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面對壓力,我們作為父母該談些什麼?

2020-09-15 帶娃芝士

曾經無憂無慮的孩子們開始有了思想,第一次感到壓力,這是成長的標誌。伴隨著焦慮、恐懼,有的孩子循序漸進,渴望嘗試,也可能有的孩子正在經歷著痛苦甚至放棄。

我們每個人都伴隨著壓力,在兒童的人生旅途中,他們必須學習如何應對壓力。壓力可以成為一種資源,或者它也可以摧毀一切。學會了解它、感受它,應對它和「管理」它,是父母與孩子一起學習的家庭作業。

1.「我很緊張,這正常嗎?」

面對壓力,孩子們可能會害怕。壓力是一座擺在您面前的山峰。我該怎麼辦?為什麼我會感到煩躁,無法冷靜,無法參與?只有我?其他人也會這樣做嗎?我正常嗎?

如果孩子有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告訴他:

1)壓力是生活的一部分,感到壓力是正常的,不要迴避;

2)適度的壓力是有益的,我們甚至需要一定的壓力來幫助我們挖掘潛力並做得更好。適度的壓力有利於更好的適應環境,適度的壓力也是適度的動力,我們也可以將其視為良性壓力,恰好的壓力。

3)壓力過大會阻礙思維並影響心理功能。完全沒有壓力不是一件好事。我們可能沒有動力也沒有進步。適度的壓力最適合個人成長。繪製倒U形,那就是壓力與成績之間的關係。

就像我們要吹氣球一樣。如果沒有力氣,或者力氣不足,氣球將不會吹得太大。但是,如果用力太大,氣球會爆炸。最理想的狀態是觀察氣球膨脹並使用適度的力。

2.孩子的壓力如何產生?

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我們自己,了解我們自己壓力的成因都會幫助我們和我們的孩子最大程度地克服壓力,這個反思過程也是應對壓力的最佳方法。

1)當任務的挑戰遠遠超出自己的能力時,就會產生壓力。我們不能指望小學生容易參加馬拉松比賽。給父母的教訓是,與子女一起設定目標時,tip著腳摘蘋果會激發他們的士氣並增強自信心。如果他們跳起來時無法到達蘋果,他們可能會否認自己,並在沮喪後完全放棄。

2)當有觀眾或想像中的觀眾時,可能會對一些孩子造成壓力。如果過多地關注外部評估,過於關注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則會消耗本應集中於自己的注意力,從而影響正常表現。父母引導孩子向內看,不要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並且長時間堅持下去將有助於他們減少自我消費。

3)困難不僅會產生壓力,過分渴望做事也會給孩子帶來壓力。過度追求完美,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直接的影響是行動的延遲。如果您發現孩子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則可以鼓勵他先完成然後再完善。行動是治癒的方法。

3.壓力大時,孩子的行為會怎樣?

逆流而上的孩子,他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又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壓力。他們頑強並且具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並且很可能會帶來身心的蛻變。但這是基於均衡適度的壓力。均衡意味著您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過大壓力,但不會一直陷入困境。一般來說,壓力是靈活的,可控制的和適度的。

有些孩子在壓力下會非常緊地壓自己。他們有克服壓力的野心,但是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較弱,他們往往不善於尋找外部資源。例如,在父母的幫助下,很容易自我封閉。父母應該善於觀察。如果您的孩子屬於這種類型,您不能將他們的努力歸咎於徒勞無益,但您必須與孩子們取得聯繫,以便他們在需要時可以幫助他。

逃避壓力會使許多父母感到沮喪,焦慮和遺憾。清楚地思考,清楚我們的孩子逃避的原因是向他提供幫助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幾乎沒有人喜歡壓力,但是每個人的心理動機都不一樣。可能會被誤解的是,逃避並不意味著孩子們不想做得好。容易被忽視的原因恰恰是由於害怕做得不好,他們會因拖延、罷工、不做作業以及沉浸在手機中而隱藏自己。當您無情地看著他們時,也許他們承受的壓力過大。當他們生氣,易怒甚至是暴力時,他們正在使用這種溝通方式告訴父母他們需要幫助。

4.幫助孩子學習並與壓力相處

父母能做什麼?

1)您是優秀的榜樣嗎?

孩子們需要學習如何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他們學習的對象,首先是他們的父母。他們將觀察父母如何應對壓力,並且很有可能複製並內化這種模型。因此,對孩子最好的幫助是父母在壓力管理方面做得很好,並為孩子提供榜樣。

2)陪伴的力量

當孩子承受壓力時,任何正確的道理通常都不起作用,只會增加孩子的煩躁感。語言並不總是始終有效,對他們而言,保持沉默可能更為重要。我們還可以使用一些非語言支持,例如擁抱和輕拍肩膀,足以使他們感到鎮定。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內在的平和來傳遞孩子們內在的穩定支持。

3.)正確的幹預時間

當孩子有壓力時,他們需要幫助。如果我們幹預得太早,我們將剝奪兒童發展彈性的機會。幹預太晚,孩子有承受壓力超負荷的危險。這就要求父母明智而靈活地觀察和理解自己的孩子。我們不一定會始終遵循最正確的節奏,但沒關係,只要我們確保一定水平的穩定支持即可。

4)不要讓您的主觀壓力成為孩子的負擔

壓力是主觀的。對我們來說的壓力,對孩子來說可能不是,孩子是他自己的主角。父母應該做的是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不要讓自己的問題成為孩子的負擔。

相關焦點

  • 青春期父母必修:當我們談論孩子的壓力,我們該談些什麼?
    曾經無憂無慮的孩子,開始有了心思,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做壓力。這是成長的標誌,是生命的張力,伴隨著忐忑,恐懼,亦步亦趨,躍躍欲試,也可能伴著痛苦,掙扎,甚至是放棄 。我們每個人,都和壓力相伴相生。在孩子的人生旅途中,更要學會如何和壓力相處。
  • 當我們討論孩子的壓力,我們談些什麼?
    ,開始有了心思,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做壓力。我們每個人,都和壓力相伴相生。在孩子的人生旅途中,更要學會如何和壓力相處。壓力可以變成資源,也可以摧毀一切。學習認識它,了解它,感受它,處理它,「經營」它,是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學習的功課。
  • 臨近中高考,為人父母的我們,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他們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地,慢慢地走向人生中最重要的中考,高考,然後邁向人生輝煌……作為家長,您肯定會說:「考試、學習,是學校是老師操心的問題,我們能為孩子做什麼,只是空擔心罷了。」其實不然,作為孩子的強大後盾和守護者,在這可以影響孩子人生的兩次考試來臨時,為人父母的我們,更應該為了孩子的努力而不懈努力,幫助孩子掃清面前的一切障礙和問題,讓孩子們能心無旁騖,滿懷信心地迎接考試。
  • 我們該讓孩子學些什麼?
    將視頻中想讓孩子什麼都學會、學好的母親和在子女教育上相當佛系的巴菲特進行對比,你下意識地就會問,究竟我們該讓孩子學些什麼呢?其實上面兩段話已經告訴我們,我們該讓孩子學些什麼了。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學技術,而不學藝術。而且學技術,應該採用成體系的方式來學技術,而不是零碎的方式來學技術,力爭讓學到的東西成體系,而且可以在學到的東西不斷添加,不斷更新,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 面對兒童性侵,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類似的事件層出不窮,這讓父母都難免擔憂孩子的安全!如何避免這類事件發生?我覺得作為父母,首先需要給孩子提前做好針對性的教育。在外人對自身造成侵害或者不正當行為的時候,及時機制,勇敢說不,並通過會告訴父母的方式威逼對方就此罷手。
  • 窮父母,面對孩子什麼是你深感無力
    「當孩子問,我們是不是很窮,你會怎麼回答」,說實話,當時我愣了愣,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一個「窮」字制約了你的一切,記得奇葩說有一個辯題是「家裡窮,還要不要孩子?」一群物質生活富足的人,在那裡大談特談生孩子跟錢有什麼關係。太他麼有關係,也許有人會說「窮」為什麼還要選擇婚姻選擇生孩子,難道「窮」就沒有選擇幸福和家庭的權利嗎?
  • 發現孩子吸菸,作為父母的我們能做什麼?該怎麼做?
    我們都知道,進入青春期孩子呢,受同伴影響比較大。如果孩子身邊有這樣的好朋友,朋友吸菸,那是很容易去吸菸,尤其是很多人把吸菸變成了一種社交的方式。我們說,孩子用青春以後對交友的需求是越來越大,但是人際壓力,人際相處壓力也變得更大。對吧,小圈子小團體,你不是那麼容易進入一個圈子的,那很多孩子為了進入一個圈子。為了去達到社交的目的,他只能去做,這個圈子裡面大家共同的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共同的事情。
  • 女孩第一次來月經該是多大?作為父母怎麼做,才能從容面對!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次來月經,究竟應該多大才是正常的?早了或者晚了可能都不是太好。女性第一次來月經的年齡究竟是多大,才是最正常的年齡?一般來說,女性來月經的時候,最佳的年齡就是在12歲到15歲之間。基本上,由於受到了經濟,包括壓力等因素的幹擾。
  • 哭鬧是孩子的本能,面對不按意願就嗷嗷叫孩子,父母該如何應對?
    ,那種失去威嚴的底線被挑戰常常讓很多家長焦慮不止,在很多家長來看,教育孩子就該有威嚴、只有讓TA害怕才能乖乖聽話,面對那些不按意願行事就嗷嗷直叫的孩子,更應該讓他們知道什麼是規矩、什麼是底線。、包括動不動就離家出走的任意一項,都夠我們這些成年人去慢慢煎熬忍受了,就拿孩子大街上無理要求被拒絕時各種讓家長「尷尬」的表演,有多少能頂著輿論的壓力去把孩子狠狠地揍一頓?
  • 當孩子說「媽媽,我的壓力好大」時,我們該如何緩解孩子的壓力
    可畢竟是孩子,有時候調皮搗蛋起來,也少不了她一頓揍。「媽媽,我壓力好大呀!」今天,小雨正在上班,兒子給她打電話突然來了這麼一句,她撲哧一聲笑了出來,說「你小小年紀,知道什麼是壓力啊!」大人覺得好笑,可能是因為孩子稚嫩的口吻配上這樣老成的話語,有點不協調吧!
  • 面對孩子的情緒,作為父母的你怎麼做?
    面對孩子的情緒時,你是立刻消除,否定孩子情緒或者是打壓孩子的情緒呢?還是能理解接納孩子的感受呢?面對孩子鬧情緒時,我們有些家長常常會跟著焦慮不安,有時會因為這種不安讓人再心生挫敗感而覺得孩子難以管教,放棄管教權;有些家長則以一些誘惑,如給孩子買東西或者帶孩子去玩這種承諾,讓孩子能立馬轉移注意力,讓他的情緒立刻消除,父母心情就會舒適;還有一些父母,覺得孩子的苦惱傷心難受憤怒都是沒必要的,通過否定孩子的情緒(這有什麼好哭的,怕什麼沒必要怕…)來讓孩子覺得有情緒是不應該的是不對的。
  • 面對「毒地墊」我們該做些什麼?
    原文標題:兒童地墊幾乎「全軍覆沒」 面對「毒地墊」我們該做些什麼江蘇省質監局近日發布的2015兒童安全地墊產品風險監測質量分析報告讓許多家長倒吸了一口涼氣——報告顯示,抽檢的53款EVA材質地墊中除7款外均檢出有毒化學物質甲醯胺,檢出值從每千克幾毫克到每千克1800多毫克不等。
  • 孩子快上幼兒園了,父母和孩子該做些什麼?
    其實對於即將入園的孩子父母,準備工作在孩子入園的前一段時間就該及早進行,具體包括: 1、心理準備 孩子入園前夕,父母就應該有意的和孩子多談論一些有關幼兒園的話題,有條件的可以帶孩子到幼兒園去遊玩,讓孩子感知到幼兒園就是他們學本領的地方,幼兒園裡有很多家裡沒有的玩具、圖書,還能結交很多的朋友,大家在一塊兒做遊戲、唱歌、畫畫、聽故事特別開心,並且讓孩子意識到到了一定的年齡必須上幼兒園
  • 孩子面對別人嘲笑,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協調孩子內心世界?
    但是,跟父母講起這件事時,還是留下委屈眼淚。其實,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因為某些原因,受到外界的嘲笑與排擠!有些孩子可以堅強挺過來了,而有些孩子或許就因此徹底「黑化」了。其實此時家長的態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這樣事情,幫助孩子成長呢?
  •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我們能做些什麼
    孩子到了青春期了,大多數家長可能會面對孩子由於逆反而引發的親子關係矛盾。那麼家長們怎麼做才能夠和一起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呢?首先,讓我們連了解一下什麼是逆反心理。當你聽到孩子的反對意見時,一定要鎮定並表現出聽得津津有味的模樣,儘管這確實不怎麼容易。大多數情況下,父母經常會迫不及待地予以辯駁,並舉出事實去「糾正」。家長們一定要控制住這股衝動,仔細想想為什麼孩子會反對。如果你對孩子說:「等一下,讓我再想一想。你要求我改變,做我從來沒做過的事,我不能這麼爽快答應你。」這也就給雙方留出了思考的時間。
  • 該怎麼面對一個孩子的離去
    於是,我開始發揮我作為一位臨床醫生的優勢,一個病人一個病人地去獲得經驗,去幫助他們。我還記得我第一次和患者家長溝通的情景。那是一個已經下班的傍晚,病房裡仍然非常嘈雜。我們倆一人搬了一個小板凳,走到走廊的盡頭。我們互相對望著,誰也說不出話來。我居然不知道該怎麼去跟他溝通,也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幫助他們。
  • 孩子不想上學了,是堅決不上那種,作為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不想上學了,是堅決不上那種,作為父母該怎麼辦?這個問題我分為3點來回答。1:首先我想說,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能因為這件事,打罵孩子,這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更不想去學校。所以說,必須要對症下藥,自己花一些功夫去了解一下孩子之所以不想去學校,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導致的,可以向老師或者同學了解一下,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實際情況或者是遇到了些什麼事情,這樣就可以和老師,一起配合起來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
  • 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我們該怎麼辦
    青春期的孩子是最叛逆的。很多家長在孩子步入青春期後,感覺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原來愛說愛笑愛鬧的孩子突然安靜了下來,不想和父母多說話,甚至都不願意和父母單獨待在一起。孩子不和父母溝通交流的一個最明顯和直接的原因,就是感覺和父母沒有什麼共同的話題可聊,加上孩子認為父母理解不了自己的想法,進而寧願把所有的心事都壓在心裡,也不想對父母提起。
  • 淺談中學生如何面對壓力家長和老師該如何引導
    ,如果長時間的得不到有效的疏導就會引發各種心理疾病,給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同時也給家長帶來擔心和焦慮,那麼是什麼因素造成的中學生的心理壓力呢?,必然引起緊張焦慮的情緒,還有一方面就是來自家長的壓力,孩子在家聽到最多的就是家長督促學習的聲音,而且有些家長還會說父母如何辛苦為了就是讓孩子好好學習,考上名校光宗耀祖,還有些家長失當的疼愛也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於是孩子的心理壓力又增加了幾分。
  • 作為父母,我們如何跟孩子交流
    這個話題在這幾天集中爆發,是因為我家孩子的初三開學月考和周考都考的很差。作為父母,我和先生跟孩子有幾次談話。談話的結果不知道,但有幾點感受很明顯。因此,想問問自己,也想問問一直苦於無法跟孩子交流的父母們。怎麼跟孩子交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