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名中醫裴瑞霞教授運用「和法」調氣機增津液治癒習慣性便秘一例

2020-12-17 澎湃新聞

【名醫講壇】​陝西省名中醫裴瑞霞教授運用「和法」調氣機增津液治癒習慣性便秘一例

2020-12-01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便秘是指以排便次數減少(每周排便<3次),糞便幹硬難下,或糞質不幹但排便困難為主要表現的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本病在不同年齡段人群中均普遍可見,有研究表明,便秘在我國患病率以達4%-6%,其發生與工作壓力過大,精神心理因素 (如焦慮、抑鬱),飲食結構的改變(如低纖維素高脂高糖高鹽飲食、飲水減少、蔬果攝入過少),不良生活方式(如久坐少動、作息紊亂、不定時大便、熬夜)、濫用瀉藥等均有所關聯。長時間便秘經久不愈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帶來極大困擾,甚者會誘發或加重其他疾病,如痔瘡、肛裂、結腸黑變病、腸癌等肛腸疾病;心肌梗死、心絞痛、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功能紊亂、肥胖、皮膚危害(面色晦暗、皮膚粗糙、黃褐斑、痤瘡)等其他疾病;亦可導致抑鬱或焦慮等。

現階段,西醫治療便秘常以對症為主,多用瀉藥,但該法治標不治本,易出現藥物依賴性,一旦停藥致使症狀反覆發作,不良反應較多。此外,隨著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進展和治療理念的轉變,人們不再一味的單純追求便秘臨床症狀的改善,更加注重整體調節和生活質量提高,而中醫治療特色之一就是強調整體調節和辨證論治的個體化和精準化。因此,中醫藥在便秘的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裴瑞霞教授是陝西省名中醫,秦晉高氏內科學術流派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臨床工作30餘年,繼承恩師高上林先生「和法」之思想,擅長運用中醫藥治療內科諸病及各類疑難雜病,臨床療效顯著,深受患者讚譽,筆者有幸跟師學習,受益匪淺,現將裴教授治療習慣性便秘並取得顯著療效案例分享如下。

醫案實錄

王某某,女,76歲,2020年09月24日初診,主訴:便秘20餘年,患者訴20多年來大便質硬難解,伴排便費力,初服用中成藥「麻仁丸」及西醫緩瀉藥(具體不詳)可排便,後症狀逐漸加重,服西醫緩瀉藥物及外用開塞露均無明顯效果。現症見:糞質乾結如羊屎,排便費力,1-2次/日,伴見怕熱,汗出,頭暈,走路搖晃不穩,食納可,夜休差,入睡困難,小便調。平素易生口腔潰瘍。既往有「腦梗死」病史3年。舌紅,苔白,脈弦細。中醫診斷:便秘,辨為氣機鬱滯,化火傷陰證,治以行氣通便,滋陰潤燥為法。方選小柴胡湯合小承氣湯加減,具體藥物如下:北沙參15g,醋柴胡10g,姜半夏10g,甘草6g,枳實15g,厚樸10g,白芍30g,大黃6g,知母15g,鬱金10g。12劑,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飯後30分鐘溫服。並囑患者適度活動,避免久坐少動,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心情舒暢。

二診(2020年10月15日):患者訴服藥後頭暈、汗出明顯減少,出現口唇潰爛,大便仍乾結難下(質地較前稍改善),走路搖晃不穩,食納可,夜休可,小便正常,舌紅,苔薄白,脈弦細。上方去知母,加黃芩10g,並將上方中白芍用量調整為20g,大黃用量增加至10g。共6劑,水煎服,分早晚飯後30分鐘溫服。

三診(2020年10月22日):服藥後大便正常,質地不幹,1-2次/日,口唇潰爛明顯好轉,食納可,夜休可,小便調。舌紅,苔薄白,脈弦細。患者大便正常,守上方繼服12劑,服法同前。

四診(2020年11月05日):患者訴走路搖晃較前減輕,餘無不適,食納可,夜休可,二便調。舌紅,苔薄白,脈弦細。上方加丹皮15g,川芎10g,繼服12劑。

五診(2020年11月19日):患者訴走路搖晃明顯好轉(偶有行走不穩),餘無不適,食納可,夜休可,二便調,舌紅,苔薄白,脈弦細。上方去黃芩,大黃減為6g,加玄參20g,繼服12劑,服法同前。

按:裴瑞霞教授從中醫整體觀念出發,認為便秘不是一個獨立的症狀,其病位雖在大腸,但與脾胃肝肺等臟腑氣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金匱翼•便秘》雲「氣內滯而物不行」,明確提出了便秘的發生與氣機壅滯有關,基於此,裴教授認為,引起便秘的原因雖各不相同,但究其本質乃是大腸傳導功能失司,氣機不暢,糟粕內留所致。肝主疏洩,調暢氣機和調節情志,情志不遂則肝氣鬱結、氣機升降失常,以致「諸氣怫鬱,則氣壅於大腸,而大便乃結」;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虛弱,失於運化,則清氣不升,水谷精微不能輸布,濁陰不降,糟粕不能下行,腸腑傳化失常,故而便秘;《血證論》雲:「肺氣不降則便結。」肺主一身之氣,若肺不得宣,則氣不能下、腸腑不通,故而便秘。肺失肅降,則津液不能下達,亦致便秘發生。故而,裴教授在治療本病時尤為注重調暢氣機。裴教授言「中醫治療便秘,並非簡單的攻下而已,一定要審證求因,仔細辨明病因病機,切中病機,直達病所,其中尤其要重視氣機和津液在便秘發病中的作用,切不可一味通裡攻下。」

本案患者病程日久,經久不愈,致其憂思過度,肝氣不舒,氣機阻滯,裴教授指出大腸的傳導,有賴於氣機的升降功能,清氣升、濁氣降,大腸方能通降有常。若肝膽疏洩失常,脾胃升降無功,影響脾的升清功能,在上則為眩暈,故患者出現頭暈、走路搖晃不穩。影響胃的降濁功能,在下則為便秘。大腸主津液,氣鬱久而化火,火熱耗津灼液,則見大便乾結。《內經》云:「年四十,則陰氣自半,起居衰矣……年六十,則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而上實,涕泣俱出矣。」由此可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臟腑機能逐漸減退,陰陽氣血,日漸虛衰,尤以陰虛為主。本案患者年逾七旬,本為陰液漸虧之體,加之年高而臟腑功能減退,無力化生陰液,故陰愈不足;津傷液耗之下,大腸失於濡潤,故糟粕燥結如羊屎。加之濫用洩下之品易傷陰液。長此以往,陰液枯涸,無水行舟,糞便更是難以得下。患者陰精被耗,虛火內生,陰津被擾,不能自藏而汗洩。患者平素易發口腔潰瘍,乃虛火循經上炎於口所致。故治療以行氣通便,滋陰潤燥為法,方選小柴胡湯合小承氣湯加減。二診時患者頭暈、汗出減少,見口唇潰爛,故加黃芩重在清上焦之熱,並重用白芍以加強養血斂陰止汗之效。三診後患者大便正常,陰火漸消,故而口腔潰瘍未在發作。裴教授指出本病可歸屬為「氣」病,《素問•舉痛論》有言:「餘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思則氣結」。氣機失調可生百病,是以治療「氣病」須調氣機,使氣機升降出入有序而百病無所生。縱觀全方,以疏肝理氣解鬱為主,滋陰降火為輔,疏肝不忘調脾和胃,使全身氣血通暢,陰陽調和,臟腑功能得以正常運行,則清氣自然上升,濁氣自然下降,故五診時患者行走不穩明顯好轉,諸症皆消。

裴瑞霞個人簡介

主任醫師

陝西省中醫重點專科、西安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學科帶頭人

陝西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第二批國家級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師從全國名中醫高上林先生

全國名中醫高上林工作室負責人

擅長診治糖尿病及其急、慢性併發症,甲狀腺疾病,下丘腦-垂體疾病,性腺疾病,代謝症候群,脂代謝紊亂(高脂血症),痛風及高尿酸血症,骨質疏鬆症,更年期症候群以及內科疑難雜症。

門診時間:

周一上午、周四下午(門診三樓B區內分泌科專家門診)

周二上午(門診三樓A區國醫館特需門診)

來源:西安市中醫醫院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名醫講壇】​陝西省名中醫裴瑞霞教授運用「和法」調氣機增津液治癒習慣性便秘一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名醫講壇】​陝西省名中醫裴瑞霞教授運用「和法」調氣機增...
    現階段,西醫治療便秘常以對症為主,多用瀉藥,但該法治標不治本,易出現藥物依賴性,一旦停藥致使症狀反覆發作,不良反應較多。此外,隨著中醫藥現代化研究的進展和治療理念的轉變,人們不再一味的單純追求便秘臨床症狀的改善,更加注重整體調節和生活質量提高,而中醫治療特色之一就是強調整體調節和辨證論治的個體化和精準化。因此,中醫藥在便秘的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產後便秘西藥不敢吃,中醫咋辦?看北中醫婦科教授郭志強三個療方
    那產後便秘中醫怎麼看,什麼原因,又該怎麼去治療呢?這就是今天醫學女博士美麗說原創美文第40期內容,深度解讀北中醫婦科專家郭志強教授對於產後便秘的病因病機和治法治則解讀。說到產後便秘的發生原因,中醫認為多是營血驟虛,津液耗傷,腸道失於濡潤;或脾肺氣虛,傳導無力,或飲食太過,積滯化熱,復傷陰津,從而導致腸道痞澀,而大便艱難解出。
  • 中醫如何治療習慣性便秘 治療便秘的方法大全
    中醫如何治療習慣性便秘 治療便秘的方法大全時間:2017-04-26 16:28   來源:天天養生   責任編輯:玲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醫如何治療習慣性便秘 治療便秘的方法大全 便秘也是現代人經常會得的疾病之一,這與飲食和生活習慣也是密不可分的。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中醫的良方吧。
  • 【名醫講壇】陝西省名中醫裴瑞霞教授「身心同治」提高1型糖尿病...
    一診(2020年7月28日):笑笑媽帶著12歲的小姑娘笑笑走進裴主任門診,本該如花一般年紀的小姑娘此時卻一言不發,暗黃的小臉透露著一絲不耐煩,有些牴觸情緒。笑笑媽告訴我們,女兒1年前因睡眠差、脫髮,於某西醫醫院就診,查空腹血糖為9.6mmol/L,行相關檢查後確診為「1型糖尿病」。
  • 中醫治療便秘五法:瀉、潤、補、疏、溫
    便秘常見,臨床多發,主要是指大腸傳導功能失常,導致大便乾結、排便周期延長;或者周期不長,但大便幹硬,排便困難;或大便不硬結,但是排便費力、不爽等。便秘給人們帶了不少煩惱。 下面介紹5種中醫治療便秘方法。
  • 5種常用於中老年人便秘、習慣性便秘的中成藥,建議收藏
    現在很多人調理便秘有個誤區,包括一部分醫生和愛好者,一旦遇到便秘,就覺得是有火,就非要用大黃來泡水,結果苦寒傷了正氣,要麼變成了腹瀉,要麼便秘越來越重,而且把人搞得越來越虛。尤其是中老年人、兒童、產後、身體虛弱、長期便秘的人。這類人群如果發生便秘的情況,應首先考慮用緩和的潤下藥來潤大便,而不是用大黃、番瀉葉這類猛烈的攻下藥。即使用大黃,也應該考慮配伍補虛藥、潤下藥。
  • 中醫艾灸哪些穴位治療便秘
    由於人們生活不規律,飲食不節制,很多中年、青年人也經常會發生便秘的現象,嚴重的幾天不解大便,不僅自我感覺難受,而且由於毒素積累在內臟,會引發身體的其它疾病。使用艾灸來治療便秘,取穴不多,簡單易行,很快就可以緩解症狀,讓身體恢復正常。
  • 李軍教授運用滌痰化瘀法治療帕金森病臨床經驗
    筆者有幸隨李教授學習,將其運用滌痰化瘀法治療PD臨床經驗介紹如下。江海林等認為血瘀風動是PD發病的中心環節,活血化瘀法治療PD可改善患者運動症狀與非運動症狀,以及其他臨床證候。馬雲枝認為脾虛溼阻痰凝為PD的病理變化,沈寶藩教授認為PD病機為肝腎虛損引起動風,鮮有人提及「痰瘀交結」與PD的相關性。李教授在幾十年的臨床經驗中體會到,運用傳統的從肝、從虛論治或單方面從瘀、從痰論治PD療效欠佳。
  • 老人便秘近一周,這個方子喝一劑就通了...
    治療老年習慣性便秘,不得不提及肉蓯蓉。為何?這要從專家王惟恆醫生接診的一個患者說起。一天上午,王惟恆醫生正在中醫內科上門診,一個小夥子扶著一位老人走了進來。老人一副痛苦的模樣,細問病情,方知他將近一周未解大便。老人素有便秘毛病,這次起病於10天前,當時到某院求治,醫師給予大黃、番瀉葉等藥,服後雖然次日大便即通,而且一天拉了好幾次,但過後再次發生便秘,又服上述藥數次,大便仍不通。
  • 習慣性便秘怎麼辦 試試通便四物湯
    習慣性便秘怎麼辦?便秘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情況,如果不注意及時的調理的話,很容易形成習慣性的便秘,給我們生活及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威脅。習慣性便秘的發生於我們的飲食,生活習慣有這很大的聯繫,那麼習慣性便秘怎麼辦?下面尋醫問藥中醫為大家介紹解決習慣性便秘的方法!
  • 術精岐黃 代代相傳 | 嶽陽醫院舉辦海派中醫應用經方治療心病臨床...
    圓桌會議上,全國名中醫、上海中醫藥大學前校長嚴世芸教授,甘肅省名中醫、甘肅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李應東教授,新疆醫科大學副校長安冬青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副院長林謙教授,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劉中勇教授,廣東省名中醫吳偉教授
  • 聽著英語學中醫│中醫祁談第六季:第4章-15-津液的代謝
    《中醫祁談》第六季:聽著英語學中醫——句讀《中醫基礎理論》之氣血津液(雙語版),自2020年10月20日起,每周二晚9點在喜馬拉雅FM上線開播。本季內容在微信公眾號「祁營洲工作室」中同步更新並進行針對往期節目必要的互動答疑。
  • 習慣性流產咋預防?北中醫郭志強教授深度解讀6大原因,後附治方
    協和醫院、廣安門醫院、東直門醫院、北大第三醫院...中醫西醫檢查了一個遍,包括陳瑞雪等著名專家都看了,夫妻雙方都沒有問題。可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今天,我們就跟著北中醫婦科專家郭志強教授一起,學習下他的習慣性流產中醫上的病因病機、治法治則等學術思想。這,就是我們解讀過先兆流產以後的內容——習慣性流產的中醫認知和治療原則。
  • 臀部習慣性酸脹,一查竟是便秘惹的禍!
    浙江省中醫院肛腸科主任醫師林國強認為,便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種「文明病」,現代人的排便時間和空間受文明發展的限制,很多時候因找不到排便的空間(廁所)或者需要長時間排隊等候,導致便意信號沒有得到排便的反應,時間一久便意就缺失或異常,排便就變得困難,嚴重者會導致健康損傷和生活質量下降。
  • 非藥物療法治療小兒功能性便秘
    《雜病源流犀燭》首次明確提出「便秘」之病名,並沿用至今。《實用中醫兒科學》將小兒便秘病因分為嗜養不當、燥熱內結、氣機鬱滯及氣血兩虛四個方面。其基本病機是邪滯大腸,腑氣閉塞不通或腸失溫潤,推動無力,導致大腸傳導功能失常。其病位雖在大腸,也與多個臟腑相關,如肝、脾、胃、三焦等。《中醫兒科學》將小兒便秘分為實秘和虛秘兩型,其中實秘分為冷秘和熱秘,虛秘又分為氣虛便秘和血虛便秘。
  • 小兒便秘?快來看看中醫怎麼做!
    便秘雖是小病,但危害卻不小,有毒物質長時間滯留在體內,損害肝、腎,甚至影響兒童生長發育、智力及免疫力。在治療便秘時,大眾普遍認同清熱瀉下,甚至長時間依賴瀉下藥物、開塞露,但療效並不理想。中醫認為小兒便秘分虛實,辯證治療效果更佳,可將兒童便秘分為以下幾型:
  • 東城中醫醫院
    擅長運用中醫清熱、宣肺化痰之法治療小兒肺炎、支氣管哮喘,採用清熱解毒、重用涼血、活血之法治療小兒腎炎、腎病和血尿及小兒過敏性紫癜等。擅長治療肺炎、腹瀉、血尿、腎炎、腎病、血小板減少性過敏性紫癜;穢語症候群、小兒單純性肥胖等疾病。
  • 本期省名中醫黃煌教授為你推薦魅力養生經方
    上周,現代快報中醫粉絲會正式啟動,短短幾天時間就迎來了300多位熱愛中醫的粉絲。而群裡關於中醫的互動探討氛圍則相當濃厚,一些粉絲還積極與大家分享養生方,有醫療背景的粉絲會主動解答其他人的問題。還沒參加的粉絲還可通過QQ群324991352或撥打服務熱線400-117-5180加入。
  • 王綿之:中醫辨證治法與方劑臨床運用的學術思想
    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副會長、北京中醫學院王綿之教授是國內外著名的中醫方劑學家和臨床家。王老熱愛中醫事業,關懷年輕一代,致力於高等中醫教學。
  • 灸治療便秘穴位及方法
    使用 艾灸來治療便秘,取穴不多,簡單易行,很快就可以緩解症狀,讓身體恢復正常。 中醫艾灸治療便秘中醫治療便秘的觀點是從調節身體平衡出發,利用 穴位的作用激發身體自我排洩的機能,所以安全有效。一些所謂的通便藥物,單純的運用瀉的方法,容易打亂身體系統的運行規律,當時有效,過後仍會復發,甚至給身體帶來一些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