能讓他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所以,你給孩子發表意見的機會,也就是在避免上面提到的種種不良後果。其實,聽孩子把話說完,又能浪費你多少時間?而你又多了一個了解孩子的機會。你可以根據孩子說的話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 聽我的,用心做好你的事
    你知道嗎?當你在做出某種決定之後,那種隨之而來的期望感就會悄然而至。滿懷期待的認為自己一定能夠成功,可,現實總會給你一巴掌。Do you know?機遇很重要,一定要牢牢把握,儘管機會很小,不妨試試,總會遇到適合你的那份工作。不要害怕失敗,因為一個人不會永遠失敗。
  • 「爸爸,你就像黑洞一樣吞噬著我的快樂。」 你的用心孩子理解嗎
    周末的時候李兵在家裡輔導兒子寫作業,可是兒子非要先看會電視,李兵不同意,要求兒子必須按他說的馬上去寫,於是兩個人就爭執起來,這個時候孩子突然說出了上面這句話,李兵聽到後突然愣在了原地。兒子的這句話深深刺痛了李兵的心,李兵心想,自己的良苦用心兒子怎麼就是難以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