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高年級&數學組負責人
-牛津 Jodrell Junior Scholarship 獎學金獲得者
-領導編寫Spark牛劍學者(數學)培養體系並輔導5名學生進入牛津
問:「春春老師,當年你拿到offer前是怎麼打發焦慮的呀?」
答:「我當時還真沒有太焦慮。因為牛津理科的錄取標準相當清楚明了,而在我剛決定申請開始了解的時候就發覺自己一路走來簡直像是為了他們的標準而設計的。」
問:「什麼樣的標準?」
答:「其實無非三點:學術方面的能力、熱情和魄力。」
問:「能展開說說這三點嗎?」
答:「紮實的基礎,靈活的思維,主動並深入的思考,高效的交流,以及從經歷與言談中展現出的對學科的興趣+積極探索。」
問:「怎麼樣才能培養自身的這些特質呢?」
答:「這是僅僅在申請季前報一個突擊課程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長期的努力,直至習慣性地進行自主探索和額外思考。」
問:「牛劍申請時越來越玄學了嗎?」
答:「可以說『是也不是』。相比美國大學,牛劍對學生的標準與期待非常清晰,甚至牛津理科申請可以說是有所謂『正確道路』的。很多人覺得牛劍錄取變玄學主要是因為隨著競爭白熱化,容錯率不斷下降造成的感覺」
截止這個申請季,春春老師已經幫助5名學生成功獲得了來自牛劍的offer。
小學時,春春老師很熱衷於參加各種數學競賽,而進入初中後他受到周圍同學的影響,於是參加了物理與信息奧賽。「可我在學習物理和編程的時候感受到的更多是被優秀的同齡人裹挾前進,不像學習數學時遇到新知識就會自然地擁有真誠的快樂。」他說。後來他保送到了全省最好的高中,但發現自已經先發後至為了浙江數競圈裡新手中的新手。
「我當時真的什麼都不會。第一次覺得自己笨,也是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對於數學獨特的喜愛。我太懷念它了。」在重拾數學競賽的過程中,春春遭受了不少來自環境的攻擊和嘲諷。他的班主任多次試圖阻止他參與學校的競賽課程:「平行班只能高考!」另一名老師在全班學生面前衝著他喊道:「你這樣的學生兩條腿走路最後哪條也走不好!」
結果是,時隔三年剛剛重拾數學競賽的春春在高一裸考AMC12成功進入只有5%選手可以晉級的AIME,並在全國數學聯賽中拿下了浙江省二等獎(浙江省的競賽分數線尤其得高)。
數學競賽的學習經歷也成為了他嘗試科研的第一塊跳板,他先後發表了《調和點列一個特殊性質的應用》及《分母含根號不等式的證明》在省、國家級刊物。轉學至北京十一學校後,豐富的教育資源讓他更加遊刃有餘地發揮自己。在自學了大學課程中的數學分析及傅立葉級數後,春春老師憑藉A physics-based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Riemann zeta function and the L-function一文獲得丘成桐科學獎(數學)全球總決賽北方賽區一等獎。在高中科研中春春老師找到了自己在數學中感興趣的領域;由於清華招生辦沒有批准數學系提供給春春老師的降分,在研究中英教育的區別後,他選擇申請擁有Tutorial導師制度的牛津大學。
「正是這些學科經歷豐富了我文書中的內容。更重要的是他們訓練了我的思維習慣,使我在牛津的筆試和面試中遊刃有餘。我運用數學競賽以及大學課程中的知識應對了面試官源源不斷的問題,樂在其中。在思維的交融和共鳴之中,我曾經的掙扎與委屈終於得到了釋然。」
進入牛津大學後,春春老師在期末考試中獲得了平均93.5/100的分數,並因此獲得了皇后學院的Jodrell Junior Scholarship。現在他成功申請到了牛津大學的暑期科研課題(微分方程方向),並有望獲得來自牛津大學數學系及倫敦數學協會提供的科研資助。
「在求學的路上我遇到了許多願意幫助並指點我的人,興趣是最好的導師聽起來很cliché,但我對數學的興趣讓我在高中時重新撿起數學競賽,這種動力鼓勵著我去尋找更適合我的數學學習方法,而我的老師,家人們也願意支持我去探索我認知的邊界。這種興趣帶來的真誠的動力激勵著我不斷前進,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在深夜還繼續去啃一個大家可能覺得比較枯燥的問題。我記得當年拿到offer的那個傍晚,我是父母、老師和朋友都比我激動多了,結果我反而是淡定的那個。牛津從來都算不上我的一個』人生大目標』,它只是助我在數學上繼續進步的臺階。」
隨著越來越多的申美生及體制內高中生參與到英本申請之中,牛津劍橋及帝國理工的申請競爭將會逐漸白熱化。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背景包裝』等等花招必然會失去原本就微弱的作用,只有真正優秀且穩定的學生才可能拋頭露面、獲得配得上自己的教育;一些出人意料、充滿噱頭的『低分高錄』可能徹底成為歷史。那些人為營造的層層迷霧註定要退散。
春春老師表示,如果一名學生學生針對一門學科沒有長期的投入和強烈的興趣,那麼在未來的頂尖英本申請中將會毫無優勢。從今年牛津理工科類專業的申請結果上來看,2021年入學的國際本科生將會在學術水平上顯著優於往屆學生。這個申請季有許多非常優秀的申請者因為或多或少的失誤與夢校失之交臂,牛劍筆面試的容錯率大大降低。「在可見的未來裡,信息不對稱的優勢和往年真題的掌握將不再能作為入學牛劍的法寶了,」 春春老師說
「牛劍申請靠的是硬實力。」從2021年開始,這句話真正應驗了。「我很期待未來幾年的英本新生。他們一定會一屆比一屆優秀,為我們的學術環境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新奇的想法。」他補充道。
我們問春春老師:「一位老師或一所機構能在多大程度上決定學生的成功率?」他引用了高中時競賽教練常說的一句話:「師父領進門,修行靠自身。」
「作為老師,更作為一位學長,我會告訴我的學生們那些成功者的故事,並反覆強調不能把牛劍申請中的「幸運兒」和「黑馬」當作自己努力的上限。那些把握十足的申請者們曾無一例外地付出了他人不可想像的汗水。」
「普遍是通過不同的具體的方式達成的,在我們所提倡的信息透明化教育中,老師與學生的溝通能夠更加有效的幫助每位學生找到最適合他們尋找並發展他們興趣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學生要踏踏實實地把這些計劃落實下去,再配上一點小小的運氣。」
除了數學專業的春春老師,「躺進」其他牛劍專業的同學們也有自己的故事值得分享。他們的故事無一例外體現了能力、熱情和魄力的重要性。
P同學(牛津大學物理系錄取):
「我很早就確立了對物理的興趣並開始學習物理競賽。在初中階段,我就學習了PAT(牛津筆試)難度相當的知識,並參與了各種國內外的競賽及科研活動。我在高中階段已經初步掌握了大一的知識及各種問題的解題方法。對物理知識和見解的積累為我提供了充足的文書的材料,也使得我經過簡單的複習即通過了牛津筆試。在面試中,哪怕面對不熟悉的內容,我也能憑藉我之前學習和競賽中的經驗說出思路。進入牛津之後,由於對大一內容的熟悉,我的學習壓力相比他人減輕了不少。我對物理的熱愛和持續的鑽研探索無疑是我能夠進入牛津學習最重要的因素。」
A同學(牛津大學數學系錄取):
「高中的競賽擴展了我的數學知識儲備,同時訓練了我的數學技巧和直覺,從而在日後對各種數學考試實現降維打擊。它也培養了我的探究能力和自學能力,讓我很快適應了高中到大學學習模式的改變。得益於之前的競賽經歷,牛津的筆試對我而言格外順利。幾乎所有題目的思路都可以在我在讀完題後立即產生。在之後的面試中,很多經典的方法和思想和競賽題目都是互通的。在高中階段接觸數學競賽(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對一個申請數學專業的同學都是有益的。一個真正熱愛數學的人會願意接受數學難題的挑戰,而非只滿足於課內有限的學科內容。」
樓同學(牛津大學化學系錄取):
我從初三開始自學大學化學。高中學習的是IB課程,同時準備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CChO。我選擇了數學,物理,化學三門HL(高級課程),文學,英語B和地理三門SL(普通課程)。這樣的選課模式也奠定了我以後申請理科專業的基礎。英國大學申請側重專業性,所以在選課上就一定看出你以後的方向。最後三門理科HL都是7分(即滿分)。
競賽方面,我是中國化學奧林匹克(上海賽區)連續兩年的一等獎。國外競賽難度遠遠小於國內競賽,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國外競賽都秒殺了。對於牛劍申請而言,UKChO的參賽經驗相當重要重要。我連續兩年拿下了金獎,分數均高於金獎線30餘分。
化學競賽的經歷讓我在文書內容上,我簡述了個人申請化學的原因(比如應用性更強),還有就是歷年拿到的各種獎項,附上自己的化學IA(也就是獨立實驗的研究報告)裡面的結論和專業內容,總之要體現強大的專業性。
很大程度上,牛津化學面試的考查範圍和高中競賽、大學本科的內容是重疊的。面試開始的熱身題我都很快給出了回答。由於複習上的疏忽,我沒能迅速完成最後的壓軸題,但在教授的小點撥之下很快找回了思路。」
(值得一題的是,相比於劍橋在錄取時對於課內根基和研究更強的注重,各大理科競賽與牛津的筆面試思路更加吻合,甚至可以說是一脈相承。所以對於牛津的理科申請者來講,競賽經驗尤其重要。)
一個又一個例子告訴我們,牛劍申請的成功者們往往並不會僅以『錄牛劍』作為目標,而更是在從始至終不懈的探索自己所熱愛的學術領域。這並不稀奇,因為牛劍所期待的本就是在申請者身上看到優秀學者的潛質:首當其衝就是求知。在Spark的導師們與應屆申請生交談諮詢時,最怕過半年就申請的學生說『我好像也沒什麼特別喜歡的科目啊,』 因為即使好的課程給可以短時間給學生灌輸大量知識與技巧,求知熱情和長期探索的匱乏也會讓學生很難形成接觸新知識時深入思考的習慣。
興趣是一件勉強不得的事情。興趣的探索和形成需要時間,主要靠的也不是推力而是引導。對於理科生來講,競賽是一個很好的『試水』方式,簡單一探即可知深淺。最初級的競賽可以幫學生快速了解一個學科在中學課程外的真實面貌,篩選出好感度強的學科;同時,理科競賽層層遞進的清晰結構無疑讓前行探路變得更加簡單。
競賽的另一個作用是在學生接觸研究前的鋪墊。相比於競賽,研究是真正的『在引導下的主動探索』,需要學生個人有更加明確細緻的興趣點,並在學習和思考上有更強的能動性,才能對浩瀚的知識進行梳理和連接,但同時在PS文書中也能更豐富地展現出一個學生獨特的熱情與思考。
如果屏幕前的你離申請季還有一段距離,還在為自己的興趣感到迷茫,那麼不妨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邁出你探索自己的第一步,也是向夢校行走的第一步。
時評投稿:川普的拉丁裔選民們/Where did Trump got his Latino Support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