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資訊|雙手對舞百萬兵,濟南皮影戲專場周五見

2020-12-16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

6月12日(周五)19:30,由山東省文化館、齊魯晚報聯合主辦的「相約消費季 百姓大舞臺」將推出濟南皮影戲專場。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將現場演繹《彩虹色的花》《新編武松打虎》《南郭先生與狼》《辛棄疾奪印》《西遊記之孫悟空大戰五毒精》等濟南皮影戲的精彩節目。

「一口敘述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說的就是皮影戲。藝人躲在幕布後,靠著手中的竹竿和皮影人,藉助燈光剪影,演繹千軍萬馬的故事。

濟南皮影戲是山東皮影戲的一個分支,主要流布於山東省境內,同時也在河北、河南、安徽等地流傳。山東皮影戲至少已有五百年的歷史,清末藝人張盛旺專門從事皮影戲演出,當時稱為「蘭州皮影」。其徒李克鰲傳承技藝後,於1915年將皮影自鄒縣帶入濟南,後經李福增、李興堂、李興時等人的繼承和發展,逐漸形成了地域特色鮮明的濟南皮影戲。2008年,濟南皮影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濟南皮影戲表演聲情並茂,由一人負責操作和說唱,一人負責伴奏。演唱初期採用和尚勸善念經的唱腔,後又在此基礎上吸收五音戲、西河大鼓、山東琴書等戲曲音樂,形成了清新流暢的曲調。濟南皮影戲表演形式和藝術風格影響廣遠,具有獨特的藝術史和地域文化研究價值。

第三代傳承人李興時,1982年表演《西遊記十集》皮影戲,在中央電視臺轉播。比大家耳熟能詳的1986年版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整整早了4年。此次「相約消費季 百姓大舞臺」演出中,81歲高齡的李興時將親自為大家表演原汁原味的《西遊記》片段。

「相約消費季 百姓大舞臺」系列活動啟於2016年9月,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山東省文化館、齊魯晚報主辦,多年來形式多樣、主題豐富、亮點頻出,已成為全省知名的文化惠民品牌。

相關焦點

  • 演藝資訊|百姓大舞臺推出濟南皮影戲專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6月12日晚,由山東省文化館、齊魯晚報聯合主辦的「相約消費季 百姓大舞臺」推出濟南皮影戲專場。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李娟、李興時現場演繹了《彩虹色的花》《新編武松打虎》《南郭先生與狼》《辛棄疾奪印》《西遊記之孫悟空大戰五毒精》等濟南皮影戲的精彩節目。「一口敘述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說的就是皮影戲。藝人躲在幕布後,靠著手中的竹竿和皮影人,藉助燈光剪影,演繹千軍萬馬的故事。
  • 民間藝術與年味⑤|「雙手對舞百萬兵」,皮影戲如何走入日常
    「雙手對舞百萬兵,一口述盡天下事」,皮影的演出內容包含歷史演義、傳奇、神魔仙妖等故事,無論連本大戲,還是折子戲,都是通過故事來「成教化,助人倫」。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春節前同時推出兩個皮影主題的展覽(註:由於抗疫目前處於閉館狀態),皆圍繞冀東皮影展開。
  • 「雙手對舞百萬兵」這種藝術堪稱中國最古老的電影
    皮影戲,是由藝人操縱影偶道具配合燈光、音樂、說唱等形式在幕布後表演故事的一種戲曲藝術。皮影載滿獨具魅力的中國故事。「雙手對舞百萬兵,一口述盡天下事」,其演出內容包含歷史演義、傳奇、神魔仙妖等故事,無論連本大戲,還是折子戲,都是通過故事來「成教化,助人倫」。
  • 河間皮影戲:兩手對舞百萬兵
    演員站在帷幕後,十指翻飛,隨著劇情的推進,託出戲中主人公的滿腔豪情……真可謂「一口述說千古事,兩手對舞百萬兵」。」這,就是河間皮影戲。在河間市皮影劇團的小劇場,正在排練的幾位演員,熟練地操縱著影人——「鮑叔牙」和「管仲」,表演著新編皮影戲《千古豐碑》中的一折。
  • 「手舞百萬兵」 只為讓皮影「火」起來
    「手舞百萬兵」 只為讓皮影「火」起來 瀋陽晚報
  • 第六屆非博會上,百年濟南皮影戲講述時代新生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在10月23日至27日在濟南國際時尚創意中心舉辦的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山東省15個非遺項目參展,其中濟南市有5項分別是:魯繡、多福硯、濟南皮影戲、賈家窪村傀儡戲、泥塑兔子王。
  • 孝義皮影戲在西安耀眼亮相
    當日,孝義市皮影戲第八代傳承人、省級非遺傳承人、孝義市皮影木偶藝術研究會會長侯建川,用熾熱匠心與精湛技藝在碗碗腔伴唱下,為現場專家和八方來客以及市民遊客,展示了孝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皮影戲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皮影文化魅力。
  • 民俗文化之二 皮影戲
    民俗文化之二 皮影戲「一口訴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是皮影戲藝術最生動最大氣的寫照。關於皮影的起源,有一段悽美的傳說: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愛妃李夫人亡後,武帝整日恍惚,不理朝政。皮影戲皮影戲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它的演出裝備輕便,唱腔豐富優美,表演精彩動人。千百年來,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所以流傳甚廣。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泰山皮影戲
    隨著樂器伴奏和唱腔配合,便成為「一口敘還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意趣盎然的活動藝術形象了。皮影人製品(簡稱影人)不只是用於皮影戲的演出,而且每個人都可以用雙手耍玩娛樂,還可以置窗前或白牆之上,作為室內藝術裝飾。由於皮影造型古樸典雅,民族氣味濃厚,既具有藝術欣賞性又有收藏價值,所以國內外很多博物館、收藏家、藝術工作者和皮影愛好者都藏有中國皮影。
  • 千年非遺皮影戲,坎城演繹「功夫熊貓」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華輿訊 「隔帳陳述千古事,燈下揮舞鼓樂聲,一口倒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 在民間,人們如此形容皮影戲。
  • 走近皮影戲 享非遺文化 甘家口街道皮影戲主題線上課堂開課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揮舞百萬兵」,皮影戲是我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2011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近日的甘家口街道線上課堂以皮影戲為主題,讓大家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活動由原中國皮影傳習館館長、現北京影者皮影劇社社長曹偉主講,兩個小時的課程裡,曹偉介紹了皮影戲的歷史及現狀,詳細講解了皮影的製作,還製作和演示了兩個皮影人物孫悟空和美國隊長,讓大家體驗皮影戲的樂趣。隨後,現場播放了北京龍在天皮影劇院的兩場皮影戲《疫情防控》和《垃圾分類》,寓教於樂。
  • 光與影的絕唱|央視邀您共賞陝西皮影戲
    古老的皮影藝術(視頻建議wifi網絡下觀看)兩千年一泓文脈方寸戲臺現人生百態談笑間光影纏綿音韻繚繞敘愛恨離合皮影戲興於漢朝,盛於唐宋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以萬物有靈的傀儡藝術配以慷慨激昂的民間搖滾在市井巷陌,人煙生聚之地傳唱經典,教化世人皮影戲
  • 文化丨留住皮影魅力 守望精神家園---走近冀南皮影戲
    激越的鑼鼓聲中,木架支撐的白色幕布映入眼帘,光與影交輝之間,幾個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的皮影人正在講述著一個又一個的精彩故事,「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是皮影藝術的真實寫照。我國皮影戲歷史悠久,歷史上最早的記載是宋代中原皮影戲。冀南皮影戲系宋代中原皮影戲的嫡脈流傳,具體的起始年代已難以考證。
  • 濟南皮影第五代傳承人李娟:為非遺注入新的生命
    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皮影戲作為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影人在藝人的操縱下靈活舞動,「一口敘還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藝術形象躍然幕布之上。
  • 三尺生綃作戲臺,「遼南皮影戲」走進上海歷史博物館
    &nbsp&nbsp&nbsp&nbsp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傀儡戲的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刻成人物、動物等表現對象,通過藝人操作將其剪影映襯於隔亮布上,配以說唱來表達劇情的戲曲形式。&nbsp&nbsp&nbsp&nbsp此次展出的遼南皮影戲是中國北方皮影戲的重要分支。
  • 【西部網】中國皮影之鄉:皮影戲活化石與創新流派爭鋒交融_網媒...
    4月1日,「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2018全國網絡媒體採訪團來到中國皮影之鄉——渭南市華州區,在薛宏權影子坊參觀皮影雕刻工藝品,現場觀摩華州皮影製作工藝流程,聽取皮影非遺傳承人講解,欣賞傳統皮影戲、現代創新皮影戲演出
  • 華州皮影戲領軍人物潘京樂去世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夏明勤)潘京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皮影戲(華縣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華州皮影戲領軍人物,有皮影戲「活化石」之稱,因病於2020年8月7日逝世,享年92歲。
  • 民辦藝術展演上演皮影戲專場
    【深圳商報訊】(記者 杜翔翔 文/圖)2015深圳市民辦藝術展演《皮影戲專場》日前在深圳戲院上演,深圳龍崗杜鵑花皮影藝術中心為觀眾帶來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紅樹林的故事》等五個有趣的皮影劇目,吸引了不少小朋友觀看。
  • 視頻|為什麼動畫片那麼發達了,孩子們仍然需要皮影戲?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揮舞百萬兵』,這句話是對皮影戲演員的最好註解。」在幕布前靈活操弄手籤,指揮皮影扣頭翻騰的是78歲老人路聯達,是北京皮影劇團原團長,也是老北京宮廷皮影戲唯一傳承人。「獅子舞,也叫舞獅。這是模仿真人的獅子舞來做的。
  • 孝義皮影戲:從三晉大地走進世界舞臺
    孝義皮影戲時代久遠,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據孝義皮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孝義皮影戲)第八代傳承人、孝義市皮影木偶藝術研究會會長侯建川介紹,孝義皮影起源於戰國,發展於宋金,鼎盛於明清,一直流傳至今,因其在山西省孝義地域流行,故名孝義皮影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