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木
編輯/Cici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都會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犯過一些錯誤。那些還沒有長大的孩子亦是如此,畢竟他們的人生閱歷有限,所以各位父母一定要清楚一點,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事情,千萬不能因為孩子犯了錯誤,就對他們大吼大叫,或者用更過激的方法來處理,這樣只會對孩子帶來諸多傷害。
吼叫孩子的危害
1、吼叫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笨
曾經網絡上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一個3歲左右的寶寶犯了錯誤,母親正在大聲的批評他,母親大聲的吼到:「你記住了嗎?以後長不長記性」?弱小的孩子被母親的氣場嚇懵了,她弱弱的附和道:「我記住了,我長記性」。一個三歲的寶寶,對於記性這個詞是完全沒有理解的,他又如何能夠理解長記性呢?這個時候在寶寶的腦袋裡面,其實是一片混亂的他根本不明白為什麼母親要這樣吼自己,只是習慣性的知道自己錯了,其實他並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裡。長此以往只會讓孩子在對待事情的時候糊裡糊塗的,會盲目的跟隨父母的意思走。
2、吼叫會讓孩子變的暴躁易怒
孩子會在成長過程中首先和自己的父母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這個時候在各位孩子的眼裡父母就是自己最親最愛的人,她們會選擇依賴和信任父母。如果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若是不分青會皂白的盲目批評孩子,會讓孩子錯誤的以為父母不愛自己了,使得他們無法跟父母和周圍的事物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關係。無法尋找到一個安全的環境他們就會變成一個動不動就發脾氣,動不動就發怒的「小刺蝟」,其實他們只是學著父母錯誤的方式在這個不可信任的環境裡面進行著自我保護而已。
3、吼叫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
當孩子犯了錯誤,父母若是只會大吼大叫的話。會讓孩子產生自己不好、自己很差,自己總是犯錯惹父母不開心等錯誤想法。慢慢的他們就是會失去自我,變得越來越自卑,甚至會出現討好父母和他人的行為,形成討好型人格。
4、吼叫會讓孩子變的膽小怕事
相關研究發現,如果一個家庭裡面存在一位強勢的母親,那麼他的孩子很可能變的膽小懦弱。同樣如果父母總是吼叫孩子的話也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懦弱內向。其實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就可以明白其中的緣由了。當自己犯了錯誤領導經常批評自己,自己也會變的謹小慎微,害怕錯誤再次出現。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孩子呢!長期受到批評的孩子,他們會因為害怕犯錯,而變得小心翼翼膽小怕事。
所以通過吼叫來制止孩子犯錯的行為簡直是大錯特錯。當孩子出現犯錯的情況的時候,我們該怎樣正確處理呢?大家可以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
告別吼叫,做靠譜的父母
1、耐心記心間
耐心和愛心是我們漫長的育兒路上必不可少的兩樣東西。相信生活中每一位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能做到耐心對待自己孩子的父母卻不是很多,耐心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有難度。雖然有難度,但是各位父母一定要把耐心記在心間,這樣才會讓自己的育兒路越走越輕鬆。當我們發現孩子又犯錯誤的時候,千萬不能衝動的大吼,可以試著在心裡默念耐心,耐心,耐心!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這樣才有時間和精力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2.指出錯誤原因,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裡
仔細想想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大聲的批評,不僅嚇壞了孩子,還傷害了自己的身體。這時候若是大家能夠冷靜下來,並明確的指出,錯誤的原因,讓孩子明明白白的了解到自己錯在哪裡。這樣孩子在面對父母的批評的時候才能夠心服口服,才不會變的糊裡糊塗。而且經常採取這種處理方法的話,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洞察能力,讓孩子慢慢的變得仔細認真。
3.陪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發現問題所在,才能夠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這個時候父母若是能夠陪著孩子一起靜下心來解決問題,孩子也會在自己的薰陶下變得耐心細緻。這種陪著孩子解決問題的做法還可以使孩子變得實事求是,踏實穩重。還可以讓孩子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更加的自信大方。
4.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
我們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大多數行為都是跟著父母有樣學樣的。若是父母經常暴躁易怒大吼大叫,孩子也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衝動大叫甚至變的具有攻擊性。相反如果父母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不急不躁踏實穩重的解決問題,孩子也就會學著父母的樣子,變得踏實穩重。而且在這樣氛圍的薰陶下,孩子肯定能夠健康自信的成長起來。
養兒容易育兒難!教育孩子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付出多少孩子就會回報多少,所以各位父母若想自己的孩子優秀,一定要拿出自己的責任心,用心的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更要學會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