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富貴門
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表示,不應把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對立起來,學校調整措施是針對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和完善,這並不是說向「縣中模式」轉型或妥協。
撰文 | 澎湃新聞記者 陳卓
實習生 夏彤 陳卓然
因高考成績不達預期而於近期遭到家長質疑的南京老牌名校——南京市第一中學(下簡稱南京一中),開始調整了對在校學生的教學管理措施。
8月3日,南京一中對即將升入高二年級的學生正式開始假期補課。相比之前,這次補課時長有所調整,「學五天、休一天」變為如今的「學六天、休一天」,並增加了晚自習。
由於這個時間節點恰逢該校因今年高考成績不甚理想而陷入外界質疑的風波之後,學校的這一調整措施也被部分學生家長視為是南京一中對此前家長抱怨該校「教學強度不足」的回應。
8月3日,南京第一中學校長尤小平向澎湃新聞回應,這次實際上也未增加補課強度,晚自習也並非強制。針對家長此前反映該校在教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接下來如何提升高考成績包括推動高分段人數等,學校正開會進行研討分析。
家長質疑高考成績不匹配
風波起始於今年高考成績揭榜後。
當時,有部分南京一中的畢業生家長注意到,自家孩子的高考成績竟然落後於3年前中考不敵他們、分流至其他中學的同學。多位家長交流後發現,這種「落差」並非個例,故此引起對南京一中教學質量的疑慮。
7月28日,有部分學生家長聚集在南京一中門口,舉牌「喊話」校長,提出若干訴求。
南京一中是南京第一梯隊的高中,與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南師附中)、金陵中學、中華中學並稱「南京老四所」。
南京一中生源質量當屬上乘。2020屆高考生於3年前入學。據2017年各名校中考錄取分數線,南京一中的錄取線為631分(升學總分700分),僅低於南師附中(647分)、金陵中學(640分)。從各校當年招生計劃來看,南京一中的錄取分數線,在南京排名第三,其錄取生源應是南京近5萬名初中畢業生裡前1600名的高分學生。
但3年後,這批學生的高考成績卻不如預期。
據江蘇廣電集團旗下「荔枝新聞」報導,7月24日起,南京各中學陸續發出喜報。江蘇省高考滿分共480分,因此4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數是每年中學發布喜報的常規且重要信息。澎湃新聞注意到,南京一中未公布4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數,僅表示「400分以上人數創歷史新高」,一本硬達線率達95.34%。
南京一中之外,「老四所」其他三所高中——南師附中、金陵中學、中華中學,均公布了400分以上人數,分別為147人、75人、20人,由於南京一中未在喜報中披露這一數據,坊間一度流傳南京一中400分以上人數僅有10人,「落差之大」迅速傳遍南京一中學生家長,並引發家長聚集風波。
直到7月29日,南京一中才在《告2021屆高三家長書》中透露,400分以上人數為20人。
但即便是以「20人」來看,南京一中的高分段人數,也遠不敵其他兩所排名在前的名牌高中(南師附中、金陵中學),且與排名靠後的中華中學相同。
是否應向「縣中模式」低頭?
此次風波中,南京一中與另一所學校——南京二十九中的對比,更是激化了學校和家長之間的矛盾,相關的討論也延伸至:以南京一中為代表的、倡導素質教育的優質高中,其培養的學生是否存在「應試能力不足」問題?這類學校是否應當轉型為應試能力更強的「縣中模式」?
所謂「縣中模式」,是指以江蘇海安中學為代表的縣級中學,多年來高考成績領先全省。其「取勝」法門在於創造封閉、剛性的應試環境,通過高強度的學習來獲得高考佳績。新華社曾刊發文章,實行「素質教育」的南京一些優質高中,高考成績多年不敵省內一些縣級中學。
就此次高考而言,南京一中與南京二十九中,分別被坊間視為南京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代表,兩校學生成績分野明顯。
今年,南京二十九中40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數為68人,超過南京一中2倍多。
南京二十九中原是處於第二梯隊的重點高中,但近幾年來攀升迅速,高考一本率從2016年的64.2%,躍升至2020年的96.13%。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高考生入學時,2017年南京二十九中錄取分數線僅為589分,遠低於當年南京一中錄取分數線631分。
網上流傳出的南京一中家長群聊發言顯示,有家長措辭激烈地反對南京一中轉型為「縣中模式」,「無法接受把孩子辛苦選擇考上的一中,變回那個只知道整天刷題應試的生活」。
還有高二學生家長向澎湃新聞表示,並不反對素質教育,只是應試成績是否可以提高。還有家長直言,「只有出成績才是硬道理」。
這一爭論隨後在南京一中《告2021屆高三家長書》流傳出來後繼續發酵。學校表態,經過爭取,擬從8月9日晚開始安排住校生晚自習,8月10日開始要求走讀生全員晚自習。另外,將重點研究培優計劃,在保證整體提升的基礎上,擴大尖子生數量。
這被看作是南京一中接受了家長的意見,卻也因此引發了「素質教育向應試教育低頭」的指責。
對此,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向澎湃新聞表示,不應把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對立起來,學校作出這些調整措施是針對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和完善,「確實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與家長溝通後,學校提出了上述細化的改進措施,但這並不是說南京一中向「縣中模式」轉型或者妥協。
「作為一個百年老校,一方面肯定要提高應試成績,另一方面我們的教育也是要面向未來,辦適合每一個人的教育。」尤小平說。
針對一些學生家長希望學校藉此機會正視問題並改進落實的建議,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向澎湃新聞表示,家長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不一定客觀,但是學校會針對家長訴求,細化完善對教師的客觀評價,同時與家長做好溝通聯繫工作。「每個學校都有各自的辦學思路,我們也會從細節上把各個方面做到位,希望家長、學校、學生、老師共同配合,家長有什麼想法,也可以及時溝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長三角政商」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