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新生兒都有可能出現胃食管反流症狀,有時吃奶吃著吃著就開始哭叫,掙扎,蹬腳,感覺好像痛苦的樣子!有時候能看到湧上來到喉嚨口的奶又被咽下去,而且就算拍了嗝睡了一段時間醒來還是會吐出消化過的奶,更嚴重的甚至從鼻孔噴出來,既危險又讓人看著心疼,如果當時沒人看管,可能危及寶寶生命。下面來看看新生兒胃食管反流的相關知識,都有哪些護理方式,讓你以正確的姿勢呵護寶寶。
胃食管反流是胃裡的食物反流到了食管中,有時沒有明顯症狀,有時會伴有嘔吐。胃食管反流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在嬰兒群體中尤為常見。嬰兒的胃呈水平狀,胃底平直,缺乏突出。當胃內有氣體存在時,氣體上升到胃底部,再從賁門溢出,同時將奶帶出,這樣就會造成吐奶。其次。嬰兒胃部賁門肌肉發育不如幽門處完善,造成胃的出口緊而入口松,這也是嬰兒容易吐奶有關。而吐出奶塊,則是因為嬰兒胃的酶活性低,消化慢,奶水消化到一半就吐出來了。另外就是牛奶蛋白過敏也是導致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之一,多達1/3的嬰兒的反流現象是由牛奶蛋白過敏導致的。
胃食管反流發生率最高的時期為2-4個月,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反流會有所緩解,尤其在1歲以後,反流的現象會大大減輕。主要表現為吐奶,上腹疼痛,煩躁哭鬧,餵奶困難,嚴重的情況會導致生長停滯/減緩,貧血,吸入性肺炎,呼吸暫停。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情況下這種症狀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自行緩解。媽媽們主要注意不要過多餵奶,注意拍嗝,注意餵奶後,放置寶寶的姿勢即可。
首先餵奶的姿勢很重要,一定要保持寶寶的頭高於胃,並且採取不會給寶寶胃壓力的姿勢來餵奶。
其次就是增多餵奶的次數,每次少量,過量的餵奶會讓奶更容易溢出來,並在餵奶時確認寶寶已經含好了乳頭,不會吞咽空氣
說到胃食管反流,不得不提的是「拍嗝」這個重要技能,有助於減少胃反流。可能你已經發現在餵奶的過程中和餵奶之前後,需要讓孩子打嗝。餵奶後,你需要立即在胃酸混入奶之前讓空氣排出。
最後,寶寶吃飽喝足後最好在30min後再將其放置床上,最好採取仰臥傾斜式,上半身墊高或床頭抬高30°,使寶寶面向左側,雙臂屈曲置於頭部兩側,每次30-6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