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2020-12-13 中國人大網

  製圖/李曉軍  

    □ 法制日報記者  朱寧寧

    全國人大常委會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以下簡稱立法工作計劃)於4月底正式對外發布。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十三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的第一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是對本年度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的具體安排,那麼,今年這份4000餘字的立法工作計劃中,都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內容呢?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立法規劃室有關負責人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介紹了今年立法工作計劃的編制情況,並對今年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作出權威詳解。

    黨中央確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的項目是重點

    根據立法工作計劃,201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增強「四個自信」,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發揮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遵循和把握立法規律,著力提高立法質量,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作出新的貢獻。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9月,法工委即著手開始常委會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的編制工作。「計劃編制工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要求,落實黨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各項部署,堅持將黨中央確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的立法項目作為重點,對涉及國家機構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監察體制改革等需要的立法項目及時作出安排,推進民法典各分編、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等方面的重點立法任務。」

    「在編制過程中,我們堅持做好與中央有關方面工作要點、計劃的銜接,先後多次向有關部門徵求意見,召開中央有關綜合協調機構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建議。」這位負責人表示。

    2017年1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百零五次委員長會議原則通過了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之後,根據黨中央各項工作要點安排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精神,在對大會期間代表提出的議案和立法方面的意見建議進行梳理的基礎上,結合各方面對計劃調整的反饋意見,對立法工作計劃進行了調整,經2018年4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委員長會議審議通過並於近期公布。

    為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提供法律支持

    貫徹落實黨中央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今年常委會立法工作的一個重點。今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監察法。根據立法工作計劃,全國人大常委會還將做好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涉及的相關法律修改工作。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精神,今年還將做好實施機構改革方案涉及的相關立法修法工作。

    為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提供法律支持也是今年立法工作的重點內容。人民陪審員法已於今年4月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已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按照立法工作計劃,今年還將繼續審議修改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法官法、檢察官法,制定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

    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完善法律制度

    編纂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立法工作者接續奮鬥的艱巨任務。民法總則已經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完成民法典開篇之作,為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打下堅實基礎。今年,將繼續加快民法典編纂工作,審議民法典各分編,強化對民事權利的保護。

    今年的立法工作還將著力健全現代市場體系。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方面,將制定耕地佔用稅法、車輛購置稅法、資源稅法,修改稅收徵收管理法;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推動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修改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制定電子商務法,促進電子商務健康可持續發展;修改專利法,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制定外國投資法。

    加強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法律制度建設

    為弘揚英雄烈士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列入今年立法工作計劃的英雄烈士保護法已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全票通過,並於今年5月1日起施行。

    同時,還有多部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法律出現在今年的立法工作計劃中。具體包括:為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制定社區矯正法;制定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制定土壤汙染防治法,修改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等,推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修改海上交通安全法。

    立法工作計劃顯示,除了上述項目外,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黨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部署要求,對涉及國家機構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監察體制改革等需要制定或修改的其他法律,適時安排審議。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立法項目由有關方面抓緊調研和起草工作,視情在2018年或者以後年度安排審議。包括:證券法(修改),修改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公務員法、著作權法、職業教育法、森林法、個人所得稅法、安全生產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檔案法、現役軍官法、兵役法、人民武裝警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制定原子能法、出口管制法、密碼法、期貨法、消費稅法、房地產稅法、契稅法、印花稅法、陸地國界法以及鄉村振興、農村金融等方面的立法項目。

    繼續做好授權決定與改革決定相關工作

    為保證改革在法治軌道上順利推進,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繼續做好授權決定和改革決定相關工作,加強涉及改革的法律立改廢釋工作,需在2018年考慮的授權決定和改革決定有10件:

    關於授權國務院在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有關規定的決定,2018年2月實施期屆滿(2018年2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作出了關於延長授權國務院在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有關規定期限的決定);關於延長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期限的決定,2018年4月實施期屆滿,與制定人民陪審員法一併考慮;關於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方開展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和有關問題的決定,2018年11月實施期屆滿;關於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決定,2018年11月實施期屆滿;關於延長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三十三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暫時調整實施有關法律規定期限的決定,2018年12月實施期屆滿;關於延長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二百三十二個試點縣(市、區)、天津市薊縣等五十九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分別暫時調整實施有關法律規定期限的決定,2018年12月實施期屆滿;關於授權國務院在河北省邯鄲市等12個試點城市行政區域暫時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有關規定的決定,2018年12月實施期屆滿;關於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和部分在京中央機關暫時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有關規定的決定,2019年1月實施期屆滿;關於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監察法已通過並施行);關於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監察法已通過並施行)。

    適應新形勢繼續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

    立法工作計劃提出,切實把黨的領導貫徹到立法工作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黨中央對立法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決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決策部署。嚴格落實立法工作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制度,凡需要黨中央研究的重大立法事項和立法涉及的重大體制、重大政策調整的問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向黨中央請示報告。

    為做好立法工作,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立法工作計劃還列出了多項具體任務和措施。包括:做好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編制工作;加強憲法宣傳教育和貫徹實施;發揮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切實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切實做好立法宣傳工作,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積極宣傳我國法治建設特別是立法工作的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加強對地方立法工作的指導;積極加強立法工作隊伍建設。

相關焦點

  • 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霍小光、周英峰、崔清新)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10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信春鷹,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至此,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範性文件在內的,由七個法律部門、三個層次法律規範構成的法律體系。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知多少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緊緊抓住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立法項目,加快立法步伐,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那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如何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又有哪些內容和意義呢?
  • 七部門239部法律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核心內容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有關負責人李飛、信春鷹、徐顯明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圖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翟子赫 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0日訊 今天15時,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舉行記者會,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信春鷹、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將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白皮書發布(全文)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幹,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
  • 關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幾個問題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的指示,成立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專題研究小組。初步研究了以下問題: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意義,這一法律體系的構成和基本特徵,建立這一法律體系的現實基礎和今後的立法任務,為達到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目標的主要措施。現將我們的一些看法和意見,匯報如下,供領導和同志們參考。
  •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特徵和內容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重申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目標,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繼續提出形成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要求。在過去歷屆立法工作的基礎上,又經過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努力,201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如期形成。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 以「五大體系」為重要抓手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要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五大體系」層次分明、邏輯嚴密、重點突出且相輔相成,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緊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五大體系」為重要抓手精準施策、精準發力。
  • 憲法修改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注入定力和活力
    基本制度是憲法規範的核心內容,憲法是基本制度的法律規定和權威保障,兩者在價值定位和規範選擇上具有高度的自洽性。本次憲法修改形成的21條修正案,幾乎均與制度相關,在總體保持我國憲法制度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的基礎上,進行了與時俱進的修改。
  • ...推動憲法全面實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通過憲法修正案,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用科學有效、系統完備的制度體系保證憲法實施。實施憲法規定的特赦制度,依法頒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設立國家憲法日,實施憲法宣誓制度,完善國旗法、國徽法、國歌法等國家標誌法律制度。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和改進備案審查工作,確保法律法規、制度政策符合憲法規定、原則和精神,維護國家法治統一。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憲法結構分析
    ;最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憲法規範體系中能夠將人民民主專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共產黨領導、基本權利、生態文明等有機聯繫在一起。基於上述原因,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建構「八二憲法」的理論體系,並透視「八二憲法」的規範結構是切中肯綮的。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制度,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派生的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的主體性制度,具體講就是建立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之上的關於法律法治、行政管理、文化建設、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生態文明、「一國兩制」、對外事務、黨和國家監督等方面的主體性制度。
  • 把「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載入憲法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論斷。《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提出將其充實進憲法總綱第一條第二款,這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憲法完善發展的重要舉措。作這樣的充實,有著充分的理論依據、實踐依據、制度依據。
  •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
    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 朱景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結構、特色和趨勢(節選) 茶座
    編輯:李麒玉圖片:師文中國共產黨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十六大重申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目標。作為一項政治使命,現在這一任務已經完成。一個以憲法為中心,包括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法律部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就為從理論上深入研究中國法律體系奠定了現實基礎。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研究報告》(英文版)出版發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研究報告》(英文版)出版發行 來源:法學院 編輯:天武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基本內涵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不僅提出了一系列切合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的治理理論,而且還組織了社會主義條件下法治建設的具體實踐,為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創造了良好開端。但是,1957年以後,由於「左」的思想的滋長甚至佔主導地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要義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
  • 七大法律部門勾勒中國法律體系
    全國人大常委會在近日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個法律體系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範性文件在內,由七個法律部門、三個層次法律規範構成。  據公開的統計數據,截至2010年底,我國已制定現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規690多件、地方性法規8600多件。
  • 王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從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和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到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再到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1982年憲法及此後的五個憲法修正案,逐步確立和形成了國家政治制度,人民共和國的國體、政體、根本領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各方面重要制度在實踐中愈益成熟、定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不斷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