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讓孩子學些什麼?

2020-09-22 海博閱讀


《活法》、《原則》、《見識》、《窮查理寶典》和《洛克菲勒給兒子的38封信》被我稱為人生5書。從這篇文章開始,我就講講自己讀《見識》中的一些感受。

在《見識》這本書中,有兩段文字很有意思:

一是對巴菲特為什麼不將自己在投資上經驗傳授給孩子的分析。書中的文字是「巴菲特為什麼不將他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孩子,也不給孩子們鍛鍊的機會呢?因為巴菲特從來就不認為投資是個技術活,而認為那是一門藝術。技術可以通過學習不斷進步,而且它有可繼承性和可疊加性,也就是說,徒弟不僅能夠學到師傅全部的技術,並且還有可能做到最好。但是,藝術沒有這種特性。今天我們沒有人敢說鋼琴彈得比蕭邦或者李斯特更好,也沒有人認為自己的繪畫超越了米開朗基羅。」

二是選擇什麼樣的知識體系進行積累。書中的文字是「10000個小時的努力需要一個積累的效應,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限度地復用第一次努力的結果,而不是每一次都從頭開始。希臘科學體系與東方工匠式的知識體系有很大的差別。前者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任何發明發現都是可以疊加的,你給幾何學貢獻了一個新的定理,幾何學就擴大一圈。而後者不成體系,是零碎的知識點(甚至只是經驗點),每一次新的改進都是孤立的,因此很多後來就失傳了,以後的人又要從頭開始。我們知道今天幾乎任何一所三甲醫院的主治醫師,水平一定比50年前所謂知名西醫高很多。但是,今天沒有哪個中醫敢說自己比500年前的知名中醫水平高。這就是因為前者有積累效益,而後者沒有。很多人讀書也是狗熊掰棒子式的,做了一堆題,相互關係沒有搞清楚,學到的都是零散的知識點,換一道題就不會做了。」

我為什麼覺得這兩段話有意思,是因為前不久,我的一個朋友傳了一個視頻給我,視頻是一個人講她的同事在小孩教育上如何投入重金,讓孩子學這個,又學那個,最後還是沒能考入人大附中的故事。看這個視頻時,我剛好讀到了《見識》中的「巴菲特午餐:人生的智慧」,作者對巴菲特為什麼不將自己在投資上經驗傳授給孩子進行了分析。將視頻中想讓孩子什麼都學會、學好的母親和在子女教育上相當佛系的巴菲特進行對比,你下意識地就會問,究竟我們該讓孩子學些什麼呢?

其實上面兩段話已經告訴我們,我們該讓孩子學些什麼了。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學技術,而不學藝術。而且學技術,應該採用成體系的方式來學技術,而不是零碎的方式來學技術,力爭讓學到的東西成體系,而且可以在學到的東西不斷添加,不斷更新,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為什麼要學技術,而不是學藝術?因為技術是可以學習的,而藝術往往需要天賦,沒有天賦就沒有成就。技術只要你按照體系一步步去學習,投入時間與精力就一定可以取得成效。現代人與古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科技體系上的不同,絕非在藝術上的差異。對於藝術,一個現代的讀書人很難寫出李白的詩、蘇軾的詞和韓愈的文章。但是對於科技,一個現代人可以超越歷史上古人。核心就在於技術與科技是可以學習的,可以積累的,可以疊加的。所以在平常時間,我向兩個小傢伙強調:「在父母還可以提供學習環境的情況下,抓緊時間儘可能地多掌握人類已有的知識,尤其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電子、機械等等領域的知識,儘可能地成體系地掌握各個領域的知識,儘可能地按照各個領域的知識從整體上去認識與理解這個世界發生的事情。」

那麼藝術怎麼辦?藝術需要天賦。作為父母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發現子女的天賦,並根據這些天賦,培養子女的興趣,並以此形成愛好,甚至可以取得愛好上的成就,並最終這些愛好將陪伴他們的一生。藝術可以通過模仿,可以通過借鑑,可以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來觸發,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刻意練習,投入時間,不斷提高。但是以我對人類的觀察與對基因的理解,人在藝術上的天賦往往是單一的,我們很少能看見,一個人既具有音樂的天賦,又具有繪畫的天賦;我們很少看見,一個人既具有運動的天賦,又可以具有靜下來的天賦。這是因為在一個人給大腦所供給的能量物質是有限的,所以大腦內部也存在著「物競天擇」,一個功能區的強大往往意味著其他功能區的欠缺或弱化。所以我們不能期望自己的孩子無所不能,無所不會。在藝術這個領域,一門精通並通過刻意練習取得遠超他人的成績即可,如果孩子確實還有超出其他人的天賦,那就更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

總結起來,我們在安排孩子學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他們學的是技術,是科技,還是藝術。如果是技術或者科技,那就多多益善,而且儘可能成體系地去學。如果是藝術,那就要好好思考一下,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如果沒這方面的天賦,孩子學得累,父母投入時間與精力也累,吃力而不討好。如果有天賦,那父母就要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興趣,並爭取將這一天賦變成愛好。有天賦有興趣,往往會取得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

投資是門藝術,管理是門藝術,領導也是一門藝術,與人相處更是一門藝術。運動是門藝術,繪畫是門藝術,音樂是門藝術,影視是門藝術,文字也是一門藝術。

相關焦點

  • 疫情之後我們該教會孩子些什麼?
    生活還要繼續,經過這場疫情之後生活中我們應該教會孩子些什麼呢?怎麼說教孩子可以更好的理解並遵守呢?在這次疫情中被英雄保護的我們,相信很多爸爸媽媽也都有這樣的感受,他們一方面表示對英雄崇敬與感謝,同時盼望我們自己的孩子,也能擁有英雄般的愛與勇氣。那麼,如何才能更好的培養出心中有愛又勇敢的孩子呢?
  • 「杏仁核」是什麼?家有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我們更該做些什麼?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大腦皮質發育還不健全,在這種情況下,杏仁核佔據了主導,孩子就會像脫韁的小馬駒,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個執拗甚至偏執的倔孩子。知道了這個常識,我們真的不該把責任全歸咎於孩子,某種意義上說,孩子的情緒是「不受控」的,我們不該怪孩子,就像如果孩子生病了我們不能怪孩子是一樣的!
  • 六歲前孩子應該學些什麼
    六歲前,我們應該讓孩子學些什麼?閱讀、交流、表達能力。能夠獨立閱讀一些簡單的故事繪本,並養成固定、自覺的閱讀習慣;  能連貫、流暢地把書中、生活中的故事向他人表述。融入集體,基本禮節。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多鍛鍊身體,保持好個人衛生;能夠良好地跟周圍的人相處,學會相互分享、相互幫助;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備基本的安全常識。可以鍛鍊拿筆,但是不必開始寫字。6歲之前的兒童,手指發育不完全成熟,一些精細的動作還需要慢慢練習。讓孩子拿著筆,輕鬆地塗塗畫畫,做一些把虛線圖案描成實線的遊戲,都能很好地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也能培養孩子對「拿筆」的興趣。
  • 大學老師說 | 當我們的孩子悲觀失望時,我們該聊些什麼?
    你好,歡迎來到「星海微語」,同名微信公眾號持續更文,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當負面心態侵蝕我們的孩子時,我們該做些什麼」。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做《如果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了挫折,該怎麼辦?》那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或者父母,該如何來改變孩子在學習上的悲觀心態呢?這裡我想給大家介紹三個重要步驟。
  • 幼兒園三年,孩子都學些什麼?家長感覺啥都沒學就對了
    文|好孕姐前幾天,孩子開學,帶孩子報名時,跟幾個家長聊了起來。一位阿姨說:「我家孫女都上了一年小班了,連數數都不會,這幼兒園天天都教孩子什麼呢?」另一位媽媽也說:「我們是大班了,孩子才會寫簡單的幾個字,算數也不在行,感覺他天天上學啥都沒學。」那麼,幼兒園三年,孩子到底都學些什麼?家長如果感覺他什麼都沒學,那就對了。現在的幼兒園教學,跟我們做父母這一代人上幼兒園不一樣了。現在幼兒園的課程,主要是針對3-6歲孩子的年齡特點設置。
  • 4-6歲的孩子可以學些什麼?家長該不該給孩子報興趣班?
    對於該不該給孩子報興趣班家長該不該給孩子報興趣班,問題的答案不是「應該」或者「不應該」,而是因人而異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孩子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家庭條件都有所差異,不能夠一概而論。孩子是否想學、願意學是第一位的。孩子真正喜歡學,家長也陪伴孩子一起學,才是最理想的狀態。學習就像一場漫長的馬拉松,不是說起跑跑的快就能夠第一個跑到終點。
  • 我們可以從教師身上學到些什麼?
    我們常用蠟燭、粉筆、園丁這些字眼來形容那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嘔心瀝血的教育工作者。韓愈在《師說》中提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社會高度發展的今天,知識已經不再私有化,教師不單單是知識的傳遞者。那麼我們究竟能從教師身上學到些什麼呢?
  • 臨近中高考,為人父母的我們,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他們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地,慢慢地走向人生中最重要的中考,高考,然後邁向人生輝煌……作為家長,您肯定會說:「考試、學習,是學校是老師操心的問題,我們能為孩子做什麼,只是空擔心罷了。」其實不然,作為孩子的強大後盾和守護者,在這可以影響孩子人生的兩次考試來臨時,為人父母的我們,更應該為了孩子的努力而不懈努力,幫助孩子掃清面前的一切障礙和問題,讓孩子們能心無旁騖,滿懷信心地迎接考試。
  • 防止「霸凌」我們的家庭和學校該做些什麼?
    面對這一樁樁一件件令人痛心疾首的霸凌事件,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該做些什麼呢?沒有哪一個孩子生來就是霸凌者或被霸凌者,一些孩子之所以變成這樣,究其原因,都會在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找出一些值得總結和完善的地方。
  • 六歲的孩子可以學些什麼?有什麼合適的才藝選擇?
    六歲的孩子適合學些什麼呢?如果是女孩,我認為除了必修的文化課之外,還應該內外兼修,培養一些能提高自身氣質的愛好,最常見的就是兒童芭蕾。芭蕾舞可以鍛鍊孩子的平衡性及伸展性,通過長期練習,對孩子的骨骼生長十分有利,也使四肢更加均勻,從小練習,更能改善孩子的不良姿態,久而久之,氣質自然變得很好。
  • 孩子跳樓不能只讓學校和老師負責,我們家長該做些什麼?
    雖然可能會遇到些不開心的事,遇到一些不負責的老師,但總歸來說,回想起學校生活,我們大部人還是滿滿的幸福感。為什麼現在一說起來學校和老師,都充滿著惡意呢?調查結果顯示,該老師曾掌摑該小學生,還收受紅包,違規辦培訓班。還有未經官方證實的消息,如該老師經常使用侮辱性語言,孩子經常被該老師責罵等。一系列證據顯示該老師師德師風缺失,對孩子的校園生活蒙上了陰影。3.缺乏跟家長的有效溝通。家校溝通機制不應該只是個擺設,孩子有什麼問題學校要及時跟家長溝通。
  • 青春期父母必修:當我們談論孩子的壓力,我們該談些什麼?
    曾經無憂無慮的孩子,開始有了心思,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做壓力。這是成長的標誌,是生命的張力,伴隨著忐忑,恐懼,亦步亦趨,躍躍欲試,也可能伴著痛苦,掙扎,甚至是放棄 。我們每個人,都和壓力相伴相生。在孩子的人生旅途中,更要學會如何和壓力相處。
  • 面對「毒地墊」我們該做些什麼?
    原文標題:兒童地墊幾乎「全軍覆沒」 面對「毒地墊」我們該做些什麼江蘇省質監局近日發布的2015兒童安全地墊產品風險監測質量分析報告讓許多家長倒吸了一口涼氣——報告顯示,抽檢的53款EVA材質地墊中除7款外均檢出有毒化學物質甲醯胺,檢出值從每千克幾毫克到每千克1800多毫克不等。
  • 怎樣提高孩子免疫力?免疫力差該吃些什麼
    每個孩子都比較喜歡吃些零食、薯條、可樂等,但這些食物都是不健康的,每個孩子的健康都是家長比較擔心的。要想孩子健康,就要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那平時生活中,該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呢?孩子免疫力差該吃些什麼?怎樣提高孩子免疫力?
  • 疫情在家,孩子學網課該注意些什麼
    對於網課怎麼學,很多家長都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作為一名從事一線教學二十多年的資深教學,也來談一點自己對孩子們怎麼在家上網課的想法。1、我們要有準備的去聽課,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 IEDU是什麼,國際教育都學些什麼?
    IEDU是什麼,國際教育都學些什麼?參與互動    很多家長都會問IEDU是什麼
  • 孩子在學習英語啟蒙過程中,家長該做些什麼?
    葡萄架英語 孩子學習英語當中,家長應該充當什麼角色呢?做些什麼才能起到關鍵作用。 一、引導複習 部分家長給小孩子報讀英語培訓班之後基本上在學習方面是不過問題的,一方面來源於工作忙碌沒有時間或者精力投入孩子的學習當中,另一方面或許也是自我心態問題。要是孩子在一天上課之後能夠得到很好的引導複習,可以幫助孩子鞏固學習效果,起到雙層作用。
  • 當孩子面對壓力,我們作為父母該談些什麼?
    我該怎麼辦?為什麼我會感到煩躁,無法冷靜,無法參與?只有我?其他人也會這樣做嗎?我正常嗎?2.孩子的壓力如何產生?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我們自己,了解我們自己壓力的成因都會幫助我們和我們的孩子最大程度地克服壓力,這個反思過程也是應對壓力的最佳方法。
  • 西安少兒學畫畫,陸毅孩子學畫畫,孩子喜歡畫畫該不該上培訓班?
    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家長會問自己家孩子那麼小很喜歡畫畫究竟該不該送他學畫畫呢?有人說明星是明星過著和我們普通人不一樣的生活但明星一些在育兒方面的態度和觀點有時也值得我們普通人思考。就像爸爸去那?一方面我們被明星爸爸和孩子各方面萌到但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對比,那種才是真正的對孩子好。我本身比較喜歡畫畫加之之前在少兒美術機構呆過兩年主要負責前臺客服和課程顧問這塊。也遇見過各種各樣的家長,親眼見證孩子畫畫路上一路走來。家長選擇少兒美術一部分出於讓孩子靜心的目的;一部分出於孩子喜歡就讓他學。
  • 新學期,孩子學些什麼,讓他這輩子都受益?
    開心的是,學校和老師能幫忙分憂,照顧孩子,父母可以騰出一些時間幹些自己的事。憂心的是,孩子在學校是否過得好,孩子學習是否用功,可以怎麼幫助孩子成長。  暑假期間,父母總是不由自主地更放縱孩子,想著孩子可以有個快樂的童年,有個快樂的暑假。現在開學了,不少父母已經行動起來,幫孩子規劃時間和課程,畢竟孩子在小學階段,還不具備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