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教師淺談如何幫助學生寫作文

2020-12-13 思凝文錦

摘要:

小學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有計劃地培養學生運用寫作知識進行寫作的能力,同時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將作文能力的培養融入到人的生存和發展等生命活動的需求之中,融入到人的知、情、意、行的辯證統一之中,融入到塑造學生優秀人格的實踐活動。做到四個關注:關注生命、關注生活、關注生本、關注生長。

關鍵詞:

作文教學 關注生命 關注生活 關注生本

關注生長 育人價值

寫作是學生思想感情的文字表露。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來說,寫作是學生展現個人思想情感,以及價值觀的最佳方式。現今作文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 是:本應以"生命的表達和交流"為原點的作文,被異化成了與兒童生命狀態完全剝離的"技術活"。過於注重寫作知識和技能訓練,忽視了學生的主觀感受和體驗。使學生的思想固化,寫出的作文千篇一律,謀篇布局程序化,缺乏個性與創新,沒有從最大限度挖掘作文教學的育人價值。

眾所周知,作文教學主要有三大環節:1、通過解讀例文,學習寫作此類型文章的方法;2、創新實踐;3、作文評改。在這三大環節中,最能體現語文"人文性"特點的是作文教學"創新實踐"這一環節。下面我將從"關注學生情感體驗,注重以生為本"的創新實踐,初探作文教學的育人價值。

作文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以寫作為重點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它要求學生要綜合利用學習要素,發揮主體性和創造性去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與感悟。因此,作文教學其價值取向應具有四個鮮明的特徵,即關注生命、關注生活、關注生本、關注生長

一、關注生命

新課標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把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擺在了首位。以此為準繩,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理應重視對生命個體的關注,允許有獨特的個性體驗,鼓勵獨到的個性思考與表達。目前作文教學受到功利性的應試影響,作文訓練的目的直接指向考試。作文不再是心靈訴說的載體,而只是考試的一種方式。教師迎合考試,學生迎合教師。教師很少考慮學生的心理發展因素,注重作文技巧、結構模式的指導,忽視對學生體驗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領,整個教學過程缺乏生機和活力。學生在作文中弄虛作假,空話大話連篇,作文結構程式化,作文內容雷同化,語言表達成人化,缺少了個體的真情實感,缺失了自我的獨特個性。

二、關注生活

1、關注情感體驗,豐富寫作材料。

葉聖陶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歇。"學生寫出新鮮的文章,就要豐富學生生活,讓學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師必須十分注重學生感受生活的過程,讓他們情緒飽滿地投入生活:布置教室,設計黑板,組織班隊活動,編輯手抄報,參與文體表演,語數競賽,參觀科技展,公園花展……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實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腦讓學生思維,解放雙手讓學生動手,解放眼睛讓學生觀察,解放嘴巴讓學生發言,解放時間讓學生自由,解放空間讓學生活動。當學生在感受充滿激情的學校生活時,生活也饋贈給了學生寫作的素材和靈感。《難忘師生情》《調皮王變乖了》《我成功了》等文章寫出了學生獨特的感受,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同樣,家庭、社會紛繁複雜場景也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蕩起漣漪。學生都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自主寫作的欲望,那麼寫作的素材創新作文的土壤,就會越來越肥沃,創作熱情必然高漲。

寫真實的內容,有話好寫;出於真情地寫,沒有壓力。文筆交流,縮短了學習者與學習內容之間的心理距離;師生之間坦率地交流、分享彼此的真情實感,縮短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教學關係得到優化,老師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文筆交流的過程,是落實三維目標的過程,三維目標的落實最終要體現在關注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成長上。而情感體驗是三維目標達成的有效抓手,是寫作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達成的必要條件。

2、課外活動,經歷過程,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因此,使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空間充滿情趣,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激發他們對寫作的興趣,鞏固寫作的熱情,這對於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十分有益。我帶領學生開展了以下語文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中秋節前夕,我讓孩子們到公園或野外和家人一起賞月,並搜集有關月的文章。之後在班級中開展以中秋話月的主題活動。我們讀了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吟誦了蘇軾的《水調歌頭》、賈平凹的《望月》,在講完了有關月亮的故事後,同學們便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在大自然這本課外書的薰陶下,感受文字的魅力,閱讀的樂趣,積累寫作的素材。最後,我給出了兩個提示,任由學生選擇習作:一是在《望月》中,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讓我們感受到小外甥對月亮具有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讓我們模仿小外甥的這段話,插上想像的翅膀,編出關於月亮的童話故事,題目自擬。二是寫寫在公園或野外讀詩吟文的別樣感受,題目自擬。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因為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才全身心地投入,他們不僅在教與學,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寓寫作於豐富有趣的活動之中,正是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喚起了學生不吐不快的表達欲望,以至文思泉湧,落筆成文。過程本身的價值在於使學生既經歷知識建構的過程,又經歷情感體驗的過程,帶給學生探究的體驗、創新的嘗試、實踐的機會和發現的能力。經歷學習的過程是三維目標達成的必然要求。

3、在"小社會"中鍛鍊,"大社會"中融通。

首先,學生與父母、親戚朋友、同學構成了一個小小的社會關係網,學生在這樣的社會關係中通過寫作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無形中滿足了學生的需要。在集體中,經常有同學丟三落四,不是放學時把物品遺忘在桌上,就是把學習用品丟掉,有的學生在活動時將校服落在操場上,事後卻全然不記得,家長、老師常為此傷腦筋。對這些失物,有的同學說扔了算了,好讓失主引以為戒;有的說扔是一種浪費的行為。怎麼辦呢?有一學生對我說,可以建立一個失物招領站,替同學們保管這些物品,遺忘物品的同學得做一件好事才能拿回自己的東西。我說:"你想得很周全,把這個金點子寫下來吧,給大家看。"第二天,他果然交來一篇……

其次,縮短社會現實與學生思想交際的距離,注意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為應用而作文。針對環保問題,學生撰寫論文"怎樣處理生活中的垃圾"……並在升旗儀式上宣讀自己寫的倡議書,倡議大家收集廢電池,有的學生還給自己居住所屬的小區去了信。引導學生用心親近社會,關注社會熱點,關心身邊的事,品味人生,讓學生經歷了自我思考、自求自得的過程,從而產生自己的體悟,生發強烈的表達欲望,水到渠成地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寫出來,逐漸養成寫的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融入其中。

三、關注生本

作文教學應更多從"學生是作文的主人"角度,給作文以新的活力。作文內容假大空,形式千篇一律,其背後是教師強大控制力和學生個性被扼殺導致的悲哀,是教學中教師"獨大"、目中無"生"產生的後果。以體驗作文教學觀之,是忽略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存在。因此,作文教學應特別重視學生寫作主體的身心特點、認知能力和寫作需求,重在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表達欲望,努力讓寫作進入一種自願的、快樂的、水到渠成的狀態。

第一: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作文的寫作題材源於生活,採用遊戲、合作探究、社會實踐等活動,讓學生體驗真實情境,或是生活場景再現,或是媒體引導學生從寫他們所熟悉的、理解的,特別是對他們有觸動的、為他們所喜愛的、感興趣的真人真事和實物實景,寫自己的真情實感。

第二:尊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學,歸根結底是為了學生的學。學是內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過學才能起作用。沒有學生的主動性、積極陛,教師的一切活動都毫無意義。作文的主體理所當然是寫作者,是學生。然而,作文教學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師授模式"依舊是目前的現狀。作文指導課,教師不厭其煩地運行著一套固定的模式,怎樣審題、怎樣選材,甚至細化到如何開頭、如何結尾。教師講什麼,學生就寫什麼,而且怎樣寫也是遵循教師傳授的所謂寫作模式。於是學生的作文一樣的開頭、一樣的過程、一樣的結尾。原本關於話題所產生的寫作衝動在固定的程式中僵化了,個性化的語言也湮沒了。教師成為學生作文的主宰者,客觀上也成了學生個性的屠宰者。體驗作文的教學正好相反,它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鼓勵學生表達最真切、最自我的情感和思想,讓學生回歸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擔當的是一個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習的服務者。

四、關注生長

美國教育家蘇娜丹戴克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並且能夠創造。"因此教師必須變教育觀念 , 擺正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放下架子,走下講臺,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建立一種資源共享的夥伴型師生關係,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放手能讓他們自由地想,大膽地質疑,積極地討論交流,滿足他們的表現欲,鼓勵別出心裁,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勇於實踐,積極探索,這樣我們才能在其中發現閃光點,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完善、延伸課本上的內容。

因此,作文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積累體驗、深入生活,也要重視指導學生表達生活體驗。要想在作文教學中聽到花開的聲音,教師的教就必須深入解讀學生,在作文教學中學會停頓、傾聽的藝術,以生為本,關注生命本源,將寫作知識與能力提升,情感價值與態度相互融合,在學生習得寫作知識與技巧的同時,實現能力的提升,突破育人價值的窄化、泛泛化。點點星光匯聚,終將照亮作文成功之路。

參考文獻:

【1】王慧旻.新課程三維目標教學操作叢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1.

[2]朱連強.談寫作教學的幾點體會.小學生·新教育論壇,2008.6.

【3】李政濤.讓課堂聽到學生拔節的聲音

【4】李政濤.李政濤教授精彩語錄

【5】戴玲招.如何在作文教學中提高學生主體參與意識

相關焦點

  • 美教師讓學生自認納粹寫「猶太人邪惡」作文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烏元春】日前,美國紐約州首府奧爾巴尼一名高中英文教師被曝竟出作文題目,要求學生想像自己是「納粹」,寫出「猶太人邪惡」的理由!這則新聞經曝光後引發了一系列風波,據報導,這名教師已經被停職。當地教育局長瑪格麗特•溫加德當地時間4月12日出面為這份作業致歉。
  • 今年廣西的高考作文好寫?資深高三語文教師說:一不小心就會掉進...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集聚了萬千目光。寫什麼、好不好寫、如何才能獲得高分?雖然高考評分都設有嚴格的標準,但並不影響考生之外的人們好奇和躍躍欲試。 今年廣西高考考的是全國第Ⅲ卷,大家最關心的高考作文題目,在語文考試結束後不到半小時,網上已公布。
  • 作文不會寫?資深語文老師:4個步驟教你寫出高考滿分作文
    文/趙老師資深語文老師一名聲明:本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作文是語文的半壁江山,其分值佔據語文總分的百分之四十。然而對學生而言,作文是一道坎。寫一篇作文,耗費心神、無從下筆不說,即便是絞盡腦汁,勉勉強強寫完了,卻也寫不出新意、寫不出亮點,更何談作文能得高分之說。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本篇從方法入手,詳細講解議論文類作文究竟該如何寫。
  • 學生為什麼害怕寫作文
    作文令孩子們望而卻步的一大原因是,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求完美、高要求遠遠超乎了孩子的年齡,並由此導致了孩子們不得不藉助家長的幫助,這種對家長的依賴性因老師肯定了相應的作文而受到了事實上的鼓勵,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能力必然難以提高。寫作要有良好的文風:言之有物,文字簡樸。
  • 高中學生作文教法淺談
    且不說古代的科舉考試的「一篇文章定乾坤」可謂將文章寫作的價值發揮到極致;單就如今對中小學生最具壓力,最具利害關係的高考,中考而言,作文分數就將近佔了語文成績的一半,甚至更多,可見作文教學的確不容忽視。事實上,作文教學一直被強調著,重視著。而多數語文教師不能卓有成效地教學生寫作文,多數學生也不能得心應手地寫出作文,並且怕寫作文,這也時不爭的事實。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矛盾的現象?
  • 新教學|教師如何讓學生寫出好作文?
    >(3)教師過多地重視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訓練,忽視學生作文內容的指導,導致小學學生作文內容千篇一律,題材枯燥單調,說套話,說假話,缺乏童趣,缺乏真情與活力,缺乏個性化的作文;(4)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價呆板、守舊、不靈活;(5)依賴模仿,學生把作文選看作文的「法寶」,每逢老師布置寫作文,總離不開參考和模仿,離不開偷梁換柱、改頭換臉,弄虛作假;
  • 淺談如何讓小學習作課富有語文味
    淺談如何讓小學習作課富有語文味內容摘要語文素養的的核心內容是指: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的能力。因此習作教學就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現在許多小學生都怕寫作文,寫作文難,導致有習作課的恐懼症。近年來,在《語文課程標準》的引領下,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如何使核心素養真正地滲透課堂教學,讓學生真正接受素質教育,減輕學生的負擔,讓課堂變得輕鬆活潑富有語文味,一直是我們教學路上探討的話題。
  • 對教師不教作文方法,讓學生背抄作文的想法
    有人說,在如今的中小學,教師不教學生如何去寫作文,總是讓學生去背或抄作文,有很多家長質疑教師的教學方法,其實老師也有苦衷。一、如何寫作文,教師都教過。因為教這些東西的本身並不難,按照不同的「體裁」,幾節課就可以把各種要求、方法都給學生們講解清楚。再加上,在學習課文時,教師都會根據課文的內容,講解作文技巧,以能行文規範等。那為什麼不會寫呢?這是因為在寫作文上,僅僅只是知道「方法」用處是不大的,最關鍵的地方其實是學生如何才能夠熟練的運用這些方法、注意這些要求等。
  • 淺談學生初寫作之路 開
    淺談學生初寫作之路開學第一周,孩子們已經上三年級了,剛上完第一課《大青樹下的學校》,課後有一道小練筆——說說你的學校是怎樣的。恰巧又是周五上完這一課,接著又開始雙休了,於是布置了一篇小作文寫自己的學校。我給她們定了一個作文題目是《木棉灣下的實驗學校》,她們在這個學校也生活了了兩三年,再結合《大青樹下的學校》的課文講解,這麼熟悉的學校,應該會有自己的體會。
  • 資深教師點評高考作文題目:不是熱門話題更能考查能力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資深教師點評高考作文題目:不是熱門話題更能考查能力&nbsp&nbsp&nbsp&nbsp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07月08日訊
  • 9省採用機器批改高考作文!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掌握得分技巧
    (該圖來源網絡,僅供參考)高考針對語文、英語作文等主觀性命題引入機器閱卷,意味著對大家的卷面、書寫、詞語使用、語法的要求變高。那麼,在對學生的作文訓練中,如何幫助他們有效加分?快人 一步!★參賽題目★題型一:應用文寫作題型二:讀後續寫(具體題目和要求請登錄知心慧學官網查看)作為教師,不妨將此作為寒假作業布置給學生,既能在假期讓學生保持作文手感,訓練寫作能力,還能讓學生提前適應機器閱卷。
  • 三位語文特級教師上了一節「超級作文課」:寫作文到底是在寫什麼?
    12月10日,由上海市教育學會主辦的「金蘋果論壇」上,步根海、金哲民、王林琳三位「大咖級」語文特級教師一起上了一堂「超級作文課」,會診「作文困難症」。作文到底是什麼?作文兩個字,太過於司空見慣,以至於我們常常忘記了思考:作文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學習寫作文?
  • 資深語文老師:寫作文其實沒那麼難
    寫作文有別於寫作,指的應該是考場作文或者應試作文,它不像寫作那樣要求作者要具有非凡的見識和才華,不然難有佳作。應試作文就好像考試題型一樣,也有一定的程式化技巧,掌握了這些技巧,就算作文水平有限,也能取得高分。
  • 三年級學生如何才能寫好作文?作家曹文軒:關鍵是要學會「折騰」
    三年級學生雖然識得幾百個字,但是這些漢字的意思他們並未真正理解,就讓孩子們把這些方塊字拼湊成一篇文章,的確是難為孩子。如何指導三年級學生寫好一篇作文,網上很多人都認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總結出各種套路、模板、口訣,可是等家長真的把它們搬來教給孩子,就會發現,那些東西簡直一錢不值,毫無用處。
  • 寫作文還再怕怕怕!學學臺灣如何教孩子不怕寫作文
    如何讓寫作課變得有趣又實用?  任職書店採購的媽媽,開學至今最頭痛的事情,莫過於陪著剛上小一的孩子寫每周讀書心得……「不僅孩子要寫,老師還要家長針對孩子寫的心得,再寫一段感想,」小一生寫不出一段完整的句子,媽媽還要針對這個句子寫「心得」?小小一份寫作功課,成為母女兩人共同的壓力源。  星期六早上八點,國中圖書室裡,三位媽媽和六、七十位學生一起上「作文補習課」。
  • 批判性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寫好高考作文
    第762期:批判性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寫好高考作文姜恆權(重慶市沙坪垻區教師進修學院)按:本文為沙坪垻區中學語文姜恆權老師課題,被澎湃新聞採訪,經姜恆權老師同意授權轉載2018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澎湃新聞記者就
  • 櫻木日本語學校名師 解析如何寫好高考作文
    今天,溫州櫻木日本語學校的資深老師們特別推出高考作文解析,讓學生們在實戰中學會如何寫好高考日語作文。 此次高考日語考試的作文題目是:請以《お願い》為題,以書信格式寫一篇作文。作文要求有三項,分別是:寫出自己想要幹什麼以及原因;徵得對方的同意;文中只能出現人物名字小方,不得出現真人真名。字數要求在300到350字,用「です」「ます」體書寫。
  • 資深語文老師揭秘寫好作文的6個訣竅,很容易!
    以下是一個資深語文老師總結的寫好作文6大訣竅,很容易,很簡單!家長要提醒孩子,寫作文時要注意控制每句話的字數,建議把十幾個字甚至幾十個字的長句改寫成每句只有三四五個字的短句子。改寫完之後會發現,短句多的作文更有語感,看起來更舒服。例如:某學生的原文:「高高的綠綠的草散發著誘人的清香。
  • 學生寫文言文作文不值得提倡
    近日,一名11歲小學生40分鐘寫的600字文言文作文在網絡上走紅。近年來,類似報導並不少見,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用駢體古文、古白話寫作文,甚至用甲骨文答卷。對此,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寧提醒,「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優秀文學遺產,不是為了仿古,學生寫文言文作文不值得提倡」。
  • 教師資格證考試如何寫好作文?
    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科目一《綜合素質》都有一道50分的作文題,佔到了總分值的三分之一。能否寫好作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考生能否通過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