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3年,李楨創立了一個名叫「水舞新娘」的淘品牌,它與淘寶同齡,經歷了14年的磨礪和堅持,也見證了14年來網商的進化變遷史。
文/天下網商記者 寧函夏
編輯/康倩茹
李楨還記得2012年自己第一次參加網商大會的心情,「我把它看做一次電商的朝聖」。當時她已經從一個在2003年試水淘寶的小女孩成長為了女商人,心裡有一份獨特的網商情節。
2012年,李楨參加全球十佳網商頒獎盛典
2003年5月30日,淘寶網上線第20天,婚飾店鋪「水舞新娘」誕生。此後14年的磨礪和堅持,讓它成為了網商變遷的參與者和見證人。
水舞新娘如今已是14年的淘寶老店
如果按照時間順序回憶,或許你能從水舞的發展歷程看到一個典型淘寶店鋪的成長軌跡:2006年,店鋪迎來第一萬個好評,成為一家皇冠店;2008年,隨著店鋪規模擴大和人員擴張,辦公地點連續第3年搬遷;2010年,店鋪營業額超過500萬元,隨後成立無錫水舞造型商貿有限公司;2014年,嘗試以爆款吸引更多流量,通過大批量進貨降低成本。而盲目擴張導致了管理和庫存的失控,店鋪面臨轉型;2015年,做粉絲運營,通過線下課程與活動,擴大品牌影響力;2016年,回歸產品,店鋪營收超過2000萬元。
電商紅利的出現與消退、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以及消費的升級讓水舞嘗盡百態。
店主李楨也在變化。作為第一批淘寶店主,他們早期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獲取信任,而聊天交朋友則是最重要的經營法則。現在,聊天的任務早已交給客服,而李楨需要學習的是更多關於產品、店鋪運營、員工管理的知識。
李楨近照
「我是電商發展的既得利益者。」對於李楨來說,網商身份讓她收穫最大的是擁抱變化的心態和適應任何環境的能力。這一切,並不是「14年」和「2000萬元」兩個數字這麼簡單。
1萬個好評之後
店鋪運營半年左右,李楨才意識到自己選擇了一個「總在做新客」的生意。
2003年5月10日,淘寶網在「非典」中問世。彼時李楨正在一家外企做網管,工作不太繁重,所以註冊了淘寶帳號嘗試做兼職。因親戚做婚飾批發可以提供貨源,頭飾、髮簪等婚飾品類成為水舞主營產品。
2003年剛開始做淘寶的李楨
因為做的是婚飾產品,店鋪幾乎沒有回頭客,加上網上購物還未普及,店鋪起步階段,聊天交朋友幾乎成為每天的主要工作。李楨向《天下網商》回憶:差不多有一周的時間,一位北京顧客都在和她聊非典時期的恐怖,聊彼此的生活,她覺得她們大概算得上半個朋友了,但那位顧客最終還是沒有下單。
李楨已經習慣了。對於當時的淘寶店鋪來說,掙信任比掙錢更重要。
另外,為了吸引更多顧客,她還自建立了一個論壇,常常上傳一些編發、頭飾使用相關的教程,每天瀏覽用戶100多,這在當時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2006年,店鋪迎來第1萬個好評,水舞升級為成為皇冠店鋪。隨後,李楨租了一間辦公室,全職運營淘寶店鋪。當時水舞品牌已和工廠合作,大部分款式參考流行元素自行設計,在樣式和質量上稍高於同類產品,客單價在100元左右。
此時,淘寶紅利時代已經掀開帷幕,大批店鋪湧入。為了搶奪生意,很多店主採取低價、包郵政策,在產品上模仿和抄襲。入局早的水舞因此成為了「受害對象」。
「我當時很任性,不想做爛大街的同款。」李楨認為,打價格戰浪費精力,還不如把注意力用在研發款式和材質。為此她把國內外婚飾品牌全部看了個遍,每天睜開眼就在電腦前工作,熬夜也是家常便飯。
避開低價趨利的水舞逐漸走上正軌。從2008年到2010年,店鋪的辦公室和人員規模慢慢擴大。2010年,店鋪銷售額超過500萬元,也在這一年,無錫水舞造型商貿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2年,公司租了1000平方米的廠房,用於部分產品的加工和手工工藝。
此時,李楨也終於收穫了家人的認可。「父母開始願意向別人介紹我在網上開店。之前別人問起我,他們都只說是搞電腦的。」據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阿里巴巴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人數超過1000萬。從兼職到一份事業,從批發到成立公司,電商的快速發展養活了一大批中小賣家,他們的人生也因此改變著。
「失控的爆款」
水舞的轉折發生在2014年,由於公司盲目擴大規模和人員,導致管理失控,庫存積壓。這讓李楨不得不重新審視和梳理品牌定義、目標、市場戰略以及未來。
2014年,水舞參加了由阿里媽媽主辦的「超級贏家」商界實戰比賽。現場眾多淘寶店鋪相互PK,通過選品、定價、營銷方案、設計策劃考察運營能力,通過一一篩選。最終水舞勝出,獲得了馬雲的親筆籤名的公仔和50萬元獎金。
2014年,在阿里媽媽武林大會上,李楨獲得馬雲的親筆籤名公仔和50萬元獎金
這是公司運營轉向品牌營銷至關重要的一個節點。此時已經11歲的水舞只有20個員工,店鋪年銷售額僅僅達到千萬級,而產品方面雖新增了頭紗、披肩、項鍊等產品,還處在小眾類目裡。淘品牌中例如韓都衣舍,當年雙11的銷售額已經過億元。相比之下,大家一致認為水舞的步子邁得太小。
公司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方面是團隊的擴充:新招20多人,導致員工數量翻番;另一方面為了擴大規模,水舞採取爆款戰術,企圖在短時間內增加流量。
沒想到這成為了公司失控的開端。
雖然人數擴張,但公司管理團隊並沒有真正建立,老員工善於自己單幹但是不善於帶新,出現了新人融不進來,人浮於事的現象。加上當時水舞的運營團隊租了新的辦公地點,和倉庫工作地址分開,也導致了管理混亂。
而爆款戰術帶來了更大的麻煩。「我們當時有一個誤區,認為賣得好的爆款就是因為價格便宜。」
為了打爆款,水舞堆積了大量的庫存,把客單價一度降至50元。結果不僅沒有掙到錢,反而傷害了一些老客戶。這些積壓的庫存也讓公司現金流出現了問題。
在爆款的洪流下,總有店鋪消失,也總有店鋪崛起。水舞當時或許以為自己正在大濤大浪裡奮勇前進,但行業市場容量有限,水舞的河道,深淺已有定數。
好在李楨的醒悟來得不算太遲。2015年,公司把員工精簡至30人左右,同時通過一系列活動和展會來消化大量的庫存。
也就是在同年,李楨參加了2015年淘寶大學與天下網商商學院共創的第一期總裁班。「12年來我們一直比較封閉。參加淘大總裁班之後,我們第一次審視了自己擁有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們有哪些可用資源?我們能改變什麼,不能改變什麼?」
用電商數據涅槃重生
在解決積壓庫存之前,店鋪對消費者進行了一次詳盡的數據梳理。
通過天貓後臺數據,水舞把具有重複購物記錄的消費者挑選出來。「之前我們覺得店鋪的客戶人群中,可能有20%是從事化妝職業的人,而80%都是新娘子。後期才發現職業化妝師的比例超過原來預計。」
針對這些具有重複購物行為的化妝師,水舞嘗試推出更多服務。首先,店鋪提供專人服務項目,客服提前通知老客戶上架新品。其次,水舞與化妝師合作拍攝飾品定妝照,讓他們的髮型作品出現在產品詳情頁中。這樣一來,店鋪既能節省拍攝費用,對方也能宣傳招生。最後,水舞把篩選出來的忠實化妝師粉絲聚集在一起,舉辦線下見面會和授課會。
見面會和授課會的初衷其實是為了解決庫存。既然這些群體有二次或多次購買行為,那麼說明他們對婚飾品的需求大於常人。因此水舞希望通過舉辦線下活動帶動店鋪的增長,同時吸引更多同行的注意。
從2015年的50人分享會,到2017年的300人授課大會,水舞一共舉辦了5次線下活動,由專業老師講解髮型和婚飾搭配。
水舞新娘的線下美妝分享會
在新零售的大潮流下,李楨率先帶領品牌走到了線下,走到消費者中間。水舞的名氣也漸漸在專業圈打響。
2017年,水舞收購臺灣婚飾品牌梵谷。李楨變得越來越忙,穿梭在資本、商業、網際網路會議裡,在各種行業活動中積極現身。
在行業裡獲得名聲和權威之後,李楨發現自己對店鋪的管理也遊刃有餘起來。在庫存方面,水舞吸取教訓,採取小批量嘗試,而後通過市場反應再決定是否增加庫存量;還與設計院校合作,每周上新10款產品。現在,店鋪的客單價已經回升至到130元。2016年店鋪營業額超過2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