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一個有責任的人,是沒有死亡的權利的。活著,是一種責任

2020-12-17 知陽時光鋪子

用文字,記錄你我身邊的故事。

文:知陽

圖片源自網絡

在三毛的《夢裡花落知多少》寫了這麼一句話:「我要守住我的家,護住我的丈夫,一個有責任的人,是沒有死亡的權利的。」

對於所有愛著自己的人來說,活著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回報。

而活著,就是一種責任。

就像我們沒有權利選擇生一樣,我們也沒有權利選擇死,因為生命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

我們時常會在人生低谷期的時候想「不然死了算了」,可真正產生這種想法的時候,腦海中都會浮現出自己的父母、妻兒、朋友。

於是我們又似乎有了活著的勇氣,或者說是活著的責任。

有句話叫「死者長已矣,生者常戚戚。」

對於已經離開的人,或許是一種解脫,但對於還活著的人來說,卻是一種長久的懷念和痛苦。

聽過這麼一種說法:一個人真正的死去,並非是身體的死去,而是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能夠記起他的時候。

所以,我們無論自己身處什麼困境,都不要輕易選擇死亡,那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弟弟,以後爸媽就交給你了。」

十年前,我哥在外地投資了一家餐廳。

為了籌備開業資金,我們把老家的房子賣了,還跟親戚借了不少錢來給他去做事業。

後來餐廳經營不善倒閉,就在我哥餐廳關張的當天,他突然失蹤了。

接下來的一周時間,我們都聯繫不上他。一家人著急得團團轉,爸媽每天眼睛都哭得紅腫。

對於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說,我哥餐廳的倒閉意味著我們家再一次抗上了巨大的負債。

但相比於這個債務的壓力,擔心我哥幹出什麼「傻事」來,更加讓爸媽著急。

一周後的一天,我哥電話終於打通了。

在接到我電話的時候,我哥用低沉的聲音跟我說:「弟弟,以後爸媽就交給你了。」

而聽到這句話的我,雖然心裡著急,但也不知道說什麼,轉眼看到爸媽哭得紅腫的雙眼,我掛了電話。

然後給爸媽拍了一張照片,給我哥發了一條彩信,並留言:

「哥,爸媽是我的爸媽,但同時也是你的爸媽。也就意味著,他們不只是有我這一個兒子。你自己想清楚吧。」

沒多久,我哥打電話過來。我把電話給了我媽,從聽筒裡我能夠聽到電話那頭的我哥,哭得很放肆。

或許這是他壓抑了一周時間第一次哭吧。

人活著不只是為了自己

我不知道我哥是不是因為爸媽的照片才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希望,但至少我知道他看到照片後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所在。

看到過很多新聞,有年輕人為了愛啊情啊的殉情自殺的;有公司倒閉後跳樓的;也有一些生活不如意的人選擇輕生的。

這些人就是典型「自私」的人,他們自私的認為他的生命是他自己的,或者他們以為活著是為了自己。

人活著,不只是為了自己。

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放棄生命,因為無論你過得多苦,活得多累,在親人眼裡,活著就有希望。

我們有責任讓親人看到我們還繼續活著,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我有個朋友,在他女兒出生沒多久就被查出患了白血病。

昂貴的醫藥費,痛苦的化療,以及想著自己已經時日不多的現狀,他曾一度想要放棄治療。

但每次看到還在襁褓中的女兒時,他又重新燃起了對生命的希望。

我去看他的時候,經常拿我哥的事情來鼓勵他。

「你要知道,你的生命不只是你自己的,還是你的父母、你的妻子和你這個還不能叫爸爸的女兒的。」

「錢沒有可以借,痛苦也只是暫時的,但如果你放棄了治療,那麼就是不負責任。」

後來醫院找到了跟朋友配型契合度達到99%的骨髓,成功做了骨髓移植手術。

雖然現在朋友的身體狀況並不是非常好,但至少跟一個常人無異了。

再次看他的時候,他臉上掛滿了幸福。

愛,是相互的

談戀愛的朋友都知道,單相思不算愛,那只是一廂情願。

只有兩個人相互之間產生了愛,才算是完整的愛。

同樣的道理,親人的愛、家人的愛,也是相互的。

如果我們放棄了生命,就等同於是無情的單方面斬斷了和親人、家人和愛人之間愛的聯繫。

如此殘忍的舉措,我們是千萬不能做的。

儘管生活有諸多不如意,儘管我們如此卑微、痛苦、無奈,但我們沒有任何權利去輕視生命。

無論是誰,無論遇到多麼大的困難,都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堅強的活下去。

記得在《當幸福來敲門》中有一個片段,是父親帶著兒子因為去遲了沒能在教堂找到過夜的地方。

於是父親便帶著兒子在地鐵站的廁所裡過夜。

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相信不知感動了多少觀眾。

可就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影片男主也依然堅強地活著,因為他知道如果他放棄了生命,他就會失去一切,包括他的孩子。

他有責任繼續活著,因為生命不是他自己的,也是他孩子的。

他的孩子愛著他,他也愛著自己的孩子,要是男主放棄了生命,就等於讓自己的孩子也沒了「愛」。

這是殘忍的,也是自私的,更是不負責任的。

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何必用輕視生命的行為,給自己的親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呢?

還記得三毛曾在書中寫過這麼一段關於她想結束生命時,父母的反應。

他(父親)坐在黯淡的燈光下,語氣幾乎已經失去了控制,他說:

「你講這樣無情的話,便是叫爸爸生活在地獄裡。因為你今天既然已經說了出來,使我,這個做父親的人,日日要活在恐懼裡。不曉得哪一天,我會突然失去我的女兒。如果你敢做出這樣毀滅自己生命的事情,那麼你便是我的仇人,我不但今生要與你為仇,我世世代代要與你為仇,因為是——你,殺死了我最最心愛的女兒。」

她(母親)不敢說一句刺激我的話,只是一遍又一遍喃喃地說:

「你再試試,再試試活下去。不是不給你選擇,可是請求你再試一次。」

請珍愛你的生命,那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本期話題:你遇到過什麼人生低谷?是怎麼走出來的呢?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我是知陽,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活著,其實是一種責任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日臻成熟的內心,總是在思索一個問題:忙忙碌碌的人生,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眾說紛紜的答案中,我更覺得:活著,是一種責任!
  • 活著是一種修行 人生無常責任為大
    人說生命是初生的無知、少年的天真、青年的成熟、中年的練達、老年的憤世疾俗;人說生命是母親的慈愛、父親的嚴厲、愛人的柔情、朋友的關切,是世上一切情感的組合體,我們每個人來到了這個世間,短短數十載的光陰,我們又回到了天堂。生命,是一項隨時可以終止的契約。生命,更是一個荒謬的玩笑,總是在最精彩時刻戛然而止,然後留下無數破碎片段,苦苦地折磨每一個活著的人。
  • 期刊|尊嚴、權利與責任
    但是,你有做某事的權利,其實並不是對你行使權利的方式提出批評的有效回應。換言之,你擁有某項權利,並不意味著你就有理由去任意地行使這項權利,更不用說你就有道德上的理由去任意地行使這項權利。在我看來,西方自由主義者嚷嚷著要求一個國家接著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欄目接著一個欄目地刊登和轉載丹麥漫畫是自以為是的,並且具有一定的惡意和冒犯性。這同承認做出這些冒犯行為的人有權利這麼做一點也不相衝突。
  • 《活出生命的意義》:活著是責任,而生命的崇高在於靈魂
    下面我的讀書感悟報告如下:一、在極端條件下的提問如果在一種環境中被禁錮,失去社會地位、財物、家人,被人侮辱、生存環境惡劣又時刻面臨死亡威脅,那麼此時此刻生命的意義還有可能存在嗎?可能大家會感覺這個提問有點突兀,很難想像會有這個一個假設存在,也不願意作這樣的假設。
  • 承擔刑事責任影響股東權利嗎
    公司經營過程中,如果有股東因為犯罪行為被追究刑事責任,且被人民法院判刑後,犯罪分子就會被移送至監獄服刑,這時犯罪分子的很多權利就會受到限制,那麼股東被判刑後,還能否行使股東的權利呢?下面由韋福田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承擔刑事責任影響股東權利嗎股東被判刑的情況下,根據《公司法》的相關規定,股東的權利是從股東履行出資責任,其名稱記載於股東名冊後行使的,這時法定的權利。股東如果依法履行了出資義務,可有權行使股東權利。
  • 人這一輩子,好好活著是一種責任,別白走了這一遭
    餘華的小說《活著》中,命途多舛的主人公徐富貴說過一句話:你不想活也得活,活下來不容易。 人這一輩子,能活著,已經是萬幸和福氣。每個人誕生的機率都微乎其微,你活在這世上,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 努力掙錢,是一種責任
    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有人選擇努力奮鬥,有人選擇歲月靜好,這都無可厚非。對於很多成年人來講,努力掙錢,是一種愛意滿滿的責任;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是一種莫大的成就。他說,以前過年回家走親訪友,在桌上形同空氣,記憶裡從小到大都是如此;現在回家,村裡人不僅對我,就連對我的父母也都很客氣,人真挺現實的。這也是我為什麼會說努力掙錢是成年人的一種責任,一種愛意滿滿的責任。
  • 人生,是一種責任!
    人生,是一種責任!,無論愛否,沒有回程。,一種平淡的活法。無論是誰,都選擇不了命運,但是,我們活著肩上都有一份責任
  • 活著的人有責任讓英雄不死
    這篇評論並不是文本多佳,也不是角度多獨到,更不是提出了什麼新穎的論點--最可貴的是,說出了很多人不敢說的常識。當輿論生態中出現一股可怕的極左之風時,這篇評論勇敢地針砭時弊,大聲地說出了常識。當有一股輿論妖風把「英雄話題」當成整人的由頭時,這篇評論點出了要害。  有人說,這篇文章有點兒「斷裂」,好像每一段都在說不同的論點,讀每一段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比
  • 三毛:如果沒有寫作的天分的話,她就只是一個女病人了
    不過,讀者喜愛她,不僅因為她是個「流浪瘋子」,更是一個在流浪中尋找愛情的「愛情瘋子」。她的性格決定了她做任何事,都會比一般人付出更多,她每次戀愛都是瘋狂地投入。可惜的是,她與相愛的人一次次擦肩而過,生離死別,有情人終不能成眷屬。三毛還沒有成為三毛的時候,五歲的時候,因為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便揚言自殺。
  • 人活著背負的責任
    人活著背負的責任人的生活都是逼出來的每一個人都會有巨大潛能的,環境與成才有著密切的關係,這是無庸置疑的,當面你對生活的種種壓力的時候,不要苦惱,也許這只是人生中對你的一個狹小小的考試測試,堅信自己的實力,所有的困難都市可以跨過去的。
  • 跳橋自殺致人死亡,要承擔哪些刑事、民事責任?
    按照我國刑法的規定,無論是故意殺人還是過失致人死亡,都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在前者的情形下,最重可以判處死刑。如果本案中系有人從高處投擲石塊等物品造成他人死亡,那麼,他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或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只是自己想自殺而跳橋,自己沒有死,但是砸死他人,那麼,他可能承擔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責任。
  • 保證責任是否隨保證人死亡而消滅
    2017年6月,吳某多次要求徐甲承擔保證責任未果。2017年11月5日,徐甲突然死亡。徐乙、徐丙系徐甲的法定繼承人,且均未明確表示放棄繼承徐甲的遺產。現吳某提起訴訟,要求徐乙、徐丙在繼承徐甲的遺產範圍內對上述借款剩餘本金及利息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分歧】保證人徐甲的法定繼承人是否應在繼承的遺產範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 做一個有擔當,不推卸責任的人
    人活著,大部分時候,總是糾結在別人的錯與對之中,遇事推卸責任,少擔當之心。做人,應該學會擔當。這個社會裡,不管你處於什麼角色?都應該有自己的擔當和責任心,與你有關的事情,必須責無旁貸,不假手於人,坦坦蕩蕩。威爾遜說:責任感與機遇成正比。
  • 三毛,選擇了一種人生姿態,以她的喜為喜,以她的悲為悲!
    讀三毛的故事,總會從中找出些許共鳴,冥冥之中覺得她很熟悉,仿佛是幾次擦肩才會有過的心靈相通。每個人都是因為經歷了不平凡,所以不甘平凡而變得不平凡。傳奇的人都是從普通人中蛻變來的,只因為他們的日子怎麼過在於自己,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 人活著的最大意義,就是為了那份責任
    人活著為了啥,不知有多少人像我一樣,經常在腦海浮現這個問題。不同經歷,不同成長環境的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各不相同。對我而言,我現在活著的意義,就是我肩上的責任,對父母的責任,對女兒的責任。作為一個單身母親又要獨立撫養孩子,又要忙著工作賺錢維持生活,說真心話,好累好累。若是一切都順順利利的,日子也這麼簡單平淡地過下去。若是遇到什麼大的事情,那種積壓已經久的無助感和失落感就像是一塊巨大的石頭,壓得你喘不過氣。人在中年,上有父母要照顧,下有子女要撫養,凡事都只能自己扛,若不是為了那份責任,真的堅持不下去。
  • 【人生感悟】人生,是一種責任!
    【人生感悟】人生,是一種責任! 人生,是一種責任, 既然活著,就應擔起生存的職責, 不是因為執著,而是因為值得。
  • 做一個有責任和擔當的人
    責任,不是我們願不願意和要不要去承擔的,而是與生俱來註定的使命!我們無法選擇,更沒有權利放棄,就像沒有權利放棄生命一樣,因為生命不屬於我們自己,她屬於我們的父母、親人,屬於整個民族。想想父母混濁的目光裡的那份期盼,設想自己未來的人生,我惶恐不安。
  •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這是一個說大很大的話題,說小也小的話題,為什麼活著,每個人又每個人的答案。那麼我為什麼活著?01 我想我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尼採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追求生命的意義是貫穿一生的動機。活著是一種生命的存在,是一種常態,是一種信念。這個信念包括愛,包括給予,包括成功,名利,金錢,權利。
  • 南京水庫事件,抑鬱症女子推閨蜜落水死亡無需承擔刑事責任嗎?
    嚴格講「抑鬱症」也是一種精神疾病。但是法律法規中並沒有單獨例舉「抑鬱症」是法定的可以刑事免責的疾病。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有28.7萬人死於自殺,其中63%有精神障礙,40%患有抑鬱症。因抑鬱症而自殺的不乏名人,例如我們熟知的畫家梵谷、作家海明威、三毛、演員張國榮、主持人崔永元都是受到抑鬱症折磨或自殺身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