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緊緊抓住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立法項目,加快立法步伐,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那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如何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又有哪些內容和意義呢?隨初心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方針。
1979年開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加緊全面立法工作。
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工作目標。
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200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大規模法律清理,為確保法律體系的形成進一步鋪平道路。
2010年,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成。這表明法律體系的形成只是實現了立法工作的階段性目標,並不意味著立法任務的終結。
2011年3月10日,吳邦國委員長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
中國的法律體系大體由在憲法統領下的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七個部分構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相關法是與憲法配套、直接保障憲法實施的憲法性法律規範的總和,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民族區域自治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立法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國旗法》、《國徽法》等。
我國憲法是隨著時代進步、黨和人民事業發展而不斷發展的。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通過以後,分別於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作過五次修改。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通過修改憲法,把黨的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載入國家根本法,將十九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新發展理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重要內容確認下來,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有力憲法保障。修憲建議也及時呼應了十八大以來波瀾壯闊的改革實踐、以人民為中心的治國理念和人民的意志和呼聲,這是我們建立強大憲法自信的基礎。
2020年5月28日,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第四十五號主席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自施行之日起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目前我國商法主要有《公司法》、《保險法》、《票據法》、《證券法》等。
一般行政法是指有關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程序、行政責任等一般規定的法律法規,如《公務員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複議法》。特別行政法是指適用於各專門行政職能部門管理活動的法律法規,包括國防、外交、人事、民政、公安、國家安全、民族、宗教、僑務、教育、科學技術、文化、體育、醫藥衛生、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等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
創造平等競爭環境、維護市場秩序方面的法律,我國現已制定《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廣告法》等。國家宏觀調控和經濟管理方面的法律,我國現已制定《預算法》、《審計法》、《會計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價格法》、《稅收徵收管理法》、《個人所得稅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
包括《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工會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礦山安全法》、《紅十字會法》、《公益事業捐贈法》等。
包括1997年3月14日修訂後的《刑法》和此後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有關懲治犯罪的決定等。
主要有《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仲裁法》等。
特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是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經驗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體現,具有十分鮮明的特徵。
(一)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二)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
(三)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結構內在統一而又多層次的科學要求。
(四)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繼承中國法制文化優秀傳統和借鑑人類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五)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動態、開放、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
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史上的重要裡程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的法制體現。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的法制保障。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保證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前提和基礎,是中國發展進步的制度保障。
大到國家政體,小到個人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通過上述介紹,相信同學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法治中國,不是一個人在行動。
文|韓子辰
圖|來源於網絡
編輯|萬彩雲
審核|共青團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