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溫州商學院今年的暑期實踐活動要求大一學生賣保健品「優健肽」,引起了學生們的強烈不滿。有學生更是直接表示,把學分和「賣肽」聯繫起來,更讓人反感。
誠如諸多學生的抱怨,「全員賣肽」、「不想去賣肽,就拿不能畢業威脅」。對此,溫州商學院表示,此舉是為了給學生提供「零成本創業」的機會,學生充當代購的角色,不用自己花錢囤積貨物。而學生表示,「省內免費郵寄,如果是省外,快遞費要學生自己來負擔。」
學校組織學生進行暑期實踐活動,自然是好事。不過,讓學生賣保健品,甚至與學分掛鈎的做法,顯然值得商榷,靠此種手段「綁架」學生學分的做法,無異於一種「強盜」行徑。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背後是否存在貓膩,也應該好好調查。據悉,溫州優健肽公司的法人代表和大股東均是葉曉燕,其人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溫州三和盛明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州三和盛」)的聯繫人、助理。公開資料顯示,溫州三和盛的法人代表、大股東、執行董事均為張漢鳴,他的另外一個廣為人知的身份是溫州商學院的董事長。這其中究竟有什麼利益勾連,當引起重視,更值得警惕。
更何況,這家公司的產品宣傳方式及安全性也令人生疑。據了解,溫州優健肽公司曾因宣傳的產品涉及虛假宣傳而遭到舉報。溫州市甌海區市場監管局曾約談了公司負責人,並根據《廣告法》相關規定,向該公司送達了《責令改正通知書》。可見,該公司及產品是否真正「靠譜」也值得進一步調查。
教書育人是高校的責任,即便要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也不要忘了,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權益,尊重學生在暑期事件上最為基本的發言權、選擇權;另一方面,不能讓學生淪為單純的謀利工具,學生的全面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7月14日,教育部就嚴正表態,不準高校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優秀畢業生證書發放與畢業生就業籤約掛鈎。此事件中,涉事學校的確有違反規定之嫌。於此,當地教育主管部門需要重視起來,並積極跟進,糾正學校不當行為。同時,此事件也頗具警示意義,期待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對此類事件給予重視,讓實踐活動更合法合規,讓學生權益得到有力維護。(文/楊玉龍)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閃電新聞立場,僅供參考。】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qilushiping@iqilu.com;網上投稿;請關注齊魯時評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