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吼大叫,還有什麼有效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聽我們的話嗎?

2020-12-15 J媽學堂

很多父母都知道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危險,卻沒有意識到這樣做的危害。那麼,怎樣才能讓你的孩子聽你說話,而不訴諸於大喊大叫呢?

我們為什麼大喊大叫?

大喊大叫是一種習慣。我們可能養成了大喊大叫的習慣,因為這讓我們很快就得到了想要的結果。

但是,研究告訴我們,大部分父母不喜歡大喊大叫,只是沒有辦法。接受調查的父母表示,他們認為大喊大叫和打屁股是最不能接受的懲罰手段,但同樣是這些父母也承認,儘管他們不喜歡大喊大叫,但還是這麼做了,而且經常這麼做。

孩子為什麼不聽呢?

許多父母說,他們的孩子好像聽不到,跟他們說話的時候,要麼無視家長,要麼就像聽不到一樣,他們只在家長大喊大叫的時候才有反應、

當然,大多數正常發育的孩子並不會有聽力障礙。當你的孩子在他的聽覺範圍內,你靜靜地問他們是想要一碗冰淇淋,還是20塊錢,或者只是低聲說一聲「巧克力」。放心,他們會聽到的。除非孩子有真正的聽力問題,否則他或她選擇不聽。

那麼他們是叛逆嗎?麻煩製造者?他們為什麼無視我們?

也許我們的孩子選擇不回應我們是因為我們訓練他們等到我們大喊大叫後才採取行動。我們讓他們以一種友好、尊重的方式做一些事情,但他們選擇不立即行動,並且注意到什麼也沒有發生。所以我們再次請求,很好,但仍然沒有得到響應。然後,最後,我們大喊。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模式。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我們的孩子沒有做出反應,因為我們對他們說話的方式。想想。當你正在做一件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事情時,有人讓你停止做這件事,並關注他們,你感覺如何?你是否傾向於立即、心甘情願地回應?

此外,我們通常和孩子說話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大多數孩子會說,當我們叫他們的名字時,它的意思是兩件事中的一件:我有麻煩了,或者我會被要求做家務。所以我們的孩子不再回應我們,因為我們和他們的交流通常只是糾正或直接的。

他們能很好地聽到我們的聲音,只是不想聽到我們不停地嘮叨他們。

所以我們討論的問題不在於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傾聽。而是找到一種方法來邀請我們的孩子及時地遵守基本的要求。

大喊大叫的影響

當你大喊大叫時,你可能沒有想過會對你的孩子造成多大傷害。

父母為管教而大聲喊叫的青少年會出現更多的行為問題,包括暴力或破壞公物,而經常大聲喊叫的影響就像孩子被打一樣嚴重。

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對著孩子大吼大叫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尤其是當父母和孩子當面對罵或其他侮辱或威脅的時候。

另一項研究表明,在12個月的時間裡,至少大喊25次會對孩子的自尊產生負面影響,增加孩子抑鬱的可能性,並助長孩子的攻擊性。

如何改善

1.試著追蹤你的叫喊

你不確定對你的孩子吼得那麼厲害嗎?跟蹤你對孩子提高嗓門的頻率,以及你大聲吼叫的原因是一個好主意。如果您要監視自己,並將其記錄在電子表格中,內容包括,時間,原因,結果,除了喊叫還可以做什麼

不管您希望消除什麼樣的行為,創建這樣的電子表格都是有力量的。首先,它有助於確定你以某種方式行事的頻率,以及這種行為所處的環境。這種認知演練強化了你新習慣的基礎,並幫助你的大腦重新建立新的、更積極的行為或思維模式。

2.控制自己對孩子吼叫的策略

讓我們先實際一點。如果你過於依賴大喊大叫,下面的策略可能會有所幫助。

去走到孩子跟前,當你想引起孩子們的注意時,走到他們身邊。這是一種尊重、用心的方式,而且比大喊大叫更能讓你們的關係恢復正常。溫柔、冷靜、友善地和孩子說話,孩子會因為你尊重他們而做出積極的回應。他們也會回應,因為他們不能假裝沒聽見你的話——你就站在他們面前。時間是很重要的,作為與孩子們在一起並看到他們在做什麼的自然延伸,如果我們提前通知孩子們,有時我們的請求可能會得到更好的響應。如果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對他們很重要,你可以這樣建議:「在接下來的幾分鐘裡,我會要求你停止你正在做的事情,幫我做一些事情。」變得柔和一些,這可能是我最喜歡的非叫喊策略。有時,即使我們和孩子們在一起,試著用他們的眼睛看世界,他們的眼睛不會離開屏幕。他們不抬頭看我們。我們會沮喪。如果你的孩子對你的平靜、友好和尊重的請求沒有反應,不要大喊大叫。相反,說話要輕柔。如果他們還是不回答,那就輕聲細語地說出他們的名字,內心平和,聲音輕柔,握住他們的手,看著他們的眼睛,溫柔地說:「我已經讓你做了三次了。」你知道那是什麼嗎?

如果他們回應說不知道你之前說了什麼,你可以輕聲重複。如果你當時看著他們的眼睛,你就會知道他們是否理解了。如果他們確實知道,那麼你可以邀請他們去做,要麼現在做,要麼等到他們完成了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吼叫和憤怒讓我們感覺很糟糕,讓我們的孩子覺得自己一文不值,讓我們的關係受損。當我們大喊大叫的時候,我們的孩子什麼也學不到。相反,他們學到的是,大喊大叫是獲得我們生活中想要的東西的可靠方式,同時也會讓每個人感到不安。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相關焦點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種教育方式不建議採取
    淘氣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很多父母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都會採取打罵式的教育,吼叫教育。孩子只要稍微的一淘氣或者是不聽話,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人們都知道對孩子打罵,大吼大叫是不對的,可是面對孩子的淘氣不聽話,有些家長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很多的家長也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更為直接可以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防止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 教育孩子不需要「大吼大叫」,父母學會3招,孩子願意「妥協」
    家長對孩子所有的教育目的都可以歸結為兩個字——期待,為了這份期待,家長常常做出很多傷害孩子但是卻不自知的事情,比如說對孩子大吼大叫。幾乎所有的父母都認為對孩子大吼大叫是一種很正常的教育方式,因為他們就是這麼被教育過來,因為身邊的人都是這麼教育孩子
  • 樊登:情感引導式教育,遠遠比家長大吼大叫罰站,對孩子更有效
    一、你的吼叫、懲罰對孩子產生的負面影響遠遠超出你的想像:1、常常大吼大叫、懲罰孩子的父母,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之前聽到一個很有教育經驗的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好孩子是教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或者打出來的。
  • 大吼大叫」使親子關係更僵化
    有的家長經常對犯了錯的孩子大吼大叫,脾氣倔的孩子當時就會和家長頂嘴,以示自己對這種教育方式的不滿,而性格內向的孩子當時不敢說什麼,但心裡卻想,「媽媽(爸爸)真討厭!&34;的一聲響。聞聲而來的爸爸媽媽衝進廚房,看到女兒雲朵呆呆地愣在原地,緊張地看著地上的碎碗片。
  • 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對嗎,有什麼危害影響能不能補救
    近年來,學校和社會一直在倡導「不要對孩子進行武力教育」,但是有些孩子太頑皮,總是會使父母發狂,又不能出手打,於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大吼大叫,其實這樣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一些父母說,因為過去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膽小和內向,該怎麼辦?其實這是因為其他人的吼叫,使孩子產生了恐懼,表現出來就是畏手畏腳,害怕犯錯誤。
  • 孩子淘氣時,家長千萬別大吼大叫,孩子太「受傷」了
    好奇和探索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會經常做出各種淘氣的行為。家長們看在眼裡就難免怒火中燒,很難保持平和的情緒,所以對孩子大吼大叫也成了家常便飯。有些孩子漸漸在父母的吼叫聲中變得膽小、內向,而有些孩子則變得叛逆,不但對父母的話熟視無睹,還會跟父母對著幹。
  • 孩子淘氣時,家長千萬別大吼大叫,孩子太「受傷」了
    好奇和探索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會經常做出各種淘氣的行為。家長們看在眼裡就難免怒火中燒,很難保持平和的情緒,所以對孩子大吼大叫也成了家常便飯。有些孩子漸漸在父母的吼叫聲中變得膽小、內向,而有些孩子則變得叛逆,不但對父母的話熟視無睹,還會跟父母對著幹。
  • 父母為什麼常用大吼大叫的方式管教孩子?深層原因有5點
    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父母用大喊大叫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可能大家都習以為常了。如果家長不吼不叫、不打不罵,反而讓人覺得矯情。其實用大吼大叫教育孩子確有其深層原因:1、家長情緒不佳家長自身的心情,決定了他們的情緒走向,而情緒不佳,往往是孩子成為他們的「出氣筒」。這是出現對孩子「大吼大叫」的直接原因。
  • 從小被媽媽大吼大叫,長大後,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有些孩子確實調皮,能把一個沒有脾氣的人惹得炸毛,但是你知道嗎,吼孩子一定不能成為常態,否則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會讓孩子性格和心理都變得扭曲起來。比如說孩子如果從小就被媽媽吼大,孩子就會變得膽小自卑,對孩子社交也會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
  • 孩子不聽話總靠吼?家長可嘗試「低聲教育」,說比吼更有效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通過對著孩子大吼大叫來讓孩子乖巧,是很多父母認為的最佳選擇。對著孩子大吼大叫雖然能夠讓孩子聽話一點,但是這種聽話,是一種短暫的聽話,孩子變乖也是一種假象。並且,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這種傷害表現在心理上,很多父母可能感受不到這種傷害,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大吼大叫是一種噩夢。如果想要讓孩子遠離這種噩夢,父母就要學會&34;。
  • 拒絕大吼大叫,正確的方法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那些還沒有長大的孩子亦是如此,畢竟他們的人生閱歷有限,所以各位父母一定要清楚一點,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事情,千萬不能因為孩子犯了錯誤,就對他們大吼大叫,或者用更過激的方法來處理,這樣只會對孩子帶來諸多傷害。
  •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告別大吼大叫,父母學會這3招事半功倍
    ,因而不起作用,對此父母決定在孩子的面前樹立權威,對孩子大吼大叫,以期起到震懾的作用。想讓孩子乖乖聽話,父母大吼大叫管用嗎?吼叫教育之下,就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發展嗎?或許一時之間,聊有成效,但是從長期來看,卻會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一、對孩子大吼大叫,教育效果將背道而馳1.
  • 教育孩子,要避免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溝通更有效
    我們應該留出充足的時間跟孩子來一場徹夜談心,了解到孩子真正的需要什麼,同樣也可以去試著理解孩子的那些反常行為,我們家裡有一個11歲的兒子,最近特別逆反,不管是說什麼都不聽,老是跟父母唱反調,當然媽媽的脾氣也不好,在家裡動不動的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結果父母喊得越小孩子就越叛逆。
  • 教育好孩子,從媽媽停止大吼大叫開始……
    很多媽媽在面對自己懷胎十月生下的寶貝時甚是沒轍,習慣了大吼大叫~儘管事後小有後悔,但當時卻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效的教育應該是以身作則,不吼不叫。媽媽即是孩子的朋友又是孩子的老師更是他的指路人,想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先從自己停止大吼大叫開始。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傷害的不僅是孩子的自尊,還有這個
    一遇到問題,很多爸爸媽媽選擇的就是大吼大叫的去責罵孩子,總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可是,爸爸媽媽們是否知道你的舉動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影響?德國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一隻可愛的企鵝孩子向我們講述了它和媽媽之間的非凡經歷。
  • 你還在大吼大叫的教育娃嗎?學會低聲教育,才是給孩子最大的尊重
    有很多的家長在碰到孩子犯錯的時候,通常都是會選擇責罵孩子,但是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最終只會導致:孩子被嚇住了,滿腦子的恐懼感,根本沒心思去思考為什麼錯了又或者是孩子被家長的責罵激怒了,只想大吼大叫回擊,也不考慮錯在哪了。但是,如果家長可以換種方式,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可以冷靜處理,這樣的話,孩子也會認真地聽你說的話,也沒有那麼多的恐懼和牴觸,反而可能達到教育作用。
  • 你越大吼大叫,教育的效果越差,聰明的父母都知道「低聲教育」
    其實媽媽們有自己的苦衷,因為不大吼大叫孩子根本不聽呀。讓我們來還原這樣一個場景:早上,媽媽們早早起來做好了早餐,叫孩子起床吃早餐、上學,第一遍媽媽溫柔的在孩子耳邊叫到:「寶貝,該起床了。」孩子「嗯」了一聲,幾分鐘後你看還沒動,第二遍你又叫:「寶貝,起床了,再不起來要遲到了。」孩子又「嗯」了一聲,轉個身又睡了。過了十分鐘,你看真的快要遲到了,沒想到你辛苦做的早餐孩子可能根本沒時間吃了。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從繪本角度讓家長理解「低聲教育」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因為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甚至有時候脾氣一上來沒控制住,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回想起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太衝動了,但是又拉不下臉來和孩子道歉。《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這本繪本就講述了媽媽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傷害有多大,讓我們對大吼大叫有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理解"低聲教育"是多麼必要的。
  • 大吼大叫的父母,畏畏縮縮的孩子,3種補救方法要牢記
    文|柯米(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美爸美媽們轉載分享)大多數父母似乎都同意應當尊重孩子,但事實上,沒有多少父母做得好。比如我們經常用一種語調同孩子講話,而決不會用同樣的語調來同朋友交談。如果我們把對孩子講過的話錄下音來,認真地聽一聽自己的腔調和聲音 ,就會發現在很大程度上我們並不尊重孩子。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會越來越像父母的性格,覺得大吼大叫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不開心的時候暴跳如雷,生氣的時候會大吵大鬧,被訓斥的時候會激烈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