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位著名的散文家叫作宋濂,他出生於浙江金華。明朝許多廟堂典冊文字,包括著名的開國功臣的神道碑等都出自他的寫作。他擅長散文,所寫的傳記文極具現實意義。他的《秦士錄》、《王冕傳》、《李疑傳》、《杜環小傳》都是傳世佳品,備受世人稱道。
宋濂小時候,十分喜歡讀書,但是因為家裡很窮,沒有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書看。每次借書,他都和別人商量好還書的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願意把書借給他讀。
有一次,宋濂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當時正是三九寒冬,天氣非常寒冷,幾乎是滴水成冰。一直到深夜,宋濂都沒有去睡,凍得直打哆嗦。
宋濂的母親看了十分心疼,於是對他說:「濂兒啊,天氣這麼冷,你還是先去睡吧,你都抄寫了大半夜了,也很累了,明天再抄吧。實在不行,就和人家商量一下,晚點再還書吧。」
「那可不行啊,和別人商量好了明天還,明天就得給人家還回去,要不然,失信於人,別人再也不會把書借給我讀了。」說完,宋濂又低頭認真地抄寫起來,母親見他態度十分堅決,也不再勸,嘆了口氣給他披了件衣服。
宋濂抄寫了整整一個晚上,終於把那本書抄完了,第二天,準時把書還了回去。回到家裡,他又捧起自己的抄寫本認真地看了起來。一邊看一邊感嘆:這可真是本好書呀,文採非凡,百讀不厭。母親看著刻苦學習的兒子,既心疼又欣慰。
宋濂讀書的時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他為了搞清楚一個難題,決定出門去請教一位知名學者。母親看見他一副要出遠門的樣子,著急地問:「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裡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怎麼能抵禦得住深山的嚴寒啊?」
他怕母親擔心,就安慰說:「沒關係的,我穿得很暖和,拜訪完老師,就能把難題解決,我也安心了。」
可是等到宋濂冒雪行走數十裡,來到這位學者的家門口時,老師卻不在家裡。過了幾天,他再次去拜訪這位學者,可是學者已經向世人宣布自己不收學生,所以不接見他。宋濂和同伴在雪裡站了很久,腳都被凍傷了,可是學者依然不肯接見他們。
為了解決學習上的難題,宋濂不顧腳傷,又冒雪獨自去拜訪老師。可是山裡天黑路滑,宋濂一不小心,竟然掉入了雪坑中,幸好被路過的行人救起。路人得知他冒著寒冷到學者家裡面去求學,十分感動,於是送他到學者的家門口。可是等到宋濂來到學者家的門口,他已經因為傷寒幾乎暈倒了。學者被他的誠心所感動,終於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
後來,宋濂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不怕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還曾跟隨元代古文家柳貫、吳萊等人學習,他最終成為了聞名於世的散文家,被明太祖稱為「開國文臣之首」。
宋濂的守信與求學的毅力,的確值得我們學習。寒冬的深夜還在燈下抄寫書本,十分勤學刻苦。如果不是因為冒雪三訪學者,學者也不能被他的誠心感動,給他解答學習上面的難題。
之此,閱畢,然不知諸公又有何看法,煩請不吝賜教,於下方評論留言,暢抒胸懷!若諸公有感本文屬佳,煩請分享,或一指收藏,不吝賜贊!須尾註:此文由百家號「文字主人」獨發,若於他處見載,且無轉載聲明,則為搬運!則為剿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