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兒子同班同學的媽媽有事兒,拜託我把她的孩子接到我家,和麒麒一起寫作業。
昨晚的作業共有三種類型,除了書寫之外,還有閱讀和背誦。一篇唐詩,白居易的《暮江吟》。背誦對於麒麒來說不是很大的問題,但是對於麒麒的同學可有不小的難度。看著孩子背的費勁,我也很難受,於是支起我因感冒頭痛不已的大腦袋,和孩子一起背起了這首膾炙人口的唐詩,從不會到背會,來回五個回合,用時不到15分鐘,搞定。
看過《最強大腦》的朋友會發現,節目裡有人記指紋,記二維碼,記條形碼,斑點狗,雞蛋,鑰匙。這些逆天的表演,實際上都是通過基礎的記憶法延伸出來的有趣的高級遊戲。是的,這些項目是他們創意的遊戲而已。對於掌握記憶法的人來說,這些遊戲很簡單,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經常訓練,所以玩起來更溜。
下面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記憶遊戲吧。請嘗試用你自己的方式記下下面的內容:
鋼筆 足球 絲巾 孫悟空 玫瑰 飛機 火爐 神奇 草莓 鋼管舞 世界盃 滅火器 存摺 騎車 醫院 石獅子
當你讀完這些內容,請立即閉上眼睛回憶,你記住了幾個?
如果你覺得沒記住幾個,對自己的記憶力不太滿意,那麼就請你現在跟著我,我們嘗試一下,看看能記住幾個詞語呢?
我的鋼筆豎起來,在上面有一個高速旋轉的足球,足球轉的太快了,都裂開了,從足球裡飛出一條絲巾,絲巾上繡著一個孫悟空手裡拿著玫瑰花,飛啊,飛啊,遇到了一架飛機,飛機居然是用火爐作為動力飛行的,神奇不神奇?火爐上烤著草莓,草莓圍著火爐一跳一跳的像在跳鋼管舞,又像踢世界盃的運動員。不行不行,火太旺了,快找滅火器,呀,飛機墜毀了。看著墜毀的飛機,我趕緊拿著存摺,騎車去醫院,去救人啊,醫院門口有一個很大的石獅子。
現在,再請大家閉上眼睛,回憶剛剛的畫面,所有的詞語你都記住了嗎?
2014年3月Nature有一篇文章,分析稱小鼠大腦的13個神經元的結構,用了高達1TB的數據。而一個重約1.4千克的成年人大腦有大約1000億個神經元。這1000億個神經元即使只用十分之一,也有高達100億個神經元在使用。而小白鼠的13個神經元系統就擁有1TB的數據,那麼這樣推算,人類大腦存儲容量相當於7.6億TB的數據。即使用高達8TB硬碟來存儲這些數據,也需要9500萬塊硬碟。如果將這些硬碟(41mm)摞起來,大約相當3895000米,相當於4703座世界最高的杜拜塔(828.14米)的高度。
哇,這麼厲害,可是我還是記不住啊?
是的,記不住。記不住,不是因為我們的腦子不夠用,而是因為你記憶的方法使用的不對。
對於記憶,我們最常用的方法是死記硬背,它只需要簡單地讀就可以,不僅快,而且很直接,不需要任何繁瑣的步驟,這是它的優點,也是大部分人選擇它的原因之一,因為大多數的人都追求方便、簡單,惰性是人的本性之一。另外,可能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我們也從來沒有學習過其他科學的、符合大腦習慣的記憶方法。
死記硬背雖然簡單、易行、不繁瑣,但是它卻擁有一個對於記憶來說最致命的點:雖然記得快,同時忘得也非常快!相信,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考試經歷:當你躊躇滿志地走進考場,認為前些日子辛勤地溫習終於可以回報自己的時候,卻發現那些背過的材料卻如同天上的繁星,看得見卻遙不可及,清晰地記得自己背過,但就是想不起來具體內容,最後只能在悽涼的BGM中黯然神傷。
事實上,記憶的重點一直都不在於是否記得快,而在於是否記得牢,是否能將記憶中的知識和內容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所以,任何記憶都具備了兩種能力,即記憶的儲存能力與記憶的提取能力。所以,有關記憶的方法就轉化成了:第一,怎麼記?(圖像記憶法理論)?;第二,怎麼提取?(記憶失用理論);第三,怎麼複習?(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
第一,怎麼記?(圖像記憶法理論)
圖像記憶的核心在於聯想出奇特的的畫面,儘可能地使之新穎獨特、荒誕離奇、鮮明生動、超脫現實、違背邏輯,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多數人在初次接觸到圖像記憶的時候,第一個感覺就是把記憶搞複雜了,還不如死記硬背來得簡單直接,所以不太願意去嘗試這種新的方法,也就更不會下定決心來養成一種新的記憶習慣。
從記憶的速度上來說,死記硬背是最快的,它的記憶速度可以比圖像記憶的記憶速度快上好幾倍,因為它最簡單。然而,從結果上來看,死記硬背和圖像記憶是完全不一樣:死記硬背讀完一遍,什麼也沒有記住,因為它忘得實在是太快了,讀到後面的時候前面就忘光了,即使好不容易背下來了,過不了半小時就會開始忘記,到了第二天就忘掉一大半;而圖像記憶讀完一遍,就基本上能夠牢牢地記住,甚至幾天都不會忘記。
所以,我們之所以提倡使用圖像記憶,就是因為圖像記憶擁有過目不忘的記憶效果,它最大的優點就是忘得非常慢。就憑著這一點,圖像記憶就能大大提高我們的記憶效率、學習效率,讓我們大大節約複習、重複的時間。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在運用圖像記憶的時候,要懂得如何把自己的記憶過程放慢,要學會用一種比死記硬背慢一些的速度來進行記憶。如果這個記憶過程慢不下來,那麼,圖像記憶的真正威力就難以真正發揮出來。
第一步:轉化
所謂轉化,就是把我們所看到的文字、數字、英文單詞等材料,統統轉化為形象具體的圖像來進行記憶。
比方說,昨晚要背的那首《暮江吟》。當孩子僅僅看到「暮江吟」這三個字的時候,他們所看到的僅僅是文字,沒有任何圖像,假如我們告訴孩子,發揮一下你的想像力,在腦海中想像「暮」是傍晚,「江」是長江,「吟」是吟詩、唱歌,那麼在孩子的腦海中就會出現一個生動具體的人,在傍晚的江邊吟詩。
「一道殘陽鋪水中」,想想那個畫面,為什麼是殘陽?因為太陽已經落下去一半了,陽光灑在水面上;「半江瑟瑟半江紅」,江面太寬了,一半是陽光沒有灑到的地方,是青色的,一半是陽光灑到的地方,是紅色的。
這就能夠充分發揮出孩子們的圖像記憶力了。否則,沒有圖像的話,古文離孩子那麼遙遠,孩子死記硬背起來自然費勁。
第二步:聯結
聯結的意思就是把原本相互獨立的各個圖像,運用想像讓它們互動、聯結在一起。
關於圖像之聯結,堪稱是記憶持久的關鍵,必須要靠無限的創意,以下為聯結的五個要領供參考 :
(一)越是誇張,違反常理,越會記得清楚;
(二)動態的情節比靜態的情節記得更清楚;
(三)越刺激的情節,記得越清楚;
(四)個人越覺得有趣的情節,記得越清楚;
(五)能融入個人的感情,情緒進去的會記得更清楚。
再拿《暮江吟》來舉例子,後兩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很多家長不會了,「可憐九月初三夜」這句怎麼進行圖像轉化啊?這句不形象啊。是的,但我們可以考慮去把圖像進行聯結。
昨晚是我這樣教麒麒的同學背詩的,問麒麒的同學小朋友,「為什麼月亮像弓一樣啊?」麒麒搶著回答,「因為是九月初三啊,初一、初二、初三的月亮是月牙兒。」小同學說,「對。」這樣,其實我們就把上一句的「九月初三」和下一句的「月似弓」進行了一個記憶的聯結。
接著,我用很誇張的動作和孩子一起背詩,背到「可憐九月初三夜」的時候,我就表現出很可愛的樣子,指指天上,孩子就會哈哈大笑,很順利的背下這一句。緊接著,我會用很誇張的動作表現出露珠和弓,孩子依然樂不可支,順利的背完了整首詩。三遍之後,沒有錯誤,這首詩自然就背會了。
再舉個例子,前一段時間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圖像記憶法,遇到了一個單詞「sharpener——卷筆刀」,有個孩子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圖像記憶的方案,讓我們一下就記住了這個單詞。
本圖片版權屬於麒麟爸爸,禁止任何單位與個人未經授權隨意盜用。
一個叫「R」的殺手(sha),用一隻鋼筆(pen),謀害了一個叫「ER」的人,有筆又有刀,我們就不難聯想到「卷筆刀」。
第三步:定樁
定樁的意思就是通過定樁法來記憶比較複雜的材料。這需要我們在記憶對象之外,再引入一些記憶工具來幫助記憶,這些記憶工具就叫做樁子。
常用的樁子類型包括:數字樁、地點樁、身體樁、人物樁、字母樁、語句樁等等。
第四步:整理
整理就是把原本雜亂無章的圖像按照一定的順序或一定的邏輯整理成為一連串比較好記憶的畫面。圖像整理的目的就是要把轉化出來的圖像用更好的順序或邏輯來記住它們。
除了這些基本的步驟之外,運用圖像記憶法還需要注意一些小的細節:
1.靜態的事物動態化
動態的事物要比靜態的事物吸引人。比如前面例子中的「鋼筆和足球」,靜態的鋼筆和足球不如一個足球在鋼筆上旋轉的印象更讓人深刻。僅僅是「絲巾」,也沒有「絲巾飛出來」讓人印象深刻。
2.誇張的聯想
聯想要誇張,即將事物誇大或縮小、增加或減少。比如,記「小鳥與大樓」,可以想像:小鳥撞倒大樓、小鳥託著大樓飛;記「牙籤、電筒、閃電」,可想像牙籤變成電池那麼粗,放到電筒裡,一按開頭,電筒射出閃電。
3.荒誕離奇
使記憶的內容違背邏輯,超脫現實,這樣容易形成強烈刺激。
比如,記「孫悟空和玫瑰花」,想像孫悟空拿著金箍棒可能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但如果孫悟空拿著玫瑰花呢?是不是一下子就記住了?
1913年,英國心理學家菲利普·巴拉德(Philip Boswood Ballard)發現,兒童在背誦詩歌的時候,出現了和遺忘曲線相反的現象。巴拉德由此提出「回想」的概念,一個人回想能力的強弱取決於學習時所用的材料。沒有意義的素材(如隨機選擇的音節、單詞、短句)容易遺忘,有意義的素材(如圖片、照片、繪畫、詩歌等)容易回想。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家羅伯特·比約克(Robert Bjork)和妻子伊莉莎白·比約克(Elizabeth Bjork)綜合前人的理論,提出「記憶失用理論」。該理論認為:記憶的儲存能力和提取能力是不對稱的。
記憶的儲存能力只會越來越強,永遠不會減弱。每一件我們刻意交代給記憶的東西都會被儲存起來,而且是永久儲存。——刻意記憶帶來永久儲存。 遺忘主動過濾信息,有助於刻意記憶。遺忘是大自然中最精緻的「垃圾信息過濾」功能,幫助人腦專注於某一件事。
與儲存能力相比,能夠提取出來的記憶容量很小。遺忘就是一時間無法提取出原有的記憶。之所以會遺忘,是因為我們自身的提取能力低下。如果我們在提取某項記憶的時候越是大費力氣,那麼在得到之後,該項記憶的提取能力以及儲存能力就飆升得越高,也就是學得越紮實。——必要難度(desirable difficulty)帶來高效提取。
那麼,因為文章篇幅的原因,我們會在下次的主題:三大記憶理論,聊聊孩子記不住、背不會的那些事兒(下),繼續跟大家分享記憶怎麼提取?(記憶失用理論);怎麼複習?讓記憶的時間更持久(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謝謝大家!我是麒麟爸爸,曾經在一線教書十餘年,現在側重於精研未成年孩子心理因素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係。如果你的孩子正面臨學習上的困境,如果你無法理解孩子的拖延、無法自律、以及各種學習上出現的問題或者困惑,請關注我,並私信「學習困擾」,你可以獲得價值500元/小時的一次1對1的諮詢服務(不限時),我願意傾聽你的故事,幫助你梳理一下教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