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37度物理#寶寶們,在解決動量守恆、動能定理、運動學的綜合題型中,是否對於往復運動過程有研究呢?
如圖所示,一個物塊A(可看成質點)放在足夠長的平板小車B的右端,A、B一起以V0的水平初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左滑行,左邊有一固定的豎直牆壁,小車B與牆壁相碰,碰撞時間極短,且碰撞前、後無動能損失。已知物塊A和小車B的水平上表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為g。
(1)若A、B的質量均為m,求小車與牆壁碰撞後的運動過程中,物塊A所受摩擦力的衝量大小和方向;
(2)若A、B的質量比為k,且k<1,求物塊A在小車B上發生相對運動的過程中物塊A對地的位移大小;
(3)若A、B的質量比為k,且k=2,求小車第一次與牆壁碰撞後的運動過程所經歷的總時間。
分析:
(1)運動過程:
一開始A、B一起向左勻速直線運動,直到小車B撞牆後,以等大反向的速度向右運動,此時A由於慣性,保持原來的速度向左,此時A和B速度不同,接觸面上產生滑動摩擦力,使二者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由於小車B上表面足夠長,則最終A、B會共速。
第一種情況,A、B質量相等,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設向右為正方向,總動量為mV0+m(-V0)=0,所以最終共速的的速度為0.
最終共速的速度方向,取決於A、B一開始的動量的矢量和(動量大小和方向),所以為了啟發思考,才有這這三問。
求摩擦力對誰的衝量,因為這裡可以很快找出、求出A、B的初末速度,所以直接用動量定理——I合=ΔP(合力對物體的衝量等於物體動量的變化量)可以快速求出A所受摩擦力的衝量大小和方向。
第二種情況,mA:mB=k,且k<1,小車B撞完牆向右的動量大於A向左的動量,那就意味著最終共速時,二者的運動方向是向右的,A、B將在共速後,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
第三種情況,mA:mB=2,則A向左的動量大於B撞完牆之後向右的動量,二者共速時動量向左。重點來了,這就意味著,小車B還會撞牆,如此反覆,直到二者速度同時減為0.
(2)難點突破
對於第三種情況,看起來會有無數個往復運動的過程,如果都一個個的算,太不科學了,心累呀!那怎麼辦呢?
回到運動類別的思考: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平拋類平拋運動、圓周運動。這裡只有A、B一起向左的多個勻速直線運動和A、B同時的多個勻減速直線運動。
那根據等效法,可以將A、B同時的多個勻減速直線運動,等效累加在一起,實質就是從V0減到0,那其實只需要對一個物體列從一開始到最後減為0的動量定理,就快速求出了這部分時間。
而A、B的多個勻速直線運動,可以通過求出三個勻速時的速度、運動的位移,分別找到規律,即可根據勻速直線運動的公式,結合數學規律(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等)求出時間。
解答過程:
解:(1)設向右為正方向,A、B從小車與牆壁碰撞後,至兩者共速的過程,A、B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恆,設A、B最終的速度為V共,由動量守恆定律得
對A,設摩擦力對A的衝量為IA,由動量定理得
(2)A、B從小車與牆壁碰撞後至兩者共速過程中,系統動量守恆,設二者共速的速度為V共',由動量守恆定律得
對A,設A在此過程對地的位移為x,由動能定理得
(3)由題意設mA=2m,mB=m,小車B與A的運動具有等時性,分為勻減速和勻速兩部分。
對於勻減速部分,設A、B做勻減速運動的時間為t0,對A由動量定理得
A、B系統從小車第一次與牆壁碰撞後至兩者共速過程中,設共速的速度為V1,由動量守恆得
設B在從撞完牆到與A作用直至再次共速,運動的位移為X1,對B由動能定理得
設B從共速V1到撞牆用時為t1,由運動學公式得
小車第二次碰牆後至AB共速的過程,設共速的速度為V2,對AB由動量守恆定律得
設B從共速到撞牆的過程中的位移為X2,對B由動能定理得
設B從共速V2到再次撞牆用時為t2,由運動學公式得
通過觀察得AB一起勻速的總時間為
總結,解決本題需具備的知識有:
(1)動量守恆定律、動能定理、動量定理、勻速直線運動學公式。(2)會判別系統總動量對物體共速方向的影響,從而判定是否具有往復運動。(3)對於逐漸變化的往復運動,既需要會分過程分析求解,又需要對於可以合成一個過程的運動(本題中A、B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做等效處理,變為一個過程,簡單易算。同時對於另外不可合為一個過程的運動,需要算兩到三個過程,去找需要的答案的關係(注意寫成易於觀察出規律的式子,等差,等比居多)。(4)等差、等比數列求和的數學知識。
高考物理中,動量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定律這樣用,思維升級了
機械能守恆定律、彈性勢能、動量守恆定律,用一題來徹底搞定
高考物理中,板塊模型,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記得用好這個方法
何鴻燊讓人驚嘆不僅有「5000億資產」,他還是梁安琪的最佳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