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布局粵港澳大灣區 大信促「大商業」華麗轉身

2020-12-22 贏商網

  7月19日晚,「百日鯨豔 耀動星匯——大信•新都匯二期品牌發布暨南區星匯店招商推介會」於大信•新都匯石岐店信軒酒家盛大舉行。中山市大信控股有限公司管理層及眾多商家代表出席了此次大會。

  此次大會主要包含四大核心環節:大信•新都匯二期品牌發布會、100天倒計時啟動及授牌儀式、大信•新都匯二期裝修說明及大信•新都匯星匯店推介會。



  大信新都匯商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帆致辭

  大信新都匯商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帆在大會上發言指出,大信•新都匯將借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趨勢,突破傳統商業的局限性,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情景體驗,以實現與線上購物的錯位競爭,在不斷吸引人流拉動盈利的同時,也為面向更大的消費市場做好競爭準備。

  

大信新都匯商業投資有限公司招商副總監譚燦華作大信•新都匯二期品牌發布

  大信新都匯商業投資有限公司招商經理陳宇峰作大信•新都匯星匯店招商推介

  大信•新都匯石岐店店總卿陽興做大信•新都匯二期裝修說明

  通過大信•新都匯二期品牌發布會及大信•星匯店招商推介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大信•新都匯二期招商成果豐碩,其中多達三分之一進駐品牌為全中山首家,為大信•新都匯二期的高端定位奠定了基礎保障。而大信•新都匯星匯店的招商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當中,目前已確定入駐商家佔比面積已近70%,其中不乏大品牌的身影。

  大信領導及商家代表進行大信•新都匯二期100天倒計時啟動儀式

  大信•新都匯商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帆與大信•新都匯石岐店店總卿陽興進行大信•新都匯二期100天倒計時授牌儀式

  大會上,大信•新都匯相關領導及主要商家代表進行100天倒計時啟動儀式,大屏幕上一棵」碩果「累累的長青大樹在現場的共同見證下,拉開大信•新都匯二期100天倒計時的序幕。而隨後進行的100天倒計時授牌儀式,更加彰顯了大信商業團隊及與會商家的激昂鬥志,當大信•新都匯石岐店店總卿陽興接過大信新都匯商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帆手中的牌匾時,100天倒計時,大信•新都匯二期的即將面世!

  大信•新都匯二期將於10月28日華麗綻放

  大信•新都匯二期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其中商業面積8.2萬平方米。由地面7層商業廣場,2層地下停車場,及4棟樓高均超過98米的塔樓組成,建成後將與大信•新都匯石岐店通過空中連廊與地下車道連接,聯動行成50萬平方米超大體量,精心打造融合商場、主體商業街、甲A級寫字樓、星級酒店、酒店式公寓,鑄造成一站式商業巨艦。

  大信新都匯商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帆表示,2017年5月份大信•新都匯二期建築的酒店、寫字樓、公寓部分已經封頂開售,今年10月28日,大信•新都匯二期將盛大綻放。

  大信•新都匯二期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時尚生活型地,將發揮中山輕奢時尚之都、美食佳餚之都、休閒體驗之都、生活社交之都、商旅文化之都的全新功能。在大信 •新都匯二期品牌發布會上,大信新都匯商業投資有限公司招商副總監譚燦華指出,新品牌、新元素才是關鍵。多達31%進駐品牌為全中山首家,如24小時營業的知名火鍋品牌海底撈、中山唯一真冰溜冰場追風冰上世界、全球化妝品零售權威SEPHORA、國際快時尚女裝UR等知名品牌,均是首次進入中山與消費者見面。另外,H&M、玩具反鬥城等多個國際國內一二線品牌也會同時進駐其中。

  大手筆收購的南區店升級改造中

  去年年底,大信控股整體收購了中山市越秀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名下的中山紅星美凱龍興南商場經營物業。原紅星美凱龍將由建材業態全面向大眾消費商業業態轉型,並正式更名為大信•新都匯星匯店。

  據了解,大信•新都匯星匯店建築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商業面積7萬平方米,停車位近1000個,從之前的建材家居專業市場,增加餐飲、休閒、娛樂等體驗類類業態,升級為城市生活廣場。

  據項目招商總監介紹,大信•新都匯星匯店雄踞中山市南部新城核心區,是永安路上第一家高定位、高檔次、高組合的城市生活廣場。大信•新都匯星匯店周邊知名大盤林立,現有人群加未來新增人群,大信•新都匯星匯店將打造集聚人口逾30萬的頂級商圈。攜手眾多知名品牌商家,主力商家由信和超市、屈臣氏、信軒酒家、威尼斯等多個知名商家組成,業態可滿足居家生活所需,以服務周邊及區域居民為主,提供便利的城市生活服務。與周邊的商業體相比,星匯店業態更豐富,服務更集中,能帶給南區人們更便利、舒適的購物體驗。

  看好大灣區,大信提早外擴布局

  「粵港澳大灣區將會改變很多城市的消費模式」,大信新都匯商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帆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政府非常重視的世界級發展灣區,對標日本東京灣、美國紐約和舊金山,因此長期來看,我們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無疑極具投資價值。

  中山不僅屬於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毗鄰多個珠三角城市,同時還是粵西未來的交通樞紐橋頭堡,受益於深中通道、深茂鐵路、港珠澳大橋等一系列重大基建的發展,中山未來的人氣、物流等無疑充滿發展的希望。因此紮根中山的大信商業對中山未來的商業前景是看好的。

  一直以來,傳統商圈受到電子商務的衝擊,目前人氣開始下滑,部分大型商場虧本經營的聲音不絕於耳。不過,大信的管理層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能夠吸引人氣的同時,也能破解中國商圈人氣匱乏的問題。至於如何提升商場中商家盈利的問題,大信將會加大在體驗商業中的比例,與線上購物實現錯位競爭,讓市民們能夠在空暇時間多到商場完成現場體驗消費,加深消費層次和提高消費頻率。同時,配合大信通的APP系統,商場將會不定期採取適當的補貼優惠活動,讓加盟商家和消費者都能夠獲利。

  (文中圖片由大信控股提供)

  

本文轉載來自:大信控股,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大商業」時代來臨 大信加快大灣區布局
    其中,作為中山商業龍頭,大信商業表示,中山「大商業」即將進入升級換代的時代,商場將會加大現場體驗式消費的力度,並對商業形態進行新的布局,促使「大商業」華麗轉身。     此外,大信商業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利好湧現,大信商業將迎來新一輪的爆發式發展,今年大信·新都匯二期、星匯店相繼入市。2018年,將有珠海鬥門店及佛山順德店推出,實現在粵港澳大灣區全面布局的戰略。
  • 政策解讀|《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
    建設國際文化交流合作網絡1 鼓勵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發展各具特色的對外文化交流品牌。2 支持香港打造更具競爭力國際文化交流平臺。3 支持澳門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4 支持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5 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揚孫中山文化資源。
  • 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業收「政策大禮包」:外資控股人身險公司、保險...
    5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從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等五個方面提出26條具體措施,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業也因此收到政策大禮包。《意見》全文,共計26處提及保險行業。對於保險而言,「粵港澳大灣區」無疑是一個機遇,也可能面臨諸多挑戰,但更是一種使命與責任。
  • 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也宜遊
    按照協議,粵、港、澳三地將在中央有關部門支持下,完善創新合作機制,促進互利共贏合作關係,共同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此次印發的《規劃綱要》內容非常具體,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合作發展旅遊業的內容豐富。」華美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分析。
  • 紐約灣區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啟示
    我國的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可與當今世界著名的紐約灣區相媲美,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設立,不僅加快了粵港澳三地經濟的融合,更是對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珠三角地區經貿格局和產業的再升級,有利於「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本文通過對比分析粵港澳大灣區與紐約灣區的發展情況,研究國際灣區發展歷程及經驗,或可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有益借鑑。
  • 它才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沒有之一!
    今天的中國,最熱的兩個政策投資布局區域,一是北方雄安,二是南方的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千年大計的重中之重,現在的雄安一片繁忙。在南方,粵港澳大灣區的腳步也越來越近,最新的消息說,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在6月初就要出臺。這將是2018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最大紅利,其重要性將超過海南的「自貿區+自由港」的建設。原因很簡單,「粵港澳大灣區」體量實在太大了,一降生就是世界級的。
  •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深度探訪
    越來越多人喜歡買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不僅安心健康有保障,而且還方便購買!為了讓市民朋友們對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了解更加深入~小編這次特意挑選了六家超級奈斯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的生產基地,實地進行深度探訪。
  • 京基智農雲浮生豬項目開工 加速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布局
    一年時間內,京基智農完成十大生豬項目籤約、五大項目開工,規劃設計總產能約1200萬頭,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輻射區域的網格化布局正加速完善。希望項目加快建設進度,力爭早日投產,為雲浮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農副產品供給地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嘉賓合影儀式結束後,嘉賓參觀項目展板雲浮生豬養殖項目的落地,可加速當地生豬產業的優化升級,豐富居民的「菜籃子」。
  • 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大會在廣東四會舉行
    央廣網廣州12月18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科記協)2020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大會12月17日-18日在廣東四會舉行。專家預測: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經歷調整之後將逐步復甦;服務機器人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 理論周刊|以「雙循環」助推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協同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推動經濟協同發展是大勢所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各有所長、特色各異,這種差異化的特徵可以很好地滿足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多樣化發展的訴求,但在複雜的國際形勢面前,這種差異也可能會帶來系列問題。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演變的歷程來看,一方面,在珠三角或泛珠三角時代,雖然粵港澳三地經濟合作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在深度融合和高質量發展上總會面臨著空間、產業、技術、開放或制度協調等方面的掣肘。從珠三角到粵港澳大灣區時代,象徵著灣區形態的新經濟鏈形成,意味著其城市群經濟發展模式面臨著新的轉折點。
  • 戰略諮詢院與廣東省科學院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院揭牌成立
    【字體:大 中 小】   根據共建雙方協議,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院將圍繞國家戰略,布局國家高端科技智庫網絡化新節點,部署科技戰略諮詢研究力量,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在創新發展中的科技決策支撐和科技知識供給的需求,聚焦科技政策與戰略研究、創新發展研究、區域發展規劃、新舊動能轉換、生態文明研究、戰略情報研究等研究方向,匯聚國內外優秀人才,建設開放合作的戰略與政策國際研究網絡,發展高水平智庫研究,提供科學前瞻和諮詢建議
  •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美術高地
    作為華南地區及粵港澳大灣區唯一獨立建制的高等美術學府,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廣州美術學院已然成為中國美術領域、設計領域、美術與設計教育領域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高地。新時期,廣州美術學院更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雙區驅動」戰略為契機,自覺承當起新的歷史使命,進一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美術高地,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美術和設計的龍頭引領作用。
  • 中山奮力建設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極
    南方日報記者 谷立輝 羅麗娟   通訊員 周湘紅 鍾和   統籌:鄭佳欣 黃穎川   舉全市之力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南方日報: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公布了《規劃綱要》,中山如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
  • 粵港澳大灣區樓盤-惠州新祺園二手房
    粵港澳大灣區樓盤-惠州新祺園二手房        目前團隊人數有50人。惠州保利陽光城樓盤三期動態戶型圖全程解讀!整個項目規劃共有13棟。由於深圳周邊城市都限購與限貸。重要的就是大社區新盤,天虹還有好宜多等一線品牌商業都看好惠陽未來的發展趨勢,新祺園處在這樣一個中心地段,廈深高鐵為深惠距離再提速,惠深沿海高速暢通無阻。惠州保利陽光城樓盤三期動態戶型圖全程解讀。新祺園處在這樣一個中心地段,如果業主急需用錢或是打算退出投資,惠陽已入市和即將入市的樓盤超過100個,惠州龍門碧桂園天麓山棲加推45-89平米。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氣象科技深度合作示範區。創新體制機制,共創專業平臺,推進粵港澳氣象部門與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校合作,實現氣象科技發展和業務應用更加協同、氣象人才交流互動更加便利、氣象信息產業發展更加彭勃,建成我國氣象科技深度合作示範區。  氣象全球戰略輻射基地。
  • 廣州日報:新發展格局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在此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著特殊的歷史使命。「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法律制度、三個貨幣體系,應該成為集成優勢——既可以把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積累的經驗變成制度優勢,也可以把香港、澳門積累的國際經驗變為優勢。在新的開放布局中,粵港澳大灣區具有獨特的不可複製的優勢。但要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真正落實落地,必須要從制度創新上下功夫。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大中心...
    具體提到,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探索有利於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臺。廣州、深圳、香港、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重要的城市,產業經濟發展各具優勢,不論是金融、貿易、科創、旅遊等多方面共同推進大灣區發展。
  • ...廣州分行行長白鶴祥:提高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改革試驗田的功能作用
    推進大灣區金融發展南方財經:粵港澳大灣區連續第四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全國兩會前,人民銀行等4部門推出26條金融措施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央行廣州分行在推進大灣區金融發展方面有何計劃和進展?白鶴祥:近年來,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加快推進大灣區金融改革開放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智庫研究|增創新優勢:「十四五」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
    |激發內需潛力是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黨的十九大首次正式提出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重要組成部分,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統一協調下,粵港澳三地在互聯互通、協調機制、制度銜接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齊頭並進的大灣區共建態勢。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將揭曉 區域主題蘊含機遇
    報告提出,共建灣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文化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大數據中心,推進設立廣州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粵港澳大灣區商業銀行,建設國際金融島。關於如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報告也作了部署,在合作機制、協同創新、交通互聯、金融服務等方面制定了一攬子政策。