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提升工作效率的小技巧,讓你虛無縹緲的「思考」過程,變得更加有跡可循!

2021-02-24 澤普學院

本文共有 4469 字

如果覺得頁面很長

那是因為留言很多

我寫過許多關於工作效率的文章,比如:

打造外部大腦,讓計劃高效落地

有效提高執行力,你需要這幾個技巧

總覺得工作太繁重?4個原則幫你減壓

時間體檢:你實現「精力自由」了嗎?

不過,偶爾會有讀者反饋,說:L先生,你的方法都很棒,但感覺都需要長時間的鍛鍊和習慣,有沒有一些非常簡單、立刻就能上手的小技巧呢?

像這種偷懶的想法,我當然毫不留情地………………表示同感啦。

很多人覺得我很勤快,其實,這是個錯覺,我一直是個懶人。我每天絞盡腦汁在想的,就是怎麼樣更好地偷懶。

因此,我特別理解這種心態。

許多成體系的方法,需要從「原理層 → 認知層 → 應用層」循序漸進,全面調整自己的認知模式和工作習慣。這是治本的做法,但確實有一定門檻。

更適合大多數人的做法是什麼呢?可能是從一些易於入門的技巧入手,慢慢摸索適合自己的模式。

所以,在近期的一些文章中,我有意識地分享了一些立等可行的工具。

比如 學了很多知識,沒多久就忘光了,怎麼辦?裡提到的「知識卡片」。就是一種適合新手的知識管理方法。

那麼,在工作效率方面,有沒有像知識卡片一樣,簡單易行的小技巧呢?

今天,分享三種我自己在用的工作方法,適合像你我這樣的懶人。

你不需要準備太複雜的工具,只需要一個筆記軟體(比如印象筆記、Onenote、有道筆記等,甚至紙筆也可以)就行了。

下面詳談。

1. 旗艦筆記法

你一定經歷過這些情景:

和別人交流,當下覺得收穫頗豐,過了兩天卻連聊了什麼都不記得了;

關於項目的資料千頭萬緒,很多東西老是停留在口頭上,一直沒有推進;

點子、想法、意見,各種信息散落在聊天記錄裡,需要時,又得從浩如煙海的信息裡一點點翻找……

我們每天都會經歷數以GB計的信息轟炸,它們可能來自各種渠道,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如果不能良好地加以管理,是很難發揮出價值的。

這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

很多計劃說了卻一直沒落實,很多想法湧現出來隨後就消失,很多信息在腦子裡過了一遍,需要時卻只留下一個模糊的印象。

如何儘可能高效地對它們進行管理呢?最關鍵的一步就是:

把它們全部統一到一個平臺上,快速記錄下來。

統一到一個平臺,就可以大量節省你的認知成本。你不需要去想「它在哪兒」,不需要去翻箱倒櫃、搜索、翻找……只需要打開記錄,瞥一眼,就能找到。

這就把不確定性壓縮到了最低。

快速記錄,意味著你不需要花費太多心力在「記錄」上。你可以專注在信息本身,不會被打斷,更不會遺忘,可以保留當下最原汁原味的心境和印象。

甚至,不需要分類,只需記下來就好 —— 因為分類只會把你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這個分到哪裡」「這個要到哪裡去找」上面。

這就是旗艦筆記法的核心。

那麼,具體如何操作呢?

1)建立一頁筆記,叫做「旗艦筆記」,事先寫上每一天的日期。

2)任何時刻,當你覺得「這個信息很重要」,不要多想,打開這頁筆記,儘可能簡潔地寫下它的關鍵字。一條信息一行。

3)每天定期抽出一點時間,對當天的筆記進行處理:待辦的,不作改動;正在處理的,在後面加個複選框;已經處理完畢的,在複選框裡打個勾。

如果要記錄的信息很長,需要一頁紙,怎麼辦呢?另外新建一頁筆記,寫下你需要記錄的內容,然後複製筆記內鏈,再把內鏈粘貼到「旗艦筆記」裡面。

總體來說,就像這樣:

(綠色下劃線就是筆記內鏈)

簡而言之:「旗艦筆記」的本質,其實就是一頁按日期分類的索引。它可以幫助你快速瀏覽:這一天有哪些重要的事項?哪些有待處理,哪些正在思考和執行?

你不需要打開各種複雜的工具,在卷帙之間埋頭苦找,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有重要的信息。

它就像旗艦一樣,把所有信息歸置、集中到一起,等著你依次去處理,發號施令。

(起名有點隨意,暫時沒想到更好的名字,你有什麼好想法嗎?)

這種方法,對一切信息都適用。包括:

……

重點在於,每一個條目就是一條「信息」,你沒有必要去區分「它是什麼」,只需記錄下來就行。

同樣,一條信息也只有三種狀態:待處理,處理中,已完成。

無論是靈感、問題、任務還是備忘,也不管是思考、整合、引用、修改、執行……都逃不出這三種狀態。

你只需要記住什麼呢?打了勾的不用去管;有複選框的及時跟進;沒有標記的抽空處理一下。就這麼簡單。

你可能會發現,這套筆記法,跟「子彈筆記法」很像。確實,它就是我根據子彈筆記的思路和核心,自己重新梳理出來的方法。

子彈筆記法更適合傳統紙本,可以看作是用紙本模擬數碼筆記的效率;而旗艦筆記法更適合數碼筆記。

它可以幫助你,把每一天的信息變得井井有條,再也不會遺漏和忘記。

2. 舒適清單法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

許多時間和任務管理法,確實有用,但是太麻煩,又太龐大了,總有一種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覺。我的事情也不多,也不需要管理複雜的項目,為什麼要把精力花在「工具」本身呢?

英國作家 Mark Forster 也是這樣想的。

他認為,市面上的時間管理方法,都有點捨本逐末了 —— 我們的大腦本身就是最好的助手,為什麼要讓它去適應外部工具,而不是讓工具適應它呢?

因此,他提出了一個方法,用來擺脫傳統任務管理對思維的束縛,叫做 FFVP。

什麼意思呢?全稱是 Fast Final Version Plus……是的,你沒看錯,名字就叫做「快速工作法之最最終版本」。

(不得不吐槽一句:他的偷懶比我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我在這裡翻譯成了「舒適清單法」。因為這個方法就是兩個核心:

第一,利用一張清單幫你梳理所有工作;

第二,在這個過程中,你是舒適的,自由的,不需要受工具和方法的約束。

具體來說:

1)新建一頁筆記,寫下10項你需要做的事情。如果超過10項,則把後面的先捨去。

2)放鬆心情,從頭開始,一項項瀏覽你剛寫下的任務。不要有任何壓力,也不要思考太久,抓住第一時間閃現的念頭即可。

3)如果看到一項任務,你覺得「有必要去做」或「我想去做」,就標記一個點上去。

4)10項任務裡面,你可能會標記3-4項,那麼,從最後一項標記的任務開始,專注去執行它。

5)做多久呢?不需要設置番茄鍾,也不需要給自己任何限制,做到你不想再做為止。

6)如果這項任務完成了,把它刪掉,在清單的末尾新增一項任務;如果還沒完成,把它移動到清單末尾。

7)如果還有任務被標記,重複4-5-6;如果沒有,重複2-3-4-5-6。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方式。它看起來非常簡單,毫無技術含量,但恰恰是這種方式,能有效地減輕大腦的負擔。

對於一項任務,我們會有非常多的考量:它什麼時候截止?它是否重要?它對我有什麼價值?它能拖延多久?它會產生什麼風險?……諸如此類。

但問題在於:綜合了這麼多的因素,我們該如何去判定優先級呢?

各類時間管理方法,最複雜的點也就在於這裡。

而舒適清單法的思路就是: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們的大腦,用第一印象和直覺來判斷。

原因非常簡單:一項任務,什麼情況下能完成得最好?必然是我們自發、願意去做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

那既然如此,為何不順勢而為,讓大腦自己決定「哪一項才是最願意去做」的事情呢?

可能有人會擔心:用這種模式,會不會造成偏斜?會不會有些任務,我就一直拖延著,從來沒有動過?

無需憂慮,大腦自然會調整這一點。如果一項任務非常緊迫,不能不做,也不能拖延,這種緊迫感自然牢牢地「抓住你」(Jumps out at you)。你完全不用擔心會錯過。

而如果有些任務,在清單上停留了好幾天、好幾周,一直沒有動過,那就說明,它們在你心中,是真的不重要。

你需要考慮的是:要麼調整它們,要麼調整自己的認知和驅動力。

如果你的待辦清單上,已經積壓了一大堆「已過期」的事務,那麼不妨試試這套舒適清單法,或許會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3. 斷點記錄法

我在不少文章裡,都提到過一點:要警惕「多任務工作」。因為多任務會積累大量切換成本,佔據隱性認知資源,降低效率。

但像我這麼懶的人,不喜歡老是做同一件事情,因為很容易就分心,失去新鮮感,怎麼辦呢?

我自己常用的方法,是做工作的「斷點記錄」。

什麼是斷點?顧名思義,它就是工作的切換和接駁點,可以幫你再切換回來的時候,快速恢復原本的狀態。

具體做法非常簡單,牢記這三步就行:

1)開始工作時,同步打開一頁新的筆記。

2)工作過程中,有任何想法、問題、進展,隨時打開筆記,用關鍵詞記下來。

3)當你做完別的事情,切換回來後,通過這些記下來的「斷點」,快速恢復之前的工作狀態。

詳細講講第二步。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把念頭記錄下來,使其成為「斷點」呢?

以構思這篇文章為例:

最開始的時候,我可能會思考「要寫什麼選題」。那麼,我回顧了之前的推送,發現很久沒寫工作效率了,暫定以工作效率為主題。這時,就可以記下「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這個概念也很廣,如何選擇切入點,才能既有趣又有料呢?記下「切入點?」

搜集資料時,讀到幾篇複雜的文章,大腦有點疲勞。突然想到:能不能以「懶人」為切入點,寫一些簡單可行的工作技巧?記下「疲勞,複雜,懶人」。

確定了選題,下面就是內容了,該用什麼結構去寫呢?我想按慣例,分三到四個點去闡述,但還沒想好,於是先記下「信息,任務,?」……

大概就是這樣的模式。

你會發現,這種做法,並不只是適用於短暫的切換 —— 它也適用於長時間、大任務的交替進行。

它的本質,是將你一系列的思路記錄下來,通過「鉤子」的原理,喊醒你的情景記憶,讓你回到之前構思和產生火花的狀態。

它可以將整個任務串聯起來,變成一條線,並通過「線頭」,讓你時時刻刻都能隨時抓住它。

這些關鍵詞就像積木,可以快速、完整地,幫助你重現任務的情境。

包括做工作日誌、整理項目經驗和復盤,這些「斷點記錄」都會非常有用。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把它內化,讓自己習慣這種隨時隨地把想法「書面化」下來的模式。

你會發現,虛無縹緲的「思考」過程,變得更加有跡可循。

相關焦點

  • 不費力不費腦,幾個提升工作效率的小技巧
    ,比如:打造外部大腦,讓計劃高效落地有效提高執行力,你需要這幾個技巧總覺得工作太繁重?4個原則幫你減壓時間體檢:你實現「精力自由」了嗎?不過,偶爾會有讀者反饋,說:L先生,你的方法都很棒,但感覺都需要長時間的鍛鍊和習慣,有沒有一些非常簡單、立刻就能上手的小技巧呢?像這種偷懶的想法,我當然毫不留情地………………表示同感啦。很多人覺得我很勤快,其實,這是個錯覺,我一直是個懶人。
  • 工作效率提升技巧之「帕累託法則」
    作者 · 餘子桓轉載聯繫微信 · sishuguwen今天的文章是由我們的合作夥伴「餘子桓」帶來的效率提升技巧,一起來看看吧。事實上,這個法則可以很好的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首先,你要思考精力的80%是什麼。比如睡覺不能算,吃飯上廁所不能算。之前跟大家講過,什麼是智慧。智慧就是「該吃的時候吃,該睡覺的時候睡覺。」該吃飯的時候學習,該睡覺的時候瞎想,你可能工作和休息都沒有兼顧好。
  • 讓Excel變得超高效率?只要加一個符星號「*」!
    Excel是職場辦公中無冕的效率之王。甚至可以說1000個高手,就有1000種不同的使用技巧,甚至在某些時候只需要用上一點點小技巧,就能讓你的工作變得非常輕鬆高效。」,起到一個模糊匹配的過程,只要是空調結尾的單元格全部會符合條件。
  • Excel篩選效率太低?這6個篩選小技巧,輕鬆提升工作效率!
    導讀:篩選是Excel中最基礎的操作,只要有學過Excel的人基本都會使用,但是會使用並不代表能「高效率使用」,也正是因為這個操作太基礎了,絕大部分小夥伴都不重視,往往在篩選上會多花一些額外的時間,讓操作變得非常繁瑣。
  • 10個Word小技巧,讓你工作效率翻倍提升!
    我是叨叨君~不知道大家在工作中有沒有這樣的困惑,雖然每天都在使用Word,但卻總能遇到一些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一點也不容易的難題,這些問題往往並不複雜,如果不知道一些快速的解決方法,真的會讓人很抓狂,浪費時間的同時也絕對能降低你對工作的熱情!今天給大家分享10個Word中實用的小技巧,工作中幾乎每天都能碰到,學會了便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 孩子有沒有學習天賦,上幼兒園就「有跡可循」,尤其是這4種表現
    ,所以,每個孩子對於學習天賦都是不一樣的,如果家長們想知道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上幼兒園就「有跡可循」,尤其是這4種表現,中的話家長要悉心培養,將來多半會成才!,上幼兒園就「有跡可循」1、孩子有學習態度家長想知道孩子有沒有學習天賦,首先就可以看他們對於學習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如果孩子平時很喜歡學習看書,有上進心的話,那麼孩子對於學習是很感興趣的,學習時也會變得很輕鬆,家長們可以從這點看出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
  • Google 都在用的 6 個休息小技巧,讓你工作效率翻倍
    工作後,沒有了約束,自己平時忙碌一段時間,也會刷下朋友圈,看個小視頻休息一下,我管這叫做勞逸結合,能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我最近讀到一篇科學作家的文章,裡面講了工作時大腦的運行機制,以及該如何休息。看完後,我頓時想抽自己 2 巴掌,以前「勞逸結合」簡直就是「過度消耗」。
  • 這幾個PPT小技巧,讓你快速提升工作效率
    快樂的周一,從離開周末開始~不知道有沒有悲慘的兄弟,周末還拿來在加班做PPT,如果有,我精神、肉體上全都同情你~有一說一,做PPT還挺費時間的。特別是在放鬆的時候,例如周末啊、假期啊,工作效率是異常低的,可能大半天憋不出幾頁來。
  • 一個人愛你與否,都是有跡可循的
    當你知道自己的這段感情已經有可預見的壽命時,你會怎麼做。她這樣問我。我笑了笑:這可真是比「今天吃什麼」還難的靈魂拷問。一個人愛你與否,都是有跡可循的。可奇怪的是這個人在向你闡述了自己已經做好了分開的心裡鋪墊的同時,還在繼續付出。「大抵是因為減輕負罪感,他說知道我身上沒現金了,數了一萬P給我。」她笑了笑。「《喜寶》裡面說過,現金跟禮物不同,現金是裸女。」
  • 你真的會Excel數據錄入麼?這8個錄入小技巧,輕鬆提升工作效率!
    提升數據錄入效率,也就能提升工作效率。今天芒種君給大家分享8個Excel高手常用的數據錄入技巧。文/芒種學院@指北針(ID:lazy_info)Hi,大家早上好,這裡是芒種學院。提到「數據錄入」,其實Excel本身就提供了非常多的內置功能,例如數據有效性、下拉菜單、數據提示等等,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數據錄入往往比較粗糙,並且這些功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進行相關設置之後才可以使用,非常麻煩。本文給大家介紹8個無需設置的Excel快速數據錄入小技巧。01.
  • 巧用艾賓浩斯記憶法,尋找知識的規律,記憶變得有跡可循
    北大學霸記憶策略:採用艾賓浩斯記憶法,找到規律,記憶有跡可循記憶靠的不是機械性的死記硬背,而是要講究規律,並善加利用,才能有效提高記憶能力。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能夠充分認識記憶的規律,並掌握好記憶的方法、技巧,我們也是能夠獲得高水平的記憶力。對於廣大初中生來說,該如何降低知識的遺忘率,牢固記憶知識呢?
  • 2021國考申論技巧:貫徹執行題作答「有跡可循」
    但是縱觀歷年國考考察趨勢,雖然文種多樣,但是依然有跡可循,整體考察本質:歸納概括+格式+邏輯第一點:萬變不離其宗,本質:歸納概括,即找點例如:例1:省裡召開扶貧工作座談會,邀請小趙介紹發展花椒醬產業的經驗。根據「給定資料2」,請為小趙寫一份發言提綱。(20分)====》本質考察:歸納概括經驗做法。
  • 如何提升做事效率,讓你一天多出幾個小時?
    到了這裡,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統籌方法,那麼我們怎麼去運用統籌方法,來提升我們的做事效率呢?就像前面說的泡茶一樣,你想要泡茶,就要知道泡茶需要哪些東西,泡茶有哪些過程。那麼同理,我們想要「統籌」某些事情的前提條件是什麼?對,就是明確你「要做那些事情」,以及做成這些事情需要那些流程和需要那些資源。
  • 你真的會Excel數據錄入麼?這5個錄入小技巧,輕鬆提升工作效率!
    本文給大家介紹 5 個無需設置的Excel快速數據錄入小技巧,快來和小北一起學習吧~按下快捷鍵「Ctrl+;」可以快速錄入當前電腦的日期,再也不用一個一個輸入了。在Excel中,我們直接輸入「分數」,會被識別成日期格式,這個時候有一個小技巧,先輸入「0」,然後輸入「空格」,最後在輸入
  • 這 6 個 PPT 製作技巧,幫你提升 3 倍效率
    在上周的分享中,我們主要談了前面兩個部分,如何避免自己做的 PPT 被評價「形式大於內容」,要從梳理一份可用大綱入手,一步步擴充內容。這周,我們來聊聊工作中常用的提升 PPT 製作效率的技巧。主要分兩個模塊:文字類快捷操作,以及圖片/形狀類快捷操作。
  • 3個常用的Word小技巧,提升工作效率必備!
    因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幾個簡單實用的word使用技巧,工作效率提升必備,一起來看看這些技巧你都會嗎?技巧一:快速比對兩個word內容差別兩份word文檔有哪些差異?電腦上也不能同時觀看兩份word文檔呀。今天小編教給大家一種核對兩份word文檔的小技巧!
  • 南寧中心已全面上線「金寶貝橙果跡」服務,讓成長有跡可循
    通過信息化處理記錄和分析孩子的成長軌跡,實現線下早教課程、家庭端早教賦能和全場景會員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讓科學早教有跡可循!爸爸媽媽也將帶著孩子在全方位多感官的互動體驗中,更有針對性地提升孩子在某領域內的發展水平,早教效果事半功倍。
  • 男人的離開有跡可循,只要符合一條,就離分手不遠了!
    ——男人的離開有跡可循,只要符合一條,就離分手不遠了!有人說:「感情的曲線圖大多是從無到有,然後到極限,再下滑,再然後就是未知了。」但看似未知,從對方的一些行為舉動就能看出端倪。所有的離開都有跡可循,沒有意外。
  • 微信居然還是效率助手?『10個提升效率的神仙tips』
    「 除了變得更好,沒空做其他事 」  因為跟 @赤道邊的兔紙 有個共同的flag, 就是我們希望每月輸出3+以上的長文來刻意訓練自己的文字輸出能力,所以就以這篇在微博上發過的一個小分享作為一個新的開始,期待自己能夠多分享有趣有價值的內容給到關注我的夥伴。
  • 孩子將來的人緣好壞,從媽媽身上「有跡可循」,可這樣利用規律
    導讀:孩子將來的人緣好壞,從媽媽身上「有跡可循」,可這樣利用規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將來的人緣好壞,從媽媽身上「有跡可循」,可這樣利用規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