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在職場上雖然嫉妒有一定的現實基礎,但它畢竟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敵意與競爭,既容易造成同事間不必要的衝突,也可能得罪他人,形成人際關係的惡性循環,對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不利。因此大學生在職場一定要把嫉妒之心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一方面通過嫉妒之心,不斷地鼓舞自己、鞭策自己;另一方面,要從心態、理念、方法等多方面對其進行克制。大學生可以這麼做:
1. 不用太在意嫉妒---職場中,有些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不能原諒一個身邊人的上升。嫉妒其實是一種自我防禦,因為不如人,卻又接受不了自己弱於他人的感受,於是產生一種對他人的貶低或攻擊,目的不是為了傷害什麼人,而是讓自己處在劣勢中還能快樂。嫉妒是種不可理喻的低層次情緒,沒必要去過於計較,更不必針鋒相對。你在各方面都有優勢,也要讓別人在你身邊還能自在自如,所以正確的態度是寬容,寬容的心會把嫉妒變為真正的欣賞和友情。
2. 要敢於直面嫉妒---大學生身在職場要克服妒心理,關鍵是要對嫉妒心理有一種正確的態度,敢於直面嫉妒。特別是作為一個成熟的鄰導,不應該刻意地壓制那能力強的下屬。對於一個德才兼備的員工如果有一天成了你的頂頭上司,你也必須保持心態平衡,如果面露酸澀、心存妒忌,甚至設置障礙,只會令你既失朋友又失體面,還會為自己的東山再起增添變數。職場中因嫉妒而引發的仇恨比比皆是,對於領導者而言,面對有才能的下屬,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知道自己的職責是給有才能的人創造條件,搞好後勤,讓他們能夠更積極、更主動、更意氣風發地投人工作·充分施展他們的明才智,而不是要拿他們跟自己一比高低。
3. 減少盲目的攀比---攀比就是刻意將自己在智力、能力、生活條件等方面與別人進行比較,並希望超越別人的一種心理狀態。職場中大部分的攀比都是負面的,都是不正常、不健康的,在職場生活中,互相攀比成了人們最熱門的話題。大到人生歸宿,比老公、老婆、家境,小到衣食住行,比房子、車子、衣服。只要兩個人碰面,都會自覺不自覺地與對方攀比,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很多人都懷著虛榮心,生活在盲目攀比的世界裡。
4. 善化嫉妒為激勵---嫉妒是一種自然的心理行為,要避免嫉妒的負效應,關鍵在於化嫉妒為激勵,有的人對他人的嫉妒不分對象、不分緣由,或者鼠目寸光而自掉身價,或者目中無人而自以為是。作為上級,如果嫉妒自己的下級,只能說明自己眼界太低、目標太低、境界太低;作為下級,如果嫉妒自己的上級,則只能說明自己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不幾斤幾兩。嫉妒也講實力,只有嫉妒與自己實力相當的人,嫉妒才會有。
總結:嫉妒之心,猶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關鍵是要處理好每次嫉妒的度,否則就會在情緒的誘導下獲得相反的結果。特別是初入職場的大學生,懷著各種夢想和激情,卻因為嫉妒而使自己陷入止步不前的窘態,於情於理來說都是不划算的。所以,大學生朋友們不妨對照一下以上4個關於嫉妒心理處理的小方法,結合自身的職場特點,形成一套解決職場嫉妒心理的終極方法,這樣自己的職業發展就不會被嫉妒心理所耽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