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門239部法律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核心內容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3月10日15時,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舉行。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有關負責人李飛、信春鷹、徐顯明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圖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翟子赫 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0日訊 今天15時,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舉行記者會,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信春鷹、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將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點擊進入直播專題

    [新京報記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一個比較專業的表述,對普通公眾來講不太好理解,這個體系包括哪些內容?對公眾的影響有哪些?

    [徐顯明]:這個問題幾乎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係。法律體系有著豐富的內容。我們先看其表現形式,中國的法律體系就最高效力來說處在統帥地位上的是憲法。我們打比方說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像什麼?就像一棵大樹,憲法就像樹幹,在樹幹上有七條主枝,也就是我們講的七個法律部門。在主枝上面有很多旁枝和葉子,這就是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在這個樹上掛滿了累累的果子,每一個果子都代表著一個國家的一項制度,這樣一個比喻可能就把法律體系說清楚了。

    這七條主枝是什麼?也就是我們講的七個法律部門。第一個法律部門是保證憲法實施的憲法相關法部門。比如大家知道的,人大代表通過什麼法產生呢?是通過選舉法產生。中央國家機關都有一部組織法,沒有組織法就難以產生這樣的國家機關。要維護我國的領土完整,大家可能還記得2005年我們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這樣的法律都屬於憲法相關法。

    第二個部門數量比較大,幾乎和每一個公民直接發生聯繫,即民法商法部門,有時候也叫民事和商事法律部門,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發生的所有法律關係,包括婚姻、家庭、繼承、買賣、合同、債務,像大家關心的所有權等等。這部分法律在法律體系當中有七、八十件之多。

    第三類是國家管理社會事務的,我們叫做行政法部門,比如行政處罰、行政複議、行政監察。總之與國家行使行政權有關的各類法律,比如管理軍事、外交、教育等等,這類法律都歸於行政法部門。 

    第四類是國家調控經濟的法律,叫做經濟法部門,最主要的有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國家對土地、貨幣、稅收等進行管理的法律,這些領域的法律都歸於經濟法。

    第五類與民生有關的法律部門,叫做社會法。現代國家和古代國家最大的區別是現代國家必須提供公共產品,這個公共產品和每個人都有關係,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社會權利,國家保障公民的社會權利的法律制度叫做社會法。

    第六類是我們法律部門中件數最少的,就是刑法部門。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像一部法典,是規定犯罪刑罰和刑事責任。

    第七類是保證前面這些實體法實施的,我們叫做程序類法律,也就是訴訟與非訴訟的程序類法律。比如三大訴訟法,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刑事訴訟,還有調解、仲裁等。

    這七個部門合起來,構成了現在的法律體系,這個內容是極其龐大的,它表現為一項一項的具體法律制度。如果大家想了解的話,我可以把數字做一個公布,現在的憲法相關法一共有38件,民商法一共有33件,行政法有78件,經濟法有60件,社會法有18件,刑法有1件,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有10件,如果再加上憲法正好是239部,這239部構成了我們現行的法律體系的核心內容。

(責任編輯:符仲明)

相關焦點

  •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特徵和內容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如期形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史上的重要裡程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我今天專題講座的任務,主要是介紹這個法律體系,從它的構成、特徵和內容三個方面大致描繪這個法律體系的面貌,同時也簡要說明為什麼說這個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以及為什麼說這個法律體系還需要不斷完善。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至此,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範性文件在內的,由七個法律部門、三個層次法律規範構成的法律體系。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 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霍小光、周英峰、崔清新)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10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飛,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信春鷹,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
  • 七大法律部門勾勒中國法律體系
    全國人大常委會在近日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個法律體系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範性文件在內,由七個法律部門、三個層次法律規範構成。  據公開的統計數據,截至2010年底,我國已制定現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規690多件、地方性法規8600多件。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知多少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緊緊抓住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立法項目,加快立法步伐,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那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如何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又有哪些內容和意義呢?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白皮書發布(全文)
    前言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特徵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完善    結束語前言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 關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幾個問題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的指示,成立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專題研究小組。初步研究了以下問題: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意義,這一法律體系的構成和基本特徵,建立這一法律體系的現實基礎和今後的立法任務,為達到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目標的主要措施。現將我們的一些看法和意見,匯報如下,供領導和同志們參考。
  • 法律體系的概念,主要由這7個法律部門構成
    法律體系是由一個國家全部的現行有效的法律規範所構成的整體。它不包括歷史上廢止的已經不再有效的法律規範,一般也不包括尚待制定、還沒有生效的法律規範。它只包括現行的國家法和被本國承認的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構成法律體系的要素是法律部門而不是規範性文件,法律部門的構成要素是法律規範而不是法律條文。這就決定特定國家的法律體系與特定國家的規範性文件體系不是同一個概念。
  • 法律體系的概念,主要由這7個法律部門構成!
    法律體系,又稱部門法體系,是指一國的全部現行法律規範,按照一定的標準和原則,劃分為不同的法律部門而形成的內部和諧一致、有機聯繫的整體。法律體系是由一個國家全部的現行有效的法律規範所構成的整體。它不包括歷史上廢止的已經不再有效的法律規範,一般也不包括尚待制定、還沒有生效的法律規範。它只包括現行的國家法和被本國承認的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構成法律體系的要素是法律部門而不是規範性文件,法律部門的構成要素是法律規範而不是法律條文。這就決定特定國家的法律體系與特定國家的規範性文件體系不是同一個概念。
  •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黨中央確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的項目是重點    根據立法工作計劃,201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
  • 朱景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結構、特色和趨勢(節選) 茶座
    編輯:李麒玉圖片:師文中國共產黨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十六大重申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目標。作為一項政治使命,現在這一任務已經完成。一個以憲法為中心,包括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法律部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就為從理論上深入研究中國法律體系奠定了現實基礎。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研究報告》(英文版)出版發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研究報告》(英文版)出版發行 來源:法學院 編輯:天武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人民意志體現 社會進步標誌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所長李林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王茜、陳菲、鄒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如期形成。為什麼說法律體系形成過程中體現了「民主立法、科學立法」?法律體系的形成對於人民群眾和社會生活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 最高立法機關對「部門法律體系」說不(圖)
    在某種意義上,政府一些部門的非正常利益訴求,其結果不僅是形成了事實上的利益集團,而且也企圖形成只反映該部門利益的法律。對於立法的「各自為陣」,如果不加以遏制,將會影響法律體系的有機統一和權威。而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協調統一的有機整體,不能在國家法律體系之下或以外,再搞部門或專門委員會的"法律體系",則可以有效地避免立法的「各自為陣」。
  • 我國五年要立76部法 基本形成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2003年3月19日,換屆後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 員長吳邦國在會上提出,本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工作的目標是: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同時著重強調立法的重點是:提高立法質量。
  • 以「五大體系」為重要抓手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抓手一: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基本前提和制度基礎。雖然我國已於2011年形成了以憲法為統率,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部門法為主幹,以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與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等為分支細化的三個層次法律規範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但隨著社會實踐的不斷發展,法律規範體系仍須不斷完善、與時俱進。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應緊緊圍繞「抓住一個關鍵」「推動一個重點」全面鋪開——第一,抓住一個關鍵。
  • 馬懷德: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具有深刻的理論內涵和重要的實踐價值,對於發展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期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要義
    「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要義。一、「八個明確」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八個明確」: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價值、要素和構成體系
    在新的起點上,筆者意在廓清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價值、要素和構成體系,為進一步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提供理論支撐。
  • 【理論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要義
    「八個明確」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著重回答了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四個堅持」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著重回答了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