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平等持眾,慈悲是一視同仁

2020-12-16 歷史國學教堂

於諸眾生起平等心。

這句經文的意思是:對眾生要以平等心視之。佛法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要一視同仁,無差別對待。

一顆慈悲的佛心是深度和廣度的集合體,所謂廣度,就是要普及世間眾生,不遺留任何一個靈魂;而深度則是要公平地對世間眾生,不優待也不輕視任何一個靈魂。我們既然致力於修煉慈悲的佛心,自然要等量齊觀,我們須當謹記,平等對待眾人就是悲。

佛陀曾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平等平等。」然而時至今日,我們的慈悲心還能保有多少的平等呢?

我們不妨做一個比較:當我們的同胞手足身受天災大劫的苦難,置身於水火之中,我們悲痛之餘慷慨解囊,這當然是慈悲心;可如果受災的人不是我們的同胞呢?我們還會感同身受嗎?或者僅僅是略表同情嗎?抑或是乾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嗎?再有甚者,難道要諷刺和挖苦嗎?平等,並不容易做到,但我們必須做到。

原因很簡單,慈悲心的廣度如果沒有深度做保障將效力銳減,簡單地說,即便我們做到了慈悲地對待每一個人,可我們人為地將慈悲心分成了三六九等,那也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試想,也許處於三等的人會對我們給予的慈悲心存感激,可九等的人又當如何呢?如此看來,我們既然已經將慈悲心許給眾生了,那就乾脆許得徹底一點,不要有多有少,有厚有薄,有親有疏,有近有遠,我們目中所見,心中所念,應該都是一樣的。

殷商末年,商紂昏庸無道,殘害百姓,西伯侯姬昌以大慈大悲之心感念眾生悲苦,決定以周代商,推翻商紂的殘暴統治。為此,姬昌自立為西周文王,開始進行翦商的準備。

姬昌深感人才儲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他急需能夠輔佐他的能臣。為了能夠擴大人才選拔的範圍,他禮賢下士,無論是王族公卿,還是庶民百姓,只要是人才,他一律錄選,平等相待。

有一天,姬昌到渭水一帶打獵,在河邊看到一位老者,他看這位老者衣著布衣、頭戴鬥笠,拿著一根掛著直鉤的魚竿垂釣,儼然一個又老又笨的鄉野漁夫。

不過,姬昌卻沒有無禮,他靜靜地立在一旁,看了一會兒,然後深躬一揖,向老者詢問姓名,老者開口自稱「姜尚」,兩人便交談起來。

姜尚原本在商都朝歌屠賣牛肉,而後又輾轉四地賣酒,一生窮困潦倒,他沒有孩子,妻子也棄他而去,他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空有本領,卻鬱郁不得志。前不久,他聽說周文王廣招賢才,他本想前去投效,但無奈身份實在太過低微,以致投報無門。

無奈之下,他只得躲在渭水河邊釣魚,沒想到機緣巧合之下竟遇到了文王。姬昌見姜尚對天下大事很有見地,十分欽佩,遂當即邀請姜尚出仕,以助自己完成滅商大業。

老者欣然同意,並說道:「早聞文王禮賢下士,一視同仁,今日得見,果真如此。文王能對我這一素昧平生的鄉野布衣恭敬有禮,定是個胸懷天下的大慈大悲之人,必是真命之主。」

於是,姬昌帶著老者回到王都,並昭示了天下。一時間,很多原本出身微賤的人都紛紛前來歸附,兢兢業業輔佐西周,使西周最終代商而立,一統天下。

對有志於報國的百姓而言,身為一個君主,如果能夠尊重他們的人格、愛惜他們的才華,不認為他們的出身卑賤、地位低下,那就是最偉大的慈悲心了,可見慈悲的深刻內涵就是平等待人。

一個號稱擁有慈悲心的人卻做不到平等待人是可笑的,而一個對待任何人都一視同仁的人所具有的慈悲心是無可爭議的。慈悲就是平等,領悟了這一點,我們才能在平等待人的過程中不斷地修煉慈悲之心。

相關焦點

  • 工細雅秀,莊嚴慈悲,妙林居士觀音像作品欣賞(高清)
    妙林居士所繪觀音像線條細膩,祥雲環繞,面容飽滿,似帶淺笑,莊嚴慈悲,蘊含著畫家對中國傳統文化、佛學思想的深刻感悟。持經觀音護佑:學業有成,金榜題名。工細雅秀,莊嚴慈悲,妙林居士觀音像作品欣賞(1)工細雅秀,莊嚴慈悲,妙林居士觀音像作品欣賞(2)工細雅秀,莊嚴慈悲,妙林居士觀音像作品欣賞(3)工細雅秀,莊嚴慈悲,妙林居士觀音像作品欣賞(4)工細雅秀,莊嚴慈悲,妙林居士觀音像作品欣賞(5)工細雅秀,莊嚴慈悲,妙林居士觀音像作品欣賞(6)工細雅秀,莊嚴慈悲,妙林居士觀音像作品欣賞
  • 佛學智慧,學佛人具足三點,福報與功德無量具足!
    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佛學智慧,學佛人具足三點,福運召來,福報與功德無量具足!第一點:將信仰與修行落實當下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水平的提高。佛教文化中,不管是以佛學的角度,還是佛法的角度來說,佛教文化的發展在中國近兩千年的傳承,逐漸從精神信仰到精神財富與生活更貼近。
  • 佛學與心理學的對話的歷史概要
    但開始這些關注並非主流,佛學經常被誤解為和基督教類似的信仰。只有少數接觸比較多亞洲文化的心理學家才能區分其中的不同。但隨著翻譯為英語的佛學作品的增多,有更多亞洲佛學家在西方進行交流,也有西方心理學家到泰國、日本等地接觸佛學。之前西方心理學界不太了解佛學的情況因此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近三四十年以來,西方心理學界已經能夠很準確的理解佛學的真正理論內涵和時間。
  • 臺灣臺南震災百日 各界傳唱慈悲
    (圖片來源: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 成立滿70周年的臺南市婦女會為舉辦紀念音樂會,理事長陳素雲特別向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請益,大師以慈悲為主軸,為音樂會命名「七為無盡人間有愛」,祝福婦女會慧傳法師希望透過愛心、慈悲,讓人間有愛滾動繁衍,以音樂會為臺南震災鄉親百日追悼,祈願生者心靈得到撫慰,往生者安寧自在。讓這份愛不只在臺南,更要擴展出去,滾動到全世界。 陳素雲理事長致詞表示,19歲時參加佛光山青年佛學夏令營,心中深受啟發與感動,發願要回饋社會。因為有愛,不忍臺南震災災民受苦,盼用音樂會撫慰人心,念念相系只為祝福,以有限連結無限,讓愛心傳播下去。
  • 佛學問答合集:您的慈悲心電量不足,請及時充電
    可是看到它們被雨淋到就會死去,如果不救,實在是違背慈悲心。但我只聽說放生的人很多,沒見過、也沒聽過有人會救護這些小飛蟲。還有一些蒼蠅,蚊蟲等,冬季在外面就凍死了,中午太陽曬曬就又活了。此時它們行動緩慢,很好抓。如果拿進屋中,就救活了。可是我也不能養一屋子蒼蠅飛蟲啊。不救又於心不忍。看著它們凍死,實在心中難安。
  • 佛學:修習護身法,即使佛學中的地獄最苦、劫數在多,也依然無懼
    佛學文化中充滿了無窮的智慧,今天就來分享佛學:修習護身法,即使佛學中的地獄最苦、劫數在多,也依然無懼。其中,淨三業印總斷三業所犯罪垢,佛部、蓮華部、金剛部之三昧耶印分別淨身業、口業與意業,被甲學身印即著佛大慈悲之甲以防天魔惡人等障難之意。此外,胎藏大法另有佛部三昧耶、法界生、轉法輪、金剛鎧、覽字觀等特殊之護身作法,金剛界大法則有淨地、淨身等。然現今流行之大法次第,一般繫於此等特殊護身作法之前,先結通淨三業等五種印言。
  • 科學和佛學的密切關係,心心相印圓融無礙
    經云:「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愛充滿世間,處處皆有。最精微、最珍貴的是阿彌陀佛無條件救度眾生的大愛,本乎佛性,清淨無染。如同陽光為地球根本能源,清潔無染,無欲無求。心以愛為「食」,需要愛的滋養,更需要佛陀大愛的養護,有了無染的愛,才能清淨地成長。
  • 佛學:感恩父母,慈悲是至善至孝,孝道是世間永恆不變的精神內核
    人哪怕只有一點一滴的慈悲心,那都應該是對父母的感恩之心!我們只有守了孝道,才算有了基本的善念,才算有了心!2013年7月26日,在山東即墨長途汽車站,有一位14歲的少女當眾掌捆自己的母親,一邊打一邊罵著「太傻太窮」,母親絲毫沒有還手,事後還為孩子辯解:「她現在是青春期,情緒不穩」。
  • 星雲大師:值得尊崇的當代佛學泰鬥——永懷印順導師
    後來在佛教界的大德,例如最慈悲也是我最尊敬的慈航法師、我的江蘇同鄉南亭老、我的人生雜誌主管東初老,乃至香港的東北三老、大陸上的法尊、證果、虛雲、圓瑛法師等人圓寂,我雖慨嘆世事無常,但都沒有像太虛大師、法舫法師的圓寂之令我傷感,因為他們能做佛教的領導中心。乃至後來北京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老逝世,我也感慨「人天眼滅」,視為是中國佛教的悲運,因為一個領導中心的形成,實在是不容易。
  • 待人很謙遜的4個星座男,以慈悲為懷,不欺負任何人
    1,天秤座:以慈悲為懷天秤座為人處事很有章法,他們總是慈悲為懷,不會去找任何人的麻煩,也不會跟別人為敵。將心比心,這就是他們的社交原則,不會去欺軟怕硬,與人為善才是王道。跟天秤座男相處,你會覺得內心很愉快,會被他們的真誠和善良所打動。即便是在比自己弱的人面前,天秤座也會態度很友善。
  • 【佛學入門】《心經》教你如何 「觀」 自在
    作為大乘佛教的理論基礎,般若波羅蜜是哲人的慧教,佛學之根基,諸佛的智母。《心經》的主旨,就是直趨人心,啟般若智,以辨知生命存在的本質狀況與真實價值,去度過苦難,輕鬆步入自我解救、人格完美的自在境界。梵語「波羅蜜多」為度達之意,全靠般若這一航燈的智照,所以稱「般若波羅蜜多」。
  • 佛家的慈悲與其有關嗎?
    3、宋代有人對此有爭論,由於佛家說你們儒家這個「仁」啊,固然是好,但不及我們佛家的慈悲偉大。儒家則說,對啊,你們的慈悲是真好,但不及我們的仁義實際,兩個觀點不同而起爭論。4、這個儒家的人說:我問你,釋迦牟尼和孔子兩人的媽媽都掉到河裡去了,你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跳下河去先救誰的媽媽?如果先救孔子的媽媽,那是不孝,還能夠當佛嗎?
  • 佛學:如果你也信佛,遇到這3種人,千萬不要傷害,會有報應
    佛也不強求人們去信仰它,它只是慈悲地看向人間,不評判任何,也不做任何的解釋,只有當你走進佛法,才會知道佛的慈悲。因果報應是佛學中常常提到的,因緣起,因緣滅,得到和失去都是因為因果報應。善事結善果,惡事結惡果,如果你也信佛,遇到這3種人時,千萬不要去傷害他們,會有報應的!第一種是窮兇極惡之人。
  • 百年匠人第二十二期公益活動:佛學大智慧-《心經》
    7月11日上午九點百年匠人舉行了第二十二期傳統文化公益活動特邀般若寺住持聖智大師以佛學大智慧《心經》從人生-佛學-信仰的角度出髮帶大家領略並學習了佛教中的人生智慧佛教以慈悲為本發菩提心自度、度他、利益眾生作為凡人的我們雖做不到佛陀的境界但卻可透過佛法求得自我心靈的淨化和人格的完善
  • 佛學知識:晚上在家的時候,可以誦讀《地藏經》嗎?
    我佛慈悲,保存所有生命的核心,即心是佛,即心作佛,聽佛法和所有眾生都是我的道友,同證菩提,共成佛道豈不是功德一件。因此,只要不在午夜休息,是可以在家讀《地藏經》的。因為這是一部孝道的經典,我們可以尊重我們的父母,以慈悲心對待眾生。
  • 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一一《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學大辭典》是丁福保先生於1912年開始編纂,歷時8年完成的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
  • 《為什麼佛學是真的》用現代科學解釋佛學
    核心內容美國有很多人在學佛,甚至可以說西方已經形成了一整套佛學體系。這套體系,大約相當於是把亞洲佛教中的「超自然」因素全都去掉,只留下哲學和冥想修行的方法論。這大約是一套「現代化」的佛學。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是英文原版書《為什麼佛學是真的》。
  • 量子力學與佛學的區別與聯繫
    更有人把量子力學與佛學混為一談。常聽人說:「當科學家們爬上一個又一個的山頂時,總發現佛學大師們早已在那裡等著了。」到底量子力學與佛學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和淵源?二千五百多年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通過六年苦修最後頓悟成佛,開創了佛學文化。佛學以「心」為根本,認為塵世萬物皆是心念創造的虛幻假象,宇宙是意識的創造物。
  • 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應用佛學文學碩士」開始招生
    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成立於2017年3月,是香港首家學界與教界合作成立的高端佛學研究平臺。中心地處屯門青山灣畔珠海學院新校區,面迎咖啡灣,遠眺伶仃洋,環境清幽,是理想的求學問道之所。中心依託於珠海學院佛學研究力量,邀請國內外佛學研究專家學者和高僧大德來中心講學、交流。中心現開設「應用佛學文學碩士」課程,課程建設與高端學術交流融為一體。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學生將會獲得廣闊的佛學新視野,提升整體的學養與人文素養。課程採用中文授課,突出培養學生漢傳佛教之根基,傳承漢傳佛教博大、精深、圓融之智慧,為漢傳佛教走向世界培養高端人才。
  • 學佛必備工具書《佛學大辭典》: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
    所以閱讀佛經很吃力,畢竟有許多專業的佛學術語。那麼,什麼工具書是我們學佛閱讀經典必備的呢?《佛學大辭典》是丁福保先生於1912年開始編纂,歷時8年完成的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在《佛學大辭典》「自序一」中,他說自己為編纂這部辭典「摒棄一切,痛自淬厲」,「沉面濡首,至忘寢食」。在編纂的過程中,他參考了日本織田得能、望月信亨等人編的多種佛教辭典。1919年,丁福保終於完成了《佛學大辭典》的編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