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吉野家中國連鎖店遍地開花,不料「後院」受到了松屋用中國牛肉發動的突襲。對這兩家日本快餐巨頭來說,成也中國,敗也中國
國際先驅導報東京特約記者劉玉晨報導10月13日上午11時前後,松屋快餐在大阪的「京阪京橋支店」裡人頭攢動,店頭張貼好寫有「牛肉飯復活」字樣的海報後開始營業,牛肉飯的鐘愛者們興衝衝地點著大份牛肉飯。一位店員告訴記者,如此熱鬧的場面久違了,今天賣出的幾乎全是牛肉飯。
這樣的場面似曾相識,今年2月11日,日本另一家快餐巨頭吉野家最後一天銷售牛肉飯,各地的店內亦是人滿為患,顧客享受著「最後的牛肉飯」。甚至有人還拿著拍照手機拍下店面,與牛肉飯「告別」。山東大牛救活松屋
日本著名的快餐連鎖店之一松屋日前宣布,將使用中國產牛肉重新推出牛肉飯。之前,受狂牛症影響,日本停止進口美國牛肉,使得牛肉飯這種日本人喜愛了1個多世紀的美食一度銷聲匿跡。
松屋特別強調,這次的再販賣並不是限定時間的發賣,而是牛肉飯真正的永久性「復活」。
據日本媒體報導,松屋使用的牛肉產自中國山東等地用穀物餵養的牛。由於中國是發生口蹄疫的國家,日本也禁止從中國進口生肉,因此松屋進口的中國產牛肉,是在日本政府指定的中國當地工廠加熱處理後使用的。松屋的牛肉飯以中國牛肉為主,還摻以澳大利亞產、日本本國產牛肉。松屋使用的牛肉量計劃約為每月450噸,這將使日本從中國的牛肉進口量增長1倍以上。
一位在東京都新宿區松屋「KOMA劇場前支店」等候座位的顧客說:「早就聽說牛肉飯『復活』的消息,今天特意比平時的午餐時間提前一些趕來吃,但還是這麼多人。」一位剛剛在松屋品嘗完牛肉飯的顧客則告訴記者,他沒感覺牛肉飯的口味和原來有什麼不同,可能是很久沒吃的緣故,還感覺牛肉的味道比原來鮮美了不少。但他頗有微詞的是,牛肉飯的價格比原來貴了100日元。
不過松屋的店員認為,在東京這個「一碗湯麵也要賣1000日元」的地方,390元的牛肉飯還是有足夠競爭力的。
當地另外一家快餐連鎖店「SUKIYA」也已於近日開始用澳大利亞牛肉重新推出了牛肉蓋澆飯。「牛肉飯格局」因此生變
由於狂牛症的發現,日本於今年2月停止了對美產牛肉的進口。日本UFJ綜合研究所10月6日的一項預算表明,如果美國狂牛症導致的日本對美停止牛肉進口一直持續到年底,日本國內的餐飲店、零售商等肉類相關產業的損失額將達2732億日元。
根據該所調查、自2月日本對美國牛肉的進口停止以後,消費者對於牛肉的消費支出額減少了1854億日元。相對的豬肉支出額的增加並不能與牛肉消費額減少互補,整個肉類加工產業預計減收1340億日元。
受到影響最大的除了烤肉業,便是日本「牛肉飯」販賣業。其中深受其苦的是四大連鎖店——松屋、吉野家、SUKIYA、NAKAU。美國牛肉的進口停止以來,「牛肉飯」就從這幾大連鎖店的菜單裡消失了。
近半年以來,這幾大連鎖店紛紛轉換了不同的販賣戰略。吉野家推出了「豬肉飯」、「牛肉咖喱飯」等一些新產品;松屋也曾在3、4月裡限量出售牛肉飯。但這都不能令幾家店的銷量真正復活。吉野家7月份店鋪的銷售額與去年同月相比減少了35.3%;NAKAU也於9月22日表示,到明年3月為止,將關閉一成(約24至28家)的直銷店鋪。
日本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吉野家不迅速反應,松屋的中國牛肉將大大打擊吉野家的市場分額。「牛肉風波」的結果很可能是日本快餐連鎖四強格局發生變化。
股市對「牛肉飯格局」的變化反應極其敏感,根據每日新聞近日來自東京股市的報導,採用中國產牛肉重新銷售牛肉飯以後,松屋深受投資者追捧。另一方面,吉野家的股票開始反落,松屋的股價已經超過吉野家。打破中國食品懷疑論
日本一位餐飲業人士對記者表示,使用中國產牛肉在日本本土的快餐業中是十分罕見的,以前中國產牛肉的主要消費者是日本的中國餐館。
總體來說,肉類裡牛肉是高價格類別。而中國食品被日本人認為是「低價低質」,在牛肉這樣的較高檔食品領域不會被問津。狂牛症發生前,美國和澳大利亞牛肉是日本人的首選,儘管價格昂貴。
這次松屋採用中國牛肉可以說是無奈之舉,日本曾有輿論懷疑中國牛肉是否能為日本顧客接受。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來,「中國牛肉飯」得到了廣泛好評,這種懷疑並不成立。
朝日新聞報導稱,松屋採用中國牛肉說明中國產牛肉已經邁進日本牛肉加工販賣業,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中國產牛肉還會在日本牛肉加工販賣相關產業中逐步建立並擴大地盤。
「中國牛肉飯」正是中國食品向日本展示質量,進行「口味公關」,改變其不良印象的良好契機。據了解,日本一直流傳有中國食品農藥殘留、衛生不合標準等謠言,這是日本人對中國食品心存疑慮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