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二賣,不好意思,你可能已經涉嫌合同詐騙罪

2020-12-27 金陵訟師

2019年05月16日,南京市高淳區人民法院作出(2019)蘇0118刑初114號刑事判決,依據該刑事判決載明的內容,孔某甲一房二賣構成合同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要知道,一房二賣在現實中那可是太普遍了,尤其是房價上漲的時候,一些房主惡意毀前約、籤新約,幾家歡喜幾家愁。那這些房主都構成合同詐騙嗎?

那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案件中的孔某甲是怎麼個一房二賣,是個性,還是共性。

根據(2019)蘇0118刑初114號刑事判決載明的內容:

第一次交易:孔某甲為償還高利貸,於2017年1月份將其名下坐落於南京市高淳區××鎮××小區××期××幢××單元××室的拆遷安置房1套以人民幣近35萬元的價格出售給李先生,李先生付給孔某甲前期購房款25萬元,孔某甲也將房屋鑰匙交付給了李先生,孔某甲私自了保留了一把鑰匙。

孔某甲拿到25萬元後,均用來償還高利貸,但仍未清償完畢,高利貸人員又緊緊相逼,孔某甲於是想再賣一次房屋。

第二次交易:2018年4月份,孔某甲再次將房屋以35萬元的價格又一次出售給了孔某乙,同樣收取了前期購房款25萬元,也將25萬元償還了高利貸。

之後,孔某乙實際佔有房屋並進行裝修。李先生知曉後,曾試圖阻止孔某乙裝修。後孔某甲與李先生達成協議,孔某甲承諾返還李先生25萬元購房款,但因未能按期兌現,終釀成苦果。

就本案為何構成詐騙,該案的主審法官也給出了答覆:

「一房二賣」是指房屋所有人將同一房屋先後出賣給不同的買受人。出賣人往往已經收取了二個買受人部分或者全部購房款,而事實上卻不可能同時滿足所有買受人的購房需要。在判斷「一房二賣」是否為合同詐騙時,要滿足詐騙犯罪的構成要件,即行為人實施欺騙行為——對方(受騙人)產生錯誤認識——對方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或第三者處分財產——被害人遭受財產損害。

那麼,本案與我們常見的一房二賣有什麼區別呢?

履行能力不一樣:孔某甲在本案中不具備履行能力,非但不能交付房屋,連李先生支付的購房款都無法退還,這一情況,孔某甲在籤約時就是明確知曉的;而我們常見的一房二賣,多是為了賺取更多的房屋價款,雖然也存在不能交付房屋的情形,但基本不存在無法退還購房款的情形。主觀動機不一樣:孔某甲的主觀意圖很明顯,根本就沒打算還錢,拿到李先生的購房款,填高利貸的坑,給李先生挖了一個坑,或許是認為李先生應該沒有高利貸逼得那麼緊吧;而我們常見的一房二賣,主觀意圖其實就是因為房屋漲價了,想多掙點錢。

其實,無論構不構成刑事犯罪,「一房二賣」始終是一種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是受世人唾棄的行為,我們應當堅決抵制這種行為。

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要及時通過司法途徑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讓失信人得到一毛的便宜,甚至要讓其承擔相應的責任。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 【合同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籤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籤訂合同的;(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籤訂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後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相關焦點

  • 一房多賣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法院判了!
    2019年,該安置還房到了接房時間,被騙四人因不能接房便先後將王某起訴至重慶市南川區人民法院。南川法院於2019年10月判決王某將房屋交付給楊某。同月,被害人許某向公安機關報警,後王某被抓獲。
  • 以案釋法:「一房二賣」中刑事詐騙與民事欺詐的區分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近年來,隨著商品房價格的不斷升高,「一房二賣」現象在房產交易中屢見不鮮。賣方將同一套房屋先後出賣給兩個買受人,並分別與二人籤訂房屋買賣合同,但「一房」怎能「二賣」?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法律問題和社會問題。「一房二賣」屬於合同詐騙犯罪還是民事欺詐,兩者應如何區分,在司法實務中爭議較大。
  • 男子賣房"腳踏四船"獲刑13年 遇到"一房多賣"如何維權?
    因此,這兩位購房者與開發商籤訂的都是沒有法律效力的購房合同。這種情況在這個小區並不是個例,由於小區內有200多套房屋都涉及"一房二賣",最嚴重的甚至"一房三賣",因此,小區內經常爆發激烈的"搶房大戰",有業主表示,已經過去了7年的時間,都住不進自己的房子。
  • 詐騙罪與合同詐騙罪的區分
    :一是不能簡單以有無合同為標準來區分合同詐騙罪與詐騙罪;二是不能簡單以「籤訂合同+騙取財物」為標準來判斷構成合同詐騙罪。2015年12月15日因涉嫌犯詐騙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被逮捕。被告人張加路,男,1993年4月30日出生。2015年12月15日因涉嫌犯詐騙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被逮捕。被告人劉凱,男,1994年11月25日出生。2015年12月15日因涉嫌犯詐騙罪被逮捕。
  • 什麼是一房二賣,如何避免一房兩賣?
    文章摘要:一房兩賣是指出賣人先後或同時以兩個買賣合同,將同一特定的房屋出賣給兩個不同的買受人。又稱房屋的二重買賣。一房兩賣,由於標的物的特定性,一般而言,不可能出現出賣人同時履行兩個合同的情況。也就是說,出賣人在履行了一個合同後,對另一個合同的履行必然產生違約問題。如何防止一房兩賣?一、一房兩賣不同情況如何處理?
  • 詐騙罪與合同詐騙罪的區分終於說清楚了
    說刑品案」公號案例要點:區分詐騙罪與合同詐騙罪應當注意兩點:一是不能簡單以有無合同為標準來區分合同詐騙罪與詐騙罪;二是不能簡單以「籤訂合同+騙取財物」為標準來判斷構成合同詐騙罪。吳劍、張加路、劉凱詐騙案——「網絡關鍵詞」詐騙犯罪中簽訂合同行為對案件性質的影響 一、基本案情被告人吳劍,男,1991年11月5日出生。2015年12月15日因涉嫌犯詐騙罪、偽造國家機關證件罪被逮捕。
  • 一房多賣的物權歸屬及法律後果
    一、【何謂一房多賣】一房多賣,也叫一房數賣,是指出賣人在籤訂房屋買賣合同後又將同一房屋出賣給他人。由於房價的變化,出賣人抵擋不住高房價的誘惑,或因其他原因,為謀取不正當利益,將同一套房子出賣給多個買受人,近幾年來此類案件的數量呈現出持續上漲的趨勢。那麼一房多賣合同的合同效力、物權歸屬及法律後果是如何規定的?
  • 瓊海王乙雯、邢維佳等15人涉嫌合同詐騙、詐騙罪被起訴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30日消息(記者 蘇桂除)10月30日,瓊海市人民檢察院發布公告,告知王乙雯、邢維佳等15人涉嫌合同詐騙、詐騙罪一案被害人訴訟權利義務。公訴機關指控稱,犯罪嫌疑人王乙雯、邢維佳、楊仁、馮崇清、王朝天、許林程、程強、程範莊、周德榮、程小明、梁毓壯、伍雪燕、王金花、符靈妹、盧業平等15人涉嫌合同詐騙、詐騙罪一案,已由海南省瓊海市公安局偵查終結並移送該院起訴。
  • 保險詐騙罪最高定刑輕於詐騙罪、合同詐騙罪的思考
    通俗理解,將詐騙罪、合同詐騙罪與保險詐騙罪的關係概括為:詐騙罪是一般法,合同詐騙罪是詐騙罪的特殊法(作為刑法特別關注而單列的詐騙類型,特別保護合同方面的誠信),保險詐騙罪又是合同詐騙罪的特殊法(刑法為保障保險法施行而特殊單列的合同詐騙類型,因為保險都需要籤訂合同)。在騙保數額較小、損失較小或者說騙保行為應判15年以下有期徒刑時,我們定保險詐騙罪,並無問題,因為:符合特殊法優於一般法的基本法理。
  • 「法條分析」《詐騙罪》《保險詐騙罪》《合同詐騙罪》法條檢索分析
    保險詐騙罪《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 【保險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保險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投保人故意虛構保險標的
  • 商品房一房二賣的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一房二賣是由房屋本身的特定性及一物一權原則、買賣合同生效與房屋取得之間存在時間差和房地產開發商對經濟利益的過度追求等引起的。我國法律對一房二賣的問題規定了懲罰性賠償,新出臺的物權法設立的預告登記制度,對商品房一房二賣的現象必然起到極大的抑制作用,但其效力的實現也需購房人對自己權利的充分維護。
  • 論「一房兩賣」中第二合同的效力
    這些顯見的矛盾不必多言,具有重要討論價值的是「一房二賣」中的第二個合同的效力問題。依邏輯,既言「一房二賣」,就必然存在兩個買賣合同——這兩個合同都是成立的。為了使問題的討論趨於深人,首先須對其範圍作一限定。
  • 南川法院|以案釋法:男子「一房四賣」是民事欺詐還是刑事詐騙?
    南川法院|以案釋法:男子「一房四賣」是民事欺詐還是刑事詐騙?被告人王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隱瞞房屋已經出售的事實,多次與他人籤訂房屋買賣合同,騙取他人財物人民幣 654670 元,實際收取人民幣 554670元,數額巨大,其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
  • 「比亞迪」廣告門事件,李娟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所謂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籤訂、履行合同過程中,採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因此認定該罪,最重要的兩點:一、李娟是否虛構了事實,隱瞞真相,詐騙他人;二、李娟是否非法佔有了他人的財產。一、李娟是否虛構事實、隱瞞真相?
  • 房主一房二賣被判無期 買主數百萬購房款找誰討還?
    遭遇一房二賣 房主被判無期2013年,張女士通過中原房地產公司聯繫到了範某,希望購買範某名下的一套房產。這下張女士傻了眼,房款已經付了一大半,房子卻到了別人的名下。無奈,張女士只好報了警,範某也隨後因涉嫌合同詐騙罪而被羈押。2014年9月,北京市一中院經審理認定,範某存在向張女士隱瞞房產實際抵押借款數額和其已委託他人出售涉案房產的事實。
  • 一房兩賣 廣西鼎盛房地產被控合同詐騙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導】花錢買了房,還籤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卻遲遲不能拿到房子。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數名買家發現從賓陽縣鼎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買到的房子另有買主。  廣西省賓陽縣檢察院指控賓陽一房地產公司將41套房一房兩賣,涉案金額150多萬元。2月14日,賓陽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
  • 從合同詐騙罪看民法典的社會效益
    對合同詐騙罪犯罪主體的認定   合同詐騙罪的犯罪主體可以是個人或者單位,單位犯本罪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單位主管人員或直接責任人員對該單位在對外交往中的詐騙行為是明知的,默許或指使的;二是非法所得歸單位所有或基本歸單位所有。據不完全統計,司法辦案中,合同詐騙罪的犯罪主體為個人的佔85%以上,只有少部分的犯罪主體是單位。
  • 北京城建西華龍樾涉嫌一房多賣、銷控作假 管理部門:若屬實將做出...
    項目涉嫌「一房多賣」 北京城建西華龍樾位於江北珠江鎮白馬路,是北京城建在南京的首個項目,項目共打造25棟洋房、疊墅產品,其中9棟為8層洋房,主力戶型建築面積88、120㎡;9棟6層疊墅,戶型建築面積126-250㎡;7棟7層躍墅,戶型建築面積100-230㎡。
  • 最高法法官:合同詐騙罪與詐騙罪如何區分(精讀)
    載於《人民法院報》2018.1.24 一、問題的提出合同詐騙罪與詐騙罪的區別是實踐中認定難點。在具體案件中,被告人、辯護人普遍傾向於將普通詐騙往合同詐騙的方向辯解、辯護。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合同詐騙罪的立案追訴標準比普通詐騙罪高。如甲通過打借條詐騙乙人民幣(以下幣種同)1萬元,如對甲的行為認定為普通詐騙,那麼甲的行為已達到3000至10000元的立案追訴標準,可構成詐騙罪;但如對甲的行為認定為合同詐騙,那麼因詐騙數額未達到合同詐騙罪2萬元的立案追訴標準,故不構成合同詐騙罪。
  • 虛構事實籤訂合同,可能構成合同詐騙罪!
    2007年5月,新疆湘鑫公司與楊文博籤訂了新疆奇臺縣將軍廟煤礦清河二礦分化煤礦的《煤礦開採施工》合同書。(因楊文博是掛靠陝西軍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該工程處對外沒有合同籤訂權)楊文博與湘鑫公司談好此項目後,由湘鑫公司先在合同書上加蓋好該公司的合同章,然後,由楊文博找陝西軍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負責人孫從旺加蓋該新疆分公司的合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