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

2020-12-20 中國人大網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霍小光、周英峰、崔清新)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10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信春鷹,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判斷法律體系是否形成有兩個標準

  徐顯明說,判斷一個國家法律體系是否形成可以依據兩個標準。從事實標準看,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做到了有法可依,所形成的秩序是通過法律調整而形成的法律秩序,每位公民的各項權利都能夠通過現行法律獲得確認和保護。再一個是法律規範的文本標準,就是法律部門當中最重要的法律以及和法律相配套的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相對齊備,內部協調一致。具備了上述兩個方面,就可以確認法律體系已經形成。

  憲法是主幹,七大法律部門是主枝

  在解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時,徐顯明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一棵大樹,憲法是樹幹,七個法律部門是樹幹上的七條主枝,主要包括:保證憲法實施的憲法相關法部門,包括選舉法、國家機構組織法、反分裂國家法等,共有38件;調整平等主體之間法律關係的民法商法部門,包括婚姻、家庭、繼承等,現有法律33件;用於國家管理社會事務和國家行使行政權的行政法部門,如行政處罰、行政複議、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法律,有78件;經濟法部門,如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有60件;社會法部門,主要是國家保障公民社會權利的法律制度,現有18件;刑法部門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類是保證之前幾個部門實體法實施的程序類法律,共有10件,如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這七個法律部門合起來,再加上憲法一共是239部法律,構成了現行法律體系的核心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具有鮮明特點

  信春鷹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具有以下特點:第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構,是中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發展目標。一個規則的社會、秩序的社會、專業化的社會,權利義務明確的社會,個人對自己的未來可計劃而且可預測的社會要靠法律、靠法治來實現。第二,法律體系的形成是與中國改革開放、社會發展進步和公民權利要求相同步。第三,法律體系的形成是回應社會的需求,反映人民群眾的意願和要求。我國在多個法律部門都具備民生的視角,目的就是保護民生福祉,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第四,法律體系是分層次的,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適應我國幅員廣大、各地情況存在差異的現實,符合不同層面社會治理的需求,又能維護法制的統一。

  通過適時修改和廢止法律法規實現法律體系和諧統一

  李飛介紹說,為使法律體系保持內部和諧統一,有必要根據現實發展,對法律和行政法規適時進行清理。從2008年開始,對法律和行政法規適時清理工作,已經納入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安排之中。

  李飛說,修改和廢止法律法規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較早制定的一些法律,由於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實際上已經失效、不再適用的;二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有些法律以及法律規定已經明顯不適應現實狀況的;三是法律制定時間不同,存在對相同事項規定前後不一致、甚至矛盾的。

  李飛表示,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廢止了8件法律和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修改了59部法律當中的141個條款。2010年,集中開展了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清理工作,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做到了和諧統一。

  法律體系完善「永無止境」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代表提出的議案有81%涉及到對法律的修改。信春鷹表示,有些法律的規定在制定法律時是合理、有效的,但隨著社會發展它可能不再有效合理,就要進行修改。

  她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後,全國人大要從三個方面對這個體系不斷進行完善:一是更加注重對現行法律的修改完善。比如2011年將要修改預算法、職業病防治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二是更加關注配套法規的制定工作。三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制定新的法律。201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要研究制定行政強制法、精神衛生法等。

  據介紹,「十二五」時期,人大立法工作要突出兩個重點,一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比如用法律鼓勵創新、鼓勵自主智慧財產權、鼓勵科技進步。」二是加大保障民生的力度。「我們希望通過國家法律調整手段,能夠使社會財富的分配更加公平,使所有人都能共享。」信春鷹說。

  通過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保證立法質量

  李飛說,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一貫重視提高立法質量。衡量立法質量,首先是法律要反映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其次是能夠體現黨的政策主張和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體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此外要符合我國實際,有可操作性。

  李飛說,在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方面通過長期探索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一是不斷擴大公民參與立法的渠道和方式。二是充分發揮各級人大代表參與立法的作用。三是發揮專家學者的作用。四是加強立法項目的前期評估。五是做好立法後評估工作。六是聘請一批語言文字專家,在法律語言規範化方面進行把關。七是不斷總結立法工作的實踐經驗,在立法技術規範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加強執法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常言道,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李飛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確定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十六字基本方針,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後,更加強調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李飛說,在保證法律執行上,一是在全民中開展普法教育,使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學法,知法、懂法,增強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二是強化保證法律實施的體制機制建設,加強執法監督。再有,通過黨內紀律檢查、行政上的紀律監察、人民群眾的監督,特別是輿論監督等,保證各級國家公職人員嚴格執法。四是通過行政複議、行政訴訟,以及依據國家賠償法對違法侵犯公民權力予以賠償等救濟手段,防止執行法律的不作為、亂作為。

  李飛表示,進一步加強法律的執行是一個大課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從上到下都要尊重法律的尊嚴,自覺地執行法律、遵守法律。

相關焦點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至此,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範性文件在內的,由七個法律部門、三個層次法律規範構成的法律體系。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知多少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緊緊抓住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立法項目,加快立法步伐,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那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如何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又有哪些內容和意義呢?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白皮書發布(全文)
    前言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特徵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完善    結束語前言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特徵和內容
    關於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個要求,作為黨的正式文件,是1997年十五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來的。十五大報告是在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治國基本方略的同時,提出「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 關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幾個問題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的指示,成立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專題研究小組。初步研究了以下問題: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意義,這一法律體系的構成和基本特徵,建立這一法律體系的現實基礎和今後的立法任務,為達到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目標的主要措施。現將我們的一些看法和意見,匯報如下,供領導和同志們參考。
  •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黨中央確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的項目是重點    根據立法工作計劃,201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制度,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派生的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的主體性制度,具體講就是建立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之上的關於法律法治、行政管理、文化建設、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生態文明、「一國兩制」、對外事務、黨和國家監督等方面的主體性制度。
  •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
    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
    原標題: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重要保障。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深刻把握國內外形勢變化以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全面闡述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的總體要求,並將其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當中,旨在讓政府更好承擔重大職責,按照黨和國家決策部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管理社會事務、服務人民群眾,為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提供有力組織保障。
  • 以「五大體系」為重要抓手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要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五大體系」層次分明、邏輯嚴密、重點突出且相輔相成,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緊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五大體系」為重要抓手精準施策、精準發力。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最根本的是因為黨領導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了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斷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
  • 馬懷德: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具有深刻的理論內涵和重要的實踐價值,對於發展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期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 ...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20年1月1日出版的今年第1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人民意志體現 社會進步標誌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所長李林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王茜、陳菲、鄒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如期形成。為什麼說法律體系形成過程中體現了「民主立法、科學立法」?法律體系的形成對於人民群眾和社會生活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 七部門239部法律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核心內容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有關負責人李飛、信春鷹、徐顯明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圖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翟子赫 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0日訊 今天15時,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舉行記者會,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信春鷹、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將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
  • 朱景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結構、特色和趨勢(節選) 茶座
    編輯:李麒玉圖片:師文中國共產黨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十六大重申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目標。作為一項政治使命,現在這一任務已經完成。一個以憲法為中心,包括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法律部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就為從理論上深入研究中國法律體系奠定了現實基礎。
  •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
    習近平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 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的三大要點
    近年來,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和優秀成果。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必須堅持三大要點。一是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研究,應當注重對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理論性解讀。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2020年1月1日出版的今年第1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文章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問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也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宣言書。
  • 王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8)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堅持並不斷完善政治制度和相關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古老的東方大國建立、鞏固、完善和發展了能夠切實保證億萬人民當家作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