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長系列——成年中期(25~65歲)

2020-08-27 生活來點心理學

通常情況下,人的一生心理發展要先後經歷幾個大致的年齡階段:出生前(從受孕到出生);嬰兒和學步期(出生到3歲);學前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春期(12~18歲);成年早期(18~25歲);成年中期(25~65歲);成年晚期(65歲到死亡)。

本系列將按照人的一生心理發展的順序,來依次介紹每個階段心理發展的特點和心理成長的需求。



成年期(25~65歲):生育對自我專注的衝突

在這一時期,人們不僅要生育孩子,同時要承擔社會工作,這是一個人對下一代的關心和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人們將獲得關心和創造力的品質。生育感有生和育兩層含義,一個人即使沒生孩子,只要能關心孩子、教育指導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沒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貧乏和停滯,是一個自我關注的人,他們只考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關心他人(包括兒童)的需要和利益。我能做的也能做好的心理。



衝突:繁殖 vs.停滯

重要關係:工作場所 /社區與家庭

中心任務:獲得創造力,養育與輔導

主要問題:如何完成我所認為的人生?

正面後果:成功的個人事業,悉心關懷與培養下一代

發展障礙:自我關注、不關心後代福祉

自我品質:關懷(對下一代)



這一階段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成就自我事業與繁殖/培育下一代。

埃裡克森提到的繁殖不僅是指個人的生殖力。他認為,有生和育兩層含義,一個人即使沒生孩子,只要能關心孩子、教育指導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他們通過深切關懷著下一代的成長,從而豐富了在感情上成熟的人格。

埃裡克森認為,如果一個人在前六個階段能形成很好的同一性,過上富有成效的幸福生活,那麼他就會力圖把產生這些東西的環境條件傳遞給下一代。這可以通過與下一代(不一定是自己的孩子)直接交往,或通過生產或創造能提高下一代生活水平的東西來實現。

所以大部分人到一定年齡感覺會像是被大自然召喚想要去繁殖/培育下一代(無論單身與否),這可能也是精神分析裡邊的潛意識召喚吧。

這一階段不能很好繁殖/培育下一代的人往往是自己童年充滿挫折和空虛的人,沒有建立起自我同一性,他們不懂得怎樣去關心孩子。有些人以孩子和家庭的名義,埋頭於工作,一味追求事業上的成就;這類人往往缺乏共情能力,不關心他人的疾苦,內心存在固著或停滯,專注於自我感受,自戀而不自知。沒有產生繁殖感的人是以「停滯和人際貧乏」為特徵的。

一旦一個人的繁殖(關心後代和他人)比率比停滯(自我關注)高,那麼這個人會以「關心」的品德離開這個階段。

埃裡克森把關心定義為「是一種對由愛,必然或偶然所造成結果擴大了的關心,它消除了那種由不可推卸的義務所產生的矛盾心理」。

在這一時期,人們不僅要生育孩子,同時要承擔社會工作,這是一個人對下一代的關心和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人們將獲得關心和創造力的品質。



成年中期是成年期的中間階段,起著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在成年中期,個體智力發展的表現不在於對世界認識的進一步深入,而是對知識、環境等多方面的運用,體現為智慧與專長的增長。個體的個性點在成年中期表現為在穩定中有所變化。個體在成年中期承擔的社會角色也是生命全程中最為豐富的階段,為人子女,為人夫妻,為人父母,為人師徒…

社會角色的豐富對成年中期的生活產生重要大影響,同時也給中年人帶來巨大的壓力與挑戰。但是,由於個體擁有豐富的心理與社會資源,「中年危機」並不是大多數中年人所要面對的。成年中期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同時也是一個充實自我、實現自我的黃金時期。



愛,社會心理危機:親密vs.孤立(成年早期,20-30歲)



存在主義問題:我能愛嗎?

親密與孤立的衝突在30歲左右被強調,在這個階段的開始,身份與角色的混淆即將結束,儘管它仍然停留在這個階段的基礎上(Erikson, 1950),年輕人仍然渴望把自己的身份與朋友混淆起來,他們想要融入,埃裡克森認為,我們有時會因為親密而被孤立,我們害怕被拒絕,比如被拒絕或者我們的伴侶和我們分手,我們熟悉痛苦,對我們中的一些人來說,拒絕是如此痛苦,以至於我們的自我無法承受。一旦人們確立了自己的身份,他們就準備對他人做出長期的承諾,他們變得有能力形成親密的、互惠的關係(例如通過親密的友誼或婚姻),並心甘情願地做出這種關系所要求的犧牲和妥協。


護理,社會心理危機:生育與停滯(中年,40-60歲)



存在主義問題:我能讓我的生命有意義嗎?

繁殖是指導下一代的問題,社會重視的工作和紀律是創造力的表現,成人期在家庭、人際關係、工作和社會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中年時期,主要的發展任務是對社會作出貢獻和幫助指導後代,當一個人在這段時間做出了貢獻,也許是養家餬口,或者是為改善社會而努力,那麼他就會有一種創造感——一種生產力和成就感,相反,一個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或不願幫助社會前進的人會產生一種停滯感——對缺乏生產力的不滿。


.中年時期的主要任務:

1、通過性接觸以外的方式表達愛。

2、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

3、培養與同伴的團結意識。

4、幫助成長中的孩子成為有責任心的成年人。

5、放棄了成年子女生活中的中心角色。

6、接受孩子的伴侶和朋友。

7、創造一個舒適的家。

8、為自己和伴侶的成就而自豪。

9、與年邁的父母互換角色。

10、實現成熟、公民和社會責任。

11、適應中年的身體變化。

12、創造性地利用空閒時間。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心理成長系列——成年晚期(65歲到死亡)
    通常情況下,人的一生心理發展要先後經歷幾個大致的年齡階段:出生前(從受孕到出生);嬰兒和學步期(出生到3歲);學前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春期(12~18歲);成年早期(18~25歲);成年中期(25~65歲);成年晚期(65歲到死亡)。
  • 心理成長系列——成年早期(18~25歲)
    通常情況下,人的一生心理發展要先後經歷幾個大致的年齡階段:出生前(從受孕到出生);嬰兒和學步期(出生到3歲);學前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春期(12~18歲);成年早期(18~25歲);成年中期(25~65歲);成年晚期(65歲到死亡)。
  • 心理成長系列——兒童中期(6~12歲)
    通常情況下,人的一生心理發展要先後經歷幾個大致的年齡階段:出生前(從受孕到出生);嬰兒和學步期(出生到3歲);學前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春期(12~20歲);成年早期(20~40歲);成年中期(40~65歲);成年晚期(65歲到死亡)。
  • 心理成長系列——青春期(12~18歲)
    通常情況下,人的一生心理發展要先後經歷幾個大致的年齡階段:出生前(從受孕到出生);嬰兒和學步期(出生到3歲);學前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春期(12~18歲);成年早期(18~25歲);成年中期(25~65歲);成年晚期(65歲到死亡)。
  • 心理成長系列——學前期(3~6歲)
    通常情況下,人的一生心理發展要先後經歷幾個大致的年齡階段:出生前(從受孕到出生);嬰兒和學步期(出生到3歲);學前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春期(12~18歲);成年早期(18~25歲);成年中期(25~65歲);成年晚期(65歲到死亡)。
  • 心理成長系列——嬰兒和學步期(0——3歲)
    通常情況下,人的一生心理發展要先後經歷幾個大致的年齡階段:出生前(從受孕到出生);嬰兒和學步期(出生到3歲);學前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春期(12~18歲);成年早期(18~25歲);成年中期(25~65歲);成年晚期(65歲到死亡)。本系列將按照人的一生心理發展的順序,來依次介紹每個階段心理發展的特點和心理成長的需求。
  • 心理成長系列——學前期(3~6歲)
    通常情況下,人的一生心理發展要先後經歷幾個大致的年齡階段:出生前(從受孕到出生);嬰兒和學步期(出生到3歲);學前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春期(12~20歲);成年早期(20~40歲);成年中期(40~65歲);成年晚期(65歲到死亡)。
  • 心理成長系列——嬰兒和學步期
    通常情況下,人的一生心理發展要先後經歷幾個大致的年齡階段:出生前(從受孕到出生);嬰兒和學步期(出生到3歲);學前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春期(12~20歲);成年早期(20~40歲);成年中期(40~65歲);成年晚期(65歲到死亡)。
  • 心理成長系列——嬰兒和學步期
    通常情況下,人的一生心理發展要先後經歷幾個大致的年齡階段:出生前(從受孕到出生);嬰兒和學步期(出生到3歲);學前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春期(12~20歲);成年早期(20~40歲);成年中期(40~65歲);成年晚期(65歲到死亡)。本系列將按照人的一生心理發展的順序,來依次介紹每個階段心理發展的特點和心理成長的需求。
  • 心理成長系列——學前期
    通常情況下,人的一生心理發展要先後經歷幾個大致的年齡階段:出生前(從受孕到出生);嬰兒和學步期(出生到3歲);學前期(3~6歲);兒童中期(6~12歲);青春期(12~20歲);成年早期(20~40歲);成年中期(40~65歲);成年晚期(65歲到死亡)。
  •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十一):11-12歲孩子的心理成長特點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四):4-5歲間孩子心理成長特點及培養要點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五):5-6歲間孩子心理成長特點及培養要點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六):6-7歲間孩子心理成長特點及培養要點
  •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十二):12-13歲間孩子的心理成長特點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四):4-5歲間孩子心理成長特點及培養要點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五):5-6歲間孩子心理成長特點及培養要點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六):6-7歲間孩子心理成長特點及培養要點
  • 最新研究發現:人類25歲左右大腦發育才完全
    原標題:25歲再行成年禮 18歲的你是否正渴望參加一場隆重的成人禮以宣告自己的成熟,還是別著急吧,再等6年不遲。 因為,英國心理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人類要到25歲左右大腦發育才完全,真正進入成年。這比之前廣泛認可的18歲或21歲成年晚好幾年。
  • 男孩的第三個成長階段:14歲到成年
    本期討論男孩第三個成長階段:從14歲到成年。在更多敘述之前,我們先探討一個問題:是什麼讓我們成年?
  •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九):9-10歲間孩子心理成長特點及培養要點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四):4-5歲間孩子心理成長特點及培養要點1-14歲兒童心理全解(五):5-6歲間孩子心理成長特點及培養要點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六):6-7歲間孩子心理成長特點及培養要點1-14歲兒童心理全解(七):7-8歲間孩子心理成長特點及培養要點
  • 教師招聘80分考點系列——心理發展及個別差異
    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少年期或學齡中期(11、12-14、15歲)、 青年期(14、15-25歲)、 成年期(25-65歲)、 老年期(65歲以後)★個體心理發展的一般特徵:
  • 1-14歲兒童心理全解(十四):14-15歲間孩子心理成長特點(完)
    接下來,讓我們好好看看,14歲孩子的心理成長特點和哪些地方家長必須得管吧。/02/14-15歲間兒童的心理成長特點14歲的孩子和成年人相處得很好,他顯得相當的坦誠。男女有別14歲的男生在交友上趨向於「聚集成群」。14歲的女生則會建一個個的「小圈子」,女生會害怕被排除在一個個「小圈子」之外。
  • 孩子的心理營養沒有被滿足,會是什麼後果(0到7歲心理營養指南)
    接下來他需要安全感,使到他能夠獨立,然後需要肯定讚美認同,到了七歲前是學習認知模範。這個,是心理營養最重要的。當然他再長大,他能夠選擇,需要更加多的生活上的一些能力。但是在心理上,他最重要的時期,就是到七歲之前。如果這個孩子給足了他七歲之前的心理營養,他自然就會有生命力去學習,學習新的東西。如果沒有,有缺失,他就不能夠有成人目標。
  • | 心理:各年齡段心理發展規律及需求
    第六個階段:成年早期(18-25歲)。第七個階段:成年中期(25-50歲)。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步入成年,開始組建家庭,生育下一代。其中40歲,對人們來說總感覺有些壓力,但是用發展的眼光,站在未來看當下,40歲依然是很年輕。
  • 心理諮詢師如何創作優質心理科普文章?(系列之二)
    、每天約半小時的系列培訓,對於如何寫出原創優質的心理科普文章,我和很多同道一樣,正在慢慢學習、體會和摸索中。(原文附後)該文以《如何對幼兒說家人的去世?》為題首發於「臨床心理」微信公眾號(2020年2月28日),文章引發了強烈反響和激烈討論。針對提問,作者再撰寫一篇回復文章,發表於「臨床心理」微信公眾號(2020年3月3日)。「東方明見心理」微信公眾號對該文進行轉載時,作者將兩篇進行整合,並做了一些修改。本評論針對「東方明見心理」(2020年3月25日)發表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