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機場路一直往東走,過了鐵路涵洞,不久就能拐到下寧路上。這條路,南起艮山西路,北到德勝中路,全長2940米。
以後,它就不叫下寧路了,而是改叫東寧路。
7月中旬,杭州市政府批覆市區47條道路、8座橋梁的命名,其中44條道路都集中在江幹區。這44條道路大半是位於城東新城的新路,比如這條東寧路。
除此以外,還有20多條城東新城的新路,這次也都有了自己的名字。
10條通道橫穿鐵路
東站樞紐,是在原來火車東站上擴建起來的,而城東新城又是圍著東站樞紐而建的。
有同事是老杭州人,說鐵路以東以前全部都是農房,幾乎見不到路,有路的地方要麼是小路,要麼是斷頭路,車子開進去轉一圈經常找不到出來的路。
的確如此。
城東新城一帶,除了以前就有的機場路、天城路、新塘路、新風路,其他路都要新建。哪怕是現在已經通車、可以一路開到東站樞紐的東寧路,也是2010年時才剛剛建好的。
不過,城東新城正建得熱火朝天,各條道路都已經開工建設。圍繞著東站樞紐年底部分交付使用的目標,城東新城在實施骨幹道路網建設時重點突出了「一環、一井、四通道」的主幹道網絡。
「一環」,是指環站南路、環站北路、環站東路、環站西路,這四條路剛剛好把東站樞紐的主要部分圍在了一個圈裡。
「一井」,是指天城路、新塘路、東寧路、新風路。
「四通道」,是指同協南路、明月橋路、東寧路南段、全福橋路。
為了讓鐵路兩側的人流可以自由來回,設計者還設計了10條東西通道,分別是德勝路、機場路、環站北路、天城路、新塘路、環站南路、艮山西路,還有兩個站房高架通道和一個行人大通道。
其中環站北路、天城路、新塘路、環站南路要從地下直穿鐵路,特意設計了下穿隧道。
也就是說,即使一條鐵路把城東新城分成了兩半,圍繞東站樞紐的3公裡範圍內,東西雙向,平均每間隔500米左右就有一條道路。等到通車以後,不管是坐車、開車到東站樞紐的乘客,還是住在城東新城的居民,橫穿鐵路都不用繞路,可以直來直往。
昨天,杭州鐵路及東站樞紐建設指揮部的有關負責人透露:站房下的計程車通道和四條下穿隧道,在鐵路下的主體結構目前已經全部完成。等鐵路兩側的道路建好,鐵路東西兩側就可以自由貫通了。
東站樞紐東廣場
年底將部分建成
東站樞紐現在建得怎麼樣了?昨天,我也去現場看了看。
從東寧路開過去,遠遠的,就能看到高高聳立的鋼結構架,已經能粗粗看出站房的模樣。
杭州鐵路東站樞紐建設指揮部的有關負責人說,按照目前的建設進度,年底前,東廣場將部分建成,面積大約有13.5萬平方米,其中包括地下一層配套管理用房、品牌連鎖快餐等商業設施,地下二、三層共500個車位的停車場。
東站樞紐,包括中間的站房和兩側的東西廣場。
站房為5層結構,地上兩層,地下三層,局部設夾層。地上分別為高架候車層(地上二層)和站臺層(地面層),地下一層為出站大廳,地下二層為地鐵站廳層,地下三層為地鐵站臺層。配套公交樞紐、計程車接客點、長途短途旅遊大巴、社會車輛停車庫等設施。
東西城市廣場上是公園,也有酒店、商務、寫字樓用房。
目前,東廣場的地下室結構已經完成,現在在進行景觀綠化、公共空間裝修、泛光照明的設計優化等。年底前,還要完成東廣場周邊匝道橋,對接外部道路市政路網。
至於西廣場,則在年底前基本完成大部分地下室底板。
整個東站樞紐建成,預計要到2013年。
東站樞紐建好後,能實現諸多交通方式的零換乘,將來地鐵1、4號線也將在這裡設站,可以說,除了飛機,什麼交通方式都有。乘客不用出室外,不用擔心風雨,就能順利換乘。
等到投入使用後,東站樞紐將會有五條高鐵:杭寧、杭甬、杭黃、杭長,目前停在城站火車站的滬杭高鐵,也可能要轉移到東站樞紐來。
未來,它將是浙江省內高鐵、動車組的主要匯集地,也是全國新建的九個省會城市樞紐之一。設計中,東站樞紐有15個站臺、30條停車軌道,這一規模,幾乎和華東最大的火車站虹橋火車站持平。
杭州市職工文化中心
2014年建成
東站樞紐東廣場以南,準備新建杭州市職工文化中心。具體位置是東沿東寧路,南至環站南路,西至鐵路綠化防護帶,北至趙家港。距離地鐵火車東站站僅400米左右。
這個文化中心是浙江省最大的職工文化中心,計劃2014年投入使用。它的功能有點類似現在位於仁和路的杭州市工人文化宮,但更齊全、更完善。
根據規劃,職工文化中心擬建三幢主體建築,由北向南依次為:維權及教育綜合樓、文體中心和配套服務用房。
地上建築包括職工體育設施、文化藝苑、素質教育基地、維權服務中心和配套服務用房5個部分。其中有1.46萬平方米的綜合球館、健身中心、遊泳館等職工體育設施;2.04萬平方米的職工樂園、書園、藝苑、才藝展示、會場(劇場)等文化設施;1.47萬平方米的職工技能培訓、文化教育、藝術培養、實驗室等教育設施等。還有勞動爭議調解、心理健康保健等服務設施。
地下建築有兩層,主要是停車庫和設備用房等,規劃924個機動車位和1805個非機動車位。
市總工會說,這將是21世紀的「工人之家」,是一個集職工教育培訓、文化娛樂、才藝展示、體育健身、創業培育、維權服務、配套住宿、會議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現有的工人文化宮,作為杭州的地標性建築,將繼續保留和使用。
記者 劉雲 製圖 李本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