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環境節能樓要樹生態環保建築經典

2020-12-17 網易新聞

  本報訊 我國和義大利在環境領域的重要合作項目———清華大學環境節能樓6月8日在清華校園奠基。作為智能化、生態環保型和能源高效率的新型辦公樓,清華大學環境節能樓將成為我國下一代節能建築的典範。

  投資1.8億元的清華大學環境節能樓,通過各種綠色生態建築設計手段,為節能建築做了最形象的詮釋。在綜合分析北京地區的特定氣候特點和周圍地形條件後,大樓造型採用c字型,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採用最先進的幕牆系統,幕牆的遮陽百葉可根據不同季節和不同日照角度旋轉,使室內既避免被強光照射,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白天照明用電;內部能源供應系統可回收廢熱,在冬季作為生活熱水等的熱源,在夏季則作為空調系統的能源;當室內無人時,補償式傳感器和二氧化碳傳感器能夠調節室內空氣的流速和天花板的溫度,在保證室內空氣舒適的同時充分節約能源。

  專家表示,作為節能專家、科研人員和建築師通力協作的成果,清華大學環境節能樓的設計和興建,將為我國建築節能領域提供許多全新的思路。

  目前,建築物已成為我國的能源消耗大戶。據調查,1998年我國建築物能源消費總量已達4.3億噸標準煤,到2020年建築物能源消費量將是1998年的2.6~3.6倍,其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也將由1998年的17%增長到27%左右。然而,截至2002年,我國節能建築總面積僅為2.3億平方米。在每年近20億平方米的竣工面積當中,只有五六千萬平方米是節能建築,僅佔3%左右,其他97%都屬於高耗能建築。  

相關焦點

  • 南方生態建築_2020年南方生態建築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提供健康適用、高效使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 綠色建築的"綠色"並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徵,指建築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並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築,又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築、生態建築、回歸大自然建築、節能環保建築等。  綠色建築與傳統建築的區別 第一,綠色建築較傳統建築耗能大大降低。
  •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曬出2019年環保「計劃表」
    ,控制社會生活、交通、建築施工和工業噪聲,確保聲環境質量穩定  1月21日,重慶市召開2019年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通過分析當前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對今年環保工作進行了安排和部署。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全市環保系統將從「水清」「天藍」「地綠」「土淨」「聲靜」五個方面入手,切實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並做好迎接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準備。  讓水更清。
  • 2018城鎮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大會暨上海城鎮建築水展
    【中國環保在線 展會報導】為了加快全國小城鎮水生態環境治理,大力推進小城鎮水生態文明建設,2018年9月3-5日在中國·上海舉辦「2018城鎮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大會」,同期舉辦2018上海國際城鎮與建築給排水水處理展覽會。
  • 環保服務高質量發展如何破題?浙江生態環境部門打出七套「組合拳」
    日前,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深入實施環保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從深化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轉化改革、加強生態環境要素保障、完善治汙正向激勵機制、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優化生態環境監管服務、加強環保科技創新服務和實施環保服務企業示範行動等七個方面,持續充分發揮生態環境服務保障功能,進一步深入實施環保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全力支持服務「六穩」「六保」,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 「觀光潮」衝擊珍稀古銀葉樹生態
    遊客的到來,還催生了農家樂與小旅館,汙水流入溼地,衝擊著生態系統。1網友報料:珍稀古樹林生態被破壞「前幾天又去壩光了,當年的山清水秀變成了滿目瘡痍!再來看看這裡的鹽灶百年銀葉樹保護區,已經因為上遊的小溪遭到推土機的破壞,淡水來源很少,樹林的生態盡毀,包括這裡的紅蟹等動物。因為銀葉樹和紅蟹要淡水和海水相交匯的環境,現在沒淡水了。」
  • 生態環保頂層宣言:時間表+路線圖=緊箍咒,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5月18-19日,萬眾期待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更加明確「美麗中國」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 2020人居築景「築景會」探討新時代人居環境與商業建築
    他認為,要以設計構建設計共同體、建築生命共同體,未來行業發展不應再是一種各自為政的狀態,應形成一種共生藝術。做景觀要考慮關係,需要將人與自然、土地、建築等關係梳理好,形成總體劇場。
  • 幫扶案例 浙江篇②|環保服務高質量發展如何破題?浙江生態環境部門...
    日前,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深入實施環保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要從深化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轉化改革、加強生態環境要素保障、完善治汙正向激勵機制、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優化生態環境監管服務、加強環保科技創新服務和實施環保服務企業示範行動等七個方面,持續充分發揮生態環境服務保障功能,進一步深入實施環保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全力支持服務「六穩」「六保」,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 2019優秀生態環境宣傳產品 |微視頻《衣物乾洗有汙染?如何環保又...
    為進一步加強生態文化建設,引導公眾關心、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部於2019年底組織開展了優秀生態環境宣傳產品徵集評選活動。現將2019年優秀生態環境宣傳產品22件(套)予以展播。今天展播的優秀生態環境宣傳產品是由陝西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選送的微視頻《衣物乾洗有汙染?
  • 世界環境日 | 主題歌經典回放《讓中國更美麗》
    世界環境日 | 主題歌經典回放《讓中國更美麗》 2020-06-05 2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環保」雁江「五個著力」抓好生態環境保護
    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大氣汙染防治......雁江「五個著力」抓好生態環境保護△ 資料圖著力抓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啟動城鄉環衛一體化服務項目,實現雁江轄區場鎮、集鎮建成區「紅線到紅線」範圍內的所有公共區域共計223萬平方米的清掃保潔、垃圾收集運輸等城鄉環衛一體化的全覆蓋。
  • 預告|東莞理工學院生態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生態環境工程技術研發...
    9月5日(本周六),東莞理工學院生態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生態環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即將召開招生直播諮詢會!  學院重磅人物將現身直播間,為各位考生線上答疑解惑!招生信息一手掌握  東莞理工學院生態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邱永福副院長、生態環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蘇美蓉教授將進入直播間,為大家帶來乾貨十足的線上宣講,為各位考生全面介紹學校/學院概況、人才培養特色、科研實力、就業前景、獎助學金體系等,幫助大家了解更多研究生招生與培養信息。
  • 開封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狠抓練兵攀高峰,創新幫扶樹口碑
    狠抓執法練兵,勇攀四個"一流"高峰"我們狠抓大練兵,加強隊伍、作風、制度建設,夯實執法基礎、強化責任擔當,堅定不移地向'建一流班子、帶一流隊伍、幹一流業績、樹一流形象'的目標邁進。"開封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開封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支隊長韓俊濤說。
  • 安康市生態環境局漢陰分局一人獲生態環境部 從事環保工作二十年...
    11月2日,在安康市生態環境局漢陰分局機關例會上,生態股股長劉建友領取了生態環境部頒發的從事環保工作二十年周年紀念章。 據了解,近年來,生態環境部每年都會向長期從事生態環保工作的同志頒發紀念章,主要是為充分肯定他們長期紮根環保事業、堅守環保崗位、推進環保工作的職業精神和積極貢獻,進一步增強全國環保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的職業榮譽感和自豪感
  • 生態環境教育進課堂——讓孩子「零距離」感受環保
    本報訊 11月30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宣傳教育中心聯合雅安市生態環境局、雅安市教育局,共同開展生態環境在線教育課堂——《垃圾趣哪兒》,圍繞垃圾的產生、危害和處理再利用等知識開展了一堂別具一格的生態環保課。
  • 天然居硅藻泥在生態環境建材產業與硅藻材料兩會獲獎
    2018年10月30日,以「科技引領綠色建築、創新發展綠色產品、合作共贏綠色生活」為主題的第十三屆生態環境建材產業發展論壇暨第六屆全國硅藻新材料行業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蟹島度假村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天然居以超強的品牌實力榮獲6大獎項,成會議最大贏家。
  • 生態環境部部長談環保「一刀切」:一粒老鼠屎搞壞一鍋湯
    李幹傑說,企業是汙染防治的主體,依法履行環保責任,依法運行達標排放,這是應盡職責。生態環境部門作為監管部門,依法履行監管職責,依法監督,對違法行為依法進行查處,這也是應盡職責,這一點不能混淆,不能含糊。
  •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一行蒞臨航天凱天環保交流
    北極星固廢網訊:11月11日上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劉建國教授帶領固廢汙染控制及資源化博士團隊蒞臨航天凱天環保進行技術交流。航天凱天環保總裁葉明強攜在司主要領導、固廢技術專家等出席座談會並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構建良好政治生態促進生態環境事業發展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堅持把全面從嚴治黨工作作為政治生態建設的重要環節,納入全局工作總體布局,與生態環保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實施、同考核,以良好的黨風推動形成良好政風,以良好政風帶動全局黨員幹部立足崗位創先爭優。
  • 從生態環境部到環境保護部 兩字之差有何深意?
    從環境保護部到生態環境部,雖然只有兩字之差,卻意味深長。  用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的話說,長期以來中國生態環保領域體制機制有兩個突出問題:  一是職責交叉重複,「疊床架屋、九龍治水、多頭治理,出了事責任不清楚」;  二是監管者和所有者沒有很好區分,「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有些裁判員獨立出來,他的權威性、有效性也不是很強」。  本次機構改革方案對此作出了有針對性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