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生長過程中,幾乎每個寶媽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家寶寶缺鈣嗎?」孩子缺鈣與否有一定的症狀表現,例如常見的有:乳牙萌出較晚、不易入眠且睡後愛出汗、發育落後、O型腿、囟門閉合晚等等,但是要等到這些缺鈣的信號出現了再去補鈣就有點晚了,所以家長們要注意,生活中有四類寶寶最容易缺鈣。
1、早產兒
早產兒,是指在媽媽懷孕37周之前就出生的小嬰兒,而孕後期是寶寶骨骼發育的關鍵期,早產兒寶寶由於提前出生,所以會錯過骨骼發育的關鍵階段,出生後還要努力吸收營養努力生長,以期趕上足月分娩的寶寶,所以這個生長過程對鈣的需求量會相當大,因此家長要格外注意補充早產兒的鈣元素以及VD的補充,以促進機體對鈣元素更好的吸收。
2、雙胞胎寶寶
懷孕期間,由於孕媽自身營養有限,雙胞胎寶寶會出現爭奪母體養分的情況,而一般情況下,母體內儲存的鈣元素不一定能夠滿足兩個胎兒生長發育所需,胎寶難免會出現鈣元素吸收不足的情況,很容易發生鈣元素攝入不足的情況,因此在出生後,一定要及時給雙胞胎寶寶補鈣。
3、冬天出生的寶寶
冬天出生的寶寶和春夏天出生的寶寶,在鈣元素的吸收上有一定的差異。相比夏天,冬天出生的寶寶,在一百天到半歲之前,很少有機會能到戶外曬太陽,而曬太陽也是促進寶寶身體鈣吸收的一種途徑,所以冬天出生的寶寶,就少了這一塊補充,因此最好給孩子把VAD和鈣元素都補上。
4、長得快的孩子
有的家長看到寶寶長得快,心裡偷著樂,可是全然沒有想到,長得快的寶寶更需要補鈣。如果在一段時期,發現寶寶飯量大增,每次見到熟識的人,對方都會說「你家娃又長高了啊!」,這個時候就說明孩子到了猛長期。在猛長期階段,孩子是最容易缺鈣的,如果補充VA、VD及鈣元素不及時,就會導致寶寶出現缺鈣,而這一點,常被家長所忽視。
我們孩子今年五歲多,就從今年五月份開始,明顯地感覺到他飯量大增,身高已經到了一米二,有時候還總被人誤以為上小學了。前段時間孩子睡覺時,明顯的就是夜裡睡著後頭部特愛出汗,我帶他看了醫生,醫生就是建議讓孩子把鈣補上,防止是因為長得快而缺鈣導致的頭部出汗。現在孩子喝了一段時間的葡萄糖酸鈣,晚上睡著後再也不會滿頭大汗了。
另外,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寶寶,在出生後如果是母乳餵養的話,寶媽也要注意補鈣,否則也會導致寶寶鈣元素攝入不足,因為新生小寶寶獲取的鈣全部來自於母乳,如果媽媽鈣攝入不足,將會影響母乳汁鈣含量低,導致母乳餵養的寶寶也跟著缺鈣了,時間久了就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成長了。
那麼,正確的補鈣方式有哪些呢?
正確選擇補鈣食物。例如食用豆腐乾、嫩豆腐、老豆腐等含鈣量較高的豆製品。還有綠葉蔬菜每日食用300g—500g,要注意有些蔬菜在烹飪前要焯水,避免被草酸、植酸等物質影響鈣質的吸收率。選擇鈣片。如果覺得飲食不能滿足鈣質的攝入需求,可以選擇鈣片進行補鈣。適當進行「日光浴」,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從而促進體內對鈣元素的吸收,達到補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