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末,《微積分》教學團隊的17位老師召開了課程教學研討會並進行集體備課,確定了本學期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案,並組建了微信群和QQ群進行及時在線討論和交流,分享教學資源和經驗體會。
2020年2月初至3月初,在線教學準備階段,《微積分》教學團隊的老師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線上教學培訓,主動學習使用各種在線教學平臺,在學院組織的三次線上教學研討會上,老師們互相交流與分享騰訊會議、騰訊課堂、雨課堂等平臺的使用體會和經驗。
在此期間,老師們在課程微信群裡熱烈交流討論,分享各種軟體使用指南,共同探討使用平臺時遇到的各種問題。每位老師都積極參與,團隊力量日益顯現,在線教學嘗試中出現的各種疑難問題逐一被解決。
3月9日-3月20日,兩周的實戰演練後,教學團隊的教師們實踐技能大漲。3月20日,學院召開了在線試課兩周的經驗分享交流會,老師們積極與全院老師分享教學平臺的使用心得,以及課程組織、師生互動以及作業批改等各方面的教學經驗和體會。
《微積分》教學團隊的老師們多次進行線上集體備課,從教學目標、課程進度、課程內容、學習任務、作業布置等方面按照網絡教學的特點進行重新梳理與設計。
經過多次在線討論,教學團隊的老師們一致認為線上教育教學≠線下教育線上化,和線下教學相比,線上教學需要教師提供更多數量和形式的學習指引才能達成既定教學目標。線上教學更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包括知識點的學習和學習方法的學習。
為此,教學團隊成立了課程資源編制小組,選擇和製作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預習課件和複習資料。老師們積極主動報名,目前共有11位老師參與課程資源的建設,涉及工作主要包括每節的課前預習課件、課後作業試卷、每章總測驗試卷的編制,以及教材電子版、課件的整理。
老師們按課前-課中-課後的順序,利用雨課堂、QQ,微信、騰訊會議、錄屏軟體等平臺,全方位、多模式、立體地將上課視頻、學習材料和信息及時地推送給學生。
經多次模擬實踐和在線討論,教學團隊最終決定採用「直播教學+答疑」的方式開展線上教學。該種授課模式的選擇基於《微積分》經管類專業的基礎課程,相較而言存在不少需要學生進一步消化及深度理解的繁雜知識點,在線授課時,如若學生未能第一時間消化理解,便可及時反饋意見,授課教師將會根據其反饋情況及時有效地做出調整及補充講解,信息的時效性在及時的在線交互中得以有效保證,就其中可能涉及的個別重要及晦澀的知識點還可進行反覆強調,據此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
通過不斷地嘗試,老師們總結並確定採用兩種適合本門課程的線上教學平臺組合套餐:
A:騰訊會議+雨課堂+EV錄屏+微信群(QQ群);
B:騰訊課堂+雨課堂+微信群(QQ群)
騰訊會議和騰訊課堂兩個直播平臺實效性強,雙方屏幕共享、攝像功能、實時語音等對話功能,非常適合本課程老師示範和學生練習的緊密同步。
雨課堂對接學校教務系統,是我們的大本營。可以通過雨課堂將教案、PPT、預習課件、課前練習、課後作業等教學資料發布給學生。雨課堂系統對學生學習和作業情況進行全程記錄,有據可查,便於學生保存,考試複習時可用。雨課堂的大數據分析功能,可以對學生對於混合式教學模式及效果的滿意度及其學習過程進行更加客觀、準確的評價。
EV錄屏以及騰訊課堂和雨課堂自帶的錄屏功能,可以把老師的教學過程記錄下來,供學生回看。QQ群、微信群不僅用於課程的各種通知,而且區別於正式的教學平臺,是師生溝通的良好渠道。
課前預習:提前一周將統一製作的預習課件通過雨課堂、微信群或QQ群發布給學生,以供學生提前開展課程預習,找到難點和疑點,以便正式授課時聽課更有側重。
課前練習:上課的前一天將統一製作的課前練習發布給學生,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以便老師及時調整上課內容。
課中互動:授課教師通過屏幕共享進行直播,學生在觀看授課的同時,可通過彈幕和投稿等方式實時反饋聽課情況,為授課過程中師生信息及時交互構建了暢通的渠道。針對課件中涉及的重點公式和例題,均可採用板書的方式進行講解,課堂上邊講邊寫,真實地還原了實體課堂的板書書寫效果,課後還能完整回放書寫過程,以便學生進行複習與鞏固。
課後作業:授課教師可通過雨課堂平臺發布課後作業,雨課堂的批改功能非常簡潔方便。
課後答疑:授課教師還結合群交流平臺開展課後答疑,輔之以發送群共享文件、線上收集學生的課後問題的方式,採用文字、語音、錄像等多元化手段進行集中解答。
重點輔導:對未能參加線上授課或網絡互動度相對較低的學生,授課教師會重點跟蹤,輔之以線下溝通的方式,聽取學生心聲,解決學生難題,切實保障疫情防控期間的學習教學平穩有序開展。
問卷調查:學院對本學期所有課程展開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對《微積分》這門課,相關數據顯示學生對在線教學的接受度和老師的教學效果都非常不錯,並不弱於線下課堂。
從三尺講臺過渡到直播間,教師們把熱情和關注留在課程中,把辛苦留在屏幕後;學生們用彈幕刷屏取代舉手發言,不變的是認真學習的態度。老師們表示網課對比傳統模式教學,其優勢也是很明顯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來作為教學補充,同時可以和同學們在網絡課堂上即時互動,了解學生們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學生們的熱情和積極性也更高了。但是,線上授課無法看到學生真實的情況,輔導性有所降低。
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對教學效果表示滿意,目前上網課遇到的困難主要集中在「網絡速度及穩定性差,對平臺系統和工具操作不熟悉,部分教學內容不適合線上教學」,部分學生也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和建議,例如網課沒有像真正上課那樣容易聽懂和理解,真實上課會有很好的氛圍帶動等等。
3月23日至今,線上教學已近一月,團隊老師們課程進展順利。這門傳統的必修課由於轉變成在線授課,面對自己非常熟悉的課程,老師們重新備課,經歷了一場華麗的轉身。傳統授課的2個小時和在線授課的2個小時,雖然時長一樣,但是性質卻截然不同。老師們備課時開始關注課前、課中和課後,關注教學設計,注重因材施教,了解並運用更多的網絡教學資源庫來幫助教學,嘗試運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微積分》教學團隊將根據調查問卷中學生們的反饋進行相應的的調整,切實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對課前學習、課上測驗、師生互動、作業檢測等全鏈條流程進行優化,確保在線教學與線下教學同質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