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中國佛教徒從國內最年輕的現代都市深圳弘法寺出發,旅行的目的地就是佛陀留下的三大千年聖跡。在藍毗尼,凝望七步生蓮。在菩提迦耶,守候正等正覺。在鹿野苑,聆聽四聖諦的真理。靜觀,遙想,在朝聖之路上,每一步都有奇妙相遇。
人們常常用龍象之爭,來形容中印兩國,在崛起之路上的力量比拼。儘管它更多的是一個由西方媒體製造出來的概念。然而,人們似乎有很多的理由,將兩國相提並論。比如說:兩個國家都是歷史悠久,都具有龐大的人口數量,較大的貧富差距。
當然,也包括驚人的發展速度。不過,比鄰而居的這兩個國家,似乎又有點不一樣。中國人普遍承認自己所在的社會,信仰缺失,並對經濟高速發展可能導致的行為失範和社會失控,感到憂慮。而印度人,他們更擔心深入骨髓的宗教信仰,可能會抑制發展欲望,降低社會的效率。
有人說:印度是一個特別具有靈性傾向的國家,而這所謂的靈性與世俗價值觀是完全相牴觸。所以,去過印度旅行的人,較少會體會到經濟發展而帶來的震撼,更多的是陷入一種深沉靈魂的感動。
恆河,作為印度人民心中的母親河,它在宗教領域的定義,簡直超越世界上其它任何一條河流。當然,對於一些外國旅行者而言,它的骯髒與混亂,甚至讓人無法忍受。但在印度教眾信徒心目中,它更是代表了至高無上的神聖和包容。
恆河起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朝著東南方向緩緩流過印度北部平原,卻在瓦拉納西突然轉彎,向東北奔去。印度教信徒認為這裡是,印度教的溼婆大神所建造的,而溼婆神經常在恆河的上遊巡遊。如果人死之後並火化,直接可以進入天堂。
在印度,80%以上的人信奉印度教,他們不畏艱險來到此地,沐浴浄身,洗去身上的罪孽或者通過這個離天堂最近的地方,找到身心的最終歸屬。在這裡,沐浴場和火葬場和諧共處,形成極具衝擊力的畫面。伴隨著豐富的色彩和特殊的氣味,讓人無限接近生命的真相。
據說,很多旅行者都是在這裡,被徹底徵服的,而散發著古老韻味和神聖氣質的瓦拉納西,在千年流轉中,也早已成為各宗教信徒心中的聖地。恆河,當年釋迦佛也十分重視,在《佛經》中也常常被他引用。比如說:涅槃的涅字,漢語中是指渡河到彼岸之意。
在釋迦佛時代,摩揭陀國是古印度各王國中最強大之一,相傳,當時的國王頻婆娑羅王,就皈依了佛祖。並在他的國度王舍城中建立精舍,供佛教僧團修行居住。這也是佛教史上第一座大道場,竹林精舍。
印度的夏天,雨季長達三個月。佛祖規定每年的四月中旬到七月中旬,出家僧人不得外出,聚居在一起精進修行,被稱為結夏安居。起初,他們只能聚集在木屋、樹下或山窟等地。獲得竹林精舍以後,佛祖和他的僧團在結夏安居期間,終於有了可靠的居所。
據說,佛祖在竹林精舍說法期間,吸引了不少人成為他的弟子,發心供養的人也越來越多。有一天,王舍城的一位長者在家中置辦佳餚,迎請佛祖前往受供。他的朋友須達長者這一天,從北邊的舍衛國來拜訪他,並一同聽了佛祖的教法,非常感動,還虔誠地皈依。
後來,須達長者祈請佛祖前往舍衛國說法,並發願建造精舍供僧團居住。他看中了舍衛城南郊的一處園林,可那是王子的私家花園,王子當然不願意讓出,但又不忍心直接拒絕。於是他提出,如果須達長者能用黃金鋪滿整座園林,他就把園子讓出來。
須達長者變賣家中所有的財產,還是不能在院中鋪滿黃金。好在後來,王子被他的誠意所打動,主動讓出了花園。人們就在這個來之不易的園林中,建起了佛教歷史上著名的祇園精舍。
如今的祇園精舍,吸引著很多遠道而來的朝聖者。但是這裡,除了鬰鬰(yù)參天的菩提樹,大多數建築物已經衰敗不堪,就連佛陀曾經居住過的香室,也只剩下一座階梯狀的圓錐形小塔。而信徒們,時常以金箔或者鮮花供養,藉此表達追思。
誰能想像,2000多年前的祇園精舍和竹林精舍南北呼應,是名震一時的佛教中心。當年,釋迦佛在此地宣誦許多我們熟悉的佛教經典。比如說:經部的《阿含經》,還有禪宗的《金剛經》,淨土宗的《阿彌陀經》。因此,釋迦佛在這個地方住了24年。
因古印度實施嚴苛的種姓等級,具體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佛祖卻將他的教義,向希望了解並推行的眾生,全部公開。他在祇園精舍以平等博愛的慈悲心,度化眾生,弟子也越來越多,就連愚笨的周利槃特,也能靠一把掃帚開悟。
2500年前,在一個印度王國的國都舍衛城,住著一對兄弟,哥哥摩訶槃特能力很強,年紀輕輕就很有學問。而弟弟周利槃特,頭腦不是很靈光,且記憶力又特別差,無論做什麼都做不好。因此,常常成為人們的笑柄。
有一天,聽說佛祖來到舍衛城附近的祇園精舍,兄弟兩人也想皈依成為佛祖的弟子。不過,有人勸佛祖不要收周利槃特為弟子,但是佛祖回答說:我的教理永遠都是一視同仁,對所有人敞開大門。
於是,佛祖親自教導周利槃特,讓他一邊念「掃塵除垢」,一邊打掃祇園精舍。就這樣,周利槃特每天不停地打掃精舍,弄得滿身灰塵。終於有一天,他看著變得又髒又禿的掃帚,忽然領悟到掃帚很髒,而自己的心更髒。佛祖讓他掃塵除垢,是要他掃清心中塵垢,讓憤怒、欲望和不滿,全部清除。
我不斷地揮著掃帚來掃,可是再怎麼掃,塵還是掃不完,一直飛揚上來,我內心的塵與垢也一樣一直飛揚上來。但是,即使塵垢掃不完還是要掃,就是因為掃不完才要掃。——周利槃特
悟道不一定要學習很多東西,即使只是一句話,如果能正確了解它的深意,一樣可以步上正道。而正是因為遇上了周利槃特,我才有機會有別於常人的方法教導他真理。——釋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