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籤名系偽造,患者去世後,家屬起訴醫院賠償100萬丨醫法匯

2020-11-16 醫法匯

作者:醫法匯

案情簡介

患者王先生,60歲,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因尿泡泡沫增多15年、雙下肢水腫1年入住市醫院腎內科,住院診斷為「尿毒症、2型糖尿病、高血壓3級(極高危)」,行左前臂動靜脈內瘻術及每周三次透析。某日做血液透析期間,機器設備停止運作,家屬發現後通知醫護人員來處理,機器設備已經停止近半小時,護士長邊處理邊予以透析,約十分鐘後報警解除,繼續按原方案透析,當天病情穩定,回家休養。之後在第四次血液透析次日,王先生因腦出血被送至市醫院ICU重症搶救治療,市醫院通知家屬,王先生隨時會死亡,已無救治的必要,要求辦理出院手續。當日,王先生在家中病逝,未做屍檢。


家屬認為王先生在做血液透析期間,機器設備停止運作,醫護人員並沒有及時進行處理,這是導致王先生病情惡化,進而進入ICU重症病房搶救治療,最終搶救無效死亡的誘因,要求市醫院承擔原告各項損失共計100餘萬元。



法院審理

訴訟中,經家屬申請,法院委託市醫學會進行鑑定,因患方對病歷資料真偽存在疑義,認為市醫院提供的住院病歷存在篡改、偽造塗改等違法行為,市醫學會退回鑑定。經法院多次釋明,家屬仍然不認可病歷的真實性。之後,家屬向法院申請對「病危危重通知書、自動出院或轉院告知書、拒絕或者放棄醫學醫療告知書」籤名欄中的「王先生」申請筆跡司法鑑定,以確認是否為王先生本人所寫。司法鑑定中心經鑑定認為,上述三份材料中王先生的籤字和對比材料中的「王先生」的籤字不是同一人書寫。市醫院對此不予認可,要求重新鑑定。


一審法院認為,原告雖對病歷存有異議,但不能提供相應的證據予以證實,缺乏事實依據,經法院多次釋明,原告仍對病歷整體提出異議,導致鑑定不能,應對鑑定不能負有全部責任。市醫院不認可筆跡鑑定結果,要求重新鑑定,因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不予準許。根據法院已查明的事實,認定市醫院在告知程序上存在瑕疵,存在一定的過錯,法院酌定市醫院責任比例為25%,賠償原告各項損失共計28萬餘元。原告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律簡析

本案的爭議焦點之一即原告經筆跡鑑定明確病歷材料籤名並非患者本人籤字,是否仍需舉證證明醫療機構存在其他方面的過錯且與患者死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依據《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且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司法鑑定程序通則》規定,委託人委託鑑定的,應當向司法鑑定機構提供真實、完整、充分的鑑定材料,並對鑑定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訴訟當事人對鑑定材料有異議的,應當向委託人提出。因此,進行司法鑑定的前提,一方面是經過當庭質證的證據,另一方面是真實、完整、充分的鑑定材料。本案中,原告主張病歷真實性存疑,應當就病歷真實性問題在法庭上與對方質證,並提供相應的證據。同時,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以證據能夠證明的案件事實為根據依法作出裁判。審判人員……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並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也就是說,若證據瑕疵部分對鑑定有實質性影響,亦可通過將該瑕疵部分不作為證據使用的方式予以解決。


《侵權責任法》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即將於明年實施的《民法典》亦有相關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患者要求醫療機構承擔醫療損害賠償責任,除應當提交到該醫療機構就診、受到損害的初步證據外,還需提交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有過錯及診療行為與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係的證據。本案中,原告雖經筆跡鑑定得到籤名並非患者本人籤字的鑑定意見,但據此僅能判斷院方在告知方面存在過錯,不能明確院方是否存在其他方面的過錯且與患者死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另外,王先生系在家中去世,未做屍檢,而屍體檢驗有助於鑑定機構在鑑定過程中分析醫療機構是否存在過錯,如果存在過錯,該過錯與患者死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以及具體的原因力等事實,不進行屍體檢驗,就很難對上述問題得出客觀的鑑定意見。原告主張機器故障系王先生病情加重死亡的誘因,同樣未能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因此而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


關於推定醫療機構承擔責任是否合理的問題,依據《侵權責任法》第58條規定:「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範的規定;(二)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三)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經司法筆跡鑑定,市醫院病歷材料「病危危重通知書、自動出院或轉院告知書、拒絕或者放棄醫學醫療告知書」籤名欄中的「王先生」並非王先生本人所寫,市醫院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存在過錯,但無證據證明該過錯與王先生的死亡有直接因果關係,因此法院酌定市醫院承擔25%的責任。


(本文系醫法匯原創,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為保護當事人隱私均採用化名)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患者死亡後被火化,親屬起訴醫院賠償72萬被駁回丨醫法匯
    作者:醫法匯案情簡介患者王大媽,65歲,因肝硬化(失代償期)入住甲醫院消化科患者家屬認為醫院未盡到診療義務、注意義務、存在誤診、漏診的情形,甲醫院則認為其對王大媽的診療過程合乎規範,無過錯。除此之外雙方還對病歷中的《屍體解剖告知書》存在爭議。甲醫院主張其在患者去世後,已向或者家屬書面告知了屍檢,但其家屬拒絕在《屍體解剖告知書》上簽字,該《屍體解剖告知書》的「死者授權親屬籤名」一欄記載「拒籤字」。
  • 患者住院期間自殺,家屬起訴醫院賠償80萬!丨醫法匯
    作者:醫法匯案情簡介患者何某因「情緒低落、焦慮不安、失眠十年,加重住院20天後,患者親屬發現房門反鎖,護士開門後發現患者何某在衛生間用電視閉路線拴在掛鈎上自縊,經搶救無效死亡。患者家屬認為院方存在過錯造成患者死亡,起訴要求甲醫院賠償醫療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各項損失共計82萬餘元。
  • 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產婦起訴醫院賠償41萬!丨醫法匯醫療律師
    作者:醫法匯案情簡介李女士認為是甲醫院醫務人員拉斷了孩子的臂叢神經,遂將甲醫院訴至法院,要求賠償41萬餘元。,患者李女士已有剖宮產史,結合B超報告(單胎頭位、胎盤II度、臍繞頸一周),屬剖宮產適應症,患者入院後待產期間及分娩過程中均先後多次書面告知,應進行剖宮產,否則造成孕婦及胎兒危險,患者及家屬拒絕剖宮產並籤字為憑,病歷記載均已顯示,院方已履行告知義務和風險注意義務,但是患者堅決拒絕剖宮產,堅持自然分娩。
  • 患者病房摔傷,起訴醫院賠償13萬元!丨醫法匯醫療律師
    作者:醫法匯案情簡介患者林女士因糖尿病入住甲醫院內三科治療,住院病房為三人間後林女士委託乙司法鑑定所進行司法鑑定,鑑定意見為林女士因意外致左髖部損傷的傷殘程度為九級傷殘。林女士認為調解協議顯失公平,起訴要求撤銷調解協議,判令甲醫院賠償13萬元。
  • 未聽醫囑,患者墜亡,誰的責任?丨醫法匯醫療律師
    後醫護人員發現患者不在病房,經查找在5樓步梯窗戶口發現患者躺在醫院宿舍巷子內,後患者搶救無效死亡,主治醫師補充診斷為酒精性譫妄。經公安法醫屍檢,推斷患者符合高墜致重度顱腦損傷死亡。、沒有安全防範警示、沒有盡到監管患者的責任、沒有盡到及時告知患者家屬注意保護患者的責任等過錯,起訴要求甲中醫院賠償死亡賠償金、喪葬費、被撫養人撫養費、精神損害賠償金等各項損失共計42萬餘元。
  • 孕婦術後深度昏迷,一年後死亡,家屬索賠160萬丨醫法匯
    作者:醫法匯3天後在甲醫院做宮腔鏡檢查+胚胎取出術時出現氧飽和度下降、口唇紫紺、心跳驟停等症狀,經搶救後患者未恢復意識。3天後轉入上級醫院住院治療,呈深度昏迷狀態,治療一個半月後回到甲醫院繼續治療一直未見好轉,一年後因醫治無效在甲醫院死亡。患者家屬認為甲醫院在手術過程中存在過錯,是造成患者深度昏迷直至死亡的直接原因,起訴甲醫院要求賠償各項損失共計160餘萬元。
  • 醫院未經同意切除患者輸卵管 偽造籤名被判賠償
    張葉繪宮外孕做手術,醫院在沒打招呼的情況下就把輸卵管切除,南京溧水市民胡蓉蓉找醫院協商不成,將醫院告上法庭。醫院稱術前術後曾與患者溝通,並有患者籤名,但患者稱籤名非自己所籤。經筆跡鑑定,該籤名系偽造。近日,法院判決醫院賠償胡蓉蓉各項損失8萬餘元。
  • 患者起訴醫院「一針奪命」遭反訴,起訴170萬不成反「賠」55萬
    來源:「醫法匯」微信公眾號作者:醫法匯團隊患方認為,患者是自己走路進入省醫院自己掛號被診斷為發熱待查,在傳染科病房住院治療,是醫方實施超量、過量使用注射「頭孢派酮他唑巴坦鈉」等藥品直接導致患者「一針奪命」的危害結果,遂起訴要求醫院賠償170餘萬元。
  • 患者輸液死亡,為何賠償二審比一審多判一倍?丨醫法匯
    作者:醫法匯,衛生室負責人韓醫生給林女士輸液萘普生,約3分鐘左右,患者林女士感覺胸部不適向韓醫生反映,韓醫生關掉輸液器,並準備配搶救藥,但還未來得及搶救,韓醫生發現林女士已無生命體徵,後聯繫當地派出所將林女士送至當地縣醫院進行搶救,經縣醫院確診,患者林女士已經死亡。
  • 起訴醫院賠償170萬遭反訴,最終患方反「賠」醫院55萬
    半年後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停止,全身發紺,心電監護、血氧飽和度異常,經搶救後狀況有所緩解。次日,患者出現心跳驟停,血壓、血氧飽和度測不出,經搶救處理,效果不佳,當日出院後於家中死亡。患方認為,患者是自己走路進入省醫院自己掛號被診斷為發熱待查,在傳染科病房住院治療,是醫方實施超量、過量使用注射「頭孢派酮他唑巴坦鈉」等藥品直接導致患者「一針奪命」的危害結果,遂起訴要求醫院賠償170餘萬元。
  • 起訴醫院賠償170萬遭反訴,最終患方反「賠」醫院55萬_社會_澎湃...
    作者:醫法匯案情簡介患者鄧某因反覆發熱一個多月未愈入住省醫院傳染科,入院診斷髮熱原因待查:1)肺部感染?2)肺結核?3)淋巴瘤?4)敗血症?入院後省醫院給予相關檢查,醫方根據患者肺部病灶考慮為肺結核,將其轉入肺結核病區治療。
  • 醫院起訴患者返還42萬遭反訴,最終反賠106萬,到底發生了什麼?丨醫法匯
    作者:醫法匯轉載請註明來源:醫法匯微信公眾號【本文摘要】這是一個充滿反轉的案例,醫院以不當得利糾紛起訴患者返還墊付的42萬治療費用,結果被患者以醫療過錯反訴要求賠償263萬,最終法院判決醫院賠償患者106萬。司法鑑定認為醫院對患者早期治療處理中存在輕微不足,那麼醫院賠償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 因修改病歷,醫院被判賠37萬,病例書寫這些細節很重要
    今天,我們結合案例,分享一下因病歷管理缺陷帶來的法律風險和經驗教訓。希望能夠對所有醫生和相關人員有所幫助,規避這些「小錯誤」引發的大糾紛。案例回放黃女士懷孕足月後到某婦幼保健院生產,因胎位不正,在待產10多小時後,醫院給她剖腹產下一女嬰,最終女嬰卻因重度窒息死亡。
  • 醫法匯丨診所補開處方惹糾紛,誰該為患兒死亡擔責?
    作者:醫法匯案情簡介患者劉某(女,7歲)因感冒咳嗽分別於7月30日、9月2日到社區診所治療,分別輸液7天和5天,頭孢舒巴坦未行皮試。但由於無法確定該診所治療中所使用藥物名稱,故無法確定診所用藥與患者病變後果有因果關係。診所認為患者去世後,患者父母便設置了一個圈套,趁診所醫生吳某外出旅遊不在之機,找到吳某的兒媳婦向某,謊稱給他們補幾個處方要報銷其女兒以前在此處輸液的費用。向某出於好心,於是找了幾頁空白處方為其隨意寫了些藥名。當患者父母離開時,向某還將兩頁蓋有診所公章的空白處方給了患者母親。
  • 工傷患者椎體骨折術後內固定螺釘斷裂,起訴醫院索賠20萬丨醫法匯
    作者:醫法匯案情簡介患者單先生(51歲)在工地上從高處摔傷,於當日入住縣醫院處住院治療,被診斷為L5椎體壓縮性骨折,L4椎體橫突骨折,L4椎體I度滑脫,在硬膜外麻醉下行L5骨折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一年半後,單先生再次入住縣醫院,要求取出內固定物。
  • 「江蘇腦炎患兒被輸錯藥後死亡」所涉及的法律問題丨醫法匯
    作者:醫法匯作者:醫法匯導語10月14日,一則《江蘇腦炎患兒被輸錯藥後死亡 衛健委:已介入調查》的新聞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關注。宜興市人民醫院出具的住院診療記錄顯示,朱宸熠入院診斷為「病毒性腦炎(精神型)」,住院後經過治療症狀無好轉,「仍有高熱,胃納較差,臨床未愈」,出院診斷依舊為病毒性腦炎(精神型)。文敏提供的輸液單顯示,醫生所開原本為劑量75ml的「20%甘露醇注射液」,但朱宸熠輸完的為100ml的「甲硝唑氯化鈉注射液。
  • 患者拒付醫療費告醫院,醫院反訴26萬,法院判決出乎意料
    文|醫法匯案情簡介患者王先生(48歲)因「間斷腰痛伴右下肢疼痛麻木5月餘,加重20天」入住甲醫院,影像診斷為腰椎退行性變,L5椎體終板炎,L4-5椎間盤突出,L5-S1間盤略膨出,椎管狹窄,行腰椎間盤造影+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術(L4-5,右側),術後給予康復鍛鍊治療
  • 徐州產婦死亡案:家屬民事賠償和解獲137萬賠償後,要求追究醫院責任
    經法院調解,醫院對家屬作出經濟賠償137萬元。盧先生表示,盧春姐去世後,醫院曾說死亡原因系羊水栓塞。1月6日,因病情仍逐漸惡化,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後死亡。司法鑑定所作出系「引導分娩後子宮收縮乏力致大出血、引起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的鑑定結論。
  • 患者拒付醫療費告醫院,醫院反訴26萬,法院判決出乎意料_社會_澎湃...
    作者:醫法匯案情簡介患者王先生(48歲)因「間斷腰痛伴右下肢疼痛麻木5月餘,加重20天」入住甲醫院,影像診斷為腰椎退行性變,L5椎體終板炎,L4-5椎間盤突出,L5-S1間盤略膨出,椎管狹窄,行腰椎間盤造影+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術(L4-5,右側),術後給予康復鍛鍊治療
  • 鼻炎患者術後墜亡家屬起訴醫院、百度 醫院回應
    半個月後,楊虎帶張瑞來到精神病專科醫院烏魯木齊第四人民醫院檢查,結果顯示,張瑞情緒控制能力弱,腦皮層呈抑制、疲勞狀態,心理障礙、伴精神病症狀。  9月15日,楊虎到朋友家取病歷,待楊虎取完病歷回家,發現「樓下圍了一圈人」,警方現場勘驗及法醫檢驗結果顯示,張瑞系高墜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