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名為《追風箏的人》的書中,講述了哈桑對阿米爾付出自己全部的愛,無條件、無止境、不求回報的故事。其中有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深深震撼著讀者的心靈。在龍灣區狀元街道石坦村,也有這樣一位默默付出、無私奉獻的村民,4年多來她義務清掃公園遊步道,「為遊步道,千千萬萬遍」,清掃長度可繞行半個地球,同樣感動著身邊無數的人。
4年義務清掃 每天掃5小時
石坦村的石坦山公園,依山而建,風景秀美,是大羅山登山步道的出入口之一,吸引著眾多的登山愛好者和鍛鍊健身的市民。因為是山地公園,沿著登山遊步道的兩旁種滿了樹木,換季的時候遊步道上常常落滿葉子,加上個別遊客登山時遺落的垃圾,遊步道上常會顯得髒亂。
2010年12月的一天,一位老人在滿是落葉的遊步道上登山時不小心崴了腳,這一幕剛好被居住在山路邊上的周竹妹看到了。「老年人上山鍛鍊,要摔倒了,就麻煩了。」第二天,57歲的周竹妹就拿起掃帚,開始清掃登山遊步道,而她自己也沒想到的是,這一掃就是4年多。
每天凌晨五時,當大多數人還在夢鄉的時候,周竹妹就已經帶著掃帚出現在石坦山公園。從山腳到山頂,登山路程超過6公裡,加上路邊的分岔小道,總裡程約為10公裡。
周竹妹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掃上去,掃完全程大約需要5個多小時。因為一大早出門,來不及吃早飯,或者有時候會掃得多一點耽誤時間,因此周竹妹常常會帶一些麵包、餅乾等乾糧上山,肚子餓時就吃幾塊填填肚子。
「剛開始我以為她去鍛鍊,每天天沒亮、飯沒吃就出去了。」周竹妹的老伴翁成昌說,老伴經常5個小時還沒回,後來才知道去後山掃地了。
在周竹妹的帶領下,翁老伯也加入了清掃山路。村裡上山有三條直通山頂的道路,夫妻倆分工掃不同的路線。而每到周末,他們9歲的孫子和14歲的孫女也經常主動請纓,一起上山幫他們清理垃圾。
每月報廢一兩把掃帚 清掃裡程繞行半個地球
每到天氣突然轉冷的時候,山上的落葉會增多,或者遇到鍛鍊的人提早上山時,周竹妹為了趕在遊客上山前把落葉清掃乾淨,經常得清晨三四點鐘就上山開始清掃。有時候遇到雨天,雨水會把山上的泥巴衝到道路上,周竹妹就冒雨帶上鋤頭把泥巴鏟走。
在人多垃圾多的時候,周竹妹掃起來的樹葉和垃圾要裝滿兩隻蛇皮袋,一擔都有六七十斤,周竹妹總是將它們挑在肩上帶下山。
每年,周竹妹都要掃壞十幾把掃帚,平均每月「報廢」一兩把。而她的善行也像春雨一樣潛移默化地滋潤著周圍的人。一位每天鍛鍊的中年男子看到她義務清掃,特地買了幾把掃帚帶給她;一位老師得知她每月都要「報廢」一兩把掃帚後,就專門聯繫街道為她提供打掃工具……
據不完全統計,這4年多來,周竹妹風雨無阻,每天上山清掃,按照一天10公裡的路程來算,累計路程已超過15000公裡,加上翁老伯的一半路程,夫婦倆整整掃了2萬多公裡,相當於繞行半個地球。
寒來暑往,雖然垃圾每天都有,但在周竹妹看來,遊步道環境總體在好轉,這讓她很是欣慰。因為她的帶動,身邊不少人紛紛加入了維護遊步道清潔的隊伍中來,附近學校專門對她的事跡進行宣傳,學生上山燒烤少了;上山的遊客亂扔垃圾的行為也越來越少,不少人養成了上山自己帶垃圾袋的習慣,順手帶走自己丟棄的垃圾,甚至有些人還會幫她一起掃幾下。
一把掃帚、一雙黑手套和一副白袖套……4年多下來,周竹妹在遊客們眼裡,已經成了石坦山公園裡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記者 肖建永 通訊員 陳智慧/文
歡迎關注「溫州學習」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