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由淘入拼:崛起的社交場景和加速的「全民皆拼」

2020-12-11 業界風雲匯

你這輩子,有沒有為一個人拼過多多?

面對這個老梗,前兩年時候或許有些人還會說「3億人裡沒有我」。而如今,拼多多活躍賣家逼近中國一半人口的7億大關、日峰值訂單破億,此時再去爭論7億人裡有沒有誰其實已經意義不大。

因為,個人的倔強和叛逆,終歸會淹沒在時代洪流中。拼多多,恰是「全民皆拼」時代的縮影。

與「全民皆拼」同步崛起的還有社交場景。準確地說,「全民皆拼」和社交場景之間是相互成就,並肩前行。拼多多的戰友微信近期發布了《2020微信縣域鄉村數字經濟報告》,其中提到城市用戶把微信支付作為首選支付方式的用戶佔比為76%,鄉鎮及農村為78%,縣城裡這一比例高達83%。

由此,在這個一群人聚在一起十有八九是在拼單的時代,有必要探討一下,提到「拼」這個字眼,除了上海名媛,我們還能談些什麼?

「全民皆拼」已至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越來越多人加入了「拼」的隊伍,現象是肉眼可見的。繼續延伸,要搞明白「全民皆拼」是怎麼來的,從社會供需層面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釋。

先看供給側的性能過度效應,這為「全民皆拼」的興起創造了歷史機遇。

性能過度效應由哈佛商學院克裡斯坦森提出,從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某件商品對於高端用戶用起來剛剛好,但對於普通大眾、低端市場來說很可能就會出現性能過剩。如此一來,大眾市場、低端市場就出現了一個缺口。

理論落到實踐,拼多多最早就是從「五環外人群」起家,也就是低線市場。這裡的消費者對一線大牌商品的需求顯然那沒有高線城市強烈,拼購平臺為他們提供了夠用的低價商品,通過這一缺口順利切入電商市場。

而到了後期,農村包圍城市,大牌不斷湧進平臺,城市用戶也體會到了拼購「真香」,這則應了克裡斯坦森的低端顛覆式創新邏輯。即在滿足低端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創新逐漸建立滿足高端市場的能力,並保持原有的性價比等優勢,從而讓高端市場自己做出選擇。

再看需求端消費環境的變化,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遷為「全民皆拼」提供了成長土壤。

拼多多成立於2015年,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15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研究報告》,2015年12月,全網MAU為8.99億。在各類App排行中,社交位居第一。男性用戶使用比例91.2%,女性用戶達97.1%。

近些年直播、短視頻等風口接連上場,搶走當年的系統工具、圖像服務等品類的風頭,但社交的頭把交椅依然沒人能夠撼動。《中國移動網際網路2020半年大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網月均MAU為11.55億,6月份即時通訊行業MAU達到10.69億。

之所以這麼穩,從人性來看,社交就是人的天性。社會心理學家馬修·利伯曼《社交天性》中提到,人類的大腦天生就是愛社交,大腦在停止一切工作的時候,會啟動一個默認網絡,這個默認網絡主要的工作就是思考一切和社交有關係的事情。

結合移動網際網路實際發展,社交產品通過更新迭代在社交場景內儘可能地滿足著用戶的各種需求,用戶隨之對社交場景的依賴度自然越來越高,拼購代表的購物需求就是其中之一。

還有一點不得不說的是,疫情黑天鵝事件的突發,消費者基於對未來不明朗的預期,在做出消費決策時普遍愈加謹慎,開始反思消費主義,並對更具性價比、更加貼近理性消費的拼購投去更多關注。

拼多多CEO陳磊近日表示,十一長假前後,受益於整體社會消費提速,拼多多日訂單量峰值成功突破億單。每天一億筆拼單,就是「全民皆拼」時代到來的直接體現。

貨找人的模式創新

時勢造英雄。

順著「全民皆拼」浪潮而起的拼購平臺不止拼多多一家,但要立在潮頭,僅順應宏觀大勢遠遠不夠,還要找到可持續的模式以及自身的護城河。這也是為何拼多多成為時代縮影的原因所在。

既然是零售市場,那必然要從人、貨、場說起。

戰略層面,拼多多的創新在於實現了以人為先,讓貨在社交場景裡主動去找人。

創新是之於傳統而言。傳統零售中人、貨、場之間的聯繫大家都很熟悉。電商平臺搭建一個場景,上架各種商品,用戶需要什麼就自己去尋找下單。用戶在場景中找貨,這正是淘寶的「淘」字的精髓所在。

與社交場景結合的拼購則是以人為核心。基於社交,人本身就已經在場景之中。通過系統算法分發,貨觸達人。另外,經由人的主動分享,貨能夠觸達社交場景內的更多人。

兩種模式作用於用戶,分別促成了不同的使用習慣。企鵝智酷為此專門做過一次調研,調研結果顯示,淘寶/京東用戶在購物時93.1%的受訪者會選擇直接搜索,55.8%的用戶會到收藏或者常逛的店鋪購買。

相較之下,拼多多用戶在購物時的目標就沒有那麼明確,更傾向於貨找人,從系統推薦中尋找適合自己的商品。所以,搜索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取而代之的是從「秒殺/特賣/清倉/免單」等區域進去購買,另外還有從「頁面/服飾/鞋包」等分類下滑瀏覽、打開微信好友/群發來的連結購買等方式。

人以群分,系統算法分發之後,用戶在分享時也是在輔助系統再進行一次人工的篩選推薦,更加貼合用戶的真實需求。另一方面,社交流量天然擁有的信任基礎,這些都將直接提升貨找到人之後的轉化率。這在上述調研中也有體現,拼多多吸引用戶購物的原因中,和熟人拼團更便宜,還可以互相推薦東西這一條獲得了最多認同。

戰略已定,接下來還要選對戰友。一個好漢三個幫,人、貨、場三要素裡,拼多多的需要找到的是靠譜的貨、場合作夥伴。

貨,便宜同時保證品質,產銷直聯的省去中間差價以及從源頭降本提效的賦能都是拼多多在做的事。因此,拼多多在貨這塊選擇的戰友就是產業鏈上遊的工廠、田間地頭的農戶,也就是現在活躍於平臺的「拼工廠」和「拼農貨」。低價好貨帶動平臺訂單增長,陳磊坦言,增量需求中很大一部分與農產品相關,拼多多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

場,國民社交App微信,論社交無人能出其右。2015年拼多多剛上線時,QuestMobile報告中微信就已是國內日活、月活雙料TOP1,月活達6.9億。並且,微信社交生態的優越性和潛力在近幾年發展中也被充分驗證。同樣是2015年,微信支付以紅包功能「偷襲珍珠港」,在支付領域與支付寶搶奪市場份額。如開篇所講,現在已經有八成用戶首選微信支付。

綜上,拼多多憑藉貨在社交場景裡主動去找人的社交拼購模式,在原本格局已定的電商市場立足。過去幾年對自身模式的不斷探索完善,也使其在人、貨、場各維度的護城河都得以拓寬。

新舊力量的博弈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每當有新的浪潮出現之時,都必然要經歷新舊力量的博弈、抗衡的過渡時期,而後行業格局才能趨穩。

由「淘」入「拼」的電商市場同樣適用。且目前來看,單打獨鬥的「淘」和一群人一起「拼」,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共存。

原因很簡單,即便鬧得再兇,「淘」和「拼」現階段也無法消滅並取代對方。「淘」根基堅實,是國內電商領域的原住民;「拼」雖然起步較晚,但市場需求被全面喚醒,代表平臺拼多多早已是業界公認的可與傳統巨頭分庭抗禮的黑馬。

雖然無法預測誰勝誰負,但不可否認的是,新較之舊,往往更具活力,增長潛力更可期。

據七麥數據監測,截至10月21日,近30天裡拼多多App安卓渠道累計下載量為5691萬次,iOS日均下載24萬次;手機淘寶App近30天安卓渠道累計下載量3112萬次,iOS日均下載8.6萬次。

拼多多成立五年時間,其創下的各項記錄也足以證明此點。遠的不說,2019年年底拼多多GMV破萬億,用時四年,淘寶則是用了九年。另外,在日交易訂單破億、市值破千億美金等速度上,拼多多也都做到了行業乃至世界範圍內最快。

此外,還有更為直觀的一組數據可直觀地反映出新、舊之間在成長性方面的差異——拼多多VS淘寶特價版。

和其他瞄準下沉市場的App一樣,淘寶特價版被解讀為狙擊拼多多而來,但拼多多的增長並沒有因為市場競爭而受到實質性影響。

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拼多多單季度內月活增長超8000萬。淘寶特價版截至8月底的月活為5500萬。注意,拼多多的8000萬是淨增用戶,而淘寶特價版的5500萬則是用戶總量。日活方面,截至9月底淘寶特價版日活維持在800萬左右。

而淘寶特價版正是傳統電商價格思維和流量模式的代表產品,這就又回到了上文提到的一點,模式以及護城河之於拼多多的重要意義。特價不特價,並非決定競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模式才是。把價格壓低的搜索式電商,只是換湯不換藥。

接下來,國內消費反彈、內需釋放,各平臺顯然都將趁機發力。這意味著平臺之間的競爭會加劇,在此帶動下,電商新時代將加速到來。

據國家郵政局監測,2020年10月18日我國第600億件快件正式誕生,其距離第500億件僅過去38天。前三季度,全國累計完成快遞業務量561.4億件,同比增長27.9%,超去年同期水平。以9月份為例,快遞業務量完成80.9億件,同比增長44.6%,增速創三年來新高。

日均發送包裹7000萬個的拼多多,已佔到了全國近三分之一。在現有的模式優勢之上若能繼續創新,則有望從契合「全民皆拼」升級為引領消費浪潮。

正如時勢造英雄後面跟著的那句,英雄,亦適時也。

本文作者:業界風雲匯

業界風雲變幻莫測,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相關焦點

  • 以淘小鋪、芬香、拼多多為例,深度解析社交電商掘金之路(上)
    我們來看看社交電商的三種基本模式1.1.1 拼團模式電商平臺犧牲一定的利潤,以2人以上拼團享更低價的方式進行,引導用戶進行自發的傳播,比如拼多多和蘇寧拼購。根據浙江發布的《2019社交電商白皮書》,2020社交電商的年交易規模將達到3萬億,相當於現在阿里電商體量的一半。可是這3萬億的份額,有多少和阿里有直接的關係?事實上京東投資了社交電商平臺芬香;拼多多本身就是走的社交電商的路子,反觀阿里還是個遊蕩的路人甲——這個問題就有點大了。
  • 抖快淘拼,直播電商的背水一戰
    可能這也是倒逼19年觀望了直播電商一整年的拼多多,在20年迅速決定全力加入直播電商戰局的因素之一。不過拼多多入局直播電商的時間比起另外三家來說有點晚,目前拼多多的直播電商還處於探索早期,在引導流量和構築生態的階段。拼多多做直播電商最大的優勢是可以通過裂變玩法非常低成本的獲取微信的流量池。
  • 社交拼團:「上海名媛」背後的電商新舊交替
    很快,拼多多APP創立,匯聚成千上萬的消費者主動拼購,在社交中創造出樂趣和最優價格。 萬物皆拼。拼團,成為國人最流行和時尚的購物方式。 它是移動網際網路社交場景的新電商,以人為主,核心是消費者主動選擇,通過「人以群分」的拼單邏輯,實現性價比。 拼多多是「貨找人」的新電商,「拼」的核心是「人」。 消費者一起拼單,集聚性需求形成規模,降低商家運營成本,同時影響產品體系。
  • 淘小鋪涉嫌傳銷,阿里夢斷社交電商
    社交電商是阿里的命門 隨著拼多多,京東的崛起和快速發展,騰訊系的電商平臺不斷蠶食著阿里電商的市場份額,阿里社交電商平臺的市場份額從之前的58%下降到50%,而且依靠社交電商起來的拼多多,正在超越淘寶,同時呢,京東系又不斷孵化出了自己的東小店,以及各種以京東為核心的第三方社交電商平臺如芬香等。
  • 名媛拼團背後,看拼多多的崛起勢能
    名媛們所採取的拼單模式雖然有些極端,但實際上,拼單已經滲透在大眾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實物電商領域拼多多的拼單購物、服務電商領域美團的拼單外賣等。拼單模式的盛行主要得益於,用戶消費行為的改變以及社交場景下購物需求的爆發。而隨著用戶紅利見頂,傳統電商的增速放緩;以拼單為載體的社交電商挖掘了用戶隨機購物需求,貢獻了近幾年電商行業的主要增量。
  • 社交電商:拼多多巨虧,巨頭要獲客,其他涉「傳銷」
    2019年中國電商的四個業務熱門,要數「社區買菜、社交電商、下沉市場、帶貨直播」。尤其是中間兩個成為今年的創業創新熱門,多少都和拼多多有關。這家新近崛起的電商平臺,能夠推動一起產業創業創新熱潮,足見其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全行業對其未來成長規模性的預估。
  • 小程序「引爆」、拼多多「崛起」、花生日記「上天」,社交電商到底...
    拼多多是在移動流量枯竭、淘寶京東壟斷的背景下,藉助微信紅利異軍突起的平臺型電商。通過在微信中拼團裂變,拼多多做到3億用戶、千億元年GMV 只用了兩年。由於用戶和供應鏈足夠下沉,被認為未來會對淘寶造成威脅,讓京東緊張。社交電商頻獲資本加注,一夜之間,幾乎所有投資人都在看社交電商。
  • 豪享拼、拼多多、雲集,社交電商的三種模式有何不同?
    01距離社交電商拼多多和雲集上市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被喊了多年的社交電商,終於徹底迎來了春天!這是極具有標誌性意義的。能夠從眾多社交電商中殺出來,衝到公開資本市場,拼多多和雲集實屬不易,而在他們之後,還有多家社交電商,發展形勢很好,比如豪享拼、環球捕手等等,他們誰能成為拼多多和雲集之後上市的社交電商呢?
  • 淘小鋪:阿里搶灘社交電商
    對於消費者,掌柜通過挑選超高性價比的好貨分享給消費者,幫消費者省錢;對於掌柜,通過開通自己的淘小鋪即可輕鬆創業,不用承擔發貨和售後,通過分享商品賺錢,動動手指把好貨分享給消費者,消費者完成購買即可獲得收益。消費者購買商品後由供應商負責商品的發貨和售後。淘小鋪採用S2B2C模式進行銷售,將會通過S端強大的供應鏈資源和B端的社交推廣能力來達成對C端的銷售。
  • 淘小鋪不是社交電商
    淘小鋪是什麼? 為什麼淘小鋪不是社交電商? 淘小鋪在內部為何受重視? 趕在跨年之前,阿里淘小鋪正式上線。這是阿里內部定位社區化電商平臺的項目,早在去年5月上線內測,就曾引發阿里進軍社交電商的猜想。
  • 抖快淘拼,直播電商的背水一戰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可能這也是倒逼19年觀望了直播電商一整年的拼多多,在20年迅速決定全力加入直播電商戰局的因素之一。不過拼多多入局直播電商的時間比起另外三家來說有點晚,目前拼多多的直播電商還處於探索早期,在引導流量和構築生態的階段。 拼多多做直播電商最大的優勢是可以通過裂變玩法非常低成本的獲取微信的流量池。
  • 5歲拼多多崛起 「貓狗拼」三國鼎立時代來臨?
    誰能料想,曾經深陷「假貨門」的拼多多竟被「砍」出了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也被「砍」成了國內第三大富豪。截至美股6月4日收盤,拼多多市值為793.67億美元,直逼京東的826.98億美元。京東和拼多多一直在爭奪老二位置,二者你追我趕,勢均力敵。這意味著,以「貓狗戰」的電商時代已徹底翻篇,「貓狗拼「三大巨頭正在拉開新一輪市場競爭。
  • 淘寶推出「特價版」手淘,正式阻擊拼多多?
    在淘寶如今的這幾大「分身」中,天貓一直在幫淘寶完成消費升級;手淘本淘也在遵循「打造社區化、內容化和社交化」的方向前進;親情版淘寶幫助籠絡中老年消費群,也許同時還伴著提高「父母有網購需求」的年輕人用戶黏性的目的......
  • 5G時代-淘小鋪社交電商平臺發展的遠景和維度
    2020年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正是這個不平凡,讓我接觸到社交電商。不能出去買東西,即使出去了人家也不一定開門,這就更深層次的刺激到了社交電商,一個個微信蔬菜群,水果群。還有炸串群,火燒群,遍地開花,比比皆是。為什麼「社交電商」會越來越火呢?
  • 以拼多多為例,談談社交電商
    社交電商中的社交和我所理解的社交,顯然不是同一個物種。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有一段話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以前這東西叫單片機,後來要吸引投資者,說單片機顯得不夠有檔次,就換了個新名詞,叫做物聯網,事實上東西還是那一套。」
  • 以淘小鋪、芬香、拼多多為例,深度解析社交電商掘金之路(下)
    社交電商掘金之路分析,上篇介紹了社交電商的基本情況、發展現狀、電商巨頭以及未來方向,本文接著介紹淘小鋪的特點、模式、團隊組織意義、收益、新人使用指南和需要注意的問題,與大家分享!
  • 淘小鋪的野望:收編淘寶客,圍剿拼多多。淘小鋪靠譜嗎?
    淘小鋪靠譜嗎?有些人,社交是阿里一場不肯醒來時的春夢。但是這一次,阿里卻獨闢蹊徑,將社交與自身最強的電子商務遺傳基因融合,嘗試在「社交電商」行業開拓出另一片天。5月22日,流傳許久的「淘小鋪」正式啟動。
  • 拼多多(PDD.US):社交裂變與低價爆款鑄造第二大電商平臺,公司增長...
    「流量為王」(2015-2018年):C2B社交拼團模式起家,依託微信流量實現跨越式增長。2016年9月拼多多與水果自營電商「拼好貨」合併於2017年全面轉型社交電商平臺模式。發展初期,拼多多利用微信小程序和社交拼團快速裂變,並在算法模式上顛覆傳統的搜索模式,重視推薦,強調「人貨匹配」;成立三年,公司於2018年7月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年活躍用戶數突破4億,超越京東躍居第二大電商平臺。2.「提質擴容」(2018-2019年):嚴控商品質量,發力品牌營銷向高線用戶滲透。
  • 電商全面進入拼時代:流量和搜索的思維已成過去式
    從這幾組數據看,拼多多的持續強勢增長,證明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電商之間的競爭決定因素不再是價格而是模式。傳統的搜索式電商正在被依託於社交場景的拼單等新模式超越,這是電商的一次分界點,也是電商發展的一次時代變遷。拼多多如今已經7億用戶了,一路走來從行業的冷嘲熱諷到引領整個行業的大趨勢,這方面倒很像汽車行業的特斯拉。
  • 都在做拼購 基於騰訊微信和手Q入口場景的京東如何玩轉社交電商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即便網際網路人口紅利在逐漸消褪,像拼多多這樣的社交電商卻看準契機,逆風飛了起來。不僅如此,還給用戶流量增勢日趨放緩的其他各大電商平臺開闢了一條路子——發力拼團或拼購,既能拉新又能提高交易轉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