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老字號國企資產流失嚴重 上級政府糾錯12年難落地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2004年前關於武漢冠生園食品公司改制的兩個文件

  央廣網武漢4月6日消息(記者管昕 左艾甫)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武漢冠生園食品公司是湖北省一家老字號國有企業。2001年,已是武漢江漢區特困企業的冠生園,因資不抵債啟動國企改制,之後,冠生園同添地公司籤訂資產轉讓協議。2004年,媒體對冠生園改制中存在的違規亂象曝光後,武漢市政府成立聯合調查組展開調查。武漢市紀委發文認定,冠生園改制存在企業違規操作,江漢區有關部門對改制監管不力、濫用職權等嚴重不作為、亂作為問題。1人被判刑外,5名責任人員受到黨紀處理。

  當年,武漢市政府以此為典型案例,在全市範圍展開「以案學法」活動,教育警示各級政府部門依法行政,吸取教訓。並發出整改通報,要求江漢區政府對冠生園改制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督促各方重新籤訂相關協議,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但十二年過後,市政府和紀委的文件均淪為「一紙空文」。當年的國企違規改制,至今都未得到糾錯。上千萬國有資產仍在流失,糾錯成本逐年增大。為何紀委蓋棺定論十二年難糾錯?

  冠生園現法人代表:只能看著國有資產每天在流失

  冠生園在江漢區北湖西路上的廠址,如今已是繁華鬧市。廠區殘敗的景象,很難和周圍的環境相匹配。破舊的職工樓臨近街道,一層的門面經過商戶的簡單裝修,經營著各式買賣。在這棟低矮的老式職工樓裡,仍住著不少冠生園的老職工。提起當年的違規改制和國有資產流失,大家已沒什麼興趣。原冠生園工會主席、現法人代表唐星說:「國有資產流失,對職工來說,曉得!心裡是明白的,但是他無能為力。」

  冠生園流失的國有資產,能否追回,已和職工們沒有任何關係。按照當年的職工安置政策,有的職工以每年591元的價格,買斷工齡,和企業解除勞動關係;有的每月可領取280元的生活費,社保由企業託管直到退休。十多年過去,大多職工已得到基本安置,生活恢復平靜。而冠生園改制引發的利益博弈,仍在暗潮湧動。

  原冠生園黨委書記楊本建說,當年以政府為主導的國企改制,最後走偏了方向。他認為改制是不成功的,當時國有資產基本上都被瓜分了。

  武漢市紀委認定,冠生園的企業改制最終變成單純的土地轉讓行為。土地轉讓價格又沒按土地評估價格計算,而是套用改制優惠政策,且未計算價值709萬的地面附著物,土地轉讓中還少算了1.4畝的土地面積。明知違規,主管部門區體改委、區經貿委對土地補償價格、申報產權轉讓、債權債務處理,以及企業職工安置等方面,違規審批,甚至弄虛作假。

  原來估價3600多萬的國有資產,上億的銀行債務,被參與改制方添地集團以巧妙方式,逃避了銀行債務,以1300多萬的低價拿到冠生園的20畝國有土地及房產。冠生園現法人代表唐星說,面對現狀,他們只能看著國有資產每天都在流失。他說,「我們也曉得國有資產流失,但是管不了。我們企業沒有那個力度。市裡的文件,我沒見到哪個部門在執行,國有資產流失的事情,上級也知道。」

  主管部門稱無能無力

  作為冠生園現在的主管部門--江漢區經濟和信息化局表示,對此無能為力。副局長張志雄表示,「市紀委的文件上已經說的很清楚了。作為主管部門,我覺得沒有能力來解決。例如產權的變更,是由市國土規劃局來負責的。區裡的領導都退休好多年了,最終為啥沒糾正,我覺得你還是問問規劃局。」

  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卻表示,他們不便對此發表意見,國企改制主要由區政府主導,讓記者聯繫江漢區政府。剛上任不滿半年的江漢區政府辦副主任王善鼎,面對媒體的追問,也是一肚子苦水。他表示,違規改制留下的是兩家企業的利益糾紛。「我來這三四個月,就不停地在為這兩家企業(傷腦筋)。一個說它是違法改制,一個說它是違章建築,還有就是職工。如果查我的工作記錄,我有70%的精力都在這裡。」

  原來,通過非法手段,違規取得冠生園核心資產的添地公司,辦完土地過戶手續後,就向銀行抵押貸款一千萬。而應付給冠生園的1300多萬,至今還沒有付完,還差300多萬,給職工安置帶來較大阻力。理由是,冠生園的土地上有座「拆不掉」的加油站。

  冠生園和添地公司籤訂資產轉讓協議之前,冠生園為盤活有效資產,早與三豐石油公司籤訂合作開發協議。三豐以極低的價格和冠生園籤訂合同,租賃其3畝地,租期30年,申建加油站。雖然後續的相關證件一應俱全,但由於歷史原因,三豐至今沒有前置的規劃手續。

  違規改制引發商業糾紛

  2002年拿到冠生園土地、房產手續的添地公司,想在此開發地產。而拿到30年土地租賃權的加油站是絆腳石。雙方因此陷入利益糾紛。江漢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張志雄介紹,「當時就因為這個扯皮,不把加油站關了,添地公司就拒付冠生園的餘款。我們找添地公司也要過,當時正改制,職工安置沒有錢不行的。我們作為主管部門,不能推,只能拆藉資金來調劑職工安置的費用。」

  記者了解到,僅2003年6月至2005年,江漢區政府就為此事墊付了1021萬,用於安置職工及解決企業遺留問題。這麼年來,違規改制的錯一直未能糾正,國有資產也因此每天都在流失。張志雄說,「老廠房的房租肯定是國有資產,但是我們現在苦於沒有辦法,現在『兩證』在添地公司手上,他說那是他的。三豐公司的租金也沒有交給添地公司,兩證是添地公司的,我們又不能收。」

  當地政府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多年來,添地公司和三豐加油站明爭暗鬥,動用各種力量博弈,互相舉報。江漢區政府辦副主任王善鼎接受採訪時也表示,「這麼十幾年,他們兩家企業沒有消停過。政府也一直在做協調。」

  為化解糾紛,江漢區政府曾打算將三豐加油站遷建,但因轄區內沒有可建加油站的儲備土地,只能放棄。而對添地公司違規改制的糾錯,區政府打算收購,經過評估認為可行性不高。糾錯因此陷入死結,兩家企業積怨較深。

  三豐加油站總經理韓大運稱,2004年武漢市紀委認定改制違規後,此事一直風平浪靜,直到2013年,規劃、消防、城管突然要對其加油站進行執法。

  韓大運抱怨,「添地公司的改制是違法改制,為什麼政府不追究?城管局把我的門圍上,到現在沒有一個行政告知書。」

  有政府知情人士透露,城管局的執法,只是迫於上級壓力,相關部門知道其中的恩怨,對加油站的強拆不是動真格。

  糾錯的死結真的難以解開嗎?全國人大《國有資產法》起草組成員、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認為,「武漢市糾正區一級國資委的做法,本身既有行政效力,也有法律效力。這件事情本身就必須應該糾正,這是一樁不符合程序,明顯賤賣國有資產的事件。」

  劉紀鵬還表示,冠生園違規改制的案子,具有典型意義,對當下新一輪的國企改革仍有啟示,應該果斷地糾正,並且在不合法必須贖回的基礎上,採取一定的行政手段,強制性收回,不存在跟三豐公司,跟添地公司協商的問題,調整過程中,對兩家公司的資金報酬予以考慮,按照一定的市價,損失給予補償。

  就違規改制的相關細節,記者多次聯繫添地公司兩位主要負責人,始終無人回復。記者調查發現,法院認定,時任江漢區體改委主任廖府庭曾多次收受添地公司賄賂,為其兼併冠生園、江漢綢布商店等企業提供方便。加之廖府庭其他貪腐行為,法院判決其2年有期徒刑。

  違規改制的錯,有人被判決,依然難糾正。背後是否另有隱情?冠生園違規改制,留下的歷史恩怨,最終是誰在埋單?武漢市紀委之後對此事的督導是怎樣的?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

相關焦點

  • 國企老領導熱議「國資流失」:怕告狀拖累改革
    在今年兩會上,劉明康、傅成玉、奚國華……這些曾擔任過大型國企董事長的「老領導」們,更願意說的是自己對「國資流失」質疑的思考。  「有的國企,把一些自己管不好的『壞資產』『爛資產』也抓在手上不敢賣,不敢盤活,一盤活就害怕別人告狀說這是『國有資產流失』。這個帽子可不小。」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原主席劉明康這樣說。
  • 國企「小鬼當家」,是因控制權仍在上級手中
    西安高新控股「80後」「90後」、「董監高」事件剛剛平息,山東省淄博市又出現了「80後」、「90後」「董監高」掌舵國企。近日,淄博市臨淄區公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下稱「臨淄公資」)披露的《2018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顯示,這家總資產達132億元的國企,9名董事、監事和高管竟全部為「80後」、「90後」。
  • 九師紮實推動國資國企改革落地見效
    九師黨委嚴格對標兵團黨委關於國資國企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把國資國企改革放到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大局中去謀劃,放到有利於履行兵團職責使命中去推進,明確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使國資國企改革措施落細落小、任務落實落地。
  • 武漢國企改革:取消企業領導行政級別
    昨日的會議上,武漢首次披露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會議透露,武漢國企改革方案醞釀已久、蓄勢待發,將從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等八個方面深化國企改革。  據介紹,截至去年底,武漢市屬國企資產總額7700億元,淨資產1668億元,去年的營業收入962億元,利潤總額103億元。
  • 為啥國企大學生流失如此嚴重,問題出在哪,國企該怎麼留人?
    導讀:作為一名國企的HR:每年在招聘一批新學生的同時,也會送走一些往年招來的學生。大學生流失嚴重,留不住人的問題,由來已久。(二)國有企業規矩多,在一定程度上會束縛大學生的天性國有企業的管理模式仍保留著一部分政府機關的影子,條條框框的規矩多如牛毛。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後,到了國企,甚至1~2年還是很難融入到企業文化中。有時候,大學生的一些小建議,小創意,得不到部門領導的重視,讓大學生很容易喪失興趣和存在感。
  • 國企投訴「官方通知」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涉事方:沒有正式通知
    這不僅嚴重影響了相關工作人員的收入福利,也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圖:中檢河南工作人員在心通橋投訴並留下聯繫方式中檢河南:新興局通知不向企業收費,「造成國有資產流失」12月17日,二三裡資訊與中檢河南劉姓工作人員取得聯繫,他稱在2019年4月鄭州市經開區保稅區報關行打電話過來說,經開區管委會新興局下了通知以後不讓向企業收費了
  • 武漢黃陂區政府被指當「老賴」 上級法院開出百萬罰單
    協議約定的是出讓400畝,但到2010年,政府只為其辦理了200多畝的土地和規劃手續。雙方出現供地糾紛,按照協議約定,提請武漢仲裁委員會仲裁。2015年12月,武漢六建打贏了官司,但遭遇執行難。目前,武漢市中院已發出三次敦促履行的通知書,最高法院也督辦兩次,武漢市委政法委也召開了專題會議,要求黃陂區政府儘快依法行政,但黃陂區政府仍未履行生效裁定。
  • 天津又一國企混改落地!
    天津又一國企混改落地! 2020-12-19 14: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武漢新成立6家國企集團 原32家市屬國企將重組為13家
    近日,武漢生態環境投資發展集團等多家武漢市屬國企集團重組成立。目前,武漢市已新成立了武漢城市建設集團、武漢農業集團、武漢生態環境投資發展集團等6家國企集團。按照計劃,武漢市原32家市屬國企將整合重組為13家。9月12日,武漢航空港發展集團公司、武漢碧水集團公司、武漢環境投資開發集團公司等3家國企重組為武漢生態環境投資發展集團公司。
  • 家喻戶曉的「雲南白藥」,從國企變私企?背後原因究竟為何?
    那麼,雲南白藥集團到底是國企還是私企?雲南白藥的創始人是曲煥章,自幼失去親人,跟隨姐夫袁槐學習傷科。後來,根據自己的經驗,曲煥章於1902年成功研製出了白藥。雲南白藥由數十種名貴藥材製成,具有祛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眾所周知,20世紀初,腐朽的晚清政府步履蹣跚,軍閥混戰,外國勢力介入,造成了中國各地的混亂。
  • 國企改革意見出臺 公司制改革2020年基本完成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並從分類改革、國資管理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明確國企改革目標  指導意見明確了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
  • 國企改革將選聘職業經理人 實行市場化薪酬分配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並從分類改革、國資管理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多個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明確國企改革目標  指導意見明確了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
  • 川喜擴張「劍指」仙潭 3500萬收購國企十億資產
    仙潭酒廠老職工李浩傑則認為,政府公告只是改制黑幕的遮羞布,「改制的整個過程,我們職工都一無所知,沒有召開過一次關於企業改制的職工大會。」  曾經作為國有企業的郎酒集團於2002年就進行了改制,並在改制後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如果不發生意外,仙潭集團也將順利的進行改制。只是讓仙潭酒廠的職工們沒有想到的是,數十億元國有資產會在這次改制中流失。
  • 一個月三起重組整合 武漢實施新一輪市屬國企改革
    原標題:一個月三起重組整合 武漢實施新一輪市屬國企改革來源:上海證券報9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新一輪國企改革進入密集實施階段。9月20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與武漢市屬國企領導班子集體談話,強調要「小步快跑」穩步推進市屬國企改革走向深入,進一步激發國企活力,實現做強做優做大,助力武漢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同類項」合併早已啟動。
  • 武漢國資工作大會:國企一線員工收入力增10%
    「今年武漢國企的一線員工收入力增10%。」這是今年武漢市國資工作大會上制定的工作目標。  據了解,目前武漢市所有國企在崗員工不下數十萬人。去年,全年國資系統又新增就業崗位達6213人,實現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676人,全年在崗職工的年均收入為24790元。
  • 推動各項規定落地 鼓勵大膽容錯積極糾錯
    原標題:緊扣北京實際 細化容錯情形 精簡容錯程序 推動各項規定落地 鼓勵大膽容錯積極糾錯  「幹部幹部,幹字當頭」,首都幹部更是如此。  搭乘國家崛起的快車,北京發生翻天覆地的巨變。城市日益繁榮,改革創新的需求也愈發迫切。這就要求首都幹部既踏實肯幹,也敢於開拓創新。  事後容錯,才能鼓勵事前試錯。
  • 城市更新2.0在京國企資產盤活有哪些機遇與挑戰賽迪顧問聯合明源雲...
    在京國企如何成為「存量盤活」的主力軍? 2020年8月27日,賽迪顧問聯合明源雲空間舉辦「2020國有資產盤清盤活私享會」,來自數位化、產業運營、資產證券化等領域的專家進行了主題分享,超過30家在京國有企業參會。結合近幾年對存量市場的研究和實戰經驗,黃樂院長進行了《把握存量資管新機遇培育國企發展新動能》的主題分享。
  • 國有資產流失不是一個法律的概念
    這是繼憲法、合同法、婚姻法等之後,我國第12部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的法律草案。物權法是各國民法典的基石,對明確產權關係、保護財產權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草案公布後的一周,在清華EMBA《商法》課程上,民法學泰鬥江平教授將《物權法》(草案)納入了講課內容,第一次對《物權法》(草案)進行了全面解讀,其中不乏對其中焦點、熱點問題的解析。
  • 顧功耘 胡改蓉國企改革的政府定位及制度重構
    這始終是影響國企改革進程的核心所在。正如有學者所指出,中國目前國有企業改革的困難主要還在於政府自身。[2]為此,對當前國企改革中政府定位的現狀進行反思,進而合理界定政府職能,並從制度層面對國有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權責利關係進行調整,應成為今後國有企業法律制度不斷完善的立足點之一。這也是將十八屆三中全會所制定的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精神從法律制度層面予以確立,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路徑。
  • 評論:老字號走出式微,靠市場還是靠政府
    老字號走出式微,靠市場還是靠政府  廣州第一家西餐廳太平館新年租金猛漲5倍,老字號再遇生存危機。近日,太平館的漲租事件又一次將社會焦點對準了傳統餐飲行業,而目前的現實情況是,「食在廣州」的招牌並未能阻止餐飲老字號滑坡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