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大吼大叫,正確的方法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2020-12-23 辣媽育兒經驗談

文/木木

編輯/Cici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都會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犯過一些錯誤。那些還沒有長大的孩子亦是如此,畢竟他們的人生閱歷有限,所以各位父母一定要清楚一點,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事情,千萬不能因為孩子犯了錯誤,就對他們大吼大叫,或者用更過激的方法來處理,這樣只會對孩子帶來諸多傷害。

吼叫孩子的危害

1、吼叫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笨

曾經網絡上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一個3歲左右的寶寶犯了錯誤,母親正在大聲的批評他,母親大聲的吼到:「你記住了嗎?以後長不長記性」?弱小的孩子被母親的氣場嚇懵了,她弱弱的附和道:「我記住了,我長記性」。一個三歲的寶寶,對於記性這個詞是完全沒有理解的,他又如何能夠理解長記性呢?這個時候在寶寶的腦袋裡面,其實是一片混亂的他根本不明白為什麼母親要這樣吼自己,只是習慣性的知道自己錯了,其實他並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裡。長此以往只會讓孩子在對待事情的時候糊裡糊塗的,會盲目的跟隨父母的意思走。

2、吼叫會讓孩子變的暴躁易怒

孩子會在成長過程中首先和自己的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這個時候在各位孩子的眼裡父母就是自己最親最愛的人,她們會選擇依賴和信任父母。如果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若是不分青會皂白的盲目批評孩子,會讓孩子錯誤的以為父母不愛自己了,使得他們無法跟父母和周圍的事物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關係。無法尋找到一個安全的環境他們就會變成一個動不動就發脾氣,動不動就發怒的「小刺蝟」,其實他們只是學著父母錯誤的方式在這個不可信任的環境裡面進行著自我保護而已。

3、吼叫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當孩子犯了錯誤,父母若是只會大吼大叫的話。會讓孩子產生自己不好、自己很差,自己總是犯錯惹父母不開心等錯誤想法。慢慢的他們就是會失去自我,變得越來越自卑,甚至會出現討好父母和他人的行為,形成討好型人格。

4、吼叫會讓孩子變的膽小怕事

相關研究發現,如果一個家庭裡面存在一位強勢的母親,那麼他的孩子很可能變的膽小懦弱。同樣如果父母總是吼叫孩子的話也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懦弱內向。其實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就可以明白其中的緣由了。當自己犯了錯誤領導經常批評自己,自己也會變的謹小慎微,害怕錯誤再次出現。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孩子呢!長期受到批評的孩子,他們會因為害怕犯錯,而變得小心翼翼膽小怕事。

所以通過吼叫來制止孩子犯錯的行為簡直是大錯特錯。當孩子出現犯錯的情況的時候,我們該怎樣正確處理呢?大家可以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

告別吼叫,做靠譜的父母

1、耐心記心間

耐心和愛心是我們漫長的育兒路上必不可少的兩樣東西。相信生活中每一位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能做到耐心對待自己孩子的父母卻不是很多,耐心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有難度。雖然有難度,但是各位父母一定要把耐心記在心間,這樣才會讓自己的育兒路越走越輕鬆。當我們發現孩子又犯錯誤的時候,千萬不能衝動的大吼,可以試著在心裡默念耐心,耐心,耐心!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這樣才有時間和精力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2.指出錯誤原因,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裡

仔細想想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大聲的批評,不僅嚇壞了孩子,還傷害了自己的身體。這時候若是大家能夠冷靜下來,並明確的指出,錯誤的原因,讓孩子明明白白的了解到自己錯在哪裡。這樣孩子在面對父母的批評的時候才能夠心服口服,才不會變的糊裡糊塗。而且經常採取這種處理方法的話,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洞察能力,讓孩子慢慢的變得仔細認真。

3.陪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發現問題所在,才能夠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這個時候父母若是能夠陪著孩子一起靜下心來解決問題,孩子也會在自己的薰陶下變得耐心細緻。這種陪著孩子解決問題的做法還可以使孩子變得實事求是,踏實穩重。還可以讓孩子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更加的自信大方。

4.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我們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大多數行為都是跟著父母有樣學樣的。若是父母經常暴躁易怒大吼大叫,孩子也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衝動大叫甚至變的具有攻擊性。相反如果父母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不急不躁踏實穩重的解決問題,孩子也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變得踏實穩重。而且在這樣氛圍的薰陶下,孩子肯定能夠健康自信的成長起來。

養兒容易育兒難!教育孩子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付出多少孩子就會回報多少,所以各位父母若想自己的孩子優秀,一定要拿出自己的責任心,用心的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更要學會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

相關焦點

  • 陶虹為吼女兒自責落淚:大吼大叫,是不正確的教育方法
    然而,我們必須明白,大吼大叫,對於孩子來說,是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容易給孩子帶來不可挽回的心理傷害。 家長的大吼大叫,容易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
  • 陶虹為吼女兒自責落淚:大吼大叫,是不正確的教育方法
    然而有娃之後,才發現很難做到,孩子有時候的行為真是讓人火冒三丈,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然而,我們必須明白,大吼大叫,對於孩子來說,是不正確的教育方法,容易給孩子帶來不可挽回的心理傷害。家長的大吼大叫,容易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
  • 教育好孩子,從媽媽停止大吼大叫開始……
    很多媽媽在面對自己懷胎十月生下的寶貝時甚是沒轍,習慣了大吼大叫~儘管事後小有後悔,但當時卻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效的教育應該是以身作則,不吼不叫。媽媽即是孩子的朋友又是孩子的老師更是他的指路人,想要教育好孩子需要先從自己停止大吼大叫開始。
  • 拒絕大吼大叫,掌握這個小技巧,你也能輕鬆與孩子和平相處
    每天晚上哄睡,我幾乎都少不了對孩子一頓大吼大叫,雖然我也知道吼叫對孩子不好,可是面對熊孩子的各種調皮搗蛋,屢教不改,臣妾我真的做不到心平氣和地溝通啊!除了哄睡,在吃飯磨蹭,上學拖拉這些事情上,我都會生氣,大吼大叫。
  • 教育孩子不需要「大吼大叫」,父母學會3招,孩子願意「妥協」
    家長對孩子所有的教育目的都可以歸結為兩個字——期待,為了這份期待,家長常常做出很多傷害孩子但是卻不自知的事情,比如說對孩子大吼大叫。幾乎所有的父母都認為對孩子大吼大叫是一種很正常的教育方式,因為他們就是這麼被教育過來,因為身邊的人都是這麼教育孩子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種教育方式不建議採取
    淘氣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很多父母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都會採取打罵式的教育,吼叫教育。孩子只要稍微的一淘氣或者是不聽話,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人們都知道對孩子打罵,大吼大叫是不對的,可是面對孩子的淘氣不聽話,有些家長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很多的家長也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更為直接可以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防止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 孩子淘氣時,家長千萬別大吼大叫,孩子太「受傷」了
    養育孩子的確很辛苦,尤其是當父母忙碌了一天精疲力盡的時候,孩子還在眼前調皮搗蛋,最快的解決方法就是衝孩子大吼一通,效果立竿見影。但是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長期用吼叫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會給孩子的身心都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 孩子淘氣時,家長千萬別大吼大叫,孩子太「受傷」了
    好奇和探索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會經常做出各種淘氣的行為。家長們看在眼裡就難免怒火中燒,很難保持平和的情緒,所以對孩子大吼大叫也成了家常便飯。有些孩子漸漸在父母的吼叫聲中變得膽小、內向,而有些孩子則變得叛逆,不但對父母的話熟視無睹,還會跟父母對著幹。
  •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
    導讀: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娃變得內向、膽小,試試四種補救方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別再對孩子大吼大叫了,「8字箴言」教你給孩子立規矩
    人一生中總會犯錯,孩子又怎會例外。在孩童時期,父母知道孩子還沒有心智成熟,所以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多選擇溫柔以待,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煩擾父母的事情越來越多,生活的壓力漸漸磨平了父母的稜角與耐心。工作一天疲憊歸家,再遇到無理取鬧的孩子,忍不住對其大吼大叫,企圖通過威嚴來壓抑孩子躁動的心。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發洩了自己的焦慮情緒,根本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孩子要麼在吼叫中變得膽小、內向,要麼反而會越來越叛逆,對父母的管教開始熟視無睹。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 所以,大吼大叫只能減輕父母的壓力,發洩了自己的焦慮情緒,根本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孩子要麼在吼叫中變得膽小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發生什麼?無數家長看完沉默了...
    有的時候便會對芽芽大吼大叫,可是每次看到芽芽委屈地流眼淚,心裡都是後悔不已,久而久之,反而覺得芽芽變得怎麼有點內向,反而對自己不夠親近了。所以,大吼大叫只能減輕父母的壓力,發洩了自己的焦慮情緒,根本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孩子要麼在吼叫中變得膽小、內向,要麼反而會越來越叛逆,對父母的管教開始熟視無睹。爸爸媽媽的吼叫,會讓孩子們的性格越來越極端。
  • 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對嗎,有什麼危害影響能不能補救
    近年來,學校和社會一直在倡導「不要對孩子進行武力教育」,但是有些孩子太頑皮,總是會使父母發狂,又不能出手打,於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大吼大叫,其實這樣的教育方法是錯誤的。一些父母說,因為過去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變得膽小和內向,該怎麼辦?其實這是因為其他人的吼叫,使孩子產生了恐懼,表現出來就是畏手畏腳,害怕犯錯誤。
  • 孩子遇到事情就愛大吼大叫,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先調整好自己
    前言:每個父母,最大願望就是讓自家寶寶能夠更加優秀,我們在培養孩子時,每個大家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難免會遇到有些寶寶不懂得體恤大人的辛苦,往往會和家長反著幹,遇到這樣的孩子,你會發現這類型的孩子大部分都會喜歡大吼大叫,如果你的孩子也喜歡吼叫吵鬧,那可能你要考慮一下你自己了,有些孩子吼叫吵鬧是來自於家長的溺愛,而有些孩子吼叫吵鬧是來自於家長的憤怒。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從繪本角度讓家長理解「低聲教育」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因為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甚至有時候脾氣一上來沒控制住,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回想起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太衝動了,但是又拉不下臉來和孩子道歉。《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這本繪本就講述了媽媽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傷害有多大,讓我們對大吼大叫有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理解"低聲教育"是多麼必要的。
  • 經常衝孩子大吼大叫,其實是沒有解決兩件事
    有研究表明,90%的家庭都曾經都對孩子大吼大叫過,這說明無論我們有多麼高的知識水平,多麼好的工作,和收入,在孩子面前我們都不止一次犯過錯,失去理智。育兒過程中我們難免會留下一些傷痕,有時不是我們刻意要去傷害孩子,是因為壞情緒戰勝了理智,在衝動的情況下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又特別後悔自責,然後又加倍的對孩子好,來補償對孩子的傷害。更要命的是,這種暴力行為,周而復始的不斷循環。憤怒---吼叫---自責---討好。
  • 從小被媽媽大吼大叫,長大後,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文 | 齊麗娟在沒有孩子的時候,媽媽就是溫柔安靜的弱女子,但是當有了孩子之後,就會經常控制不住想要吼孩子。有些孩子確實調皮,能把一個沒有脾氣的人惹得炸毛,但是你知道嗎,吼孩子一定不能成為常態,否則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會讓孩子性格和心理都變得扭曲起來。比如說孩子如果從小就被媽媽吼大,孩子就會變得膽小自卑,對孩子社交也會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
  • 大吼大叫的父母,畏畏縮縮的孩子,3種補救方法要牢記
    如果我們以平等的、像與朋友談話的口氣來與孩子交談,而不是對他們大吼大叫訓斥,多數情況下,我們就能順利地與自己的孩子交流思想瞭然而,你臉上的表情和語調表示出你仍在生氣、在憤怒。要知道,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們能很快地分辨出你在講話中所要傳達的真正意思和態度。而我們成年人往往並不敏感,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同孩子講話時運用了不適度的語氣,更沒有考慮出這種語氣會對孩子的內心產生怎樣的效果。
  •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告別大吼大叫,父母學會這3招事半功倍
    ,因而不起作用,對此父母決定在孩子的面前樹立權威,對孩子大吼大叫,以期起到震懾的作用。想讓孩子乖乖聽話,父母大吼大叫管用嗎?吼叫教育之下,就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發展嗎?或許一時之間,聊有成效,但是從長期來看,卻會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一、對孩子大吼大叫,教育效果將背道而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