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國經濟、民生和社會造成的巨大壓力,大多數國家都在近期提出了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部分國家甚至直接向其國民發錢,希望來促進消費的反彈,進而推動經濟復甦。
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多國直接給國民發錢
美國:按照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之前提出的方案,美國將拿出約2500億美元的資金直接發給居民——按計劃在4月底,預計給每個成年美國人寄出一張1000美元的支票,總數大概在2500億美元的樣子。
加拿大:3月25日,加拿大政府宣布:符合要求的申請人將每月獲得政府發放的2000加元支票,連續領4個月。即加拿大政府將向符合要求的每個加拿大人發放8000加元的現金補貼。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表示,他們推出的方案將面向那些「失業群體、生病群體、自我隔離的人,也包括在家照顧孩子的父母,以及因為公司運轉不力領不到工資的群體」。預計將在4月初實施,將在遞交申請後的10天內收到這筆錢。
澳大利亞:從2020年3月31日起,澳大利亞將向大約650萬人發放「每人750澳元的一次性現金補助」。主要是面向「社會福利保障金領取群體,包括養老金領取者,失業津貼、殘障補助金、照顧者津貼、青年津貼、退伍軍人補助和家庭稅務福利的受領人」。
日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4月3日宣布,擬向每戶家庭發放30萬日元現金(約人民幣2萬元)的補貼。具體規則正在擬定,整體方針旨在「維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這些家庭的基本生計」,不會涵蓋富有階層。
新加坡:因新冠疫情而失業,或收入下跌至少三成的新加坡本地公民或永久居民,可申請一次性的500新幣短期援助基金。除了這些國家外,德國、韓國、英國等好些個國家也爆出要給或預計要給居民直接發錢,促進經濟復甦。
為什麼這些國家會選擇直接發錢呢?
據報導,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這些發達經濟體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即他們的經濟發展高度依賴消費。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給這些國家的企業帶來的巨大的壓力,很多中心企業直接選擇了關閉(倒閉)。
推動了失業率的大幅增長,進而使得這些國家的居民消費大幅降低,經濟增長失去了「主要動力」。為了挽救經濟,他們一般會選擇直接給部分居民直接發錢,希望能夠刺激消費,也能夠滿足美國人的生活需求(比如還信用卡、還醫療帳單等),避免出現違約潮,保持金融市場的穩定。
以美國為例,擬高達2500億美元的派發總金額,單個成年人約能拿到1000美元,的確給那些因為疫情而導致失業的人群帶來不小的補助。但對那些因疫情帶來的巨額醫療帳單,這1000美元卻是遠遠不足的,那為什麼不選擇「免費治療」呢?
南生認為:與其將這麼多的資金分散出去,僅使得每個成年人只能獲得「不痛不癢的1000美元」,不如將其匯集起來,用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免費治療上」,這才是真正的「有的放矢」。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