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偉人頌」, 上海歌劇院要演一個有血有肉的「田漢」

2020-12-17 澎湃新聞

田漢是中國國歌的詞作者,名字很熟,但對其人其事,人們卻未必有過多了解。上海歌劇院為此創排了歌劇《田漢》,不做「偉人頌」,而是希望通過不同的境遇、不同的事件,展現一個更多面、更立體、更真實的田漢。

10月1日-2日,歌劇《田漢》在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青年指揮家張誠傑的執棒下,將在上海大劇院首演兩場,上海歌劇院2020-2021年演出季也由此拉開大幕。

《田漢》劇照

開幕大戲看《田漢》

與田漢同為長沙老鄉,編劇盛和煜初接邀請時,既興奮又為難,「田漢,太有個性的一個人了,太精彩的一個人了。太多好寫的,但又真的不好寫。」

幾易其稿之後,盛和煜筆下的《田漢》既有大開大合的歷史風貌,又有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還有極具生活氣息的對白或歌詞,為音樂創作的民族化和戲劇性提供了發揮空間。

作曲家吳粵北認為,中國的原創歌劇,一定要符合中國觀眾的聽覺審美習慣,既要與劇中人物形象、性格吻合,與劇情發展、戲劇衝突相扣,還要接地氣、有好聽優美的旋律。

他舉例,歌劇一開場就用了湘劇高腔來交代田漢的成長環境,有濃鬱的民族韻味,也體現了民族戲曲文化對田漢的影響;田漢在上海度過人生中重要一段,巧用了蘇州評彈等元素,體現海派風情;田漢與安娥初次見面,二重唱選用了蘇聯歌曲《共青團之歌》,將安娥的蘇聯學習背景,其共產主義信仰對田漢的影響、兩人的志同道合,均通過音樂交代清楚。

在導演張曼君看來,儘管《田漢》有英雄主義色彩,但不應該做符號化、程式化的表達,不應該是「偉人頌」,而是要回歸到人本身。也因此,臺上的田漢不僅有家國情懷,更有生活底色。

《田漢》劇照

「我們聚焦在他的青年時代,有他浪漫、熱血、激情的一面,也有他猶豫、衝動、幼稚、天真的一面。」

張曼君舉例,好比一開場在湖南老家的片段,「溫馨的夜晚,油菜花開了,遠處傳來好聽的湘劇,這樣的環境培養了田漢最初的藝術情感,畫面很美,歌曲也好聽。」

「描寫淞滬會戰後那一段『國之殤』,抗日將士們的合唱與田漢的男高音交織呼應,錚錚入耳。田漢醞釀《義勇軍進行曲》的靈感時,過往種種歷歷在目,繼而揮筆寫就『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無疑,這是一個有血有肉、才華橫溢又充滿家國情懷的藝術大家。」

兩天的首演中,韓蓬和宋倩、於浩磊和徐曉英,將分別主演田漢與安娥,在現場與觀眾一同高歌《義勇軍進行曲》。

演出季揭開重重面紗

今年適逢「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0月、12月,上海歌劇院將推出「許忠演繹貝多芬交響曲」系列,由許忠執棒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共演貝多芬第三、第四、第六、第八交響曲。

明年又逢「鋼琴之王」李斯特誕辰210周年,上海歌劇院將邀請鋼琴家孫穎迪,共同帶來「速度與激情」李斯特之夜,看看這位聲名赫赫的鋼琴家,如何將鋼琴技巧發展到無與倫比的程度,又如何在鋼琴上創造出管弦樂的效果。

「線上版」《唐璜》

除了各類線下演出,上海歌劇院今年也將首嘗線上版歌劇。7月,上海歌劇院演出了「音樂會版」《唐璜》,反響熱烈,觀眾對「線上版」《唐璜》的期待值水漲船高。10月,「線上版」終於要上了,相比「音樂會版」的簡單布景,「線上版」在多個地方實景拍攝,由康斯坦丁·科斯蒂遠程導演。

女子弦樂演奏組

女性力量崛起的時代,上海歌劇院結合時下流行,打造了一支11人的女子弦樂演奏組。在量身定製的重奏音樂會裡,「全女班」陣容將重新演繹那些耳熟能詳之曲,借著女性的敏感、細膩、浪漫,希望給觀眾眼前一亮之感。

上海歌劇院還特別策劃了「阿卡opera重唱音樂會」,用年輕人追逐的無伴奏合唱「阿卡貝拉」,對歌劇音樂、古典音樂進行改編,努力破圈。

隨著各地演藝市場回暖,上海歌劇院也將開啟全新的巡演計劃,從7月到11月,帶著西方歌劇《卡門》《茶花女》《圖蘭朵》、民族歌劇《江姐》《天地神農》、舞蹈專場《海之夢》等,前往廈門、福建、珠海、煙臺、麗水等地演出。

此番巡演一改以往的大體量,輕裝上陣,推出多種組合、可變性強的小型「講演類演出」:一方面精減舞美、服化、演員陣容,減小巡演成本和地方承接壓力;一方面將歌劇中最精華的部分濃縮,通過導賞講演,去繁就簡,深入淺出。

上海歌劇院有著傳承多年的紅色基因。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上海歌劇院還將特別策劃慶祝系列,帶著歌劇《江姐》、歌劇《晨鐘》、歌劇《田漢》、音樂史詩《長徵組歌》,在北京、上海、山東、四川等地巡演。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歌劇院新演出季發布:民族歌劇《田漢》《晨鐘》講述中國故事
    圖說:上海歌劇院發布演出季劇目 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攝 下同今天, 上海歌劇院發布了2019-2020演出季劇目,19臺44場演出、14場藝術導賞及一系列歌劇沙龍將為上海觀眾開啟新一輪的「歌劇盛宴」。唱響民族歌劇在男高音歌唱家韓蓬的帶領下,上海歌劇院合唱團獻上了歌劇《田漢》的選段「國之殤」。氣勢雄渾、充滿中國韻味的唱腔,給新演出季定下了「民族」的基調——上海歌劇院的三部原創民族歌劇《田漢》《晨鐘》《天地神農》將陸續在新演出季中亮相。
  • 民族歌劇《田漢》、滬劇《心歸何處》代表上海參加國家級展演,將與...
    上海舞臺原創作品最近連傳佳音,9月15日,上海歌劇院民族歌劇《田漢》將參與由文化和旅遊部舉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展播活動。9月17日,上海文慧滬劇團的滬劇《心歸何處》將參演中宣部、文旅部共同主辦的2020年全國基層戲曲院團網絡會演。
  • 雪梨歌劇院奏響「黃河頌」,許忠率澳大利亞歌劇院交響樂團為中國加油
    昨天上午,澳大利亞雪梨歌劇院瓊·薩瑟蘭劇場,一遍又一遍迴響著這句鏗鏘有力的聲援。著名指揮家、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站在臺前,眼眶溼潤了。他的身後是澳大利亞歌劇院交響樂團的演奏家們,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他們關心著新冠肺炎疫情,共同錄製了一曲《黃河》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黃河頌》,許忠動情地說:「在這樣關鍵的時刻,身處國際舞臺的音樂人為祖國加油義不容辭。」
  • 上海歌劇院放歌北京大學,三臺大作展現海派文化
    《國之當歌》:國歌聲裡紅旗飄揚上海歌劇院首次獻演北京大學,選擇以音樂劇《國之當歌》打響頭炮。《國之當歌》問世於2014年,講述了人民音樂家聶耳與左翼戲劇家田漢從相識、相知直至共同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故事。
  • 「田漢在上海」上圖開展,田漢的成就是上海紅色文化寶貴資源
    該展覽由中國田漢研究會、田漢基金會與上海圖書館共同舉辦,以田漢在上海的相關文獻為主,同時陳列了其它有關資料,包括刊有田漢劇本「湖上的悲劇」、谷崎潤一郎與田漢通訊的文藝刊物《南國》、刊有田漢等人文藝作品的《南國月刊》、選登田漢日記的《南國新聞》、田漢在解放前投稿最多的《少年中國》《醒獅》等……《南國月刊》封面要還原一個真實的田漢
  • 歌劇《雷雨》獻演倫敦西區,上海歌劇院首次出國放聲世界舞臺
    歌劇《雷雨》獻演倫敦西區,上海歌劇院首次出國放聲世界舞臺 王彥/文匯報 2016-08-12 08:18 來源:澎湃新聞
  • 四年潛心打磨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在上海大劇院上演
    昨晚,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在上海大劇院上演,壓軸「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晨鐘》聚焦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展現了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回顧為期兩個半月的展演,來自北京、江蘇、廣東、廣西、四川、陝西、上海等地的14臺優秀劇目在滬上各大劇場上演,讓上海觀眾感受到豐富多元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最新文藝創作成果。今年10月29日,李大釗誕辰131周年紀念日,上海歌劇院與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曾聯合定製歌劇《晨鐘》主題黨課。
  • 女高音歌唱家、上海歌劇院第一代「江姐」任桂珍在滬去世
    她是上海歌劇院第一代「江姐」,直到耄耋之年還時常與年輕人同臺。住院期間,她身體日漸虛弱,病房裡仍然日日有歌聲;當聽說為迎接建黨百年《江姐》要復排時,她眼裡有光,充滿期待。 「先要做江姐這樣的人」 任桂珍出生於山東臨沂。1948年,她離開家鄉,隨解放軍一路南下,在革大文工團投身革命文藝工作。
  • 世界知名樂團、歌劇院接力 用音樂為全球抗疫加油
    ……近日,在上海歌劇院院長、中國指揮家、鋼琴家許忠的倡議下,世界多國頂級交響樂團和歌劇院加入一場接力活動,用音樂為正在抗擊疫情的各國人民加油。攜澳樂手共奏《黃河頌》2019年12月底,許忠從上海飛到雪梨。應澳大利亞歌劇院邀請,他將作為首位登臺雪梨歌劇院指揮歌劇的中國音樂家,於2020年1月24日晚(中國農曆除夕夜)執棒歌劇《唐璜》。眼看首演就在跟前,中國國內突然發生新冠肺炎疫情。
  • 《洪湖赤衛隊》再次上演 吳娜出演"有血有肉"韓英
    《洪湖赤衛隊》劇照6月29日,國家大劇院版歌劇《洪湖赤衛隊》再度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成功上演,總政歌舞團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吳娜挑大梁出演女主角韓英。吳娜表示,「韓英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英雄人物,非常榮幸能夠在這部經典的紅色歌劇中出演韓英這個角色。"吳娜傾情演繹「有血有肉」韓英經典歌劇《洪湖赤衛隊》首排於1958年,1959年10月該劇作為湖北省向國慶十周年獻禮劇目首次進京演出,一炮而紅。
  • 上海歌劇院《嫦娥》揭開面紗:不願做女神,她思念人間煙火
    上海歌劇院最近「仙氣飄飄」,因為排演舞劇《嫦娥之月亮傳說》,這裡隨處可見穿著白紗裙遊走的「嫦娥」和一群腳不沾地的「仙女們」。經過反覆推敲和考證,上海歌劇院選擇了「情急無奈版」作為創作藍本,同時加重反面人物逢蒙以及他的「心魔」,來增加舞劇的戲劇衝突:后羿射日後,西王母賜他「不死藥」,逢蒙起了歹心想偷藥,嫦娥為了護藥,被逼無奈吞下藥,於是飛天了。
  • 雪梨歌劇院奏響《黃河》,中澳音樂家攜手為武漢加油
    當地時間2月11日,澳大利亞交響樂團在雪梨歌劇院奏響鋼琴協奏曲《黃河》第二樂章《黃河頌》。擔任指揮和鋼琴獨奏的,是中國指揮家、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中澳音樂家攜手奏出震撼人心的旋律,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 ...斯卡拉歌劇院全陣容來滬-歌劇,斯卡拉,歌劇院,義大利,西蒙...
    世界三大歌劇院之一、有著238年歷史的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9月3日在東方藝術中心獻演音樂會版威爾第歌劇《西蒙·波卡涅拉》。9月4日,斯卡拉歌劇院還將帶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兩場演出均由著名指揮家鄭明勳執棒,並有來自義大利、德國、俄羅斯、加拿大、南非、韓國等6國的10位頂級歌唱家獻唱。
  • 上海雍熙牽手上音歌劇院 為文化地標打造線上新體驗
    近期,雍熙正式與上音歌劇院籤訂了關於上音歌劇院新官網建設的合作協議。這是繼上海文化廣場後,雍熙再一次為上海地標性歌劇院提供線上官網建設服務;經過多輪良好的溝通,雙方對於項目的方案達成一致,並決定正式開始官網項目的設計製作。
  • 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今晚上演 再現「南陳北李」崢嶸歲月
    作為「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的收官之作,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將於今明兩晚在上海大劇院上演。《晨鐘》以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為主人公,以其在《晨鐘報》創刊號上的撰文《<晨鐘>之使命》為劇名靈感,將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主義先驅們喻為以生命喚醒民眾、呼喚黎明的「晨鐘」。
  • 田漢最初將"義勇軍進行曲"寫香菸錫紙?本人記不清
    但據孫師毅兄說,這支歌不寫在(電影梗概的)故事裡面,而是寫在另一張包香菸的錫紙的襯紙上的,襯紙被茶葉水濡溼,字跡模糊,他們從襯紙上一字一字抄下來的。但關於這些,我的記憶跟字跡一樣地模糊了」。  歌詞創作者田漢坦承自己已記不清當初創作的情形,看來《義勇軍進行曲》作詞經過,將成為一個永遠的謎團了。
  • 上海歌劇院《長徵組歌》唱響SUFE...
    原創 新聞中心 上海財經大學「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10月13日晚間,上海歌劇院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在師生們耳熟能詳的合唱聲中落下帷幕,現場掌聲經久不息。
  • 到上海的劇場踏秋去!
    《田漢》上海大劇院歌劇《田漢》演出:上海歌劇院時間:10月1日-2日彩調劇《新劉三姐》演出:廣西壯族自治區戲劇院>時間:10月5日- 6日《仙女》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金承志與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音樂會演出: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時間:10月1日「亦文·亦樂」陸軼文二胡獨奏音樂會
  • 上海又一文化地標——上音歌劇院
    這座位於汾陽路和淮海路的新歌劇院在前法租界這兩條主要街道的拐角處設有一個大型公共入口。為了與周圍建築的節奏和高度相協調,特別是汾陽路的新音樂學院,歌劇院被設計成一系列展館,打破了單體建築大規模施工的傳統模式。
  • 臺中歌劇院開幕首演 被喻「世界9大新地標」(圖)
    原標題:臺中歌劇院開幕首演 被喻「世界9大新地標」(圖)   臺中歌劇院23日下午舉辦落成儀式,晚間大劇院內首演明華園的貓神,歌劇院外水舞一如往常,如期啟動。(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中歌劇院今天下午將舉辦落成儀式,上午先開放媒體拍攝,大劇院以優雅的紅色為基調,舞檯燈光閃耀投射,讓觀眾目光聚焦於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