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劉怡晴報導:前列腺炎是一種中青年人常見的疾病,在濟世堂國醫館的中醫專家馮舉明馮醫師經常碰到一些前列腺炎的病人反覆打聽「我是不是腎虛,這個病還能不能好,要不要吃些補腎的藥?還有些患者擔心腎虛會不會引起腎功能的改變」等等一類的問題。一些稍有了解此病知識的人常常把前列腺炎與中醫的「腎虛」等同起來,動不動就花許多錢進服一些補腎的滋品,有時病沒好,反而有所加重;或者在思想上造成很大的包袱,真的是前列腺炎=腎虛嗎?這完全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且聽濟世堂中醫專家馮舉明馮醫師給我們講解!
前列腺炎與「腎」的關係
馮醫師說,「腎」在西醫和中醫的理論上是有著不同之概念的。西醫談論的「腎臟」,主要是指人體的泌尿系統器官,其功能是尿的生成與排洩。由腎臟清除血液中的代謝產物及調節細胞內外液體和溶質濃度,使體內環境保持穩定。腎臟疾病包括有內科的腎炎、腎病、腎衰(尿毒症)和泌尿系感染等;外科的腎先天性畸形、腫瘤和結石等。
而中醫所說的「腎」,除了涵蓋西醫的泌尿系統功能之外,還包括人的生殖系統功能,在中醫理論裡談到「腎藏精,主發育生殖;主水液代謝;生髓、通腦、主骨,其華在發,開竅於耳,通於二陰」。
簡言之,腎為人體先天之本。因此中醫所說的腎,其含義廣矣。慢性前列腺炎屬於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其症狀有排尿異常、會陰部及周圍疼痛、嚴重者可有程度不同的性功能異常和全身性神經衰弱等,按中醫來說,前列腺炎的發病部位在腎與膀胱,與腎有密切關係。慢性前列腺炎中有一部分患者會出現『腎虛」的症候,但多數病人並沒有存在「腎虛」,所以說不能把二者等同起來。
中醫辯證,分清虛實
馮醫師認為,任何一種疾病都存在著「陰陽表裡、寒熱虛實」,,意思是說,相同的病,具體到不同的個體,都有一個特殊類別,比如前列腺炎就要分清病人是以「實證為主」,還是以「虛證為主」,這關係到我們治療是「虛則補之」,還是「實則瀉之」,弄反了就會使「虛則更虛」、「實則更實」。
一般來說,慢性前列腺炎分為二大類,一類是溼熱下注型(實證),表現有:尿頻、尿痛、尿等待、尿後餘瀝,會陰及周圍疼痛,陰囊潮溼等症狀,多見於患病時間短,身體素質較好的人,他們沒有腎虛的症狀,中醫認為病因為體內溼熱過盛,積於腎與膀胱所致,治療上要清熱利溼,通利水道,佐以化瘀通竅,病即可逐漸好轉。假如治以補腎,就會是病邪深伏,粘膩難解。
另一類是腎虛型(虛證),一些病人,出現除了排尿不暢的症狀之外,還有腰膝酸軟、肢寒怕冷、或是口乾舌燥、虛煩多夢、手足心熱,並出現性功能的異常,這就是屬於腎虛的症候了,多見於患病較久,或是素體較弱者。在治療上要補腎(具體講還要分清補腎陰,或是補腎陽),當然同時仍要佐以清利通竅的藥物。在臨床上,虛與實也不是絕對的,有時表現為虛實夾雜,但要分清哪個為主,治療的中醫食療養生製品中有一個主次的區別,也就是中藥裡的「君臣佐使明」。
腎虛並不可怕
有些表現有腎虛症狀的前列腺炎患者,以為自己病得很重,心理壓力大,整天琢磨自己的病,幹什麼都沒精神,時常拿一些症狀與自己對號入座,其實這很沒必要。還有一些根本就沒有腎虛的患者,也總認為自己存在虛證,到處看病,找藥吃,或是聽信一些以盈利為目的的所謂「醫生」的話,亂補亂治,往往是花錢不少,病沒治好。實事求是的講,慢性前列腺炎其實不是什麼大病,儘管較難治一些,但只要專心治療,按照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辨證施治,心理和身體密切配合,還是有較好療效的。另外重要的一點是,除了吃中醫養生製品之外,生活起居、飲食嗜好要注意調養,治養結合,疾病就會逐漸好轉。
濟世堂客家大道館
地址:贛州市章貢區客家大道68號(博德山莊旁)
電話:0797---8252222
濟世堂營角上館
地址:贛州市章貢區營角上路11-6號(南門口旁)
電話:0797---82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