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強制學生賣保健品,無異於霸王條款

2020-07-31 環球網

來源:紅網

近日,溫州商學院多名學生向媒體抱怨,所在高校要求全校學生售賣一款叫「優健肽」的保健品,售賣數量達不到要求不給學分、無法畢業。(7月26日 《光明日報》)

高校本該以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為己任。然而,涉事學校卻打著「暑期實踐」的名號,讓未諳世事的學生推銷保健品,並承諾賣出一盒可返利99元,其性質不亞於裹挾學生參與了一場以營利為目的的直銷活動。而該暑期實踐是否符合學生的意願,學生有沒有拒絕的權利,期間的合法權利能否得到保障?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查明。更不用說,如此實踐與人才培養八竿子打不著,背離了學校教書育人的使命,對立志走研究路線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負擔。而將賣貨多少直接與學分、畢業掛鈎,以此「綁架」學生強制參與的做法,更無異於「霸王條款」。

7月中旬,教育部曾嚴正表態,不準高校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優秀畢業生證書發放與畢業生就業籤約掛鈎。很顯然,涉事學校的所作所為,是另一種以畢業要挾學生,不但褻瀆了教育的責任和底線,更有違文件精神,是對學生權益赤裸裸的踐踏和戕害。

某種意義上,溫州商學院要求學生齊上陣賣「肽」,是以暑期社會實踐作為包裝,以「零成本創業」的幌子,把學生當成企業的廉價銷售員。更重要的問題在於,學校和學生雙方既不是僱傭關係,也沒有合同保障,前者往往居於強勢的一方,後者則處在弱勢位置,甚至是權利真空狀態。以本案為例,打著「肽」產品名頭的相關產品,一直就是詐騙和銷售的重災區,在有糾紛發生時,參與學生基本上處於「裸奔」狀態,承擔著較大的法律風險。

現實中,類似事件還有其他變體。當下高校倡導「產學研」一體化辦學,很多老師在校外開設商業公司,所帶的學生成了替其幹活的「勞動力」,以至於學生把導師稱呼為「老闆」,已是相當普遍的現象。為了拿到學位和文憑,學生大多時候也只好接受這種半強制安排。根據國家現行的相關政策法規,這樣的行為並不被禁止,高校普遍在這方面也缺少細緻規定,導致師生間公私邊界非常模糊,出現師生關係功利化之趨勢。

高校不是圈錢場所,學生更不是刀俎魚肉。要杜絕學校或導師在利益刺激下,把學生當成「漁利」工具的教育歪風,一方面需要教育者重新審視和重申自己的辦學宗旨和目標,另一方面也需要相關評估部門,對這種灰色或不法行徑,予以明確規範和嚴厲打擊。教育主管部門在敦促高校制定出臺反性騷擾、反學術不端等一系列約束教師行為的制度的同時,也應對高校、導師安排學生參加業務實習、社會實踐等工作進行規範,讓實踐活動更合法合規,讓學生權益得到有力維護。

不管公辦還是民辦主體設校立學,均須堅持公益性。學校要為學生發展負責,服務於國家人才培養,而不是把辦學作生意,將學生當「韭菜」。

相關焦點

  • 高校強制學生賣保健品,撈錢的吃相太難看
    文丨徐媛近日,溫州商學院多名學生向媒體抱怨,所在高校要求全校學生售賣一款叫「優健肽」的保健品,售賣數量不僅與學生學分直接掛鈎——達不到要求不給學分、無法畢業,也與輔導員業績息息相關。在從上而下的強勢推動下,整個高校進入火熱的「全員賣肽」中。如果只看學校的公號宣傳的內容,很容易被學生的實踐熱忱所打動。
  • 強制學生賣保健品 產品銷量與輔導員業績掛鈎
    學校本就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地方,而學生在校園裡,充當的也只是一個學習的角色,但是萬萬沒想到,竟有學校強制學生賣保健品,這完完全全顛覆了所有人印象中的校園,而且,這些產品銷量與輔導員業績掛鈎,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 光明時評:高校暑期實踐讓學生賣保健品?大開眼界
    作者:小亢近日,「溫州商學院暑期實踐強制全校學生賣保健品,且與學生的評獎評優及畢業直接相關」引發熱議,溫州商學院官網曾發布文章稱,此次與溫州優健肽生物科技公司的校企合作是落實創業教育實施辦法的重要舉措……讓學生零成本、零風險,實現零學費;加獎勵、加學分,力爭加榮譽……對此,學校工作人員回應「沒和評獎評優掛鈎」
  • 強制學生賣保健品,實習亂象源於校企關係不正
    據媒體報導,溫州某商學院以暑期實習名義強制要求學生銷售保健品,引起學生的反感。在實習通知中,學院將銷售業績與實習成績掛鈎,每個學生必須完成8份保健品的銷售任務。同時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將銷售收入向所屬帶隊老師轉帳,再從中返現。據記者調查了解,在商學院內,不僅要求學生銷售某保健品,而且學院的很多老師也在銷售。而保健品系該學院董事長任法人的公司所生產,該保健品的廣告內容曾多次被市監局責令整改。
  • 東方快評丨強制學生賣保健品 實習不是遮羞布
    據媒體報導,溫州某商學院以暑期實習名義強制要求學生銷售保健品在實習通知中,學院將銷售業績與實習成績掛鈎,每個學生必須完成8份保健品的銷售任務。同時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將銷售收入向所屬帶隊老師轉帳,再從中返現。據記者調查了解,在商學院內,不僅要求學生銷售某保健品,而且學院的很多老師也在銷售。而保健品系該學院董事長任法人的公司所生產,該保健品的廣告內容曾多次被市監局責令整改。(7月24日《南方都市報》)。
  • 閃電評論丨學校強制學生暑假賣保健品 背後的利益勾連值得警惕
    據媒體報導,溫州商學院今年的暑期實踐活動要求大一學生賣保健品「優健肽」,引起了學生們的強烈不滿。有學生更是直接表示,把學分和「賣肽」聯繫起來,更讓人反感。誠如諸多學生的抱怨,「全員賣肽」、「不想去賣肽,就拿不能畢業威脅」。對此,溫州商學院表示,此舉是為了給學生提供「零成本創業」的機會,學生充當代購的角色,不用自己花錢囤積貨物。而學生表示,「省內免費郵寄,如果是省外,快遞費要學生自己來負擔。」學校組織學生進行暑期實踐活動,自然是好事。
  • 強制學生賣保健品、收取天價住宿費...
    大學強制全校學生賣保健品,不賣就別想畢業?很多學生都以為上了大學就自由了,可事實上,有些大學中的規定可一點也不少。來跟天眼妹一起品一品這些「奇葩」的規定。再來,你見過有大學強行讓學生去賣保健品的嗎?據「北青深一度」報導,今年暑假,溫州商學院要求大一全體學生參加暑期實踐項目,組隊去「賣肽」。
  • 大學強制全校學生賣保健品 第A16版:天下 20200730期 濟南時報
    「暑期社會實踐怎麼成了『賣肽』?」「銷量與學分和評獎評優掛鈎?」「產品是否具有合法合規資質?」暑假期間,溫州商學院部分老師要求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銷售保健品「優健肽」,引發輿論關注。
  • 民法典 | 對霸王條款說不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並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 拒絕強制消費,霸王條款!跟團遊,你中招沒?
    無論是日常遊玩還是在外旅遊,都少不了拍照留念,來記錄當日、當地的美景,然而好心情卻因為一些商家的霸王條款戛然而止。近日,一段遊客租賃商家衣服但卻被禁止使用自己的手機拍照的視頻曝光,短時間內就引發網友的熱議。
  • 最低消費包房費開瓶費 霸王條款助推「中式剩宴」
    加劇浪費的不僅只有最低消費,還包括不能自帶酒水、開瓶費等「霸王條款」。在杭州西湖邊,很多大酒店不允許自帶酒水,都有開瓶費。楊公堤一家餐館推出了更為「霸氣」的條款:如果自帶酒水,就得按1:1的比例在餐館中購買同樣價格的酒水。「其實,大家根本喝不掉,人為造成浪費。」一位IT公司職員沈麗說。「各種茅臺、劍南春等名酒都喝不完。我們把剩下的酒分品牌倒入一大杯子,然後論斤賣。
  • 消費- 霸王條款無效是什麼意思這些霸王條款內容無效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大部分人都曾遇到過各種消費糾紛,而很多時候大家對一些商家的霸王條款卻是全然不知,因此常常自己承受後果,但其實有很多霸王條款無效的,這樣一說,不少人都會好奇霸王條款無效指的都是哪些條例。
  • 溫州商學院回應「強制學生賣保健品」:沒和評獎評優掛鈎
    實習生 林奕菲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針對「溫州商學院暑期實踐強制全校學生賣保健品,且與學生的評獎評優及畢業直接相關」的說法,7月24日上午,溫州商學院值班室一名工作員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沒這件事」,「是虛假的,沒有和評獎評優什麼的掛鈎」。
  • 消費留痕,向「霸王條款」說不!
    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霸王條款」泛濫,經營者濫用「最終解釋權」。據介紹,「霸王條款」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在合同或卡面中明確註明「一經售出,概不退換」、「本店保留對此卡的最終解釋權和修改權」等內容;二是經營者濫用「最終解釋權」,對未約定或約定不明的內容任意解釋、強制消費、增設優惠條件等。
  • 上海迪士尼禁止自帶飲食,不僅是霸王條款,而且是對亞洲人的歧視
    今年3月,上海迪士尼樂園因為「禁止自帶飲食」被華東政法大學大三學生小王告上了法庭。記者從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獲悉,該案尚在審理中。上海迪士尼樂園規定「禁止自帶飲食」,遊客在上海迪士尼樂園遊玩時,只能購買園區內的高價食品。這無疑讓遊客在遊玩上海迪士尼樂園時需要花費更多的就餐費用,增加了遊客遊玩上海迪士尼樂園的經濟成本,讓人難以接受。
  • 長沙餐廳變相「霸王條款」 最低包廂費依然存在
    一個月前,最高人民法院明確餐飲行業中的「禁止自帶酒水」「包間設置最低消費」屬於服務合同中的「霸王條款」,長沙工商12315表示消費者遇到這類問題可以投訴。不過,記者採訪中發現,長沙部分餐企依然存在或變相存在這種行為。
  • 快評丨強制大學生賣「保健品」,莫把商學院當商場
    今年暑假,溫州商學院學生都參加了一個暑期實踐項目——賣優健肽(一種號稱有增強免疫力、美容抗衰作用的固體飲料)。據媒體報導,實踐項目要求學生賣4-8盒不等的產品,銷量與學分掛鈎。學校下發的暑期社會實踐通知 圖據北青深一度按理說,暑期社會實踐項目對高校學生是有積極意義的
  • 婚紗攝影領域現霸王條款:拍婚紗不給底片
    今年,在東莞市消委會徵集霸王條款徵集活動中,有一位消費者反映了婚紗攝影領域的霸王條款,反映出行業普遍存在的底片不送高價賣、攝影有問題不退款不賠款、相片不取遺失不負責、禮服損壞高價賠的問題。今天,在此逐一進行點評。底片不送實為誘導二次消費「挑選剩餘照片數碼版,所有權歸本公司,概不奉送。」東莞市消委會副秘書長鄒傑稱,此條款已構成了利用格式條款排除消費者權利的違法行為。
  • 影院自設規定禁外帶食品飲料 律師稱霸王條款可投訴
    原標題:影院自設規定禁外帶食品飲料 律師稱霸王條款可投訴   律師認為,影院禁止外帶食品的規定違反消費者保護法,涉嫌霸王條款,消費者可向有關部門投訴。   此前,今年3月,據新華網報導,記者曾就此事走訪呼和浩特多家影院,並諮詢當地工商部門。當時,內蒙古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表示,該行為涉嫌侵犯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 米其林餐廳開瓶費一瓶200元,霸王條款為何還盛行?
    「多年前包間最低消費、開瓶費就屬於霸王條款,為什麼現在還盛行?」張女士有些無奈。記者調查發現,近兩年米其林、黑珍珠等榜單的熱門餐廳,大多設置了數千元的包間最低消費門檻,開瓶費甚至高達一瓶200元,被一些消費者吐槽「吃相難看」。而取證維權難,成為不少市民不得不被動接受這些霸王條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