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網評:兒童過鬼節該誰擔責?

2021-02-26 崑崙策研究院

(點擊上方【崑崙策研究院】可關注)


  萬聖節是什麼鬼?

  10月31日,國內很多學校甚至是幼兒園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主題活動,作為一項必須完成的作業,為這個節日做足了功課。一個原本屬於西方的宗教節日,在「文化交融和包容」的大框架下,搖身變為中國兒童教育的課程之一。

  洋節日走進中國,並不是新鮮的事。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融互動頻繁,各國各具特色的「節日文化」逐漸被他國所接受並喜愛,網絡的發展更助推了這種交流的進程。

  過洋節成為一種「時尚」,並且逐漸成為人們在沉重的工作之餘的一種重要消遣方式,本無可厚非。通過節日感受不同文化,本身也不是壞事。然而當這種「時尚」被當作教育的主題內容,灌輸給對文化尚未有清晰認知的兒童,尤其是在淺層次的形式理解加上媒體炒作、商業泛濫,則會演變為低齡化的「惡俗」的狂歡。

  節日是文化的載體,代表和蘊含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滲透著人們的基本價值觀念和情感基礎,對一個民族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藉助傳統節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是每一個節日的意義所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作為傳統文化教育最主要的載體,學校擔負著普及傳統文化教育的重任,對於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言傳身教,學校及其老師的傳統文化底蘊和對待節日所持的態度,對未成年人有著深刻的影響。而從幼兒園起,老師就帶著孩子們慶祝萬聖節,不論初衷如何,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認知體驗恰似一張白紙的兒童,處於對自己生活區域、自有節日懵懂無知的啟蒙階段,對外來節日營造出的西方感,完全是不加分辨、毫無免疫的接受。缺少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許多專屬於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則日漸淡漠、流失,成為一種標註放假的紅色符號,在文化層面幾乎斷裂。

  萬聖節有多慘,只有南瓜才知道。傳統文化缺失有多嚴重,每個人都應知道。

  對傳統文化,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幼兒園直至大學的教學、育人全過程中去,特別要發揮好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強調,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不斷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適應青少年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如何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如何將傳統文化以及蘊含其中的愛國主義精神潛移默化地傳遞給未來一代,是教育面臨的重大問題。作為普及傳統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合理地吸收外來文化,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成長需要,以此傳遞美好向上的正能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光芒照進每個青少年的心田,是為正道。對此,學校責任重大。

  但問題是,明知其道卻反向行之,大張旗鼓組織兒童過鬼節,戕害兒童成長,試問,該誰擔責?兒童過鬼節,映照出當代學校教育的明顯缺失,在教而未教,敢問,由誰負責?


附:


  雲俊德:把洋節日趕出學校幼兒園!   作者:雲俊德;來源:「81號高地」微信號


  上周末,妻子打電話說起孩子幼兒園要辦萬聖節的事,買各種鬼怪的衣服啥的,當時筆者忙,沒有在意。晚上妻子傳來照片,卻讓筆者看的有些接受不了。為保護隱私,就不上圖了。
  好端端的孩子們,打扮的那麼陰森恐怖幹嘛?再以細想,感覺問題多多。我又打電話問孩子,萬聖節幹嘛的,他說扮成鬼怪嚇唬人,挺好玩。我問他中秋節幹嘛的,他說吃月餅的節日,問他春節幹啥的,他說吃餃子。
  一系列問答讓我有些不自在。我們的孩子,如果從小就接受西方那一套東西,以喜歡過洋節日為例,從心理上親近外國文化,逐漸遠離我們的傳統,那將是多麼可怕。

  先說說萬聖節

  其由來,版本繁多,流傳較廣的是:

  兩千多年前,歐洲的基督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 (ALLHALLOWSDAY)。「HALLOW」 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 (CELTS) 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那時人們相信, 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而且這是人在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著的人則懼怕死人的魂靈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人的魂靈無法找到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的魂靈嚇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萬聖節的活動原來是非常簡單的,而且大部分是在教堂裡進行。但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聖節前夜看作盡情玩鬧、講鬼故事和互相嚇唬的好機會,主要活動是"不給糖就搗亂"(Trick-or-treating)。於是人們不再把這節日用來讚美秋天,卻讓它變成小妖精、魔鬼、滴水嘴怪獸、蛇神、狼人、鬼臉南瓜燈籠、蝙蝠、巫婆、鬼魂的節日。

  其中,魔鬼是邪惡靈魂的一種稱呼,代表任何有惡意的鬼或從天使墮落成撒旦的傀儡(撒旦是上帝和人類邪惡的敵人,通常被認為是墮落天使的領袖)。

  到了亞洲,更是成了湊熱鬧的節日。一些家長眼中的「萬聖節」之夜活動並沒有那麼噁心和可怕,「萬聖節」活動亦在調整自己的形像,將各種鬼魔形像進行「萌化」處理,使之看起來不那麼「可怕」,使得許多父母失去了警惕之心。

  可是,參加「萬聖節」之夜活動,孩子們究竟能學到什麼呢?

  鬼魔、死亡和陰間好像不是那麼可怕了,甚至殭屍也可以是那麼的有趣,一切價值認知和常識都被顛覆了,也被接受了。人心儘可能地向詭異、恐怖、噁心的方向去尋找靈感,以獲得關注。且萬聖夜的主要活動是"不給糖就搗亂"(Trick-or-treating),一定程度上,從潛意識裡助長了孩子的任性。

  撒旦是誰?一個惡魔。主要是指《聖經》中的墮落天使,曾經是上帝座前的天使,後因驕傲自大妄想與神同等而墮落成為抹灰,被看做是與上帝力量相對的邪惡、黑暗之源。撒旦自由作惡,肆意妄為,誘惑人類犯罪。

  老祖宗的話講的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新約·加拉太書6:7)

  我們的孩子,如果從小就與惡魔撒旦有關的節日親密接觸,還樂在其中,不知將來會這麼樣。

  再說說聖誕節

  聖誕節是西方世界的重要傳統節日,定在每年12月25日,因紀念耶穌誕生而產生的宗教節日。這一天類似於我們華人的春節,充滿喜悅、歡快的氛圍。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我國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於西方節日。

  不過,每年的聖誕節也會引起兩方的爭論。一邊說:聖誕節能帶來很多快樂和新奇的東西,同時還能促進消費,應該過;另一邊說:不能一味地崇洋媚外,淡漠自己的傳統節日。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洋節日,促進經濟,可以過。但不是誰都可以過,特別是對於孩子。

  這裡也不討論東西方文化的優劣,不討論東西方宗教的優劣。只說說洋節日對於孩子的影響。

  節日是一個民族傳統的載體,代表和蘊含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人們的基本價值觀和感情基礎,性格,心理,蘊涵著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至關重要。

  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1、是經過歷時考驗的民族文化精華,傳統文化之所以城為傳統、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是經過歷史考驗的,它們對國人的思想、行動、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指導意義;

  2、是中華文明區分與其它文明的標誌,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的代表;

  3、傳統文化可以讓國人找到歷時歸屬感,增強民族自信心;

  4、傳統文化有很高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如果推廣成為產業文化,其物質利益和文化利益都是豐厚的;

  5、傳統文化,可以提高世界人民對中國的重視程度,使世界人民加深對中國的了解。

  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古籍經典、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非常豐富的內容。而節日,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以中國的鬼節為例。中國的鬼節一般是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中國人是以「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的理念來過鬼節,「祭」是一種文化的具體表現。傳承孝道,懷念先人,繼承祖訓,或開萬世太平,或振興祖業。

  國學大師季羨林說:「中國可以成為一個經濟大國,也可以成為一個科技大國,但最根本的,中國還是一個文化大國。對於本民族文化的珍視是一個國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習近平: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次強調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影響和重要意義,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光明網特邀10位權威專家對習近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講話進行全方位解讀(連結:http://theory.gmw.cn/node_59795.htm)

  現摘錄其中幾條: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基石。

  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強國的歷史支撐。

  中國傳統文化是實現「三個自信」的基礎。

  傳統文化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喚醒靈魂,讓孩子的靈魂得以保護,得到滋養,得以成長;讓民族魂孩子的生命不知不覺中深深紮根。

  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白毛女》喜兒扮演者孟於惋惜地說:「現在很多孩子一張口就是港臺歌曲,我們有那麼多優秀的民族傳統,孩子們卻不知道。孩子是天真無邪的,給他什麼他就可能接受什麼。」

  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在北京民族小學的講話中指出: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中華民族要繼續前進,就必須根據時代條件,繼承和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特別是包含其中的傳統美德。

  對傳統文化,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到幼兒園直至大學的教學、育人全過程中去,特別要發揮好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

  《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強調,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要從小抓起、從學校抓起。不斷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適應青少年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

  作為傳統文化教育最主要的載體,學校、幼兒園擔負著普及傳統文化教育的重任,對於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言傳身教,學校及其老師的傳統文化底蘊和對待節日所持的態度,對未成年人有著深刻的影響。

  但是,明知其道卻反向行之。從幼兒園起,老師就大張旗鼓組織孩子們慶祝萬聖節、聖誕節等洋節日。似一張白紙的兒童,從小對外來節日不加分辨、毫無免疫的接受。不論初衷如何,其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同時,許多專屬於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則被淪落為吃的節日,成為一種標註放假的代名詞。

  洋節日入侵學校、幼兒園,就是從幼兒一代就撕裂了孩子與傳統文化的血緣紐帶。你說這可怕不?

  這樣的責任,誰來負?

  還有,智慧的父母,不能只是一味地湊熱鬧,無休止地滿足孩子無知的欲求。應當引導你的孩子走光明的義路,讓孩子在優秀傳統文化的陽光下綻放笑臉,而不是讓孩子帶著血淋淋的面具與鬼同行。

  (來源:崑崙策網,根據網文編發)

  【崑崙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諮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崑崙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共享【思想火炬】微信公眾號


共享【e觀滄海】微信公眾號


【獨立評論員郭松民】微信公眾號

共享【思想大視野】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兒童在遊樂場受傷誰擔責? 遊樂場:一般只負責協調
    兒童在遊樂場受傷誰擔責?劉女士認為,遊樂場內並未安排看管兒童的工作人員才導致發生此事。但遊樂場方面稱有工作人員「巡場」,並表示類似事件每隔兩三個月就會發生,出事後他們一般只負責協調。  劉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9月10日下午,她帶著女兒在萬壽路的「米蒂跳兒童主題樂園」玩耍。劉女士站在邊上看著孩子,「突然女兒身旁一個男孩把她從玩具車上推下來,還抓傷她的臉。」隨後,劉女士發現女兒的眼角被男孩抓破。
  • 「萬聖節成兒童鬼節」屬東施效顰
    近日,江蘇南京市一名幼兒園孩子的家長發帖稱:「外國的鬼節也要過,還要帶萬聖節的服裝和道具,是不是冬至也要帶紙錢去幼兒園燒呀?」記者在南京幾家商場探訪發現,不少幼兒園家長帶著孩子來買萬聖節道具,都說是幼兒園布置的作業。
  • 見義勇為受傷誰擔責
    見義勇為受傷誰擔責 2020-11-24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過不一樣的鬼節
    中國的鬼節不同於西方國家的萬聖節,不是那種身著奇裝怪服扮鬼的狂歡,也不是不給糖吃就搗亂的怪誕。中國的鬼節是為人所熟知,但又富有神秘感的中元節。 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稱盂蘭盆節,是每年的陰曆七月十五這一天。
  • 不擔責能否解開學校體育運動的「心魔」
    負責審理此案的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庭法官助理張家偉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這起案件中,學校體育老師在課前做了充分的危險告知工作,並特別提醒過當事學生「不要扣籃」,均有同班其他同學作證,且學校籃球場設施符合標準要求。「學校盡到了管理責任,且孩子是16歲以上的高中生,應該具備體育課上自我保護的能力。」因此,法院認為,學校在這起事故中管理得當,不承擔責任。
  • 萬聖節變「兒童鬼節」戕害孩子
    萬聖節變「兒童鬼節」戕害孩子2016-10-26 09:23:33 來源:東方網 作者:戴先任 選稿:桑怡   10月24日,南京一名幼兒園孩子的家長發帖稱:「外國的鬼節也要過,還要帶萬聖節的服裝和道具,我就呵呵了,是不是冬至也要帶紙錢去幼兒園燒呀?」
  • 農曆七月十五,為啥是鬼節?
    這幾天,在東北街頭都會看到燒紙的,因為七月十五鬼節馬上就要到了。那麼,農曆七月十五為啥是鬼節呢?這幾天,街頭燒紙的人特別多,因為明天就是七月十五,中國人所稱的鬼節。七月十五是鬼節,緣於一個印度的傳說。相傳,在印度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少年,名字叫做目連。他的母親叫做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嗇貪婪,兒子卻極有道心且孝順,不讓母親殺生。
  • 陪孩子上課絆了一跤縫20多針 誰該為她的傷擔責?
    謝女士向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爆料稱,11月14日上午,她帶著孩子到一家名為「北京尚學未來教育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尚學未來教育)」的培訓機構,接受相關培訓。因為該機構一對一教室隔音效果不好,她陪孩子聽了半個小時後,覺得旁邊教室聲音太大,就想在室內找個安靜點的教室。「機構內過道狹窄,還放了一個沙發。找教室的過程中,我通過過道時,一個家長坐在沙發上,我被她的腿絆倒了。」
  • 幼兒園熱衷過國外「鬼節」 萬聖節道具熱銷,家長苦惱
    問題是,每年的節日活動都要求孩子家長準備好各種道具來布置教室環境,烘託節日氣氛,「每次節日一過,這些布置的道具就扔掉了,第二年再買,這不是明擺著折騰和浪費嗎?」  另一位孩子媽媽說,感恩節、聖誕節這些洋節過過也就算了,萬聖節是什麼鬼?查了一下百度,說是外國的鬼節,扮神弄鬼嚇唬人作弄人的,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講,過這個節是不是有點「超前」了,教育導向也不對啊。
  • 中國傳媒大學女研究生跳樓,誰該擔責?
    究竟誰該為這條年輕生命擔責?有人覺得黃靜怡自身太脆弱敏感。的確,研究生已經不是小孩子了,該對自己的健康和生命負責。客觀來看,像靜怡這樣考取研究生的「學霸型」學生,平時一定是極度自律和追求完美的。一旦受到重大挫折,極度的自律和完美破滅就極可能把他們引向自我毀滅。
  • 幼兒園跟風萬聖節被疑"兒童鬼節":菜攤上南瓜賣斷貨
    原標題: 幼兒園跟風,萬聖節被疑「兒童鬼節」  東方網10月31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與聖誕節、情人節一樣,起源於西方的萬聖節如今也逐漸為中國年輕人所接受。但記者採訪後發現,萬聖節目前出現了低齡化跟風現象,各種萬聖節作業讓學生苦不堪言,有家長們直呼:「這分明就是兒童鬼節」。
  • 七月十五這天是鬼節,為何中國的年輕人不過鬼節,過七夕情人節?
    農曆的七月十五這一天是中元節和盂蘭盆節,中國的民間俗稱鬼節,鬼節顧名思義就是與鬼文化相關的節日,世界各地都有鬼節,西歐、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的鬼節是萬聖節,萬聖節是在每年的10月31日,墨西哥的鬼節是亡靈節,亡靈節在每年的11月1日、2日這兩天。
  • 空調百葉窗掉落砸傷車輛,誰該擔責?
    受損的引擎蓋掉落的百葉窗27日下午,家住金象小區的楊女士告訴記者,當天,樓上的空調外機百葉窗脫落,砸中停車場內一輛小車。小區物業表示,早前通過多種辦法宣傳提醒,但業主不重視,此事正在協商處理。業主:百葉窗高空墜落砸傷車該小區位於象山一路與長寧大道交會處,共3棟樓,均為31層高。這些百葉窗是為了遮擋空調室外機,起到美化高樓外牆的作用。楊女士稱,27日,一塊百葉窗掉落至停車場(大圖),若是砸到人後果不堪設想。
  • 【說·法】明天雙十二,網購商品在快遞過程中損壞,誰擔責?
    【說·法】明天雙十二,網購商品在快遞過程中損壞,誰擔責?生活中處處有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寶山融媒體中心推出法律小講堂《說·法》欄目,邀請法官、律師等法律專業人士,選取一個獨特的切入點,從吃、穿、住、行、生、老、病、死等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法律問題,解讀法律知識,幫助大家合法保護自身權益。本期律師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幼兒園過西方「鬼節」
    ,而招來部分家長的不滿:「孩子還這麼小,過西方的這個『鬼節』很不合適!」  家長不滿:  咋給孩子過西方「鬼節」?  11月1日是西方傳統的「鬼節」萬聖節,10月31日則是萬聖節前夜。  31日這天,有學生家長向南國都市報反映稱,孩子在海甸島的「海口市締造未來實驗幼兒園」(以下簡稱締造幼兒園)上學,這是一所雙語幼兒園,園方要過萬聖節,並讓他們家長給孩子準備節日的道具,包括鬼臉、奇裝異服等。
  • 以案說法 | 5歲男童遊樂場摔骨折,誰來擔責?
    以案說法 | 5歲男童遊樂場摔骨折,誰來擔責?未成年人在遊樂場受傷了該怎麼辦?法律責任由誰承擔?一場因五歲男孩在遊樂場摔傷導致骨折而引發的訴訟提醒大家:不論是作為監護人、遊樂場管理人,還是一同玩耍的「小夥伴」都應當為孩子安全負責。
  • 沈女士被流浪狗咬傷,誰來擔責?
    (原標題:沈女士被流浪狗咬傷,誰來擔責?)「打了狂犬疫苗後我這幾天都在發燒,而且身上還發了疹子,難受死了,現在都不知道找誰賠償。」沈女士說。那咬傷沈女士的狗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記者隨即聯繫了沈女士所住的小區物業公司,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條流浪狗在小區已有一段時間了,它經常在小區車庫門口、花壇邊轉悠,平時也有居民在給它餵食。後經過調查詢問,發現這條狗是小區19樓一租戶帶進來的。
  • 感受泰國的「鬼節」
    這一天傳說中是陰間的佳節,所以又稱「鬼節」。而在泰國也有類似這樣的「鬼節」。幾年前,我去泰國公幹,正好趕上過一回。 那是到達泰國北部城市黎府的第三天,正值六月中旬。上午參加完一個會議,下午在賓館沒什麼事,泰國朋友蒲美蓬過來告訴我,這幾天正巧是泰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他邀請我出去逛逛,感受一下別樣的異國風情。我很爽快地答應了。
  • 過七夜半鬼節,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國的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中元節又俗稱「鬼節」。「鬼節」意思清楚明了,就是鬼過節。該日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遊人間。如果陽間上的人不注意避讓,很可能會撞到鬼或者鬼上身。那麼,在鬼節來臨的前一日,我們陽間的人有哪些事項要注意的呢?
  • 爸爸大鬧教育機構過萬聖節,我們能將鬼節七月半過成萬聖節嗎?
    萬聖節,是西方的鬼節,主要流行於西方國家,但現在其他國家也開始流行過萬聖節,比如亞洲國家,在中國,也有很多人過萬聖節。但是,在中國,因為過萬聖節,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認為這是西方的節日,我們憑什麼要去過呢?其實,中國也有自己的鬼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