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我國和義大利在環境領域的重要合作項目———清華大學環境節能樓6月8日在清華校園奠基。作為智能化、生態環保型和能源高效率的新型辦公樓,清華大學環境節能樓將成為我國下一代節能建築的典範。
投資1.8億元的清華大學環境節能樓,通過各種綠色生態建築設計手段,為節能建築做了最形象的詮釋。在綜合分析北京地區的特定氣候特點和周圍地形條件後,大樓造型採用c字型,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採用最先進的幕牆系統,幕牆的遮陽百葉可根據不同季節和不同日照角度旋轉,使室內既避免被強光照射,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白天照明用電;內部能源供應系統可回收廢熱,在冬季作為生活熱水等的熱源,在夏季則作為空調系統的能源;當室內無人時,補償式傳感器和二氧化碳傳感器能夠調節室內空氣的流速和天花板的溫度,在保證室內空氣舒適的同時充分節約能源。
專家表示,作為節能專家、科研人員和建築師通力協作的成果,清華大學環境節能樓的設計和興建,將為我國建築節能領域提供許多全新的思路。
目前,建築物已成為我國的能源消耗大戶。據調查,1998年我國建築物能源消費總量已達4.3億噸標準煤,到2020年建築物能源消費量將是1998年的2.6~3.6倍,其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也將由1998年的17%增長到27%左右。然而,截至2002年,我國節能建築總面積僅為2.3億平方米。在每年近20億平方米的竣工面積當中,只有五六千萬平方米是節能建築,僅佔3%左右,其他97%都屬於高耗能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